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金融功能观的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比较
互联网金融的优缺点 与传统银行的比较
![互联网金融的优缺点 与传统银行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b6129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00.png)
互联网金融的优缺点与传统银行的比较互联网金融的优缺点与传统银行的比较1.引言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相关的新兴技术,开展金融业务的一种模式。
相比传统的银行业,互联网金融具有一些独特的优点和缺点。
本文将对互联网金融的优缺点与传统银行进行比较。
2.互联网金融的优点2.1 便捷性互联网金融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交易,避免了传统银行需要进行实体交易的繁琐步骤。
用户可以通过方式、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进行金融操作,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2.2 低成本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成本相对较低。
传统银行需要维护大量的实体网点和员工,而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少数几个线上平台就能覆盖大量用户,降低了运营成本。
2.3 创新性互联网金融借助新兴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例如P2P借贷、网络支付等,这些产品和服务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3.互联网金融的缺点3.1 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相比,安全风险更高。
互联网金融平台容易受到黑客攻击,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很容易受到泄露和盗窃。
此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合法性和风险把控也是一个问题。
3.2 缺乏监管互联网金融相对传统银行来说,监管较为薄弱。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新兴性和创新性,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监管存在一定滞后性,容易出现乱象。
3.3 不适合所有用户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普及有紧密关系,但仍有一部分用户对网络技术不熟悉,无法充分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
4.传统银行的优点4.1 可信度高传统银行作为长久以来的金融机构,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稳定性。
用户的资金在传统银行中更加安全可靠。
4.2 专业性强传统银行有一套严格的运营规范和内部管理制度,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服务经验,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和细致的金融服务。
4.3 多样化的服务传统银行能够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贷款、理财、支付等。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
5.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比较5.1 利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利率通常较高,吸引了一部分风险偏好较高的用户。
互联网金融的优缺点 与传统银行的比较
![互联网金融的优缺点 与传统银行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a969d4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7.png)
互联网金融的优缺点与传统银行的比较互联网金融的优缺点与传统银行的比较1.引言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活动的模式,包括在线支付、网上借贷、虚拟货币等。
传统银行是指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金融机构。
本文将比较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缺点。
2.便利性2.1 互联网金融的优点●在线支付:互联网金融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支付,无需前往银行网点或ATM机。
●网上借贷: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借贷服务,用户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步骤完成借贷申请和放款流程。
●移动银行:互联网金融打破了传统银行的时间和空间限制,用户可以通过方式银行随时进行转账、查询余额等操作。
2.2 传统银行的优点●实体网点:传统银行在各地设有实体网点,可以提供面对面的服务,解决用户的疑问和问题。
●现金交易:传统银行网点配备现金存取设施,用户可以随时存取现金。
3.资金安全性3.1 互联网金融的优点●数据加密:互联网金融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保护用户的个人和财务信息安全。
●多重认证:互联网金融平台通常采用多重认证措施,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用户的账户。
3.2 传统银行的优点●银行监管:传统银行受到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资金更加安全稳定。
●银行保险:传统银行受到存款保险机构的保护,用户的存款在一定额度内受到保险保障。
4.利率和费用4.1 互联网金融的优点●低利率:互联网金融平台通常有较低的借贷利率,满足用户的借贷需求。
●低费用:互联网金融平台通常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交易和手续费用。
4.2 传统银行的优点●综合产品:传统银行提供多种金融产品,包括储蓄账户、理财产品等,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利率保障:传统银行存款通常有一定的利率保障,用户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
5.法律名词及注释●互联网金融: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金融活动的模式。
●传统银行:指以传统方式经营的金融机构。
●在线支付:通过互联网进行支付的方式,包括网上购物、转账等。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对比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d337447e5fbfc77da369b196.png)
3.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对比3.1互联网金融较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3.1.1快捷、方便和高效的参与方式互联网金融利用其特有的互联网技术,包括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使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不仅弱化了传统金融中介的作用,加速金融脱媒,更重要的是给参与者带来了快捷、方便和高效。
各种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同时也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基本精神暗合,从而使得金融成为一种人人参与、自主选择性高,资金流动透自由,交易费用极低的开放形式。
互联网的普及,使互联网金融应用面之广将达到新高度。
3.1.2信息对称下的低廉成本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前,个人的信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挖掘。
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公司通过海量、交易和数额,使个人信息和信用数据得到了充分的分析和流通。
现在对信用数据关注的重点也由交易拓宽到了数据的维度、广度和宽度。
这样使得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幅下降,使得信用判断和评估将更加准确和迅速。
通过电子数据库储藏和搜索技术,使信用信息运用于指尖,形成成本低廉的金融模式。
