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生活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活化
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的⽣活化
作者:严敬⽂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463 更新时间:2009-9-20 ⾔:外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在于激励、唤醒、⿎舞。
”创设教学情景,正是激励、唤前⾔:
醒、⿎舞的⼀种艺术。
在教学中创设⽣动的情景,不仅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做好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还能激发学
⽣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启迪学⽣思维,开发学⽣智⼒。
情景教学⼀般都是
教材情景的再现,然⽽⽤什么⼿段,从哪⼀个⾓度再现情景,则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精⼼设计,优化情景,做到情景能体现教
材的特点,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促进学⽣知识、能⼒、智⼒、情感意志获得尽可能⼤的发展,提⾼学习效能。
词:课堂教学情境设置⽣活化
关键词:
内容提要:所谓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活化”,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从学⽣的⽣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活学内容提要:
数学,把⽣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活化,将数学课堂教学变为学⽣认识⽣活、认识数学的活动课,体现“数学源于⽣活、
寓于⽣活、⽤于⽣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运⽤数学的思维⽅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
常⽣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科精神……其最终⽬的是为学⽣的终⾝可持续发展奠定良
好的基础。
”
数学课堂教学情景⽣活化,意味着师⽣在与教学内容相⼀致的⽣活情景中展开学习活动,加强师⽣在活动中的交流与互
动,体验与探究。
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整合教学⽬标,活化教材内容,使学⽣在富有⽣机的课堂氛围中,认知、情感、个性得
到同步和谐发展;通过创设⽣活情景,强化学⽣的⽣活体验,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让学⽣从⾃⼰熟悉的⽣活背
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数学,并在这⼀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趣味性与实⽤性,感受
数学的价值及数学学习的内在魅⼒。
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源于⽣活,以⽤于⽣活”,“数学教学更要紧密联系学⽣的⽣活情境,从学⽣的⽣活经验和
已有知识出发,使学⽣初步感受数学与⽇常⽣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数学和学⽣的⽣活实际联系起
来,让数学贴近⽣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动、易于理解。
下⾯,本⼈结合⾃⼰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课堂教学中是怎
样使情境设置贴近⽣活。
⼀灵活运⽤教材,设置贴近⽣活的情境
⽣活是数学的宝库,⽆数的数学问题等待开发利⽤,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教师,要挖掘⽣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
识源于⽆限的⽣活情境中,揭开数学神秘⾯纱,让学⽣感受⽣活化的数学,变抽象为具体,变⽆穷为⽣动,更有利于学好数
学。
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胆灵活地运⽤教材,灵活根据学⽣实际,巧妙地设置课前谈话。
如教学“分数的简单计算”⼀课
时,我是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
师:前两天我们认识了⼀种新的数──分数,这⼏天祝⽼师眼⾥看到的、⼼⾥想到的都是分数,你们有没有这种感觉?
师:(随⼿拿起学⽣中的⼀只饼⼲形状的铅笔盒)你看到了分数吗?
⽣:我看到了1/2,假如把它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份就是它的1/2。
师:祝⽼师在吃巧克⼒时⼜吃出了分数,你猜猜⽼师吃出了什么分数?(出⽰巧克⼒图)
⽣1:祝⽼师吃了其中的⼀份就是吃了这块巧克⼒的1/8。
⽣2:吃了3份就是吃了这块巧克⼒的3/8,吃了4份就是吃了这块巧克⼒的4/8。
⽣4:全部吃完就是吃了这块巧克⼒的8/8。
随后,我指着从学⽣⼝中说出的分数,顺着问:“看到3/8和4/8,你想到了什么?”“3/8和4/8合起来是多少?”我设计的看似简单
的谈话,随意的提问,却已从不经意中构建了学习材料,使学⽣感受到现实⽣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学会⽤数学的眼
光来观察⽣活。
我这样的引⼊亲切⾃然,贴近⽣活的情境,拉近了师⽣的距离,让学⽣对数学学习产⽣了亲和⼒。
⼆、通过⽣活事例,设置贴近⽣活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借⽤学⽣司空见惯的事例,进⾏适当加⼯编制,创设出学⽣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
可以激发学⽣的学习兴趣,另⼀⽅⾯有利于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解决问题。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
通过这样的⽣活事例来设计课堂教学的:
师:请⼤家看屏幕。
(课件演⽰:⾃⾏车车轮分别为圆、正⽅形、椭圆,有的轴不在中⼼)有四个⼩动物在举⾏⾃⾏车
⽐赛,⽐赛正在激烈地进⾏,请同学们猜想⼀下,最后谁能得第⼀,为什么?
