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杨树子赋第二段赏析【北宋】欧阳修骈体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黄杨树子赋》前小序交代了写作时间、地点与写作原因,比起正文语言较为平实,也隐隐点出对黄杨 树无人赏识的无奈伤感。创作背景是作者首次被朝庭贬职,到夷陵(今湖北宜昌)任县令。作者在江中 行舟放眼夷陵山谷之黄杨树,触景生情,全文俨然如一首严谨的咏物诗。
• 赋文第①段描写生长于宫中的柞树与梧桐,得日月光华生长华茂,第②段由“岂知”二字笔锋一转,描 写生长于悬崖峭壁上的黄杨树,即使自然环境荒凉冷落却依旧傲然独立、枝叶茂密。两者形成了强烈的 反差,这种反衬手法极好的衬托了黄杨树的品格。第③段则写黄杨所处境遇,赞叹张骞见了它会将它移 植中原;陆凯见了会折一枝寄友。然而虽品格坚贞却始终孤独地无人问津,可黄杨树依旧身处逆境却坚 韧不拔,它岁寒不易的节操激发了作者自尊自傲的情怀,并强调了高尚的品格终将会被世人所看重,作 者的心情也由抑郁转向坚毅与乐观。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黄杨树子赋》问世时欧阳修方三十来岁。在文中作者将宫廷内有工匠精心看 护的五柞及梧桐树与长于荒山野岭的黄杨树作对比,末尾有感叹——“嗟乎! 日薄云昏,烟飞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然而黄杨树初衷不改, 根屈盘而带石,坚定顽强屹立生长于天地之间,故引得作者赞叹“节既晚而愈 茂,岁已寒而不易”。这种生命的操守给作者无言的启示,给他搏击人生激流 的勇气,去开拓人生的新境界。
• 与《秋声赋》相较,作者着意为黄杨树写照——“岂知绿藓青苔,苍崖翠壁, 枝蓊郁以含雾,根盘屈而带石;落落非松,亭亭似柏。上临千仞之盘薄,下有 惊湍之濆激;涧断无路,林高瞑色;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江已转而 犹见,峰渐回而稍隔。”一切景语皆情语,赋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作者对 它的赞许之情。人的生命更应有超越一般植物的信念。文如其人,亦折射其人 品。
国学 骈体文
黄杨树子赋 第二段
北宋 欧阳修
作品赏析
• 《黄杨树子赋》是欧阳修遭到贬谪之后,在去往夷陵的路上看到黄杨树,触景生情而作。他将生长在穷 乡僻壤的黄杨和高大的汉宫梧桐进行了比较,认为黄杨品性其实不输于梧桐,只是生长在深山,无人问 津,即使有人也是山野村夫不懂爱惜。此赋采用骈偶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饱富气势,描绘了黄 杨树岁寒愈茂,坚贞不易的高贵形象。欧阳修在文末写到:“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乃知张骞 一见,须移海上之根;陆凯如逢,堪寄陇头之客。”大意是在说:在一年中最后的几个节气里,天气变冷, 黄杨树的枝叶颜色也不会改变,反而显得更加青翠茂密。若是张骞看到,一定会把它移植到中原,而要 是被陆凯遇到,一定会折一段树枝寄给自己的朋友。欧阳修这段穿越时空的共鸣,从侧面衬托出了他对 黄杨树的热爱与敬佩。历史没有辜负他,如今的黄杨树,已不再是他口中所称:“此树生穷辟,不得依 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不知其惜”了。黄杨树以其“木中之王”、“万年青”的雅号,在当 代的盆景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独念此树生穷辟,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 樵夫野老又不知其惜,作小赋以歌之。
………………………………………………………
………………………………………………………
黄杨是黄杨科黄杨属的植物。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 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花簇生叶腋或 枝端,4~5月开放,花黄绿色。该属尚有雀舌黄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 珍珠黄杨,常绿、灌木,叶形,有光泽。以上两种树姿优美,均为制作盆景的珍贵树种。
• 《黄杨树子赋》是明志之作。这篇赋以生长于绝崖的黄杨树子自况,表达了固 穷守志的信念。赋中着重描写了黄杨树子顽强的生命力。这篇赋作于早年,当 时欧阳修初涉仕途,锐意革新,锋芒毕露。因而此赋虽有牢骚之词, 却充溢 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格调明快苍劲。
图片欣赏
作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介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 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 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 赋文第①段描写生长于宫中的柞树与梧桐,得日月光华生长华茂,第②段由“岂知”二字笔锋一转,描 写生长于悬崖峭壁上的黄杨树,即使自然环境荒凉冷落却依旧傲然独立、枝叶茂密。两者形成了强烈的 反差,这种反衬手法极好的衬托了黄杨树的品格。第③段则写黄杨所处境遇,赞叹张骞见了它会将它移 植中原;陆凯见了会折一枝寄友。然而虽品格坚贞却始终孤独地无人问津,可黄杨树依旧身处逆境却坚 韧不拔,它岁寒不易的节操激发了作者自尊自傲的情怀,并强调了高尚的品格终将会被世人所看重,作 者的心情也由抑郁转向坚毅与乐观。
THANK YOU!