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由大数据支持的互联网金融无疑为它们融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阿里小贷,为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无需担保、抵押,对于缺少抵质押物、缺乏信用记录而导致贷款风险难以评估的小微企业来说,信贷门槛大大降低。
信息结构的改善令互联网金融可以成本极低地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机构)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从而清晰地甄别出企业的资质,将风险管理的成本降至最低。
3.1.3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面广阔广阔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凭借其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互联网融资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短、小、频、急”的特点设计流程及产品,更好地为其提供融资支持,抢占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的市场份额。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afc4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3.png)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商业银行在面对如今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时,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
金融风险是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有何不同?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对比分析。
我们来看商业银行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的情况。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业务包括吸收储蓄、发放贷款、支付结算、外汇交易等。
在这些业务中,商业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方面的风险。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商业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资本充足、分散风险投资等。
我们来看互联网金融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的情况。
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对金融业务进行创新和改革,包括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贷款、互联网理财等。
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创新性强等特点。
但与此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网络安全、信用风险、资金流动性等新的风险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互联网金融平台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引入第三方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等。
接下来,我们对比分析一下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的不同之处。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相对较为成熟和完善,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而互联网金融在这方面则相对较为薄弱,需要不断加强。
商业银行在应对风险时更加注重的是稳健性和安全性,而互联网金融则更注重创新性和效率性。
商业银行侧重于以自身资金为主,通过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来抵御风险,而互联网金融更倾向于引入第三方机构来共同承担风险。
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
但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都应该重视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
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规定,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对比(五篇范文)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对比(五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91503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58.png)
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对比(五篇范文)第一篇: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对比3.互联网金融企业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及劣势对比3.1互联网金融较于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3.1.1快捷、方便和高效的参与方式互联网金融利用其特有的互联网技术,包括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使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不需要经过银行、券商或交易所等中介,不仅弱化了传统金融中介的作用,加速金融脱媒,更重要的是给参与者带来了快捷、方便和高效。
各种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同时也与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基本精神暗合,从而使得金融成为一种人人参与、自主选择性高,资金流动透自由,交易费用极低的开放形式。
互联网的普及,使互联网金融应用面之广将达到新高度。
3.1.2信息对称下的低廉成本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之前,个人的信用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和挖掘。
现在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互联网公司通过海量、交易和数额,使个人信息和信用数据得到了充分的分析和流通。
现在对信用数据关注的重点也由交易拓宽到了数据的维度、广度和宽度。
这样使得信息的不对称性大幅下降,使得信用判断和评估将更加准确和迅速。
通过电子数据库储藏和搜索技术,使信用信息运用于指尖,形成成本低廉的金融模式。
特别是对于小微企业,由大数据支持的互联网金融无疑为它们融资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阿里小贷,为小微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无需担保、抵押,对于缺少抵质押物、缺乏信用记录而导致贷款风险难以评估的小微企业来说,信贷门槛大大降低。
信息结构的改善令互联网金融可以成本极低地给出任何资金需求者(机构)的风险定价或动态违约概率,从而清晰地甄别出企业的资质,将风险管理的成本降至最低。
3.1.3互联网金融的覆盖面广阔广阔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客户能够突破时间和地域的约束,在互联网上寻找需要的金融资源,金融服务更直接,客户基础更广泛。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以小微企业为主,覆盖了部分传统金融业的金融服务盲区,有利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72392a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d.png)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传统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所占比重逐步减少。
