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莫言教育有感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6ad56c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7.png)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莫言在获奖诺贝文学奖之后,身装一身中装发表了获奖感言。
获奖要发表感言,对感言的感言更是一门艺术,一种学问,一种感悟。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莫言作品读后感5篇,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读莫言作品读后感1诺贝尔奖情结,是国人内心深处的一个结。
公元2022年10月11日的历史,被莫言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天,国人百年梦圆——莫言,成为中国本土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本书向我们介绍了诺贝尔奖的前世今生,介绍了莫言获奖的前前后后,更介绍了在此过程中对诸多社会问题的反思。
莫言作品的魅力在于:他以高密东北乡为载体,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其作品中引起读者感应的生疏化和原创性的东西特别多。
其作品的价值在于体现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民族风情,描写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有别于西方的人。
书中通过莫言成长的经受,探讨了子女教育问题。
以“药家鑫现象”为例,说明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强调了教育最终应当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联合国制定的标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学习。
这对我们当家长的很有借鉴意义。
反思了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呈现出的“八化”:浮躁化、肤浅化、速成化、多元化、个人化、穿越化、仿照化、去意识形态化。
书中更有对国人阅读现状的反思。
第九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22年我国人均阅读量仅为4.3本,而法国是20本,日本和以色列分别为40本和60本,瑞典是67本。
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找不到阅读的爱好,大量的休闲时间交给了手机、平板电脑嬉戏和看电影,这值得我们深思。
书的特点之一是段落太长,两三页、三四页甚至五六页的段落许多。
这样,对读者来说,脉络层次不是很轻松就能把握的。
书的编排体系致使许多内容多次重复。
这些,都使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感觉很累。
总之,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体现了中国文学的富强进步,也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是中国文学在世界产生真正影响力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童年读书莫言读后感
![童年读书莫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6c0e3c6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f.png)
童年读书莫言读后感《童年》是莫言的一部自传体小说,通过对作者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成长历程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中国农村孩子的成长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言对于童年的深情眷恋,也意识到了童年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童年》中,莫言通过对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中国农村孩子的成长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生动地描绘了自己在农村的童年生活。
他描述了家乡的风土人情,描绘了家人和乡亲们的生活状态,以及自己在这个环境中的成长经历。
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仿佛置身于作者的童年世界中,感受到了那种朴实而真挚的情感。
在这个故事中,莫言对童年的深情眷恋溢于言表。
他对童年的回忆充满了对家乡、对亲人、对乡亲们的眷恋之情。
他描述了自己在家乡的种种经历,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
同时,他也对家人的关爱和乡亲们的热情表达了感激之情。
这种对于家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那份深深的情感。
在《童年》中,莫言也表达了对童年时代的理解和认识。
他认为,童年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一个人性格和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一个人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事物,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些都会对一个人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莫言对童年时代的重视和理解,也让读者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童年时代,对这个阶段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通过阅读《童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莫言对于童年的深情眷恋,也意识到了童年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在这个作品中,莫言通过对自己童年时代的生活经历的描述,展现了一个中国农村孩子的成长故事。
他对童年的深情眷恋溢于言表,也对童年时代的理解和认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部作品,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童年的深情眷恋,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童年时代,对这个阶段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对童年的深情眷恋,也让读者对童年这个阶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莫言作品读后感6篇
