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化学一轮同步练习:必修1 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课堂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课堂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01023e844769eae109ed00.png)
课堂练习1.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还原性差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膜2.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溶液是()A.盐酸B.浓硝酸C.氨水D.氢氧化钾溶液3.铝在人体内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引起老年痴呆症,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一般无需控制的是()A.铝箔电容B.制牙膏皮C.制造炊具和餐具D.糖果和香烟包装4.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A.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B.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它们的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D.它们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5.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C.3∶1 D.1∶36.有关Al与NaOH溶液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l是还原剂,NaOH及H2O均是氧化剂B.还原产物是H2,且由H2O还原所得的H2与NaOH还原所得的H2物质的量之比为2∶1C.此反应说明铝具有两性,铝的活泼性比只具有金属性的金属弱D.此反应中,只有水是氧化剂,Na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7.用铝箔包装0.1 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A.O2与H2的混合气体B. 1.12L H2C.大于1.12L H2D.小于1.12L气体8.将a mol钠和a mol铝一同投入m 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1,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82a46a+m% B.8 200a46a+2m%C. 8 200a46a+m% D.8 200a69a+m%9.在一个铝制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
2019-2020化学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练习:3.1.2第2课时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及答
![2019-2020化学新航标导学人教必修一讲义+练习:3.1.2第2课时 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及答](https://img.taocdn.com/s3/m/edb3bd2125c52cc58ad6be13.png)
第2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课程目标1.掌握铝与强酸、强碱反应的性质。
2.掌握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的换算关系。
3.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4.了解化学计算中的常用方法。
图说考点,[新知预习]1.铝与强酸和强碱的反应铝与盐酸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操作实验现象铝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气泡冒出,将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有爆鸣声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H2O+2NaOH===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2Al+2OH-+2H2O===2AlO-2+3H2↑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都产生氢气2:1:22:1:2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微粒数目之比。
[即时性自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等质量的Al与足量的盐酸、NaOH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相同。
()(2)同浓度同体积的盐酸、NaOH溶液与足量Al充分反应,生成的H2的物质的量相同。
()(3)化学方程式4Na+O2===2Na2O可表示4 mol钠原子和1 mol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 mol 氧化钠。
()(4)根据离子方程式Mg+2H+===Mg2++H2↑可知1 g镁与足量氢离子反应可生成1 mol 氢气。
()(5)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均不变。
()答案:(1)√(2)×(3)√(4)×(5)×2.对于铝和烧碱溶液的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是还原剂B.H2O是氧化剂C.该反应说明所有金属都能与碱反应D.铝与碱或酸反应都能产生氢气答案:C3.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A.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B.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它们的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D .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解析:发生化学反应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同步练习卷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同步练习卷](https://img.taocdn.com/s3/m/e93f0c393186bceb18e8bbef.png)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同步练习卷B.参加反应的NaOH约为0.27 molC.加入铝粉的质量A=5.4(g)D.与硫酸反应的铝粉的质量为2.7 g【答案】B4.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质量相同的铝球和铁球,此时杠杆平衡。