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本文将对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金融风险的认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庞大,经营范围广泛,风险意识相对较强。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各种风险管理部门、制定各种风险管理制度和规范来管理风险。
互联网金融则是新兴的金融业态,其规模相对较小,对风险的认识相对较弱,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相对较低。
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商业银行更加重视各种风险的预防和管理,而互联网金融更注重利用技术手段来规避风险。
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风险管理工具上存在一定差异。
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工具上比较多样化,包括信用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操作风险管理等。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等来管理风险。
而互联网金融在风险管理工具上往往采用技术手段来规避风险,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风险定价模型来对借贷者的信用进行评估,从而减少信用风险;采用区块链技术来进行交易确认,降低操作风险等。
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风险管理能力上存在着差异。
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能力上比较强,拥有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和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
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各种风险管理机构、引进专业人才等来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而互联网金融在风险管理能力上相对较弱,因为互联网金融是新兴行业,缺乏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和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因此在风险管理能力上相对较弱。
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监管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
商业银行受到严格的金融监管,包括央行、银监会等多个监管机构的监管。
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需要履行规范的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管理等要求。
而互联网金融在金融监管上相对较为宽松,虽然监管政策逐渐收紧,但仍然存在监管规范不足的问题,这也使得互联网金融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fcdb5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9.png)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开始成为金融风险应对的主要角色。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的异同。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拥有庞大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机制来规避和控制风险。
商业银行通常拥有完善的信贷审批流程和严格的风险评估体系,从而降低不良贷款风险。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自身网络和分支机构的优势,及时发现和处置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传统的风险管理思维相对保守,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金融环境,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能力相对较弱,难以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和风险动态。
而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具有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特点,能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
互联网金融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识别和评估风险,提高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互联网金融通过建立开放透明的平台,能够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竞争性,降低潜在风险。
互联网金融还可以通过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等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和便捷的金融体验。
互联网金融也面临一些风险挑战,信息安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
互联网金融在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相对薄弱,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各有优势和劣势。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注重风险管控的稳健性和安全性,但面临着技术能力不足和信息获取滞后等问题。
相反,互联网金融具有创新性和高效性的特点,但在风险管理和监管方面面临一些挑战。
在金融风险的应对中,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可以互相借鉴和合作,共同推动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的发展。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e5fa1646bec0975f565e20b.png)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整体增速放缓,资本市场创新、互联网金融爆发式增长等都对传统商业银行业带来很大挑战。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现状进行阐述,与传统商业银行进行比较,探索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共存模式。
标签:互联网金融;传统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1.我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我国政府对互联网金融采取积极态度。
国务院提出各类发展意见,建议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性工具促进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制定各类规范,有效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鼓励行业自律,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
2.金融企业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现在大部分正规的金融企业都准备发展互联网金融,传统商业银行也努力搭建P2P平台,比如工商银行建立了“支付+融资”综合电商平台、民生银行计划中、建设银行则建立了“菩融商务”;保险行业加快与互联网融合,例如“三马”联手设立的保险公司已经成立,并取得保监会执照。
3.IT企业和移动运营商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阿里金融和阿里小贷充分的体现主流的IT企业都在积极做互联网金融平台;百度进入金融搜索领域,推出百度百发;京东正式推出“京宝贝”从而开启了京东的互联网金融;新浪建立“微银行”;腾讯推出微信支付和财付通;三大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获得人民银行发放的第三方支付的牌照,客户不需要随身携带银行卡,手机终端能完成支付。
4.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未来随着互联网不断提高,网民数量逐渐增多,银行目标客户群发生变化,传统物理网点模式被逐渐淡化,被一些追求个性化、多样化消费群体所取代。