⽣:⼩狗。
因为⼩狗的车轮是圆的。
师:⼩⽩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说它能跑第⼀呢?
⽣:因为⼩⽩兔的车轮的车轴没有在中间。
师:那么⼩猴,⼩猪呢?
⽣:它们的车轴在中间但车轮不是圆的,跑得慢、还⼀颠⼀颠。
此时不⽤我说了,明显的两个问题在学⽣脑⼦⾥已经产⽣: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圆形车轮的车轴为什么装在中间跑起来⼜
快⼜稳呢?这种问题情境极⼤地促进学⽣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学⽣的学习效果就可想⽽知。
三、开发教学资源,设置贴近⽣活情境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单纯、相对固定的教材内容已经不能完全满⾜新形势的教育要求。
所以,我们在新理念的课堂教学下,必须紧密联系学⽣的⽣活实际,善于挖掘学⽣⽣活中的数学素材,吸收并引进与现实⽣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重组教材内容,使其贴近学⽣的⽣活情境。
例如,教学“万以内数读法”时,我在上课之前布置学⽣搜集校内外⽇常⽣活中见过的万以内的数。
学⽣积极地搜集了许多万以内的数,如本校学⽣总⼈数1212名,新购的电视机1300元,平均每天有135⼈来阅览室阅读资料等等。
在课堂上,我利⽤学⽣⾃⼰搜集到的数据进⾏教学,学⽣的积极性⾮常⾼。
在学习中,我⼜设计了让学⽣读⼀读珠穆朗玛峰的⾼度、蓝鲸的重量、学校为社会已培养的学⽣总数、运动场的占地⾯积。
这样,我将教材中的枯燥、缺少⽣活⽓息的题材改编成学⽣喜闻乐见的、活⽣⽣的题⽬,使学⽣感受到“万以内数读法”在⽣活中普遍应⽤。
⼜如教学“数数”时,我让学⽣数⼀数⾃⼰周围物体的数量,有⼏个同学,⼏本书,⼏⽀笔,⼏块橡⽪,⼏盏⽇光灯,⼏张课桌,回家也可以数数⾃⼰家⾥的具体事物。
将数学知识与学⽣⽣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学⽣实际⽣活,使学⽣发现数学就在⾝边,从⽽真正感受数学的价值。
可见,开发教学资源,让学⽣真正体会到⽣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激发学⽣学习兴趣,并提⾼他们应⽤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能⼒。
四、模拟现实情境,设置贴近⽣活情境
模拟现实的情境能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能使学⽣在学习中拉近数学与⽣活现实的距离。
教学⽤数学时,利⽤学⽣喜欢郊游的⼼理,先出⽰⼏幅秋天的图⽚引⼊秋天到了,秋天好漂亮,你想不想到郊外去⾛⾛,看看秋天的美景,然后利⽤课件演⽰活动画⾯和学⽣喜欢的动物画⾯,⽤栩栩如⽣的动画和真实的画⾯,营造郊游的情境氛围,再通过学⽣⾃⼰在这个问题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如教学“⾏程问题”时,我先组织学⽣模拟实情的表演,让两个学⽣站在教室的两边,准备相对⽽⾏,请另⼀个学⽣喊⼝令。
⼀声 “出发”,两个学⽣难免撞在⼀起,这时我在⿊板画出两⼈⾏⾛的⽰意图,让学⽣了解什么叫同时从两地相向⽽⾏?什么叫相遇?然后再让两个学⽣背对背站好,随着⼝令⾛向相反的⽅向,直⾄⾯壁才停⽌。
学⽣很快知道什么叫相背⽽⾏,什么叫终点的含义。
这类模拟表演⽣动真实,学⽣仿佛感到这不是在上课,⽽是处在欢乐的表演中,他们不知不觉地了解了⾏程问题的概念,也培养了学⽣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也保证全班同学⼈⼈参与数学学习,个个成为学习主体,创造了很好的课堂环境。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下,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能灵活运⽤教材、通过⽣活事例、开发教学资源、模拟现实情境等⽅式,是能够很好地使情境设置贴近⽣活的,数学教学只有⾛⽣活化的道路,紧密联系⽣活实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的需求,才能真正完成教育教学的本质任务。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1、《⼩学数学教学情景⽣活化的研究》李全顺
2、《教学情境⽣活化》杜丽
3、课改新⽅向:情景化教学 ——近千名专家在第五届杭州国际教育创新⼤会上畅谈课程改⾰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