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 多态性
实验八 化学反应速度与活化能
![实验八 化学反应速度与活化能](https://img.taocdn.com/s3/m/c584d303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b.png)
实验八化学反应速度与活化能一、实验目的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之间的关系。
2、掌握测定反应速率实验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化学反应根据反应速率可分为快速反应和缓慢反应,其中缓慢反应的速率较慢,需要提供外界能量,才能进一步发生反应。
反应开始时,反应物只有一部分,此时的碰撞频率较低,从而导致反应速率较慢。
但是如果反应物在某种条件下被提供能量,就会使它们动能增加,碰撞的频率也会随之增加,反应的速率也会随之增大。
这种需要外界能量才能发生的反应的能量差,我们称之为“活化能”。
对于一个反应来说,它的反应速率与其物质浓度、温度、反应物质的物理状态、催化剂等多种因素有关。
其中,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最大,当反应物温度升高时,它们的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碰撞的能量也就增大,反应速率也随之增大。
如果要研究一个反应的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结果绘制一条反应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称之为“反应速率温度曲线”。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使用阿伦尼乌斯方程来表示:K=Ae^(-Ea/RT)其中K为反应速率常函,A为指数因子,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Ea为活化能(kJ/mol),R为气体常数,T为反应温度。
阿伦尼乌斯方程表达了反应速率对温度的依赖关系,并提供了计算反应的活化能的方法。
在反应速率和温度的关系曲线上,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可以利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得到(如反应完成所需的时间或所生成的产物数量等),并带入阿伦尼乌斯方程中求得不同温度下的活化能。
三、实验步骤1、将3mL的10%硫酸溶液装入一只小杯子中,再将3mL的0.02mol/L名义浓度的碳酸钙溶液倒入另一只小杯子中。
2、将烧杯用电热板加热,加热到大约60℃左右时,即可开始反应速率测定实验。
3、将两只小杯子中的溶液混合,开始计时。
4、观察混合溶液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每隔10秒钟记录一次变化。
5、当观察到反应已经全面进行时,将数据记录下来,以此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c++多态性与虚函数习题答案
![c++多态性与虚函数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e87b88cc22bcd126ff0c0c.png)
多态性与虚函数1.概念填空题1.1 C++支持两种多态性,分别是编译时和运行时。
1.2在编译时就确定的函数调用称为静态联编,它通过使用函数重载,模板等实现。
1.3在运行时才确定的函数调用称为动态联编,它通过虚函数来实现。
1.4虚函数的声明方法是在函数原型前加上关键字virtual。
在基类中含有虚函数,在派生类中的函数没有显式写出virtual关键字,系统依据以下规则判断派生类的这个函数是否是虚函数:该函数是否和基类的虚函数同名;是否与基类的虚函数参数个数相同、类型;是否与基类的虚函数相同返回类型。
如果满足上述3个条件,派生类的函数就是虚函数。
并且该函数覆盖基类的虚函数。
1.5 纯虚函数是一种特别的虚函数,它没有函数的函数体部分,也没有为函数的功能提供实现的代码,它的实现版本必须由派生类给出,因此纯虚函数不能是友元函数。
拥有纯虚函数的类就是抽象类类,这种类不能实例化。
如果纯虚函数没有被重载,则派生类将继承此纯虚函数,即该派生类也是抽象。
3.选择题3.1在C++中,要实现动态联编,必须使用(D)调用虚函数。
A.类名B.派生类指针C.对象名D.基类指针3.2下列函数中,不能说明为虚函数的是(C)。
A.私有成员函数B.公有成员函数C.构造函数D.析构函数3.3在派生类中,重载一个虚函数时,要求函数名、参数的个数、参数的类型、参数的顺序和函数的返回值(A)。
A.相同B.不同C.相容D.部分相同3.4当一个类的某个函数被说明为virtual时,该函数在该类的所有派生类中(A)。
A.都是虚函数B.只有被重新说明时才是虚函数C.只有被重新说明为virtual时才是虚函数D.都不是虚函数3.5(C)是一个在基类中说明的虚函数,它在该基类中没有定义,但要求任何派生类都必须定义自己的版本。
A.虚析构函数B.虚构造函数C.纯虚函数D.静态成员函数3.6 以下基类中的成员函数,哪个表示纯虚函数(C)。
A.virtual void vf(int);B.void vf(int)=0;C.virtual void vf( )=0;D.virtual void vf(int){ }3.7下列描述中,(D)是抽象类的特性。
实验八 实验报告表