![莫言作品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134517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76.png)
莫言作品读后感6篇篇一:莫言作品读后感对于莫言这个作家,我也是从网上猜测他可能会得到诺贝尔奖才知道的,因为,我极少阅读,所以对作家也不感冒,但是,当在网上知道他只读过小学,之后就辍学在家务农,21岁当兵,慢慢地走上军旅与写作的生涯,就觉得很佩服、很好奇这么低学历的人是怎样会成为诺贝尔大奖得主呢?我好奇他的作品,想知道诺贝尔奖的作品与作者,因为作品脱销,我就迫不及待地去图书馆借。
目前为止,我只阅读过他的《天堂蒜薹之歌》、《酒国》、《十三步》、《散文新编》、《小说的气味》。
我从他的自述中知道他是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不会去为某个阶级充当吹鼓手或是枪手。
他的作品的确是这样,这一点是最令我敬佩的,我想这也是他能获诺贝尔奖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他说,我的作品一直在写人,在我的笔下我都用一种同情的态度,站在人的立场上的一种写作,这可能是我能获奖的最重要的原因。
以上这些我从他的作品《天堂蒜薹之歌》中体会到了,它的创作背景是80年代,有个县政府被因为切身利益受到损害的农民放火烧砸而酿成了震惊全国得“蒜薹事件”,引起很大的轰动,促使他放下手头的创作,仅用了一个月就写出了义愤填膺的《天堂蒜薹之歌》。
我会陶醉于他妙语连珠精彩的、细致、细腻的和虚幻的描写,例如这段文字:“我站在池塘边倾听着唧唧虫鸣,美人的头发闪烁着迷人的光泽,美人的身上散发着蜂蜜的气味。
突然,一阵湿漉漉的蛙鸣从不远处的一个池塘传来,月亮的光彩纷纷扬扬,青蛙的气味凉森森地粘在我们的皮肤上。
仿佛高密东北的全体青蛙都集中在这个约有半亩大的池塘里了,看不到一点点水面,只能看到层层叠叠地在月亮中蠕动鸣叫的青蛙和青蛙们腮边那些白色的气囊。
月亮河青蛙们混在一起,声音原本就是一体——自然是人的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在天安门集会,青蛙在池塘开会。
”我们没有注意到的、没想到的,随时可以在他的作品里出现。
当然,能启发、鼓励他用一种全新的感官去创作的,是美国福克纳老头,他是从福克纳作品的其中一句“我已经一点也不觉到铁门冷了,不过我还能闻到耀眼的冷的气味”。
莫言读书心得(8篇)
![莫言读书心得(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956b85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8.png)
莫言读书心得莫言读书心得(8篇)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莫言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莫言读书心得1莫言,被人认识是因为张艺谋的电影《红高梁》,被人熟知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读莫言的《红高梁家族》,若没有电影的引导,似乎常常会出现错觉了,奶奶爷爷和“我”生活的时候在不时的交错,形象也时常交差,无论是人物还是场景都不时的穿越,真的佩服《红高梁》电影的演员及所有的参与者,他们真的用心读懂了莫言的文章,了解了当时的背景,否则无论如何也无法展现那时那景。
以前的时候,翻过莫言的作品几次,常常束之高搁,一个原因是欣赏不了,他“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他的天马行空的叙述让我一时驾驭不了;再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的语言的粗犷吧,常会出现一些令人脸红的语言,是因为自己的拘谨还是什么的,现在再一次打开他的作品,再品来,真的是让人学到了很多。
《酒国》中的丁钩儿的经历、余一尺的不同,那个酒国市酿造学院的勾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李一斗的几篇文章,和莫言的书信来往,那似乎是生活中的也好像是小说中的许多情节:那个肉孩和红烧婴儿,那个神童和那个有鳞的小妖精,那个一尺英豪和小侏儒余一尺,那些形象似乎是生活中的,也好像是虚构的,不能不让人感受到很多,感受到小说与现实的联系,在其中也时时地透露着有些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能不令人深思。
那其中的《采燕》让我真正的了解了那些称得上海市山珍的珍品的缘由,我们只看到了商店里卖的燕窝很贵,却不知道燕窝的区别与它的真实来缘,而采燕中的岳母的叔用生命采集的最珍品的燕窝,却是时时用命换来的,那个燕窝上还留着脑浆,在写叔为了采集那个难得的燕窝让身体可怕地拉长,变得好像一条蛇,在艰难中奋争中身体又拉长了些,燕为了自己的窝与偷袭的人的无情抗争,面叔只能任由成群的汗珠从他头上滴下来,紧咬双唇尝到自己血的滋味,一个能从十几米的高处飘然落地而不损伤自己身体的叔叔却为了这个燕窝从悬崖坠落,在燕窝上留下自己的脑浆。
读莫言作品有感范文
![读莫言作品有感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e61a116294dd88d1d26b2a.png)
读莫言作品有感范文莫言作品读后感1早该写点关于莫言先生的文字了。
今天看了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时的演讲,非常感动。
作为一个山东人,我为有这么一位山东老乡感到自豪。
他淳朴,耿直,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地感染了我。
在我工作之余,我抽时间读完了莫言先生的《红高粱》。
这本书总共只有九章,很容易读。
读完它,也就花了几个小时。
但读完它后思考的时间,却是翻倍的。
三条主线入手,从母亲,从父亲,从外角的抗日。
三条主线相互交织,紧密的衔接。
半自传性质的小说,以我的父亲的视角入手,让高密,这个人们几乎不为关注的小城,在那个特殊的抗日年代,充满了人文关怀。
亲情、友情、忠诚、爱国,没有一个字不点缀这些主题。
小说中两处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第一是他家的随从陈大爷,在被鬼子活捉后,生生的给活剐了。
莫言先生的描写,让我在读此处时,着实吓了一跳,因为他把这种活剐描写的栩栩如生,让我看了之后,都感到隐隐作痛。
我从来未想过,一个从相对保守的山东走出来的乡土作家,会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如此深刻的洞察力。
那个屠夫从耳朵下刀,再割陈大爷的生殖器,一刀一刀,刻满了对日本人的仇恨,也刻痛了国人脆弱的心灵。
读到此处,我很纠结。
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经历,让莫言先生有如此深刻的洞察。
莫言先生面向和善,带着山东人质朴的特质,尽管他在演讲中说,小时候很多人都笑话他长得难看,但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面善心善的人。
然而,他没有极力的赞颂爱国主义,也没有刻画出一个轰轰烈烈的场景。