另外,中国的阿里小贷主要针对的客户人群比较狭隘覆盖范围较小,P2P贷款只是出于初级阶段,不会与银行发生直接的冲突。
所以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贷款业务的影响是比较有限的。
二、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比较分析1.操作平台方面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大部分来自于客户到营业网点的实体操作,客户必须本人到营业网点办理相关买卖、存取业务。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对比分析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197db533687e21ae45a94c.png)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对比分析[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从一开始它的设置就已经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项目。
日常生活中每一项工作的发展趋势也与互联网技术不断融合。
在互联网集成及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进行集成,逐步走向网络金融。
在线金融的逐步发展趋势是不可避免的,它将对诸如银行业等最基本的金融领域造成长期损害。
文章通过比较金融机构和网络金融在运营模式,解决金融业关键风险问题和解决方案,明确提出在新时代的商业银行业和网络金融可以共同解决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在我国金融领域,友谊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商业银行;在线金融;财务风险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银行业和在线金融遇到的金融风险日益增加。
这是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巨大挑战。
这需要每个人去寻找银行和在线金融,相互解决财务风险。
1商业银行和在线金融中的主要金融风险1.1商业银行业发展趋势中的主要金融风险商业银行业的经营发展趋势是经营规模大,涉及的资金和客户数量也很大。
为了应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必然会在发展中遇到财务风险。
随着商业银行业发展模式的不断变化,其原始金融风险类型也在不断变化。
最初的财务风险是由单笔贷款引起的个人信用风险,这是由于客户无法按照贷款后的合同进行资产还款,以及此处的当前财务风险基本上会增加其他风险,已逐渐演变成许多风险类型,包括信用风险、业务风险和运营风险。
金融风险的种类增加了,风险的不可预测性增加了,预防的难度也随之不断增加。
1.2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中的主要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体系,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互联网技术的多样性导致其面临诸多风险。
从第三方支付、P2P在线借贷、众筹项目、金融大数据和在线保险等在线金融的类型来看,除信用风险和业务风险外,引起的相对风险还包括拥有技术风险和法律法规来控制风险,其他风险和其他多种风险类别。
不同风险的诱因复杂,具有多种特征,在评估和预防水平上遇到很大困难。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利弊分析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利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656a1a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6.png)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利弊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金融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互联网金融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利弊。
优点:1、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互联网金融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
比如说,通过互联网,客户可以随时随地查询账户余额、转账汇款、理财投资等操作,这些都可以大大缩短了客户等待的时间,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2、降低人力成本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可以减少银行的人力成本。
传统银行业务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人力成本非常高。
而互联网金融通过自助服务、智能客服等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人力成本,并且使银行的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3、拓展客户群体传统银行通常只能服务本地客户,但是互联网银行没有地域限制,可以为全国甚至全球的客户提供服务。
这样,商业银行可以拓展客户群体,提高业务收益。
4、丰富金融服务品类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它的服务品类非常丰富,比如说P2P网络贷款、众筹、支付结算等等。
这样,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引入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模式来丰富自己的金融服务品类,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缺点:1、风险控制难度大互联网金融本身就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特别谨慎。
但是,与传统业务相比,互联网上的业务规模大、交易速度快、信息流量大,风险控制难度也越大。
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引入风险控制机制来应对这些挑战。
2、信息安全与隐私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安全和隐私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犯罪也越来越多,商业银行面临信息泄漏、黑客攻击等问题。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加强对信息的保护和管理。
3、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
传统银行在这一领域面临来自其他机构的压力,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
4、依赖程度较高商业银行大部分依赖传统渠道,如分支机构、ATM、POS机等。
而互联网金融发展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如果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商业银行无法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就无法享受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优化比较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优化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1fa5d1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94.png)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优化比较1、引言伴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经济运行最快速、最高效、最具创新性的新型金融业态。
在这种新趋势下,商业银行也逐渐转向以互联网金融为核心的发展,大力推进运用金融科技,实现业务创新和转型升级。
那么,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在业务模式上有什么优化比较呢?本文将展开深入探讨。
2、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2.1 技术驱动互联网金融一般是以技术作为驱动力,通过创新科技手段来推动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各种产品和服务都是基于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所创造的,如支付宝、微信支付、P2P网络借贷、数码货币等。