![实验八 实验报告表](https://img.taocdn.com/s3/m/9f98d800f18583d0496459c5.png)
图形绘制
图形服务器
资料储存
网盘
游戏进度
网络游戏服务器
3400
并行算法寄存器表达式
D1+d0=d0
D2+d3=d2
D4+d5=d4
D6+d7=d6
D2+d0=d0
D6+d4=d4
D4+d0=d0
并行算法中间结果1
5118309091150
并行算法中间结果2
13412059
并行算法最终结果
3400
加速比
7/4
实验报告表8-2分布式实验数据表
要求
任务负荷及分配情况
耗时
任务分配(时长)
178
34
301
157
79
216
117
281
302
顺序计算(机器号)
1
2
3
4
1
2
3
4
1
558
空闲分配(机器号)
1
2
3
4
2
2414源自578静态手动(机器号)
1
2
2
3
4
1
3
3
4
554
动态手动(机器号)
1
2
3
4
2
4
3
1
2
458
实验报告表8-3虚拟计算实验数据表
常用配置
对应虚拟服务
日常办公
实验八实验报告表
实验名称:
学号:姓名:班级: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表8-1并行算法和串行算法实验数据表
要求
内容
10个随机数
22489444386635274477673
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
![JAVA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fd7693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8.png)
实验一、安装JDK并熟悉java的运行环境实验二、基本语法练习实验三、面向对象编程实验(4)实验四、异常处理实验实验五、小应用程序实验实验六、图形图像实验实验七、GUI(图形用户接口)实验(4)实验八、多线程实验实验九、输入输出流实验(4)实验十、数据库应用实验(4)实验一、安装JDK并熟悉java的运行环境一、实验目的熟悉JA V A的运行环境及学习简单的编程。
二、预习内容安装工具软件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设备与环境装有JA V A语言工具软件(Eclipse )的微机若干四、实验内容安装Eclipse及JA V A的核心编译程序J2SDK。
1、打开Eclipse的安装盘安装Eclipse。
2、在相同目录下安装J2SDK。
3、打开Eclipse软件对J2SDK文件进行配置。
4、编写一应用程序,在屏幕上显示“HELLO WORLD”和爱心标志。
Pulic class Hello{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在屏幕上显示“HELLO WORLD”和爱心标志}}5、编写一小程序实现上述功能:在屏幕上显示“HELLO WORLD”和爱心标志。
实验结果五、注意事项⒈认真填写实验报告⒉遵守实验室各项制度,服从实验指导教师的安排⒊按规定的时间完成实验六、说明本次实验建议学时数2学时七、实验总结与体会实验二、基本语法练习一、实验目的⒈熟悉Java的基本语法⒉编写应用程序接收命令行参数⒊编写应用程序接收用户从键盘的输入⒋掌握字符串与数组的基本方法二、预习内容java编程的基本结构三、实验设备与环境装有JA V A语言工具软件(Eclipse )的微机若干四、实验内容⒈编写一个应用程序求若干个数的平均数,原始数字要求从命令行输入。
应用程序中main方法的参数String类型的数组args能接受用户从命令行键入的参数。
(1)编辑A verage.java。
class A verag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double n,sun=0;for (int l=0;l<args.legth;l++){sum=sum+Double.valueOf(arg[l].doubleV alue();)}n=sum/args.length;System.out.println(“average=”+n);}}命令行参数:12.34 34.45 21212121注意:1)参数的个数可以利用args.length来取得。
实验8反应精馏法制备乙酸乙酯解析
![实验8反应精馏法制备乙酸乙酯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7df47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46.png)
实验八反应精馏法制备乙酸乙酯一、实验目的1.了解反应精馏是既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又服从相平衡规律的复杂过程,是反应和分离过程的复合,了解反应精馏技术比常规反应技术在成本和操作上的优越性。
2.了解玻璃精馏塔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反应精馏操作的原理和步骤,学习反应精馏玻璃塔的使用和操作。
3.学习用反应工程原理和精馏塔原理,对精馏过程做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的过程分析。
4.根据化学平衡原理和反应精馏原理,学习体验反应精馏配方、反应条件、精馏条件的制定及其相互影响。
5.了解与常规精馏的区别,掌握反应精馏法所适宜的物系。