然后将两球分别浸没在溶液质量相等的稀烧碱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且有白色沉淀生成,杠杆不平衡B.铝球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澄清;铁球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蓝色变浅,杠杆右边下沉C.反应后去掉两烧杯,杠杆仍平衡D.右边球上出现红色,左边溶液的碱性增强【答案】B5.在500 mL 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铝粉,反应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A.1 mol·L−1B.2 mol·L−1C.1.5 mol·L−1D.3 mol·L−1【答案】B6.将铝投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有2 mol 的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为A.1mol B.1 mol C.2 mol 3D.2mol3【答案】D7.标准状况下,3.25 g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x L氢气,下列比例式正确的是A.Zn+2HCl===ZnCl2+H2↑1 mol 1 mol3.25 g x LB.Zn+2HCl===ZnCl2+H2↑65 g 1 L3.25 g x LC.Zn+2HCl===ZnCl2+H2↑1 mol 1 mol0.05 mol x LD.Zn+2HCl===ZnCl2+H2↑65 g 22.4 L3.25 g x L【答案】D8.某无色溶液加入铝可以生成H2,则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K+、Cu2+、3NO-、Cl−B.K+、Na+、24SO-、Cl−C.K+、Ca2+、HCO-、Cl−3D.Na+、Mg2+、Br−、2SO-4【答案】B9.有关Al与NaOH溶液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是还原剂,其氧化产物是H2B.NaOH是氧化剂,其还原产物是H2C.铝是还原剂,H2O和NaOH都是氧化剂D.H2O是氧化剂,Al被氧化【答案】D二、非选择题10.在一个用铝制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f8b3c1d5727a5e9856a61ec.png)
第2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基础巩固1.有关Al与NaOH溶液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铝是还原剂,其氧化产物是H2B.NaOH是氧化剂,其还原产物是H2C.铝是还原剂,H2O和NaOH都是氧化剂D.H2O是氧化剂,Al被氧化解析Al与NaOH溶液的反应过程如下: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
H2O中的氢元素由+1价变为0价,H2O得电子,是氧化剂,H2是还原产物;Al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3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l是还原剂,NaAlO2是氧化产物。
答案 D2.室温时,向四份各1 L 0.01 mol·L-1的HCl溶液中分别加入0.02 mol下表中的金属,反应完成后再加入0.01 mol的另一种金属,在全过程中,放出气体最多的是()解析A项中,首先Al与0.01 mol H+反应生成H2 0.01 g,Al过量0.053mol,0.01mol K再与水反应生成H20.01 g,KOH 0.01 mol。
反应2Al+2KOH+2H2O===2KAlO2+3H2↑中,据0.01 mol KOH计算,又生成H2 0.03 g,总共生成H2 0.05 g。
B项中,0.02 mol Na与水反应生成H2 0.02 g,Mg与NaOH溶液不反应,故H2总质量最多0.02 g。
C项中,只有Zn与酸反应,生成H2 0.01 g,Al 与水不反应。
D项中,只有Mg与酸反应,生成H2 0.01 g,Cu与水不反应。
答案 A3.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适量的稀H2SO4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若消耗两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稀H2SO4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3∶2 B.2∶3C.2∶1 D.1∶2解析2Al~3H2SO42Al~2NaOH2 3 2 2等量的Al消耗H2SO4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b72f5dbed5b9f3f80f1c0f.png)
第2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选题表基础过关(20分钟)1.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C )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 Na++2OH-+H2↑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H 2↑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6H+2Al3++3H2↑D.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解析:A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 H2↑;B中,不符合反应实际,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3H 2↑;D中,稀H2SO4与Fe反应只能生成Fe2+:Fe+2H+Fe2++H2↑。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D )A.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B.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它们的质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D.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解析: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3.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同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 )A.1∶1B.2∶1C.3∶1D.1∶3解析:2Al+6HCl2AlCl3+3H2↑6 mol 3 mol2Al+2NaOH+2H2O2NaAlO2+3H2↑2 mol3 moln(HCl)∶n(NaOH)=6∶2=3∶1。