2.2 服务全面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一般包括在线消费、投资、信贷、支付、保险和理财等,服务范围非常广泛,涵盖各个领域。
2.3 客户新型互联网金融的用户主要以网民为主,这是一个新型的客户群体。
这样的用户更趋于年轻,更具有特殊的需求,对金融服务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
2.4 数据驱动互联网金融是通过数据来推动业务发展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能够从海量数据中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帮助银行可靠地决策风控、产品设计和业务投放。
3、商业银行的业务模式3.1 存款拆借商业银行的业务以存款拆借为主,主要包括存款储蓄、贷款、信用卡、承兑汇票、银行汇票等。
这些业务主要是以银行信用体系为基础,支持商业银行通过吸纳各类存款,然后发放贷款,赚取差额收益。
3.2 支付结算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是支撑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基础,直接参与互联网金融,包括支付宝、微信支付等,而在支撑传统金融活动中,银行支付结算常常是很重要的服务。
3.3 金融市场商业银行在股票、债券、外汇、期货等金融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与此同时,银行还可通过牌照,管理权以及行业地位等,提高了银行在金融市场活动中的话语权。
3.4 利润来源商业银行的收益主要来自于利差收益,即存储利率与发放贷款利率之间的差额,并且大大依赖于商业银行的品牌效应、业务规模、风险管理水平等因素。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f91ff5c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aa.png)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并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直接在家中办理各种金融业务,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
随着互联网金融规模不断扩大,金融风险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暴露。
本文将对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在应对金融风险时的对比分析进行探讨。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具有长期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实力,能够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通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和监管,可以有效控制贷款风险。
商业银行拥有庞大的客户基础,能够通过分散风险的方法减少贷款违约的概率,并通过收取利息来获取利润。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经营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来分散风险,如信贷、投资银行、理财等。
与此相比,互联网金融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存在一些挑战。
互联网金融公司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缺乏丰富的风险管理和经验,容易面临更多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互联网金融公司通常采取大规模、高频次的交易方式,容易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
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尚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容易产生监管套利和风险防控领域的灰色地带。
互联网金融也有一些优势,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创新的科技手段,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客户信用、反欺诈、风险定价等。
互联网金融公司通常采取分散投资策略,通过分散投资来降低回报和风险之间的关系。
这些分散投资包括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投资,以及对不同金融产品的投资。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商业银行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在风险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而互联网金融公司则通过创新的科技手段和分散投资策略,相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在部分方面也具备一定竞争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公司都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金融风险的发生。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比较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25b3a72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45.png)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比较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新的金融模式。
与此同时,传统银行的地位也正在发生改变。
本文将分别从监管、产品、服务、优缺点等方面,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进行比较。
一、监管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相对松散,很多平台存在违规行为,给投资者带来风险。
而传统银行受到多层次、多部门的监管,其风险相对较低。
因此,在监管方面,传统银行更加安全可靠。
二、产品互联网金融在产品上较传统银行更多样化,包括P2P贷款、股票基金等。
同时,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门槛较低,更多地满足了中小投资者的需求。
传统银行则更注重传统金融产品的开发,如储蓄、信用卡等。
在产品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较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特点,而传统银行则注重稳健和安全。
三、服务互联网金融天然具备互联网的优势,能够提供更加便捷、快速的服务,如线上开户、24小时客服等。
传统银行拥有庞大的网点和专业的服务团队,能够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服务。
在服务方面,互联网金融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便捷性,而传统银行则注重个性化的服务,以提高用户满意度。
四、优缺点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产品多样化、服务便捷、门槛低等,而劣势在于风险相对较高,产品质量不尽如人意。
传统银行的优势则在于监管严格、产品安全、服务专业,但其缺点是产品形式和创新性不足,服务相对缓慢。
因此,在选择金融服务时,需要根据自身需求权衡两个选择。
结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未来两者的发展方向,需要在制度、监管、服务等方面取长补短,逐渐融合,以更好地服务广大投资者。
同时,投资者在选择金融服务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明智的决策。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0b4b9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87.png)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围绕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的策略展开对比分析。
商业银行通常采取较为传统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保险等措施;而互联网金融则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数据分析来应对金融风险。