6.应用气相色谱分析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学会求取液相分析物校正因子及计算含量的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1. 反应精馏原理反应精馏是随着精馏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通过对精馏塔进行特殊改造或设计后,采用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可以使某些反应在精馏塔中进行,并同时进行产物和原料的精馏分离,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
在反应精馏操作过程中,由于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产物通常被分离到塔顶,从而使反应平衡被不断破坏,造成反应平衡中的原料浓度相对增加,使平衡向右移动,故能显著提高反应原料的总体转化率,降低能耗。
同时,由于产物与原料在反应中不断被精馏塔分离,能得到较纯的产品,减少了后续分离和提纯工序的操作和能耗。
此法在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化工生产中得到应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
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它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学反应现象。
两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过程更加复杂。
在普通的反应合成、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过程中,反应通常在反应釜内进行,而且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反应原料的浓度不断降低,产物的浓度不断升高,反应速度回会越来越慢。
同时,反应多数是放热反应,为了控制反应温度,也需要不断地用水进行冷却,造成水的消耗。
反应后的产物一般需要进行两次精馏,先把原料和产物分开,然后再次精馏提纯产品。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新)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新)](https://img.taocdn.com/s3/m/1e678ffb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5e.png)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新)《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一、课程教学与实验教学计划学时比:48/16二、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三、实验目的基本要求能够充分理解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应用方法。
能够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进行相应的程序设计和开发。
理解面向对象的基本思想、概念和特性以及面向对象的分析、建模、设计技术与方法。
掌握C++语言基本构成、类与对象、消息传递与函数、函数与运算符重载、继承性、多态性与虚拟函数、数据封装和隐藏及Windows 程序设计基础。
通过实验动手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特征和基本思想,以及相应的具体实现和Windows程序设计基础知识。
四、实验内容实验一:循环控制(一)实验目的要求:熟悉VC++集成开发环境,学习使用控制台应用程序;创建工程,建立可执行文件并执行,观察结果。
掌握变量的声明和定义方法,掌握循环语句和条件语句的定义、作用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服务器;2.交换机;3.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1.编程求1!+2!+3!+4!+…+12!。
2.编程求所有的3位数素数,且该数是对称的。
所谓“对称”是指一个数,倒过来还是该数。
例如,375不是对称数,因为倒过来变成了573。
实验二:递归函数(一)实验目的要求:掌握函数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掌握递归函数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服务器;2.交换机;3.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1.用递归函数来求1!+2!+3!+…+12!。
2.用递归的方法建立一个函数int fibonacci(int n),求Fibonacci数列中第n个数的值。
实验三:用气泡法排序(一)实验目的要求:掌握文件读写的方法,掌握递归函数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服务器;2.交换机;3.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建立一个文件,文件中包含一系列数,用这些数构成一个数组,并按照数值,为这个数组从小到大排序,把排序结果输出到另一个文件中。
