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课诗歌小说与戏剧练习岳麓版必修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第17
课诗歌、小说与戏剧练习岳麓版必修3
基础夯实
1.18—19世纪的欧洲、美国,出现了一大批浪漫主义诗人、作家、艺术家,他们把人类改造
自然的成果看成一无是处,推崇虚幻的“田园生活”。
这表明“他们”()(导学号52400057)
A.对自然风光的喜爱
B.对科技发展的期盼
C.对古典主义的推崇
D.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18—19世纪是西方工业革命时期。
工业文明带来了一系
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并没有使生活变得更美好,这种社会现实引发了知识分子的思考,因而
出现了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思潮。
2.某作家声称“我所创造的形象,有许多都是从人类心灵活动,或是它们表现在外面的行为
中吸取来的”;他要使“读者们细致的头脑里,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
下列作品中,与
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
A.《人间喜剧》
B.《等待戈多》
C.《西风颂》
D.《战争与和平》
,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与材料中“从人
类心灵活动……吸取来的”相对应。
浪漫主义文学追求自由平等,弘扬真善美,对应材料“记
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故选C项。
3.19世纪中叶开始,许多作家“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分
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
这些作家的创作风格应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时间信息与艺术风格特征。
从时间上来看,古典主义盛
行于17世纪,浪漫主义盛行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而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都盛行于19
世纪中叶以后,故可先排除A、B两项;根据题干信息“以研究者姿态出现,试图以科学家那种
细致入微的观察、分析和推理的方法研究社会,解剖其中的奥秘”可以判断,其艺术风格特征
是客观与写实,排除D项,故C项正确。
4.巴西作家亚马多在《无边的土地》里,生动地再现了可可庄园主的发迹和混血种工人的非
人生活,揭示了巴西封建时代的主要社会矛盾。
下列作品与其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
A.《唐璜》
B.《西风颂》
C.《人间喜剧》
D.《巴黎圣母院》
,作品再现了“混血种工人的非人生活”“揭示了巴西封建时代的主要社会矛盾”,由此可推断,亚马多的创作风格属于批判现实主义,选择C项。
《西风颂》《唐璜》《巴黎圣母院》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故排除。
5.泰纳在《巴尔扎克论》中说:“金钱问题是他最得意的题目……他的系统化的能力和他对人类丑处的明目张胆的偏爱创造了金钱和买卖的史诗。
”下列作品与材料中“他”的作品风格相同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唐璜》
C.《恰尔德·哈罗德游记》
D.《英雄交响曲》
A项是现实主义作品;B、C、D 三项都是浪漫主义作品。
6.有一作家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没有标点,不分段落,充分体现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
下列作品与该小说风格一致的是( )
A.《西风颂》
B.《等待戈多》
C.《人间喜剧》
D.《十日谈》
,逻辑混乱。
这属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而《等待戈多》是现代主义文学荒诞派的代表。
能力提升
7.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
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
这些“拜伦式英雄”反映了( )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动时代的浪漫之声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可以判断,题干材料主要体现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故C项正确;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A、B两项与启蒙思想有关,D项与现实主义文学有关,故A、B、D三项都排除。
8.“如果将敏锐的想象力和逻辑掺拌到荒谬的程度,结果将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诡谲”“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
材料评价的文学流派是( ) (导学号52400058)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荒谬的程度”“似是而非的诡谲”“新奇形式”“精神贫困”,都反映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西风颂》材料二《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多卷本巨著,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
在这里,他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笔触,“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它再现了1816—1848年,也就是“王政复辟”到七月王朝期间广阔的社会图景。
材料三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西风”有何寓意?该作品的特征是怎样的?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风格有何不同?
(3)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作品的时代背景,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寓意:是一种打破旧世界,追求新世界的精神。
特征:浪漫主义。
(2)材料二体现的是现实主义风格,材料一的风格是浪漫主义。
相比材料一,材料二更加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现实,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创作形式以小说为主。
(3)观点正确。
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欧洲没有出现像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平等、民主的美好景象,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对现实的不满促进了浪漫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