文章对比分析了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风险管理方面的优缺点,指出了各自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结合当前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展望了未来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可能发展方向,强调了风险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提高其在面对金融风险时的应对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应对策略、对比分析、优缺点、风险管理创新、总结分析、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
传统的商业银行模式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传统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也难以完全适应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在金融风险应对方面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一直承担着金融服务和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职责。
但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金融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金融模式,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但是互联网金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挑战,需要通过创新和规范来加以解决。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如何应对金融风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1.2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在金融风险应对方面的差异及相似之处,旨在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风险也逐渐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领域的两大主要力量,其金融风险应对策略的比较具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的比较分析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2d68f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e.png)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的比较分析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是当前金融业中备受瞩目的两大领域。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多数人的选择,相比传统银行业更加便利和高效。
本文将对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进行比较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两者的优缺点。
一、服务范围传统银行业的服务范围比较广泛,除了基本的存、贷、汇款等服务之外,还提供证券、保险、信托等更多的金融产品。
而互联网金融则以线上服务为主,提供理财、投资等服务,相比传统银行业的服务范围较为狭窄。
二、用户体验互联网金融具有很强的便利性和高效性,操作方式简单方便,用户能够随时随地进行操作。
同时,互联网金融的用户体验也很好,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和个性化的理财方案,让用户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而传统银行业则因为涉及到繁琐的手续和柜台操作,用户体验相对较差。
三、风险管控互联网金融由于其灵活性和高效性,风险管控方面需要更加谨慎。
因此,互联网金融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从产品设计、投资、监管等多个层面对风险进行管控。
相比之下,传统银行业的风险管控体系相对完善,但也因此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四、透明度互联网金融的透明度相对于传统银行业更高。
互联网金融公司会在网站上公布详细的产品信息、收益率等,方便用户进行比较和选择。
而传统银行业的透明度则比较有限,用户往往需要前往柜台咨询才能获得相关信息。
五、合规性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相对比较松散,但也随着国家政策逐渐明朗化而有所规范。
而传统银行业则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需要保证资金的安全稳定。
因此,传统银行业在合规性方面更具优势,能够带给用户更大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综合来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银行业各自优劣比较明显。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政策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将会逐渐完善自身的服务和风险管理体系,成为金融领域中更加重要的一环。
而传统银行业则需要加强自身的创新和服务,更好地与互联网金融进行融合共存。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对比及二者的互补共赢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对比及二者的互补共赢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cdec3cc6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74.png)
我国的互联网金融自兴起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异军突起,对金融行业已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较而言,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却缓慢曲折,以互联网公司为首的非金融机构,给传统银行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从各个领域挤占银行业的市场份额,迫使商业银行转型发展。
一、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1.平台方面:专业的互联网公司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一个网络上的金融交易平台,让客户可以在线便捷地完成金融产品的交易。
2.融资方面:融资方式由传统的中介方式变为直接融资的方式,需求双方客户可以借助互联网直接做出适合选择,从而快速完成借贷资金的交易,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支付方面:在当今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第三方平台以超低的成本在线方便快捷地帮助商家和客户完成交易,同时还提供了担保服务,减少了客户顾虑,以致新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
4.投资方面:互联网理财产品如“余额宝”以雨后春笋的速度大批量涌现,互联网平台上的理财产品种类全、范围广,服务更个性化,与当今日益富裕的国内用户需求相吻合。
5.信息方面:互联网公司拥有大数据等高端信息技术,对其加以利用便可以进行市场数据挖掘,缓解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能够针对性地发现客户需求,实施精准营销,提供新的盈利点。
二、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1.网点的广泛性。
利用长期布局形成的网点开展金融业务,提供储蓄、放贷和投资等金融服务。
优势是网点覆盖范围全面,国有四大银行分支机构甚至已辐射到乡镇,服务对象涉及各个年龄段和阶层,但是由于房租、人力资源费用高等原因,存在着经营成本高、弹性不足的劣势。
2.业务的流程性。
商业银行主要经营模式是受央行和银监会监管的信贷模式,其利润来源于信贷利差,先通过吸引客户按较低的存款利率来储蓄,聚集资金后,再通过按较高的贷款利率来放贷进行投资。
然而,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其弊端便是在规范的业务流程必须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有时无法满足客户的融资要求。