相反,他走了另一个极端,他用了最为残忍的方式,让我们记得了一段最不能忘记的历史与仇恨。
这在文坛中,着实罕见。
第二个难忘的地方,是结尾。
莫言的爷爷在桥头目睹了送饭来的奶奶被日本人杀害,爷爷拼了自己的性命,干掉了日本鬼子。
结尾,一场胜仗的奖励是一袋子大米和一关机关枪。
结尾的那一幕,奶奶死了,奶奶带来的炊饼撒了一地。
仗打完了,爷爷跟爸爸坐在桥头,捡起了炊饼,默默地吃着。
我看到此,忍不住留下了眼泪。
读莫言感言有感
![读莫言感言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f354e92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5.png)
读莫言感言有感读莫言感言有感莫言穿着一身中装出席了诺奖授奖仪式。
获奖要发表感言,对感言的感言也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感悟。
在这种学习中,我发现有三点特别打动我――这种打动也具有普遍意义,更值得写出,与大家一起感悟:一是他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愧疚打动了我们。
他说,在我获奖后,有很多人与我一起分享着荣誉,但是母亲没有分享。
母亲是他人生的导师,这种导师的表现不是夸夸其谈,不是长篇大论,只是平常入情入理的一个关心、一次爱惜。
有一年过节,一家子在一起吃饺子,每人只有一碗,大家对好不容易获得的饺子倍感珍贵。
突然来了一个乞丐,莫言给了他几个红薯,没想到乞丐不领情还振振有词地说:“凭什么你们吃饺子,给我吃红薯啊?”莫言火了,回答道:“我们也不是经常吃饺子的,你要就拿,不要就滚!”这时,母亲一声不吭,把自己碗里的'饺子全部给了乞丐……我们都说,母亲是孩子第一个教师,这时正确的;实际上,我们还要说,母亲是不仅孩子也是成人以后的人生之关键时刻的教师!这种关键,就在于她内心的真切总是在你忽视、漠视甚至无视之后及时赶到;这种关键,就在于她内心的善良总是在你乏力、疲惫甚至反感之际处处出现!我们都有母亲,我们的母亲也是这样的;莫言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的内疚甚至负罪感可能也是我们对自己母亲的思念、内疚甚至负罪感――这是真切的感受,更是内心无法弥补的缺憾,痛苦就在于这种感受、这种缺憾!二是他表态,“要在人的立场上继续写作,要反映实践、超越实践。
”这一表态也是值得我们首肯的。
虽然这有点套话之嫌,但是在莫言嘴里说出这个话,还是有它特别的意义的。
因为,莫言的作品与他人作品的区别之一就是他对“要在人的立场继续写作”的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感悟,有着自己独特的追赶和追求。
这种感受和感悟,可以是《红高粱》中潇潇洒洒走一回的豪迈和执着;这种追赶和追求,也可以是《蛙》中那一份真挚却可能是愚昧最后又回归平常的反映、反对和反思……在这个感受和感悟中,我们看见了莫言的立场、人的立场;在这个追赶和追求中,我们领悟了实践是一回事、小说中的实践可能又是一回事,最后我们知道:不管哪一个实践是否真实,是否值得珍惜,这不主要、不重要――最主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内心的实践、内心的思想有没有得到反映、有没有得到超越!这就是我对莫言获奖感言的感言。
读了莫言的读后感6篇
![读了莫言的读后感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eaadf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7.png)
读了莫言的读后感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报告、军训心得、学习心得、培训心得、条据文书、读后感、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military training experiences, learning experiences, training experiences, doctrinal documents, post reading feedback,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了莫言的读后感6篇读后感是我们对书籍中角色命运的思考和探讨,写读后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了莫言的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莫言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莫言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6834f22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6.png)
莫言书籍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莫言书籍读后感1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了一些争议。
起初,我还以为大家争议的对象是我,渐渐地,我感到这个被争议的对象,是一个与我毫不相关的人。
我如同一个看戏人,看着众人的表演。
我看到那个得奖人身上落满了花朵,也被掷上了石块,泼上了污水。
我生怕他被打垮,但他微笑着从花朵和石块中钻出来,擦干净身上的脏水,坦然地站在一边,对着众人说:对一个作家来说,最好的说话方式是写作,我该说的话都写进了我的作品里。
用嘴说出的话随风而散,用笔写出的话永不磨灭。
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当然,我没有资格强迫你们读我的书。
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
在当今这样的时代里,更是如此。
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我还是要给你们讲故事。
上世纪60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我们去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
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
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泪水。
我还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里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
他睁着大眼看着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是困惑的神情。
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
为此,学校给了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
多年之后,当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
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已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歉疚。
