电路板回收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板回收⽅案
背景:
随着电⼦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电⼦垃圾主要组成部分的印刷电路板(PCB)的废弃数量也越来越庞⼤。
废旧PCB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引起了各国的关注。
在废旧PCB中,含有铅、汞、六价铬等重⾦属,以及作为阻燃剂成分的多溴联苯(PBB)、多溴⼆苯醚(PBDE)等有毒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在⾃然环境中,将对地下⽔、⼟壤造成巨⼤污染,给⼈们的⽣活和⾝⼼健康带来极⼤的危害。
在废旧PCB上,包含有⾊⾦属和稀有⾦属近20种,具有很⾼的回收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座真正的等待开采的矿藏。
的⼏种⽅法
1 物理法
物理⽅法是利⽤机械的⼿段和PCB物理性能的不同⽽实现回收的⽅法。
1.1 破碎
破碎的⽬的是使废电路板中的⾦属尽可能的和有机质解离,以提⾼分选效率。
研究发现当破碎在0.6 mm 时,⾦属基本上可以达到 100%的解离,但破碎⽅式和级数的选择还要看后续⼯艺⽽定。
1.2 分选
分选是利⽤材料的密度、粒度、导电性、导磁性及表⾯特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实现分离。
⽬前应⽤较⼴的有风⼒摇床技术、浮选分离技术、旋风分离技术、浮沉法分离及涡流分选技术等。
2.超临界技术处理法
是指在不改变化学组成的条件下,利⽤压⼒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的影响⽽进⾏萃取分离的提纯⽅法。
与传统萃取⽅法相⽐较,超临界CO2萃取过程具有与环境友好、分离⽅便、低毒、少甚⾄⽆残留、可在常温下操作等优点。
关于利⽤超临界流体处理废旧PCB主要研究⽅向集中在两个⽅⾯:⼀、由于超临界CO2流体具有对印刷线路板中树脂及溴化阻燃剂成分的萃取能⼒。
当印刷线路板中的树脂粘结材料被超临界CO2流体去除之后,印刷线路板中的铜箔层和玻璃纤维层即可很容易地分离开,从⽽为印刷线路板中材料的⾼效回收提供可能。
⼆、直接利⽤超临界流体萃取废旧PCB中的⾦属。
Wai等报道了以氟化⼆⼄基⼆硫代氨基甲酸锂(LiFDDC)为络合剂,从模拟样品纤维素滤纸或沙⼦中萃取 Cd2+、Cu2+、Zn2+、Pb2+、Pd2+、As3+、Au3+、Ga3+和 Sb3+的研究结果,萃取效率均在 90%以上。
超临界处理技术也有很⼤的缺陷如:萃取的选择性⾼需加⼊夹带剂,对环境产⽣危害;萃取压⼒⽐较⾼对设备要求⾼;萃取过程中要⽤到⾼温因此能耗⼤等。
3 化学法
化学处理技术是利⽤PCB中各种成分的化学稳定性的不同进⾏提取的⼯艺。
3.1 热处理法
热处理法主要是通过⾼温的⼿段使有机物和⾦属分离的⽅法。
它主要包括焚化法、真空裂解法、微波法等。
3.1.1 焚化法
焚化法是将电⼦废弃物破碎⾄⼀定粒径,送⼊⼀次焚化炉中焚烧,将其中的有机成分分解,使⽓体与固体分离。
焚烧后的残渣即为裸露的⾦属或其氧化物及玻璃纤维,经粉碎后可由物理和化学⽅法分别回收。
含有机成分的⽓体则进⼊⼆次焚化炉燃烧处理后排放。
该法的缺点是产⽣⼤量的废⽓和有毒物质。
3.1.2 裂解法
裂解在⼯业上也叫⼲馏,是将电⼦废弃物置于容器中在隔绝空⽓的条件下加热,控制温度和压⼒,使其中的有机物质被分解转化成油⽓,经冷凝收集后可回收。
与电⼦废料的焚烧处理不同,真空热解过程是在⽆氧的条件下进⾏的,因此可以抑⽌⼆?英、呋喃的产⽣,废⽓产⽣量少,对环境污染⼩。
3.1.3 微波处理技术
是先将电⼦废弃物破碎,然后⽤微波加热,使有机物受热分解。
加热到1400 ℃左右使玻璃纤维和⾦属熔化形成玻璃化物质,这种物质冷却后⾦、银和其他⾦属就以⼩珠的形式分离出来,回收利⽤剩余的玻璃物质可回收⽤作建筑材料。
该⽅法与传统加热⽅法有显着差异,具有⾼效、快速、资源回收利⽤率⾼、能耗低等显着优点。
3.2 湿法冶⾦
湿法冶⾦技术主要是利⽤⾦属能够溶解在硝酸、硫酸和王⽔等酸液中的特点,将⾦属从电⼦废物中脱除并从液相中予以回收。
它是⽬前应⽤较⼴泛的处理电⼦废弃物的⽅法。
湿法冶⾦与⽕法冶⾦相⽐具有废⽓排放少,提取⾦属后残留物易于处理,经济效益显着,⼯艺流程简单等优点。
4 ⽣物技术
⽣物技术是利⽤微⽣物在矿物表⾯的吸附作⽤及微⽣物的氧化作⽤来解决⾦属的回收问题。
微⽣物吸附可以分为利⽤微⽣物的代谢产物来固定⾦属离⼦和利⽤微⽣物直接固定⾦属离⼦两种类型。
前者是利⽤细菌产⽣的硫化氢固定,当菌体表⾯吸附了离⼦达到饱和状态时,能形成絮凝体沉降下来;后者是利⽤三价铁离⼦的氧化性使⾦等贵⾦属合⾦中的其他⾦属氧化成可溶物⽽进⼊溶液,使贵⾦属裸露出来便于回收。
⽣物技术提取⾦等贵⾦属具有⼯艺简单、费⽤低、操作⽅便的优点,但是浸取时间较长,浸取率较低,⽬前未真正投⼊使⽤。
【更多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