4.用打磨掉氧化膜的铝箔包装0.1 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C )A.O2和H2的混合气体B.1.12 L H2C.大于1.12 L H2D.小于1.12 L气体解析:在题中隐蔽着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铝箔”。
Na与水反应放出H2,并且生成NaOH,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也生成H2。
0.1 mol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0.05 mol,生成氢氧化钠0.1 mol,氢氧化钠与铝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故最后收集到的气体是这两部分H2的总和,显然要比Na单独与水反应产生的H2多。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a487ca084868762caaed55f.png)
课时作业14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关Al与NaOH溶液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Al是还原剂,NaOH及H2O均是氧化剂B.还原产物是H2,且由H2O还原所得的H2与NaOH还原所得的H2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此反应说明铝具有两性,铝的活泼性比只具有金属性的金属弱D.此反应中,只有水是氧化剂,Na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答案:D 2.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四种过量物质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B.H2SO4稀溶液A.NaOH溶液D.NaCl溶液C.蔗糖溶液答案:B 3.镁和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过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反应中镁和铝的( )A.物质的量之比为32B.质量之比为32C.摩尔质量之比为23D.失去的电子数之比为89解析:根据题图,Mg 、Al 产生H 2的体积相等,则Mg 、Al 失去的电子数相等,2×n (Mg)=3×n (Al),故n (Mg)n (Al)=32,Mg 、Al 的摩尔质量之比为89,则Mg 、Al 的质量之比为43。
答案:A4.把足量的铁粉投入到溶解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剩余金属粉末的质量与原加入铁粉的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H +与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1 4B .27C .1 2D .38 解析:设原溶液中H 2SO 4和CuSO 4物质的量分别为a 和b 。
Fe +H 2SO 4===FeSO 4+H 2↑,Fe +CuSO 4===FeSO 4+Cu 。
由题意:56(a +b )=64b ,a b =17,c (H +)c (SO 2-4)=2a a +b =14。
答案:A5.设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mol Na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B .常温下,2.7 g 铝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消耗0.1n A 个水分子C .0.1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H 2的分子数为0.1n AD .11.2 L Cl 2含有的原子数为n A解析:1 mol Na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0.5 mol Na 2O 2,转移1 mol 电子,A 错误;铝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2.7 g(0.1mol)Al 消耗0.1 mol H 2O ,B 正确;根据反应3Fe +4H 2O(g)=====△Fe 3O 4+4H 2,0.1 molFe 完全反应生成0.43mol H 2,C 错误;在标准状况下,11.2 L Cl 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 ,含有的原子数为n A ,题中未给出标准状况条件,D 错误。
2019版化学人教版必修1训练: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019版化学人教版必修1训练:第3章 第1节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dd8250ff26fff705cc170acb.png)
第2课时 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课时过关·能力提升一、基础巩固1.钠与水的反应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A.钠的熔点较低B.钠的密度比水的小C.钠的硬度小“浮”“熔”“游”“响”“红”,其中“浮”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熔”说明钠的熔点低,“游”“响”说明钠与水反应剧烈,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无法证明钠的硬度大小。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 比Al 活泼B.Fe 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6H +2.Fe 3++3H 2↑C.铁与CuSO 4溶液反应可置换出铜D.Fe 不能与H 2O 反应Al 排在Fe 的前面,故Al 比Fe 活泼;Fe 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Fe+2H +Fe 2++H 2↑;铁可置换出铜的盐溶液中的铜,如:Fe+CuSO 4FeSO 4+Cu;Fe 在高温下可以与H 2O(g)发生反应而生成Fe 3O 4和H 2。
3.将一小粒钠投入盛有硫酸铜溶液的小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溶液中出现蓝色絮状沉淀B.钠粒熔成小球浮在水面四处游动C.有气体产生,而是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生成的氢氧化钠又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因此只有D 项中的现象不可能观察到。
