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莉的成长看《紫色》的妇女主义理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西莉的成长看《紫色》的妇女主义理念
艾丽丝?沃克,女权主义斗士,她凭借《紫色》成为获得普利策奖的第一位黑人女作家。

沃克深受新现实主义的影响,《紫色》采用了“以身体写作”的手法,通过讲述真实的人物故事,增强小说的真实性与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此外,沃克在《紫色》中对西方女权主义所倡导的批判男权主义。

主张女性树立个人新形象,争取自由与平等的理念进行了发展。

她以博爱的哲学提出了“妇女主义”(womanism)一说。

倡导以男女和谐为目标的宽容精神。

在沃克看来,真正的女权主义不仅仅是女性本身对权利的捍卫。

还应包含男性的觉醒与改变。

男性对女性看法的转变会进一步巩固女性斗争的成果。

男人和女人生来就是一体的,只有当男人所代表的蓝色与女人所代表的粉色混合在一起时,才会调出象征尊严与高贵的紫色。

《紫色》主人公西莉在自我的“迷失――觉醒――重获”中的种种遭遇就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耐人寻味。

一、自我的迷失
黑人女性曾被称为“人间之骡”,她们处于社会等级的最底层。

在以白人为中心的父权社会里,黑人女性所遭受到
的压迫一方面来自白人的种族歧视,一方面来自家庭内部黑人男性的奴役。

由于长时间的沉默与忍耐。

她们习惯于把自己的全部奉献给男人;习惯于把男人的快乐当作自己“真实”的快乐;习惯于用男人的地位体现自己的价值。

最初的西莉就是她们中的一员――她迷失了自己。

14岁的西莉出身贫寒,父亲死于私刑,母亲再婚后罹患重病,她根本无法从亲人身上得到应有的关爱与保护。

西莉喜欢紫色,天真可爱、勤劳善良,但无人在乎。

在惨遭继父污辱后,西莉选择了沉默。

继父的威胁(“除了上帝,你最好谁也别告诉,否则会杀了你的妈妈”)让她因恐惧而沉默;圣经的教义(“不管怎样都要尊重父母”)让她因虔诚而沉默。

20岁时,西莉又被继父像买卖廉价商品一样转给了x先生。

在其继父眼中,她是一个随时泄欲的工具;在丈夫x先生眼中。

她是一个可以像男人一样干活的劳作机器。

此时的西莉在男人心中可以是任何东西,但唯独不是“人”!
为了避免来自男性更多的蹂躏与伤害,西莉麻木自己,要把自己变成一棵没有任何言语的树;为了排解心中的孤独与愤恨,西莉把基督教视为仅有的精神支柱,把所有的心事都写信告诉了上帝,希望上帝能够拯救她。

西莉向上帝的倾诉只是在找寻心理的慰藉,而并非真正有意义的反抗。

西莉把自己丈夫叫做“x先生”,这种类似阿Q的精神让她有了短暂的平衡:不尊重自己的人同样也不值得她去尊重。

西莉整日置身于一种矛盾与困惑当中。

她只知道这样的生活不能再持续下去,但对幸福生活她又没有清楚地认识;她迫切的希望摆脱这种水深火热的生活,但又没有能力公然反抗。

长时间的自我迷失让她自觉地将男性的意识内化为自身的处事标准,最终沦为压迫者的同盟。

当继子哈波因承受不了妻子索菲的反抗而向西莉取经时,西莉首先想到的是继父和丈夫以武力给她的带来的疼痛与屈服,接着她对哈波就说了两个字“揍她!”由此可见,西莉所遭受的压迫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肉体上的伤痛,更是精神上的顺从!
二、自我的觉醒
在西莉的成长中有三个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莎格、索菲和聂蒂。

西莉与莎格的故事体现了黑人女性的孤独与觉醒;索菲与哈波的斗智斗勇揭示了女性对传统男权思想的挑战;聂蒂是有未来黑人女性的希望,她在非洲之旅对西莉的生存观产生了重大影响。

黑人歌手莎格的到来使西莉机械、沉默的生活发生了转机。

莎格是x先生的情人。

因生病而被x先生接到家中休养。

受传统男权意识束缚的女性将实现经济独立,与很多男子有纠葛的莎格视为“放荡不羁”,在她因劳累而病倒时,没有
人原意收留她。

然而,西莉却给了莎格无微不至的照顾,让
莎格大为感动;莎格便像蜜糖一样让西莉的生活甜蜜起来。

莎格,自立、漂亮、会享受生活,这让西莉羡慕不已。

感慨之中,西莉终于萌生了有关新生活的想法。

莎格是西莉新生活的一道曙光:莎格借助镜子帮助西莉第一次真实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发现自己的美丽;莎格的一首《西莉,姐之歌》,让西莉第一次感受了自己的存在,“这是头一次有人用我的
名字而作的歌曲”;莎格的见多识广也激起了西莉尝试新生
活的欲望。

