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研讨课“光电信息技术漫谈与应用教学改革和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研讨课“光电信息技术漫谈与应用教学改革和实践一、引言
对大学新生开展新生研讨课,可以使大学新生尽快了解相关大学专业
和课程设置,迅速完成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掌握新的学习方法,为
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国内外许多高校都在近年来开设了新生研讨课。
然而,目前不少新生研讨课流于形式,教学研讨仅局限于课堂内,主要的
教学形式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虽然课内有一些讨论,但是学生没有真正地
参与进来,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为了改进新生研讨课,我们在新生研讨课“光电信息技术漫谈与应用”中,尝试进行新生研讨课教学改革,突破研讨课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把课堂内的研讨拓展至课外研究,把研讨问题引入更深更广层次;在具体
的研讨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教师启发引导与学生自主探
究相结合、课堂研讨与课外实验相结合。
二、课程改革和实践具体安排
“光电信息技术漫谈与应用”作为一门新生研讨课,它的作用是:通
过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实验演示和操作、课题讨论辩论、课内外实验与研
究等措施,帮助同学建立正确、全面的关于光电信息技术的认识,构建正
确的知识观,激发学习研究光电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力,获得分析研究问
题的能力和素养,为后续学习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基础。
因此,精心安排课
程内容,构建新的研讨教学模式。
课程内容包含四个模块:光学;电子和单片机技术;光电检测技术;
光通信技术。
模块具体内容有:(1)光学:几何光学、波动光学、信息
光学,重点理解成像系统的像差、光的干涉和衍射、光全息、光信息处理
等内容。
(2)电子和单片机技术:电路分析、线性电路、数字电路、单
片机技术,重点理解电路分析原理、信号放大电路、模数转换、单片机工
作原理。
(3)光电检测技术:光电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应用范围、
激光测距、光纤光栅传感、激光扫描,重点理解光电信号的调制、解调、
检测原理,熟悉典型的光电系统。
(4)光通信技术:调制解调、光发射、光接收,重点了解光通信原理、器件、光网络等。
通过课内的研究讨论、课外的实践活动,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协作和交流能力,以及掌握一定
的光学元件调试、光路调试、电子线路设计制作能力。
通过组队和选题,
在光学测试、光电电路设计、激光测量技术、光通信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提高研究问题能力,提高科研素养。
教学方式采用“讲解——实验——研究——讨论”形式。
教学方式上
既有教师讲解又有师生互动讨论,内容上既有光电信息技术理论又有光电
实验,空间上既在教室又在实验室,时间上既有课内又有课外,形式上既
有个人又有团队。
从选课系统一开放就爆满到最后课程满意度达91%表明:这门新生研
讨课课程深受新生欢迎,尤其是光电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计算机科
学与技术等专业同学,还有很多同学因没有选上该课而懊恼。
选修该课的
同学,积极认真,到课率95%。
尤其是在第二阶段,即实验研讨课中,学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做实验,与老师和同学开展研讨,确定研讨内容、方案,最后实现了研讨目标,提高了学习和实验、研究、讨论的能力,为
下一阶段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通过该课程,我们还认识到,新生研讨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将教学主体由讲课改成学生研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肯定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林冬华.美国新生研讨课全国调查20年:背景、发展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22(11).
[2]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
[3]张文雪,刘俊霞,张佐.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高等工程研究,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