4.由Na 、Mg 、Al 、Fe 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共12 g,与足量盐酸反应,产生5.6 L H 2(标准状况下),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必定含有( )A.FeB.NaC.MgD.Al5.6 L H 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mol,根据电子守恒,为5.6 L 22.4 L ·mol -1×2=0.5 转移1 mol 电子的混合物质量mol=24 g,而Na 、Mg 、Al 、Fe 各自转移1 mol e -的为12 g0.5mol ×1 质量分别是23 g 、12 g 、9 g 、28 g,只有Fe 大于24 g 。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3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3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76c14010650e52ea55189895.png)
化学·必修1(人教版)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1.在铝和NaOH溶液的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是()A.水B.铝C.氢氧化钠D.氢氧化钠和水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2Al+2Na++2OH-+2H2O===2NaAlO2+3H2↑B.Al+OH-+H2O===AlO-2+3H2↑C.2Al+2OH-+2H2O===2AlO-2+3H2↑D.Al+2OH-+H2O===AlO-2+2H2↑3.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如果放出等体积的气体(同温同压下)。
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消耗的HCl和K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相关的离子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双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B.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量之和C.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之比D.各反应物与各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5.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将钠放入足量水中B.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C.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水中D.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6.若在加入铝粉能放出H2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各组离子,肯定不能共存的()A.Fe3+、Mg2+、Cl-、Na+B.Ba2+、Mg2+、HCO-3、AlO-2C.NO-3、Na+、K+、CO2-3D.NO-3、K+、AlO-2、OH-7.由钠、镁、铝、锌四种金属单质中的两种组成的合金共12 g,跟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5.6 L氢气(标准状况),那么此合金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A.Na B.Mg C.Al D.Zn8.a g铁粉与含有H2SO4的CuSO4溶液完全反应后,得到a g铜,则参与反应的CuSO4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7 B.7∶1 C.7∶8 D.8∶79.选择适当的方法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Fe(Al)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课后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课后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ab81030066f5335a81219a.png)
课后作业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a g钠、铝的混合物,放入b g水中,反应停止后剩余固体c g,则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 ) A.NaOH B.NaAlO2C.NaOH和NaAlO2D.无法确定2.若3.6 g某金属与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放出4.48 L(标准状况)H2,则该金属是( )A.Al B.MgC.Fe D.Zn3.将5.4 g Al投入到200.0 mL 2.0 mol·L-1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
该溶液可能为( )A.HNO3溶液B.Ba(OH)2溶液C.H2SO4溶液D.HCl溶液4.在常温下,将铝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会减小的是( )A.稀盐酸B.氢氧化钾溶液C.硫酸铜溶液D.食盐水5.Al溶于NaOH溶液中,4 mol Al失去的电子全被水获得。
作为氧化剂的H2O的物质的量为( ) A.1 mol B.3 molC.4 mol D.6 mol6.等物质的量的Fe、Mg、Al与同体积、同浓度的HCl反应,产生H2的体积相同(相同状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掉的三种金属的质量相等B.反应后三种金属质量相等C.所用盐酸均过量D.三种金属可以都有剩余7.关于化学反应:mM+nN===pP+qQ(M、N、P、Q表示物质的化学式,m、n、p、q为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质量为a的M与质量为b的N恰好完全反应,那么生成的P和Q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a+b) B.参加反应的M和N中的原子数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P和Q的原子数之和C.(m+n)不一定等于(p+q)D.M和N中的元素种类,不一定等于P和Q中的元素种类8.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 mL 3 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比为甲∶乙=1∶2,则加入的铝粉质量为( )A.5.4 g B.3.6 gC.2.7 g D.1.8 g9.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适量的稀H2SO4和NaOH溶液完全反应,若消耗两溶液的体积相同,则稀H2SO4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3∶2 B.2∶3C.2∶1 D.1∶210.