这件事让我悟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
我再讲一个故事:三十多年前,我还在部队工作。
有一天晚上,我在办公室看书,有一位老长官推门进来,看了一眼我对面的位置,自言自语道:“噢,没有人?”我随即站起来,高声说:“难道我不是人吗?”那位老长官被我顶得面红耳赤,尴尬而退。
为此事,我洋洋得意了许久,以为自己是个英勇的斗士,但事过多年后,我却为此深感内疚。
2019年读莫言作品孩子优秀浸透了父母的汗水有感
![2019年读莫言作品孩子优秀浸透了父母的汗水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95b0bc51f12d2af90242e6ab.png)
2019年读莫言作品孩子优秀浸透了父母的汗水有感篇一:分享阅读:莫言: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莫言: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年少时我曾跟着母亲去捡麦穗,结果母亲却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后,我与母亲再次与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我想过去报仇,却被母亲劝住,母亲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就是我的家风。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我觉得有好的家风,确实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教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
她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
可是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优秀的父母要用心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莫言》读后感
![《莫言》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04b755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4.png)
《莫言》读后感《莫言》,这个名字对于中国文学界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
作为一位享誉国际的作家,莫言的作品早已深入人心,成为许多读者心中的经典。
在这篇读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莫言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我想谈谈莫言的作品风格。
莫言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浓烈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他善于用平实而真切的语言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将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乡村的风土人情,体会到那种朴实而深沉的生活哲学。
莫言的作品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我想说说莫言的文学思想。
莫言是一位深具批判精神的作家,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揭示常常令人触动。
他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用文字表达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权力、道德、人性等议题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怀和担忧。
莫言的文学思想激励着我们思考自己的处境和选择,引导我们走向更加深刻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想谈谈莫言的影响力。
作为一位享誉国际的作家,莫言的作品已经深深地影响了许多读者,不仅在中国,也在世界各地。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文坛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莫言的影响力不仅在于他的文学成就,更在于他对于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
他的作品激励着我们追求真理和正义,引导我们思考人类的共同命运和责任。
总的来说,莫言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
通过阅读莫言的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思考人生的意义,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希望莫言的作品能够继续发扬光大,激励更多的人追求真理、正义和美好的生活。
莫言教育
![莫言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8d5a3fff941ea76e58fa04af.png)
从莫言的教育经历反思现实中国教育2012-10-12 09:38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媒体将其与中国文学得到世界认同、文艺复兴等等联系在一起,还有的在找其与我国教育的关系。
强烈“诺奖情结”的一大表现,就是想用一次获奖,来证明什么。
但莫言获得文学奖,能证明的只是他的作品得到了诺奖评审委员会的认可,其他的却很难证明。
通常,一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情况,可以用来分析这一国家的教育环境、科研环境,因为要取得学术创新,离不开学校教育和科研环境——没有经历严格的学术训练,在缺乏创新的学术环境中,想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世界级的原创成果,是十分困难的。
且总体看来,这些奖项几乎没有什么争议。
而诺奖的其他奖项,比如和平奖、文学奖则不然,获奖与教育、学术关系不密切,更多与社会环境有关,并加上个人的奋斗。
莫言的教育经历,也正说明这一点。
虽然在其获得诺奖后,北京师范大学马上发布消息,称“我校校友莫言荣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可是,查阅其简历,出生1955年的莫言,在上了小学五年级之后就辍学、务农了,21岁入伍,26岁开始发表作品,之后再进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91年,36岁的莫言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