莎格和西莉变得亲密无间,莎格给了西莉在异性那里无法获得的尊重与爱。

“我连男人都不敢看一眼,我看
女人,因为我不怕她们。

”在莎格的帮助下,她找到了一直
被x先生藏匿起来的聂蒂的信件。

愤怒的西莉再也不是一棵麻木、没有话语权的树,她爆发出积压多年的怨恨:“我很穷,我黑乎乎的,我也许很丑,又不会烧菜。

一个声音对所有听者说:不过,我还活在世上。

”最终西莉选择与莎格一
起出走,决定开启有意义的新生活。

西莉的觉醒还表现在对上帝的态度转变上。

莎格说当她发现上帝原来是个白人男人的时候,就对他一点兴趣也没有了。

西莉通过聂蒂的信件得知她所谓的父亲只不过是她的继父而已,她所生下的一男一女并不是她的兄弟姐妹,她放下了心中的罪恶感,但却无法原谅上帝让她承受如此多的苦难。

她再也不给上帝写信了,甚至不再相信上帝了。

她感慨道“上帝都为我做出了什么?”上帝是冷漠的。

“如果他听过可怜黑
人妇女的呼声,世界也许会变个样!”西莉毅然抛弃白人形象的上帝。

最终,她认识到真正的快乐不是来自天上,而是来自现实的生活,自己的生活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索菲是与传统男权思想相抗衡的斗士。

索菲和丈夫哈波相亲相爱,但生活在男权世界中的哈波骨子里不愿意妻子过于强势,为了征服索菲,他采用了暴力的手段,但是根本不占上风。

苏菲的敢作敢当、充满活力的个性唤醒了西莉麻木的意识,虽然索菲多多少少有些暴力倾向,主张用拳头解决问题。

但她对x先生的嗤之以鼻,对哈波的积极反抗让西莉倍受鼓舞。

聂蒂是新型黑人女性的杰出代表,她乐观向上,自立自信,相信知识可以改变黑人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

聂蒂与西莉的软弱和妥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了摆脱继父和姐夫的骚扰,她毅然离家,并有幸去了非洲。

聂蒂通过学习武装自己,并且帮助西莉学习,虽然时间不长,但西莉却拥有了一种宣泄心情的方式:借助知识给上帝写信。

聂蒂在非洲的旅行让她对自己和黑人民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聂蒂通过信件把自己在非洲的见闻告知了西莉,让西莉对美好生活产生了无限遐想,形成了思想的共鸣。

三、自我的回归
在莎格的支持下,西莉在孟菲斯依靠自己的手艺缝制衬裤,并且开了一家名为“大众衬裤非有限公司”,日益兴隆
的生意为西莉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

衬裤,在传统观念看来,是男人的专属品。

但对西莉而言,喜欢做衬裤,而且还做给自己穿。

西莉的举动标志着她的成长与进步,她真正地打开了桎梏她灵魂的枷锁,成为敢于独立思考、享受新生活的女性。

西莉从麻木不仁、没有反抗精神到自立、自强的转变,让她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最终改变了丈夫对她的看法,并对她产生了真正的爱情。

西莉把原先的x先生也亲切地唤为“阿尔伯特”,把他当成唯一能够理解她感情的人。

在摆脱男性的压迫与歧视后,女性可以自由地定义自己,用不同的方式来享受新的生活。

比如,莎格把自己的房间图上浪漫的粉色,并积极追寻新的爱情;西莉用紫色和红色装点房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聂蒂有了属于自己的圆形房子。

获得重生的西莉在写给聂蒂的信中感叹道:“我是幸福的,
我有了爱情,有了工作,有了钱,有了朋友与时间。


西莉从精神依附到精神叛逆,从自我救赎到精神回归的历程深刻体现出沃克对女性有效斗争的期望。

黑人女性要摆脱受压迫、受歧视的地位,就必须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要想获得男性的认可与尊重,就必须自强,正确定义自身价值;要想获得独立与自由,就必须依靠女性间的相互支持与关爱。

《紫色》带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是:女权主义的目标并非是女性对男权的盲目抨击与愤恨,而是以平和的心态、博爱的情怀,赢得男性的认同与支持,一起消灭性别主义与种族主义,实现两性的和谐,获得共同的尊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