在加入铝粉能放出氢气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组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K+、AlO-2、CO2-3B.Ag+、Cu2+、NO-3、Cl-C.Mg2+、Fe3+、Cl-、SO2-4D.NH+4、K+、SO2-4、CO2-311.等量的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2 mol·L-1H2SO4溶液B.3 mol·L-1CuSO4溶液C.6 mol·L-1KOH溶液D.3 mol·L-1Ba(OH)2溶液12.将铁加入到100 mL某浓度的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为V L(标准状况),将铝加入到100 mL、2 mol·L-1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为3V L。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课堂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课堂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1737120912a2161479299a.png)
课堂练习1.铝在空气中能够稳定存在的原因是( )A.铝的活泼性差B.铝的还原性差C.铝与氧气不反应D.铝表面有氧化膜2.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溶液是( )A.盐酸B.浓硝酸C.氨水D.氢氧化钾溶液3.铝在人体内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引起老年痴呆症,世界卫生组织已正式将铝确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铝在下列使用场合中一般无需控制的是( )A.铝箔电容B.制牙膏皮C.制造炊具和餐具D.糖果和香烟包装4.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A.它们的质量一定相等B.它们的物质的量一定相等C.它们的质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D.它们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5.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1C.3∶1 D.1∶36.有关Al与NaOH溶液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l是还原剂,NaOH及H2O均是氧化剂B.还原产物是H2,且由H2O还原所得的H2与NaOH还原所得的H2物质的量之比为2∶1C.此反应说明铝具有两性,铝的活泼性比只具有金属性的金属弱D.此反应中,只有水是氧化剂,NaOH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7.用铝箔包装0.1 mol金属钠,用针扎出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为(标准状况)( )A.O2与H2的混合气体B. 1.12L H2C.大于1.12L H2D.小于1.12L气体8.将a mol钠和a mol铝一同投入m g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1,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A.82a46a+m% B.8 200a46a+2m%C. 8 200a 46a +m %D. 8 200a 69a +m% 9.在一个铝制的易拉罐内充满CO 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 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
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练习:3.1.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课堂练习 Word版含解析
![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练习:3.1.2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课堂练习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d5bfed5580216fc710afdcf.png)
1.(对应考点一)以下金属中,遇到盐酸或强碱溶液均能放出H2的是()A.Cu B.MgC.Fe D.Al解析:既能与酸反响又能与碱溶液反响放出H2的为Al .答案:D2.(对应考点一)质量相同的两份铝粉,第|一份中参加足量的NaOH溶液,第二份中参加足量的盐酸,在同温同压下放出气体的体积比是()A.1∶2 B.2∶1C.1∶4 D.1∶1解析:由2Al+6HCl = = =2AlCl3+3H2↑和2Al+2NaOH+2H2O = = =2NaAlO2+3H2↑可知Al与H2的数量关系相同,质量相同的铝与足量的酸碱溶液反响生成的H2相同.答案:D3.(对应考点二)标准状况下,3.25 g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响生成x L氢气,以下比例式正确的选项是()A.Zn+2HCl = = =ZnCl2+H2↑1 mol 1 mol3.25 g x LB.Zn+2HCl = = =ZnCl2+H2↑65 g 1 L3.25 g x LC.Zn+2HCl = = =ZnCl2+H2↑1 mol 22.4 L0.05 mol x LD.Zn+2HCl = = =ZnCl2+H2↑65 g 1 mol3.25 g x L解析:比例式应注意单位要 "上下一致,左右对应〞.答案:C4.(对应考点二)在500 mL NaOH溶液中参加足量铝粉,反响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 ,该NaOH溶液的浓度为()A.1.0 mol/L B.2.0 mol/LC.1.5 mol/L D.3.0 mol/L解析:2Al+2NaOH+2H2O = = =2NaAlO2+3H2↑2 mol 67.2 Ln (NaOH) 33.6 Ln (NaOH)=2 mol ×33.6 L 67.2 L =1 mol , c (NaOH)=1 mol 0.5 L =2 mol/L . 答案:B5.(实验题)某学习小组用如下图装置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 .(1)A 中试剂为________ .(2)B 中发生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 g ,测得氢气体积为b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 ,B 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 ,那么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 ,假设未洗涤过滤所得的不溶物 ,那么测得铝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填 "偏大〞、 "偏小〞或 "不受影响〞) .解析:铝镁合金中二者与酸都反响 ,但铝和碱反响镁不反响 ,所以A 中的试剂应选择NaOH 溶液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可利用产生的氢气求解 ,A r =m /n =a -c b ×10-322.4×23=33 600(a -c )b,如果在实验过程中未洗涤固体 ,那么残留物质量偏大 ,铝的质量偏小 ,结果偏小 .答案:(1)NaOH 溶液(2)2Al +2NaOH +2H 2O = = =2NaAlO 2+3H 2↑(3)33 600(a -c )b(4)偏小。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1节 课时2 铝与NaOH溶液反应 物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第3章 第1节 课时2 铝与NaOH溶液反应 物](https://img.taocdn.com/s3/m/78a212f84a7302768f99394f.png)