试验八巴氏小体课件
![试验八巴氏小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50371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91.png)
2 固定:将涂片放入95%的乙醇中固定30 min,取出晾干。 3 水解:将涂片放入5 mol HCl中室温下水解10min,自来水缓缓冲
洗。 4 染色:用Gimsa染液染色8-10分钟,勿干燥,用水冲洗后晾干镜检 5 镜检:从低倍镜到高倍镜依次观察。
16
取样步骤
漱口
刮取 涂布
晾干 固定
17
(二)滴片法:
3
巴氏小体的研究历史
l 1949年 加拿大学者Barr在雌猫神经原细胞核 中发现。
l 1955年Barr在女性口腔细胞中发现Barr body。 l 1959年人们把性染色体异常造成的畸形与巴氏
小体的研究联系起来。 l 1971年Barr body被命名为x染色质。
最新研究进展
食管癌病人巴氏小体出现率低于10%; 正常人细胞出现率为20-45%。
6
二、实验原理 性别分化
胚胎发育早期未分化的性腺是中性的。
性腺
外部皮质 XX染色体
发育为雌性生 殖腺(卵巢)
XY染色体
内部髓质
发育为雄性生 殖腺(睾丸)
XXY型染色体,皮质、髓质同时发育。
7
哺乳动物的雌性细胞有两条X染色体,其中一条
来自母方,另一条来自父方,在胚胎发育的早期(16 天),这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随机浓缩形成巴氏小体,
l 1取材: 受检者用自来水漱口,用牙签轻轻刮取口腔上
l
皮细胞,将刮取物涮于装有1ml生理盐水的离心
l
管中。
l 2离心: 离心10分钟(5000转/分),弃上清液。
l 3低渗: 加1ml低渗液混匀, 37度低渗6分钟,离心10分
l
钟,弃上清液。
l 4固定: 加固定液95%的乙醇1ml,室温固定10分钟,离心,
实验八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
![实验八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232678f20066f5335b8121de.png)
实验八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八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调节和使用方法;2.调节和观察迈克尔逊干涉仪产生的干涉图,加深对各种干涉条纹特点的理解。
【实验仪器和设备】迈克尔逊干涉仪、He~Ne激光器、扩束镜、小孔光阑、白炽灯、毛玻璃显示屏。
【实验原理】一、迈克尔逊干涉仪简介迈克尔逊干涉仪是一百多年前,物理学家迈克尔逊为了要测量“以太风”而设计出来的一种精密测长仪器,它是用“光的分振幅法”,将一束光分成两束相干光,经过分得很开的路径以后重新相遇而干涉的原理制成的。
由于仪器设计得巧妙,用途广泛,测量长度精密准确,为当时空前启后的发明,从而迈克尔逊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奖。
实验室最常用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其原理图和结构图如图1所示。
[1]底座 [2]水平调节螺钉脚 [3]导轨架 [4]丝杆 [5]拖板 [6]动镜M1 [7]调节螺钉(3只) [8]定镜M2 [9]调节螺钉 [10]水平拉簧螺钉 [11]垂直拉簧螺钉[12]分光板 P1 [13]补偿板P2 [14]粗调手轮 [15]读数窗口 [16]微调手轮 [17]米尺[18]支架杆和夹紧螺丝 [19]显示屏M1和M2是在互相垂直的两臂上旋转的两个平面反射镜,其背面各有三个调节螺旋,用来调节镜面的方位;M2是固定的,M1由精密丝杆控制,可向臂轴前后移动,其移动距离由-2-4转盘读出。
仪器前方粗动手轮值为10mm,右侧微动手轮的分度值为10mm,可估-5读至10mm,两个读数手轮属于蜗轮蜗杆传动系统。
在两臂轴相交处,有一与两臂轴各成45°的平行平面玻璃板P1 ,且在P1的第二平面是镀以半透(半反射)膜,以便将入射光分成振幅近似相等的反射光1和透射光2,故P1板又称为分光板。
P2也是一平行平面玻璃板,与P1平行放置,厚度和折射率均与P1相同。
由于它补偿了1和2之间附加的光程差,故称为补偿板。
从扩展光源S射来的光,到达分光板P1后被分成两部分,反射光1在P1处反射后向着M1前进;透射光2透过P1后向着M2前进,这两列光波分别在M1、M2上反射后逆着各自的入射方向返回,最后都到达E处,既然这两列光波来自光源上同一点,因而是相干光,在E处的观察者都能看到干涉图样。
实验八多晶材料择优取向的测定
![实验八多晶材料择优取向的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e783bb11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25.png)
实验八多晶材料择优取向的测定实验八多晶材料择优取向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与任务1.了解多晶材料择优取向的特征,注意丝织构与板织构的区别。
2.掌握X射线衍射仪测定丝织构的原理及其测定方法。
3.学会利用反极图描述丝织构的程度。
二、丝织构的基本特征及反极图表示法在材料的制备、合成、加工处理等工艺过程中,经常采用挤压、轧制、加压烧结、拔丝、喷丝、蒸镀、极化等工艺手段,从而引起多晶粉末素坯或多晶材料中晶粒的晶体学取向产生某种择优取向的排列,其中尤以形成丝织构的情况为多。
1.丝织构的特点织构有多种分类法,然而在X射线衍射方法中,与其相关的是织构材料的晶体学特征。