从莫言的教育经历,可以看到,他只接受了五年的基础教育,以小学毕业生的身份,开始创作、发表作品,而了解我国大学教育的人,大约也会明白,其之后接受的大学教育、硕士教育,更多是“镀金性质”。
对于在北师大读硕士的经历,莫言就曾笑言:“我的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是滥竽充数,有名无实,因为我们在1989年上的学,教室在北京东郊的十里堡,离北师大还有20公里之遥,而且我在上学期间有两次险些被鲁迅文学院的老师开除,因为我老是不上课,所以教务长愤怒地说必须开除莫言,以正学风。
”这也许是莫言自谦,但我国不少大学举办的研究生班,后来被舆论质疑为贩卖文凭,国家也对此加以治理,却是事实。
我想说的是,要通过莫言获得文学奖,来证明中国教育的成功,是证明不了的。
莫言作品读书心得(3篇)
![莫言作品读书心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7981a014afe04a1b171dec7.png)
莫言作品读书心得(精选3篇)莫言作品读书心得(精选3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心得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心得呢?下面是精心的莫言作品读书心得(精选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读散文《卖白菜》,我读出了幸福的味道。
和《卖白菜》的时代相比,现在就完全不同了。
无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都丰衣足食,过着幸福的生活,根本不用为衣食而担忧。
我又想到了我自己,别说白菜饺子了,就是天天吃羊肉饺子也没问题。
相比之下,我真幸福。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后,就对白菜饺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我真的特别特别想吃上一顿当年没能吃成的白菜饺子。
后来,在过年时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可当妈妈把煮好的白菜饺子端上桌,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个之后才发现,其实白菜饺子根本就没我想象的那么好吃。
白菜的味道,特别是那种多少有点儿酸酸的味道盖住了肉味,根本没那么好吃。
但我还是不甘心,又接二连三的品尝了几个。
每吃一个我就低头闭目,想象着自己就是当年的12岁的“我”。
想象着在那个饥荒的年月,在过年时竟然还能吃上一顿美好的白菜饺子,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觉得无论我怎么去品尝,都尝不出当年白菜饺子的味道,但我却体会到了的心情。
这时我才明白,我们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太幸福了!忙里偷闲地看完了莫老爷子的《蛙》,总体上的感受不是很舒服。
《蛙》以乡村妇产科医生姑姑的一生为主线,为我们展现了国家人口政策的历程,展现了时代变迁给人们精神上、物质上带来的巨大变化。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是挣扎的,邪恶的东西源于美好,而看起来美好的东西却孕育着更邪恶,这就是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原因。
《蛙》,据说是莫老爷子四年磨一剑,无疑是成功的。
一部成功的小说一定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剖析、甚至是揪心掏肺的挖掘之上的,至于非要让其承载所谓的历史使命那么大可不必。
当然,大气之作是无法脱离历史而孤立存在的。
对人性的剖析,就如同将一个人放在手术台上,放在高倍显微镜下,把轻易不容觉察的东西淋漓尽致地、暴露无遗地、血淋淋地展现出来。
读莫言作品孩子优秀浸透了父母的汗水有感
![读莫言作品孩子优秀浸透了父母的汗水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762446d35ef7ba0d4a733bf6.png)
读莫言作品孩子优秀浸透了父母的汗水有感篇一:分享阅读:莫言: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莫言: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年少时我曾跟着母亲去捡麦穗,结果母亲却被看守人打了一耳光,多年后,我与母亲再次与看守人在集市上相遇,看守人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我想过去报仇,却被母亲劝住,母亲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这就是我的家风。
每个人从生下来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到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有言传有身教,甚至我觉得身教重于言传。
你生活在这个家庭里面,你的长辈,你的亲人,他们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工作、对待他人,我想会对孩子产生非常直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我觉得有好的家风,确实是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利的。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亲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我接触过这么多的杰出的父母,没有一个是轻易取得教子成功的。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教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全国首届杰出母亲沈丽萍同志是个画家。
她为了学画,不仅上了大学,而且还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不仅买了书籍,而且还参观了数不尽的画展,听了数不尽的学术报告。
可是却从来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也应该花时间,直到孩子因为空难导致身体严重残疾之后,她才开始真正学做母亲,并且由于自己的努力,最终帮助孩子战胜残疾。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优秀的父母要用心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读莫言教育有感
![读莫言教育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1d93c400844769eae009ed48.png)
读莫言家庭教育观点有感魏鹏前不久,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学校印发了一篇莫言关于家庭教育认知的文章,其题目是《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