课时2 铝与NaOH溶液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计算1.掌握铝与强酸、强碱反应的性质。
(重点)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难点)铝与酸、碱溶液反应1.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
2.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
3.金属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电子转移价态变化表现性质发生反应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还原性氧化反应[思考探究]铝与强酸、强碱反应的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试管中产生气泡,铝片溶解,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发出爆鸣声试管中产生气泡,铝片溶解;点燃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时发出爆鸣声有关化学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2Al+2NaOH+2H2O===2NaAlO2+3H2↑么关系?【提示】铝无论是与稀盐酸反应还是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均存在以下关系:2Al~3H2↑,所以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量相同。
(2)若要除去铜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采用什么方法?【提示】可利用铜和铝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除去铝粉,铝可与酸或碱反应,而铜不与稀硫酸、盐酸或强碱反应,可将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解,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即可除去铜粉中的铝粉。
(3)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放入水中,另一块用铝箔包住,在铝箔上刺些小孔,再投入水中,试分析两者放出的氢气是否相等。
【提示】不相等。
因为用铝箔(刺有小孔)包住的金属钠放入水中时,钠先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与直接把钠投入水中所产生的氢气的量相同,但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会与铝箔反应产生氢气,故后者产生的氢气总量大于前者。
[认知升华]铝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比较(1)反应原理①铝与盐酸反应:2Al+6HCl===2AlCl3+3H2↑,Al是还原剂,HCl是氧化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3.1.3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46afbba071fe910ef12df8ef.png)
第3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对点训练]题组一铝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定性考查1.铝既能与硫酸溶液反应,又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铝与硫酸反应时,硫酸作氧化剂C.铝与烧碱溶液反应时,氢氧化钠作氧化剂D.两个反应都有气体生成答案 C解析铝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铝是还原剂,硫酸是氧化剂;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铝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
2.关于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铝是还原剂B.氧化剂是氢氧化钠和水C.只有水是氧化剂D.氢气是还原产物答案 B解析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可理解为2Al+6H2O===2Al(OH)3+3H2↑,Al(OH)3+NaOH===NaAlO2+2H2O;反应中铝是还原剂,水是氧化剂,氢氧化钠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
3.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的是()A.稀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C.水D.稀盐酸答案 B解析常温下,硫酸、盐酸与镁、铝都能发生反应,水与镁、铝都不发生反应,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镁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
4.某无色溶液放入铝片后有氢气产生,则在该溶液中下列离子一定可以大量存在的是() A.Na+B.Mg2+C.H+D.CO2-3答案 A解析该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氢气,说明该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
Mg2+、H+不能在碱性溶液中大量存在,CO2-3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