由此出发,通常把织构分成两大类,即丝织构和板织构。
具有丝织构的材料,其晶体学的特征是,在材料内部,各晶粒的某一个或几个晶体学方向倾向于平行试样的某一特定的方向,一般为材料的丝轴、棒轴方向,被挤压方向,晶体生长方向等;其他晶体学方向则以试样的这一特定方向为轴呈对称分布。
图7-1表示了具有丝织构的某种热压烧结柱体中晶体学方向的分布情况,设该材料属四方晶系。
由图看出,材料晶体学[001]方向平行于柱体的轴向,见图7-1(a);而具有特征意义的[100](或[010])方向则绕轴向呈对称分布,见图7-1(b)。
以图7-1表示的情况为理想丝织构状态,这时圆柱体中的晶粒均以[001]方向平行于柱轴方向。
称这种织构为[001]理想织构。
然而,在实际材料中存在的织构,其织构程度往往不是图7-1所示的理想织构状态。
仍以上述具有[001]丝织构的实际材料为图7-1 理想丝织构的示意图图7-2 丝织构材料中的极分布图例,通常存在的织构情况是材料中的各晶粒的[001]方向具有往柱轴方向集中的倾向,即沿柱轴方向的晶粒的[001]方向存在一定的分布函数。
如果[001]方向和柱轴之间的夹角为φ,则[001]极点密度ρ(001)存在如图7-2所示的分布,只是在φ=00处有ρ(001)的极大值。
高考物理实验8、电表改装知识梳理
![高考物理实验8、电表改装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fdb55dc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b.png)
高考物理实验八、电表的改装原理与应用【实验目的】用灵敏电流计改装为较大量程电流表、电压表。
【电流计G 的原理和主要参数】电流表G 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磁力矩作用产生偏转的原理制成的,且指针偏角θ与电流强度I 成正比,即θ=kI ,故表的刻度是均匀的。
电流表的主要参数有:表头内阻R g :即电流表线圈的电阻满偏电流I g :即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此时指针达到满偏;满偏电压U g :即指针满偏时,加在表头两端的电压,满偏电流I g 、内阻R g 、满偏电压U g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U g =I g ×R g表头G 的满偏电压U g 和满偏电流I g 一般都比较小,测量较大的电压和较大的电流时,需要把小量程的表头G 加以改装。
【改装原理】(1)电流表的改装利用了并联电路分流的原理。
(2)电压表的改装利用了串联电路分压的原理。
电表的改装分析改装成电压表改装成电流表内部电路改装后的量程U =I g (R +R g )I =R +R g R I g量程扩大的倍数N =U U gN =I I g接入电阻的阻值R =UI g -R g =(N -1)R gR =I g R g I -Ig =RgN ―1改装后的总电阻R x =R g +R =NR gR x =RR g R +Rg=RgN 说明:改装后的电压表或电流表,虽然量程扩大了,但通过电流表的最大电流或加在电流表两端的最大电压仍为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 和满偏电压U ,只是由于串联电路的分压及并联电路的分流使表的量程扩大了。
【电表教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后因为实验过程中有误差存在,所以改装后的电压表要和标准电压表进行校对。
(1)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并是变阻器R 2的滑片位于电阻R 2的最左端。
即U=0(2)改变R 2的阻值,使标准电压表的示数从0慢慢调起,观察电流计G 的示数与标准电压表的示数是否相等,若不相等则微微调动变阻器R 1的阻值,使两表示数相等。
高中物理高考 第7章 实验8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新教材)
![高中物理高考 第7章 实验8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2d1033e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0.png)
第七章 动量
实验八 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目标 1.理解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会利用不同案例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知道在不同实验案例中 要求 要测量的物理量,会进行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内容 索引
实验技能储备 考点一 教材原型实验 考点二 探索创新实验 课时精练
实验技能储备
一、实验原理 在一维碰撞中,测出相碰的两物体的质量m1、m2和碰撞前、后物体的速 度v1、v2、v1′、v2′,算出碰撞前的动量p=m1v1+m2v2及碰撞后的动 量p′=m1v1′+m2v2′,看碰撞前、后动量是否相等. 二、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 案例一:研究气垫导轨上滑块碰撞时的动量守恒 1.实验器材 气垫导轨、数字计时器、天平、滑块(两个)、重物、弹簧片、细绳、弹 性碰撞架、胶布、撞针、橡皮泥.