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启发,但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对照检查差距真实存在,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改进教育方法在文章中,莫言提出了六句家庭教育原则:即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我认真拜读了这篇文章,逐条对照自身检查,发现我们离“好父母”确实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我们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父母方面,在认真与孩子交流沟通方面,在耐心培养好习惯方面,在帮助孩子自我实现方面,在塑造品德修养方面等等,做为魏昊卿的家长,我们欠缺的还很多,需要进一步补课,我们将以最大的努力尽自已的责任。
孔子说过, “朝闻道,夕死可矣。
”周总理也曾经讲过,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人生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取得进步,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做生意是如此,为人处事是如此,任何工作都是如此,这是对所有人通用的真理,当然这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做得更好。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父母的角色决定了他们要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加强父母角色定位,把握父母应尽职责,成为做合格父母的必由之路。
我想,随着我们的不断学习,我们教育孩子的技能会越来越高,离合格父母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
二、部分观点有违时代要求,应在社会变革中予以改进在思考中,我也在问自己,莫言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吗?我认为,在目前应试教育模式下,莫言的教育原则无疑是有效的,但不可否认,其一些观点还是有失片偏颇的!(一)莫言老师说,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这种说辞,一方面是在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让家长和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成为背负成绩的奴隶;另一方面也贬低了孩子的创造性,人为地干预了孩子的思维方式。
欧美几十年来的教育实践表明,其教育理念,不是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为目标,而是追求提高孩子的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
莫言给我们的启迪
![莫言给我们的启迪](https://img.taocdn.com/s3/m/ef9a7a0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1.png)
莫言给我们的启迪莫言给我们的启迪莫言获奖,是中国文坛之喜,也是中国文学爱好者之喜,更是全体中国人之喜!在我国的青少年学生中,有着大量的文学爱好者,莫言获奖,为他们树起了中国本土作家的文学标杆。
让他们知道,中国拥有自己的世界大师级的优秀作家。
中国的乡土文学,既可以是中国的,也可以是世界的。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中,中国的文学作家们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他们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先后创作出大批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莫言是他们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莫言获奖,给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启迪。
他的文学创作经历告诉我们,好的文学作品不是靠模仿一两篇范文写出来的,不是在舒适的房间里冥思苦想出来的,不是几个哥们儿天南海北聊出来的,不是什么“天才少年作家”一夜之间的灵感突发。
好的文学作品一定来自作家丰富的生活积淀。
莫言从小生活很艰苦,他回忆说:“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的。
”少年失学、回乡当农民、当兵、在部队当文化宣传干事、在报社当记者等,这些漫长而又丰富的生活经历,成为莫言创作的不竭源泉。
莫言的创作经历告诉我们,有丰富的生活经历不一定能成为作家,但成为优秀作家一定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
莫言的获奖也告诉我们,文学家并不是一夜成名的,好的文学作品不是靠金钱堆出来的,著名作家不是靠一帮人在密室策划吹捧出来的。
文学创造是极其艰辛的脑力劳动,文学创作要靠丰厚的生活积淀,要靠作家本人的刻苦学习、大量阅读和勤奋的笔耕不辍。
莫言的获奖使我们多了一份自信和期待,中国这块沃土是可以产生世界级文学家的。
我们期待在中国青少年文学爱好者中,涌现出更多的文坛之星。
【各方热议】管欣(莫言的'二哥):高粱地里出来的文章,都是平常东西,有啥可说的。
崔永元(央视主持人):一个作家,在趋同和从众已经成为时尚和潮流的时代还能坚持个性化思考与写作,莫言的确值得尊重。
马悦然(瑞典文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对中国人的意外很意外,人家(莫言)的译本已经这么多了。
莫言讲座的观后感
![莫言讲座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370891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6.png)
莫言讲座的观后感
莫言讲座的观后感
今天有幸聆听了莫言先生的讲座。
文学中的历史与现实。
莫言先生的作品,读过的并不多。
红高粱家族只草草翻过,一篇不怎么出名的酒国倒是看完了。
檀香也了解不多。
确实,莫言先生的小说其实阅读门槛很高。
尤其是怪诞小说,缺乏想像和阅历估计是要看的稀里糊涂。
还有很多会让人感到不痛快的阅读感受。
大量的细节。
事无巨细的细节。
一定要把一种感受,一个镜头写到穷尽才算完。
海量的细节,超长的篇幅,估计更少有人能读懂读透吧。
大概任何优秀的作品,小说也好,电影也罢,都是需要大量细节来支撑的`。
每一个词句都有它出现的含义,每一个小小的肢体动作都为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所谓大师大概就是穷尽了人间事。
莫言先生的演讲是轻松幽默的。
当然,后面太学术的讨论我也没听明白!总之是有很多想法。
好的作品是不怕解读和演绎的。
哪怕是过度的解读,颠覆的演绎。
莫言先生说,很高兴能看到自己一万字的作品被解读成三万字的论文!这是对作品的认可!