3.用户信息的原始性。
商业银行拥有着长期经营积累而来的客户信息,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在信息技术上的发展缓慢,大量真实、细致的信息资源拥有完备的保密性却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就好比拥有金矿却不会开采。
基于金融功能观的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比较
![基于金融功能观的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559e41f3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0.png)
基于金融功能观的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比较李洪梅;谢朝阳【期刊名称】《中国流通经济》【年(卷),期】2014(000)011【摘要】Financial func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progressive parts,named basic function,core function,expanding function and derivative function. Comparison shows that neither internet finance nor commercial banks can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all functions,they hav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separately to fulfill financial functions. Internet finance has obvious advantage to realize the basic and core financial functions. Commercial banks have outstanding advantage about the economic regulation function. To determine the regulatory principles of internet finance,regulatory authorities must clarify the functional advantages of internet finance and commercial banks,take the emphasis of function supervision as the standard and guide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f them to promote the expansion and upgrade of financial function,and ultimately promote financial development.%金融功能分为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衍生功能四个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7ae4d5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57.png)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应对金融风险对比分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商业银行的转型,金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金融风险管理也变得越发重要。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在应对金融风险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管理体系,而互联网金融则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其面临的金融风险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应对金融风险进行对比分析。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机构,其风险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测等环节。
商业银行拥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团队,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风险。
而互联网金融由于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其风险管理体系相对薄弱,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有限。
由于互联网金融业务特点,其风险形式更加多样化,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对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也存在差异。
商业银行通过传统的信贷模式进行风险管理,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借助征信系统和抵押品等手段减少信用风险。
而互联网金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互联网技术,能够获取更多的客户信息和行为数据,进行个性化信用评估,提高了信用风险管理的精准度。
但与此互联网金融面临的信用风险也具有不确定性和隐形性,因为互联网金融客户群体更为广泛,信用风险更加分散,同时也存在虚假信息和欺诈行为,这为信用风险管理带来挑战。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也有所不同。
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监测等手段,保障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充裕,降低流动性风险。
而互联网金融由于其特殊的经营模式和业务特点,其流动性风险表现更为灵敏,一旦出现大规模提现需求,可能引发流动性紧张,给互联网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压力。
互联网金融需要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资金筹集渠道,加强流动性管理,提高业务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金融功能观的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比较
作者:陈旭海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06期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功能发挥中不可避免的是双方的功能无法做到最佳,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功能为金融的核心及基础功能,而商业银行的优势功能为扩展功能。
而在进行监督管理之前,要清楚二者的优势和关系,将二者合理结合,以达到促进金融发展的目的。
本文以金融功能观为视角,对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进行比较。
【关键词】金融功能观 ;互联网金融 ;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是近些年来比较流行的金融方式,较商业银行来说,起步晚,但是一经推出,带着强大的冲击力冲击着商业银行,对金融事业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互联网余额宝的推出,将互联网金融推到了风口浪尖,使其关注度明显上升,而对于金融监管来说,面对这样的态势,也是一种挑战。
在进行监管之前,要对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的优缺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才能有效地进行监管,针对不合理的部分进行调整,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一、金融功能观下的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金融功能观
“现实中的金融机构并不是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构的功能才是重要组成部分。
同一经济功能在不同的市场中可以由不同的机构或组织来行使。
”——著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Merton(1995)。
具体来说,金融功能比金融机构更稳定,即很少受到地域和时间跨度的影响;功能变化直接影响着机构,即金融机构亦即在地域和时间跨度上变化较小;金融机构的形式随功能而变化,即提高职能执行效率的途径为机构之间的创新和竞争。