题组二 铝与酸、碱溶液反应的量性考查5.在500 mL 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铝粉,反应完全后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33.6 L ,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A .1 mol·L -1B .2 mol·L -1 C .1.5 mol·L -1 D .3 mol·L -1 答案 B解析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2 mol 67.2 Ln (NaOH) 33.6 Ln (NaOH)=2 mol ×33.6 L 67.2 L=1 mol , c (NaOH)=1 mol 0.5 L=2 mol·L -1。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3-1 第2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同步辅导与检测课件:3-1 第2课时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fd6f0c0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a.png)
(2)足量的铝分别与含等物质的量溶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 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 VVNHaOClHHH22=13。
(3)一定量的铝分别和含等物质的量溶质的盐酸和氢氧化 钠反应,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3<VVNHaOClHHH22 <1,则必定是:
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
返回
◆化学•必修1•(配人教版)◆ 综合拓展 一、铝的性质 1.常温下的稳定性:在空气中,Mg、Al表面都 能形成氧化物保护膜,Na、Fe则都不能。 2.金属铝的还原性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化学•必修1•(配人教版)◆
3.铝与酸和碱的反应 铝和碱溶液反应,不是铝直接和碱反应,而是铝先和 碱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Al(OH)3,然后Al(OH)3再和强碱反 应生成偏铝酸盐。如铝与NaOH溶液反应分两步进行:
金品质•高追求 人教版)◆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 ______之比,等于____个数之比,等于气体的____之比, 从而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答案:物质的量 分子 体积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化学•必修1•(配人教版)◆ 综合拓展 二、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步骤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化学•必修1•(配人教版)◆ 三、常用解题技巧
名称
守恒法
关系式法
差量法
在解题过程中 利用反应中的 质量守恒、元 方法 素守恒、电荷 守恒、电子得 失守恒等进行 计算
对于多步反应的 计算通过化学方 利用反应终态和 程式之间的关系,始态的质量差、 可找出最初反应 物质的量差或同 物和最终生成物 条件下气体体积 之间的物质的量 之差进行计算 的关系进行计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达标练习: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达标练习:3-1-2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5d6e115647d27284b73519d.png)
1.下列有关厨房铝制品的使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A.盛放食醋B.烧开水C.用金属丝擦洗表面的污垢D.用碱水洗涤解析:酸(食醋)、碱(碱水)会与Al2O3反应,金属丝擦洗会损坏氧化膜。
答案:B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钠和冷水反应:Na+2H2O===Na++2OH-+H2↑B.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Al+2OH-===AlO-2+H2↑C.金属铝溶于盐酸中:2Al+6H+===2Al3++3H2↑D.铁跟稀硫酸反应:2Fe+6H+===2Fe3++3H2↑解析:A中,电荷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B中,不符合反应实际,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2Al+2OH-+2H2O===2AlO-2+3H2↑;D中,稀硫酸与Fe 反应只会生成Fe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答案:C3.用铝箔包住0.1 mol金属钠,用针扎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A.2.24 L B.1.12 LC.大于1.12 L D.小于1.12 L解析:Na与H2O反应生成NaOH和H2,Al与NaOH溶液反应也产生H2。
0.1 mol Na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 L,故总产生的H2体积大于1.12 L。
答案:C4.若1.8 g某金属跟足量盐酸充分反应,放出2.24 L(标准状况)氢气,则该金属是()A.Al B.MgC.Fe D.Zn解析:解决本题的难点在于该金属的价态不明确,若知道该金属的价态,由H2的物质的量便可得该金属的物质的量,从而得摩尔质量,最终得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便可解决问题,由此我们假设金属为R,化合价分别为+1价、+2价、+3价,当化合价为+1价时,M(R)=9 g·mol-1;当化合价为+2价时,M(R)=18 g·mol-1;当化合价为+3价时,M(R)=27 g·mol-1,综合考虑,只有当化合价为+3价,R为Al时合适,故选A。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含答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267d9b0029bd64793e2c28.png)
第二课时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课标要求]1.了解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铝与盐酸、NaOH 溶液的反应[特别提醒]铝制品不能用来蒸煮或长期储存酸性或碱性食物。
1.等质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两者生成氢气的量有什么关系?1.熟记两个反应: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2Al +6HCl===2AlCl 3+3H 2↑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等式关系: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各物质构成粒子的粒子数之比=相同条件下的气体的体积之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提示:产生H 2的物质的量相等。