是呀!能激发无穷想象的作品,才有生命力!。
读莫言
![读莫言](https://img.taocdn.com/s3/m/d4abb96810a6f524ccbf85b7.png)
读莫言
读后莫言的书后,真切地感受到了真善美,一种善和大爱在亲情中表现——丰乳肥臀。
八位姐姐以自己的路子诠释了亲情之爱,她们几乎都没好下场,这也正写出了母性的伟大与无私。
幽默生动而又不失庄重神圣的语言让人无法不垂泪,读完丰乳肥臀,我为文中的母亲一路走来,历尽悲欢离合的人生感慨万千。
而也为在《天堂蒜薹之歌》中高马和金菊的爱情而热泪盈眶,这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其实哪个时代没有悲剧。
大悲悯大情怀不是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阅读也需要经历,沧桑人读沧桑,站在历史后看历史。
这些感人的人间沧桑若有一天能拍成电视剧,电影就很好了。
丰乳肥臀将是一篇世制。
这些动人的情节可以想像。
悲哉,莫言。
壮哉,莫言。
大哉,莫言。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
聆听作家莫言的讲座心得体会
![聆听作家莫言的讲座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1c6b1fc0c5da50e2534d7f1e.png)
聆听作家莫言的讲座心得体会聆听作家莫言的讲座心得体会那年,我有幸亲临现场聆听着名作家莫言的讲座。
莫言结合自身实际,畅叙读书故事,传授文学创作经验,让人颇受教益。
莫言对文学创作可谓见解独到,他特别强调了三点:一是,在创作初始阶段,可以多模仿一些其他前辈的创作,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学成之后再来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二是,在写作上要注重细节的描写,用准确、朴实的描述代替空泛的形容词;三是,在写文章的时候要全神贯注,把个人的情感灌入文章,这样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莫言走上讲台,主持人指挥搬上桌子椅子放在讲台中央,莫言站在讲台侧面演讲台的位置说:“我还是站着讲吧,长的太胖了,坐着也很不舒服的。
”听众席爆发出一片笑声。
莫言的幽默感,一下子拉近了听众的距离。
聆听莫言的讲座,有如读他的小说一样,在他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无所拘泥的结构里,以及从任何一页的任何一行都可以读起的奇妙鲜活的语言中,每个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陷进莫言式的语言波浪,仿若置身一个从不曾存在过的精彩斑斓的世外桃源。
莫言几十年来的写作,几乎都带着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的,他特别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
记得莫言曾经有一个着名的发问:“他们会不会忏悔”可见“忏悔”二字,是莫言针对众多社会问题最重要的反思结果。
演讲中,莫言客气地说:“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热心读者来听我的讲座,我很感动。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文学被边缘化的今天,大家都很忙,还来听我讲文学。
”莫言的一番话,除了流露出真诚的感激之情外,还让人看到了他谦卑的一面。
从花甲之年的白发长者,到刚届而立的青年,对于莫言的讲座,听得人心入肺。
讲座结束的时候,有几个文学爱好者的提问卜分雷人。
“创作的时候,一天吃几顿饭?我一天吃5次”。
莫老先生说:“吃的太多恐怕影响写作,因为血液都流到胃里去消化食物了。
”顿时,又引来现场一阵笑声。
听完讲座,从礼堂出来后,我的心情许久未能平静,而作家莫言的内心也似乎一直都未安宁,他如同他所崇敬的马尔克斯一样,在探究人类精神世界里最夸张的那一部分,据说那是灵魂的所在。
读莫言作品有感
![读莫言作品有感](https://img.taocdn.com/s3/m/b7259e7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3d.png)
读莫言作品有感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莫言先生的作品在世界范围内都享有广泛的声誉。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的关注,并赢得了诸多文学奖项的荣誉。
在阅读了莫言的多部作品后,我不仅对他的文学造诣产生了深深的敬意,而且深刻地体悟到了他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性思考和文化意蕴。
莫言的作品受到普遍好评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对于人性的思考。
他笔下的人物不仅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展现出了深刻的内心体验和人性的复杂性。
例如,《蛙》中的四个小学生以及《丰乳肥臀》中的王仙芝、贾小烟等人物,都是具有鲜明的人物特点且具有深度的人物形象。
通过这些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外部表现,莫言成功地刻画出了人性的各个面貌,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另外,《蛙》中的“蛙”这一角色也是莫言用以代表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的一种手法。
通过对“蛙”的生态、生命和底层经济地位等方面进行描述和赞美,莫言传递了中华文化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矛盾与碰撞,并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这种文化的精神内涵。
莫言所借助的鲜明的叙事特点也是他作品中的一大亮点。
他习惯于以“小事成大事”和“哂笑轻松中点出人性”这种方式,让小故事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内涵。
例如,《丰乳肥臀》中的王仙芝,就是莫言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
她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承受着沉重的家庭责任和婚姻压力,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人生态度,不屈不挠地面对压力和困难。
另外,莫言也会通过一些令人热泪盈眶的小故事,尤其是针对女性、儿童等脆弱群体的故事,着力传递出人性的善良和深刻。
除此之外,莫言的作品也充满了文化内涵,尤其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和探索。
不论是《红高粱》中的德西妮娅、王矮虎等人,还是《丰乳肥臀》中的俊秀、贾鸿懿等人,都在作品中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体现着中国文化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矛盾和协调。
值得一提的是,《丰乳肥臀》一书表达了对于中国文化传递、弘扬的重要意义,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关系作出了独特而深刻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莫言家庭教育观点有感
魏鹏
前不久,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学校印发了一篇莫言关于家庭教育认知的文章,其题目是《好的家庭教育浓缩为6句话》。
这篇文章对我们很有启发,但也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对照检查差距真实存在,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改进教育方法
在文章中,莫言提出了六句家庭教育原则:即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我认真拜读了这篇文章,逐条对照自身检查,发现我们离“好父母”确实有一定的差距,例如我们在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父母方面,在认真与孩子交流沟通方面,在耐心培养好习惯方面,在帮助孩子自我实现方面,在塑造品德修养方面等等,做为魏昊卿的家长,我们欠缺的还很多,需要进一步补课,我们将以最大的努力尽自已的责任。
孔子说过, “朝闻道,夕死可矣。
”周总理也曾经讲过,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人生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中才能取得进步,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做生意是如此,为人处事是如此,任何工作都是如此,这是对所有人通用的真理,当然这要求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做得更好。
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潜移默化,父母的角色决定了他们要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责任,加强父母角色定位,把握父母应尽职责,成为做合格父母的必由之路。
我想,随着我们的不断学习,我们教育孩子的技能会越来越高,
离合格父母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
二、部分观点有违时代要求,应在社会变革中予以改进
在思考中,我也在问自己,莫言的观点都是正确的吗?我认为,在目前应试教育模式下,莫言的教育原则无疑是有效的,但不可否认,其一些观点还是有失片偏颇的!