(2)小球m1与m2发生碰撞后,m1的落点是图中__M__点,m2的落点是图中 __N___点;
碰撞前,小球m1落在题图中的P点,由于m1>m2,当小球m1与m2发生 碰撞后,m1的落点是题图中M点,m2的落点是题图中N点;
(3)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来表示,只要满足关系式_m__1 __sP_=__m__1 _s_M_+__m__2__s_N_, 就能说明两球碰撞前后动量是守恒的;
本实验需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所以在实验中必须要测量质量和速 度,速度可以根据光电门的挡光时间求解,而质量通过天平测出, 同时,挡光片的宽度可以消去,所以不需要测量挡光片的宽度,故 选B、C.
(3)在第二次实验中若滑块A和B在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应该满足的 表达式为__m_1_Δ1_t4_=__(_m_1_+__m_2_)_Δ1_t5__(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如果小球的碰撞为弹性碰撞, 则满足12m1v12=12m1v1′2+12m2v2′2 代入以上速度表达式可得m1sP=m1sM+m2sN 故验证m1sP和m1sM+m2sN相等即可.
遗传学实验八-果蝇基因组DNA提取
![遗传学实验八-果蝇基因组DNA提取](https://img.taocdn.com/s3/m/839bb9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6.png)
使用酚-氯仿抽提法 提取基因组DNA。
检测和定量DNA质 量。
02
材料准备
实验材料
果蝇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不同品系的果 蝇,确保果蝇处于生长旺盛期。
缓冲液
准备适当浓度的Tris-HCl缓冲液 ,用于洗涤和保护DNA。
实验试剂
蛋白酶K
用于消化细胞中的蛋白质,释放基因组 DNA。
苯酚/氯仿
用于去除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和酚类物质。
荧光染料法
利用荧光染料与DNA结合后发出荧光信号的原理,通过荧光 信号强度计算DNA浓度。
数据分析与解释
提取效率分析
比较不同实验组之间的DNA提取效率,分析 可能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
基因组组成分析
通过DNA测序和序列分析,了解果蝇基因组 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基因组大小分析
根据测定的DNA浓度和体积,计算果蝇基因 组的大小。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一]
02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二]
[请在此处插入参考文献三]
03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4
结果分析
DNA质量检测
琼脂糖凝胶电泳
通过观察电泳结果,判断DNA是否发生降 解,主带是否清晰。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通过测定A260/A280的比值,判断DNA的纯度, 比值应在1.8-2.0之间。
染色观察
用EB染色后观察玻璃片上的DNA,判断DNA 的完整性。
DNA浓度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计法
通过测定DNA溶液在260nm处的吸光度值,根据吸光度值计 算DNA浓度。
和可靠性。
结果讨论
1 2
DNA提取效率分析
实验八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实验八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https://img.taocdn.com/s3/m/07114c23b4daa58da0114a3b.png)
实验八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引入:高分子是一类特殊的大分子,同一高聚物溶液中,由于分子的聚合度不同,常采用高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来反映高分子的某些特征。
分子质量的表示方法也有多种,数均分子质量,重均分子质量,黏均分子质量,Z均分子质量,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测定。
本试验采用乌式黏度计测定了聚乙烯醇的黏均摩尔质量,该方法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并有很好的实验精度,是测定高聚物黏均分子质量的最常用方法。
下面我们来看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
【实验目的】1. 了解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和公式。
2. 掌握用乌氏(Ubbelohde)粘度计测定高聚物溶液粘度的原理与方法。
3. 测定聚乙烯醇的摩尔质量。
【实验原理】高聚物摩尔质量不仅反映了高聚物分子的大小,而且直接关系到它的物理性能,是个重要的基本参数。
与一般的无机物或低分子的有机物不同,高聚物多是摩尔质量大小不同的大分子混合物,所以通常所测高聚物摩尔质量是一个统计平均值。
测定高聚摩尔质量的方法很多,而不同方法所得平均摩尔质量也有所不同。
比较起来,粘度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并有很好的实验精度,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用该法求得的摩尔质量成为粘均摩尔质量。