作品赏析
• 《黄杨树子赋》问世时欧阳修方三十来岁。在文中作者将宫廷内有工匠精心看 护的五柞及梧桐树与长于荒山野岭的黄杨树作对比,末尾有感叹——“嗟乎! 日薄云昏,烟飞露滴;负劲节以谁赏?抱孤心而谁识?”然而黄杨树初衷不改, 根屈盘而带石,坚定顽强屹立生长于天地之间,故引得作者赞叹“节既晚而愈 茂,岁已寒而不易”。这种生命的操守给作者无言的启示,给他搏击人生激流 的勇气,去开拓人生的新境界。
• 与《秋声赋》相较,作者着意为黄杨树写照——“岂知绿藓青苔,苍崖翠壁, 枝蓊郁以含雾,根盘屈而带石;落落非松,亭亭似柏。上临千仞之盘薄,下有 惊湍之濆激;涧断无路,林高瞑色;偏依最险之处,独立无人之迹;江已转而 犹见,峰渐回而稍隔。”一切景语皆情语,赋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作者对 它的赞许之情。人的生命更应有超越一般植物的信念。文如其人,亦折射其人 品。
国学 骈体文
黄杨树子赋 第二段
北宋 欧阳修
作品赏析
• 《黄杨树子赋》是欧阳修遭到贬谪之后,在去往夷陵的路上看到黄杨树,触景生情而作。他将生长在穷 乡僻壤的黄杨和高大的汉宫梧桐进行了比较,认为黄杨品性其实不输于梧桐,只是生长在深山,无人问 津,即使有人也是山野村夫不懂爱惜。此赋采用骈偶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饱富气势,描绘了黄 杨树岁寒愈茂,坚贞不易的高贵形象。欧阳修在文末写到:“节既晚而愈茂,岁已寒而不易。乃知张骞 一见,须移海上之根;陆凯如逢,堪寄陇头之客。”大意是在说:在一年中最后的几个节气里,天气变冷, 黄杨树的枝叶颜色也不会改变,反而显得更加青翠茂密。若是张骞看到,一定会把它移植到中原,而要 是被陆凯遇到,一定会折一段树枝寄给自己的朋友。欧阳修这段穿越时空的共鸣,从侧面衬托出了他对 黄杨树的热爱与敬佩。历史没有辜负他,如今的黄杨树,已不再是他口中所称:“此树生穷辟,不得依 君子封殖,备爱赏,而樵夫野老又不知其惜”了。黄杨树以其“木中之王”、“万年青”的雅号,在当 代的盆景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独念此树生穷辟,不得依君子封殖,备爱赏,而 樵夫野老又不知其惜,作小赋以歌之。
………………………………………………………
………………………………………………………
黄杨是黄杨科黄杨属的植物。黄杨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干灰白光洁,枝条密生,枝四棱形。 叶对生,革质,全缘,椭圆或倒卵形,先端圆或微凹,表面亮绿色,背面黄绿色。花簇生叶腋或 枝端,4~5月开放,花黄绿色。该属尚有雀舌黄杨,叶匙形或倒披针形,表面深绿色,有光泽; 珍珠黄杨,常绿、灌木,叶形,有光泽。以上两种树姿优美,均为制作盆景的珍贵树种。
• 《黄杨树子赋》是明志之作。这篇赋以生长于绝崖的黄杨树子自况,表达了固 穷守志的信念。赋中着重描写了黄杨树子顽强的生命力。这篇赋作于早年,当 时欧阳修初涉仕途,锐意革新,锋芒毕露。因而此赋虽有牢骚之词, 却充溢 着昂扬向上的精神,格调明快苍劲。
图片欣赏
作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介
•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 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 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 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 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 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 《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