他将金融系统功能分为以下六种:在交易服务或者货物时,金融系统可以提供支付功能;金融为规模大、技术强的企业提供融资功能;实现不同地域、不同时间、不同产业之间进行转移经济资源,金融为其提供路径;帮助金融管理控制风险的功能;提供价格信息为其产业决策奠定基础;对不对称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
简单概括起来金融功能有四个功能:基础功能、核心功能、扩展功能及衍生功能。
(二)互联网金融
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说,其概念界定还不统一,不同的人对其概念的理解不同,谢平等认为,它与商业银行非直接融资不同,也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同,它是第三种金融融资形式,它的出现具有冲击性;马云认为互联网金融就是一种金融业务行为;李耀东等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金融。
根据以上对互联网金融的界定,简单地概括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条件下,促进金融发展中形成的,以网络技术为手段,是不断地创新和完善金融功能的重要探索。
简而言之,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及互联网技术的有机结合。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解,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不要混淆,金融互联网是为了达到金融机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目的,应用互联网技术变革的一种手段,其主要表现为处理数据、电子商务等,而互联网金融仍然是互联网跻身于金融领域的拓展,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有以下几种,如表1。
1.第三方支付模式。
这种模式的机构不是银行,而是独立机构,且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实力,这个机构与银行合作,产生签约行为,构建一个平台使得用户和银行之间发生交易的行为。
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为支付宝等二十多家企业第一次颁发牌照,象征着支付机构的正式化,截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牌照。
而其中影响最大,在支付市场中占有比重最大的应属支付宝、财付通、拉卡拉。
而这三者之间支付宝所占比重最大。
表1 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
2.P2P贷款模式。
这种模式同时也是构建网络平台,在个人之间完成的贷款行为,网络平台作为第三方,作为个人之间的桥梁。
我国已经有很多家P2P网站,有的网站也十分活跃,创造了很大的交易金额。
3.互联网金融门户模式。
这种模式是互联网上的金融超市平台,构成金融产品销售行为。
4.大数据金融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以云计算为依托,分析来自互联网数据,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进行了解,以此预测出未来的消费行为,以此来对风险进行控制,在我国其主要代表为阿里小贷、京东、苏宁等。
其中阿里小贷的地位最为突出。
5.众筹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为个人提供项目投资的行为,这种模式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模式中的一种新型模式。
二、金融功能观下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比较
(一)基础功能
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在支付方式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
互联网金融的支付方式为移动支付,通过第三方机构来实现清算,发挥其金融基础功能;商业银行的支付方式主要有信用卡、票据或现金,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商业银行也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了支付方式,
比如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
第三方支付从“首信易支付”成立开始,移动支付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尽管如此,据相关数据可知,支付主体仍然是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支付功能主要发挥在小额支付及零散支付中。
(二)核心功能
金融功能的宗旨就是尽量做到小的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为存款的吸收及贷款的发放,属于间接融资;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方式为直接融资,其呈现的特点是可以将中介去除,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其配置资源的模式为大数据金融、众筹融资及P2P贷款模式,通过这几种模式来满足需求者,将盈余者的资金转移到手中。
互联网金融构建出一个网络平台,发布双方的信息,不用中介,双方就可以实现资金的转移。
虽然在我国,商业银行仍然是资源配置的主体,但是互联网金融以迅猛的势头在发展着。
与商业银行相比,在资源配置方面,互联网金融有一定的优势,其优势表现为有较低的成本、较高的效率。
盈余方与需求方不用到营业点去完成资金流动,只需要通过网络就可以,运作成本较低。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完成的,因此处理业务的效率较高。
另外,互联网金融对资源配置不平衡有很好的平衡作用。
商业银行贷款金额一般都比较大,小金额贷款不受重视,而互联网金融则可以提供小额的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机会,改善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三)扩展功能
1.经济调节功能。
商业银行具有经济调节功能和制造货币的功能,而互联网金融则不具备这两项功能。
因为互联网金融具有自发性,政府并没有对其进行宏观调控,而商业银行则相反,与国家宏观调控紧密相连。
2.风险管理功能。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风险来源是信息的不对称,而在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获得信息的途径主要是在行内对客户的评级信息、账户交易、实地考察等信息的收集及管理,而互联网则是根据云计算、大数据使其信息不对称情况降低。
二者对风险管理都有各自的优势,互联网金融优势发挥在信贷行为之前,而商业银行优势发挥在信贷行为之后,相比较来说,互联网金融对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遏制力更强。
但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无法进入征信系统,增添了信贷事后的风险。
(四)衍生功能
互联网金融提供信息的功能较商业银行较强,主要表现在灵活的利率定价。
同时在消费方面,互联网金融具有引导功能,而商业银行则具有刺激功能,互联网金融为消费者提供信息的时间较短,而且可以通过消费者的反馈来获得有效信息。
三、结语
伴随金融在我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金融的研究也越来深入,本文主要将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置于金融功能观的视角下,两者的金融功能的发挥各有优势,监管部门
要明确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合理的监管,同时将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金融的发展是其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贾林青,贾辰歌.互联网金融与保险监管制度规则的博弈——以保险监管制度的制度创设为视角[J].社会科学辑刊,2014(4).
[2]王静.竞争与变革: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冲击[J].中国流通经济,2014,28(5).
[3]刘粮.互联网金融征信对中国商业银行信贷垄断的影响分析[J].南方金融,2014(8).
[4]王念,王海军,赵立昌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基础与模式之辨——基于中国的实践[J].南方金融,2014(4).
[5]张钰,封思贤.互联网金融与我国传统银行业的竞合关系分析[J].南方金融,2014,(6).
[6]张惠.互联网金融的侵蚀态势与商业银行应对策略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5).
[7]王晓光,石嘉越.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