高聚物稀溶液的粘度是它在流动时内摩擦力大小的反映,这种流动过程中的内摩擦主要有:纯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记作η0;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及高聚物分子间的内摩擦。
这三种内摩擦的总和称为高聚物溶液的粘度,记作η。
实践证明,在相同温度下η > η0 ,为了比较这两种粘度,引入增比粘度的概念,以ηsp 表示:ηsp =(η -η0)/η0 =η/ η0 - 1 = ηr -1 (5)式中,ηr 称为相对粘度,反映的仍是整个溶液的粘度行为,而ηsp 则是扣除了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后仅仅是纯溶剂与高聚物分子间以及高聚物分子间的内摩擦之和。
高聚物溶液的ηsp 往往随质量浓度C 的增加而增加。
为了便于比较,定义单位浓度的增比粘度ηsp /C 为比浓粘度,定义ln ηr /C 为比浓对数粘度。
初中生物实验 八上
![初中生物实验 八上](https://img.taocdn.com/s3/m/10c397b21a37f111f1855bbf.png)
也可以购买市售的水蚤,直接用来实验。
缢蛏的贝壳呈长圆柱形,壳质脆薄。两壳不能全部开或 关。贝壳前后端开口,足和水管由此伸出。前端稍圆,后端 呈截形。背腹面近于平行。壳顶位于背部略靠前端。壳表具 黄褐色壳皮,生长纹明显。贝壳中央自壳顶至腹缘有一条微 凹的斜沟,形似被绳索勒过的痕迹,故名缢蛏。
贝壳
出水管 进水管
注意要安全使用高压灭菌锅
一、目的要求
二、材料用具 三、实验内容: 1、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观察细 胞形态,细胞结构,出芽生殖。酵母菌一般为1-5 微米×5-30微米) 2、用放大镜观察青霉的绒毛状菌丝。(选择菌落 外围的白色区域。可看到密集生长的绒毛状菌丝) 3、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青霉的菌丝和孢子, 观察孢子在菌丝顶端的着生状态(排列方式)
材料用具:家兔骨骼模型,已去除部分皮 肤的鸡翅、解剖盘、解剖剪、 解剖刀 、解剖针。 实验内容:1、观察家兔骨骼标本,特别是它的前肢骨和后肢骨。 2、观察骨骼肌的结构、骨骼肌与骨的连接方式,关节的 结构。(取一个完整的鸡翅(已除去羽毛),用解剖剪 除去皮肤(需要用解剖刀将肌肉与皮肤剥离),观察肌 肉是怎样附着在骨上的。依次拉动每一组肌肉,观察骨 的运动。然后,除去肌肉,观察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目的要求:通过探究过程学习接种和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操作 方法,掌握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细菌和真菌分 布”的方法。 材料用具: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 灭菌)、无菌棉棒、酒精灯、火柴、透明胶带、 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内容: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体会微生物实验中的无菌操作; 学习微生物接种的操作方法; 学习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观察酵母菌和霉菌
发酵现象 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 探究蚂蚁的通讯 制作孢子印 制作米酒
实验8 队列(循环队列)的表示和实现
![实验8 队列(循环队列)的表示和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16caf13cee06eff9aef80712.png)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数据结构基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八队列(循环队列)的表示和实现实验成绩指导老师(签名)日期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队列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
2、掌握循环队列的设置及循环队列的各种基本操作的实现。
3、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进一步熟悉和掌握队列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内容1、建立头文件test8.h,定义顺序存储的循环队列存储结构,并编写循环队列的各种基本操作实现函数。
同时建立一个验证操作实现的主函数文件test8.cpp,编译并调试程序,直到正确运行。
说明:队列的基本操作可包括:①void InitQueue (Queue &Q); //构造一个空队列Q②int EmptyQueue (Queue Q);//判断队列Q是否为空,若空返回1,否则返回0③void EnQueue (Queue &Q, ElemType item); //元素item 进队列Q④ElemType OutQueue (Queue &Q); //队头元素出队列Q,并返回其值⑤ElemType PeekQueue (Queue Q); //返回队头元素值⑥void ClearQueue (Queue &Q); //清空队列2、应用(选做部分):编写程序,实现舞伴问题:假设在周末舞会上,男士们和女士们进入舞厅时,各自排成一队,跳舞开始时,依次从男队和女队的队头上各出一人配成舞伴,若两队初始人数不相同,则较长的那一队中未配对者等待下一轮舞曲。