(一)莫言老师说,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对于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这种说辞,一方面是在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让家长和学生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成为背负成绩的奴隶;另一方面也贬低了孩子的创造性,人为地干预了孩子的思维方式。
欧美几十年来的教育实践表明,其教育理念,不是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为目标,而是追求提高孩子的自主思维和创新意识。
在目前应试教育模式下,社会给学校和老师的压力很大,学校和老师给学生的压力也很大。
学生课内课外的作业相对较多,根本容不得他们有太多的休息时间。
难道这样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学生齐上阵的应试模式值得推崇吗?莫言老师引用数据,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言外之意,父母没有帮助孩子做好应试,就导致这些未成年人学业失败吗?这两者是有一定的关系,但绝不是因果关系。
如果硬要拉到一起,并把这一结果归结为家庭的主要责任,这既有违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也有违西方教育遵循的自然哲学观。
记得我们上学时读过的《范进中举》,那是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产物,想不到社会发展到现在的文明程度,我们的教育还是如范进时
代一般的悲哀,甚至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想当初,范进一中举,前途就无忧,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呢,千方百计为应试准备,即使高考中榜,以后的就业也还是困难重重。
想不到几百年前,吴敬梓老先生的讽刺,还鲜活地存在于现今的社会。
我们无力改变现实,也无心改变现实。
我们只是更关注自己孩子的身心健康。
所以我认为,莫言老师不应提出这样的观点,告诉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而是应该利用自身影响力,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停滞不前的现状!
(二)莫言老师说,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这个观点不完全正确。
莫言老师举例《焦点访谈》节目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讲他在小学之前,父母就培养他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尽管他的父母是文盲并不会教育,因此以小见大,所以取得了成功!但这是极个别的例子,是不可复制的。
纵观古今中外,很多风云人物都是教出来的吗?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直是反抗封建教育的楷模,正是因为他对现实的不满,没有听从父母的劝告,才成就了我们今天的中国。
美国总统小布什直到上大学还是人们眼中的坏孩子,然而也正是由于他的不安份,才成全了他的政治奇迹!美国的篮球明星乔丹、中国的体育明星刘翔和姚明,按照莫言老师所说,他们在小学阶段都不是好孩子,学习不好,父母担心……但他们哪一个没有取得成功?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这没有错。
但不都是父母教出来的,好孩子还取决于教育体制,良好的教育体制能够改造坏孩子,更能够成就
一批好孩子!这也是莫言老师应该做的事情之一。
三、重读文章所举家庭教育观点,出自莫言老师存疑
这篇文章我看了很多遍,我认为不是莫言老师的风格!也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没有发现莫言老师写过类似的教育心得。
因此,我认为,如果把“莫言”当作作者来看,这篇文章中的“莫言”并不是获得诺贝尔奖的“莫言”,此“莫言”非彼“莫言”!也有可能是另外一种情况,“莫言”理解为不要再说了,不要再争论了,是转发文章之人表达强调之意,并不是人名。
本人对文章的出处进行了考证。
网上资料显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
他长期关注未成年人教育问题,同全国妇联等有关部门一起深入少管所,戒毒所,女子监狱等地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青少年问题。
从减少问题少年的角度,他提出,“好的家庭教育可以浓缩为六句话”这一观点。
从这个出发点来看,因为针对性的不同,这一观点的偏颇之处也就可以理解了!
2014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