现要求设计一个函数void partner(),模拟上述舞伴配对问题。
基本要求:1)由键盘输入数据,每对数据包括姓名和性别;2)输出结果包括配成舞伴的女士和男士的姓名,以及未配对者的队伍名称和队头者的姓名;3)要求利用test8.h中已实现的顺序循环队列的基本操作函数来实现。
函数void partner()添加到文件test8.cpp中,在主函数中进行调用测试。
实验8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
![实验8 基尔霍夫定律和叠加定理的验证](https://img.taocdn.com/s3/m/d84e4f38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87.png)
实验八叠加定理、基尔霍夫定律验证一、实验目的1. 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叠加定理和基尔霍夫定律以提高对两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位、电压与参考点之间关系的理解。
3.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路参考方向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二、必备知识1. 叠加定理: 对于一个具有唯一解的线性电路, 由几个独立电源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各支路电流或电压, 等于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相应支路中形成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不作用的电压源所在的支路应(移开电压源后)短路, 不作用的电流源所在的支路应开路。
2.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 流出(流入)集中参数电路中任一节点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集中参数电路中任一回路上全部组件端对电压代数和等于零。
3.电位与电压:电路中的参考点选择不同, 各节点的电位也相应改变, 但任意两点的电压(电位差)不变, 即任意两点的电压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三、预习要求1. 复习实验中所用到的相关定理、定律和有关概念, 领会其基本要点。
2.通过观看《电路实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方法简介》光盘, 预习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根据实验电路计算所要求测试的理论数据, 填入表中。
4. 写出完整的预习报告。
四、实验仪器DF1731SL2A型直流电压源一台HY1770型直流电流源一台VC97型数字万用表一块C65型直流电流表一块电流插座三个 电流插头一个100Ω、190Ω、450Ω滑线电阻各一只 五、实验任务1.验证叠加定理(1) 将电压源的输出电压US 调至10V, (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测定), 电流源的输出电流IS 调至20mA (用直流毫安表测定), (2) 然后关闭电源, 待用。
按图1.1所示连接实验电路, 也可自行设计实验电路。
图 1.1 叠加定验证电路(3) 按以下三种情况进行实验: 电压源与电流源共同作用;电压源单独作用, 电流源不作用;电流源单独作用, 电压源不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八
多态性(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运算符重载的方法。
2.学习使用虚函数实现动态多态性。
二、实验任务
1.定义Point类,有坐标一x,一y两个成员变量;对Point类重载“++”(自增)、“一一”(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2.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 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
观察虚函数的作用。
3.(选做)对实验六中的people类重载“一一”运算符和“:”运算符,“:=”运算符判断两个people类对象的id属性是否相等;“=”运算符实现people类对象的赋值操作。
三、实验步骤
1.编写程序定义Point类,在类中定义整型的私有成员变量一x、一Y,定义成员函数Point8L operator++();Point operator++(int);以实现对Point类重载“++”(自增)运
算符,定义成员函数Point&operator一一();Point operator一一(int);以实现对Point类
重载“一一”(自减)运算符,实现对坐标值的改变。
程序名:lab8—1.cpp。
2.编写程序定义一个车(vehicle)基类,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由此派生出自行车(bicycle)类、汽车(motorcar)类,从bicycle和motorcar派生出摩托车(motorcycle)类,它
们都有Run、Stop等成员函数。
在main()函数中定义vehicle、bicycle、motorcar、motorcycle的对象,调用其Run()、Stop()函数,观察其执行情况。
再分别用vehicle类型
的指针来调用这几个对象的成员函数,看看能否成功;把Run、Stop定义为虚函数,再试试看。
程序名:lab8_2.c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