2.足量的铝分别与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的量有什么关系? 提示:产生H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
铝与酸、碱液反应生成H 2的量的关系 1.反应原理⎩⎪⎨⎪⎧2Al +6H +===2Al 3++3H 2↑2Al +2OH -+2H 2O===2AlO -2+3H 2↑2.量的关系(1)定量关系⎩⎪⎨⎪⎧2Al ~6H +~3H 22Al ~2OH -~3H 2(2)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关系归纳:V HCl2V NaOH 2=1∶1V HCl 2V NaOH2=1313<V HCl 2V NaOH2<11.称取两份铝粉,第一份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盐酸,若放出的氢气的体积相等(同温同压)。
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A .1∶2B .1∶3C .3∶2D .1∶1解析:选D 因NaOH 溶液和盐酸都是足量的,若铝与两者反应放出氢气的体积相等,则两份铝的质量相等。
2.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7,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A .甲、乙中都是铝过量B .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C .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D .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解析:选B 因为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1,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H 2的体积比为1∶3,而今产生H 2的体积比:13<V HCl2V NaOH 2<1,所以反应的情况为:铝过量,盐酸不足;铝不足,氢氧化钠过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2010·莆田高一检测)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 ) A .硫酸 B .氨水C .盐酸D .氢氧化钠溶液解析:H 2SO 4、HCl 可同时溶解Mg 、Al ;氨水与Al 、Mg 都不反应;而NaOH 溶液只溶解Al ,不溶解Mg.答案:D2.(2011·芜湖市高一模块考试)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A .将钠放入足量水中 B .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C .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水中D .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解析:等质量的钠与溶液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量相同,但C 项中铝箔能够与生成的NaOH 反应生成氢气,故C 正确.答案:C3.用铝箔包裹0.1 mol 金属钠,用针孔扎若干个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放出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 )A .无法确定B .1.12 LC .大于1.12 LD .小于1.12 L解析:首先发生的反应是:2Na +2H 2O===2NaOH +H 2↑,0.1 mol Na 产生标准状况下的H 2 1.12 L ,后发生的反应是: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此反应又能产生部分H 2.答案:C4.将铝投入到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有2 mol 的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为( )A.13molB .1 molC .2 molD.23mol 解析:铝在参加反应时1 mol Al 可失去3 mol 电子,因此有2 mol 电子转移需Al 的物质的量为23mol.答案:D5.将钠、镁、铝各0.3 mol 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 的盐酸中,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 .1∶2∶3B .6∶3∶2C .3∶1∶1D .1∶1∶1解析:0.3 mol Na 、Mg 、Al 对100 mL 1 mol·L-1的盐酸都过量,产生的H 2应该由盐酸决定,盐酸的量相等时Mg 、Al 产生的H 2为0.1 mol 2,但钠与水还可以反应,故0.3 mol Na 全部反应后产生的H 2 应为0.15 mol ,所以三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应为0.15∶0.12∶0.12=3∶1∶1.答案:C6.(2010·东营模拟)将4.6 g Na 和2.7 g Al 同时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定容为500 m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B .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与加入Al 的质量相等C .所得溶液中Na +和Al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 .所得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解析:Na 与Al 两种金属加入到足量水中,首先发生Na 与水的反应,然后发生了Al 与生成的NaOH 的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2Na + 2H 2O===2NaOH +H 2↑ 46 g 36 g 2 mol 1 mol 4.6 g 3.6 g 0.2 mol 0.1 mol金属铝与生成的NaOH 反应时,NaOH 过量,故按照Al 的量进行计算: 2Al + 2NaOH +2H 2O===2NaAlO 2+3H 2↑ 54 g 2 mol 36 g 2 mol 3 mol 2.7 g 0.1 mol 1.8 g 0.1 mol 0.15 mol反应共生成了(0.1+0.15) mol H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 L ,A 错误;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为(3.6+1.8) g =5.4 g ,与加入铝的质量不相等,B 错误;Al 与NaOH 反应并没有生成Al 3+,C 错误;所得溶液的溶质为0.1 mol NaOH 与0.1 mol NaAlO 2,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 正确.答案:D7.(2010·无锡模拟)下图是研究某反应产物的示意图,锥形瓶中盛装的是某种固体或溶液,小烧杯中盛有少量某种固体,分液漏斗内盛有过量的某种液体,U 形管内装有有色液体,装置气密性良好.若锥形瓶内是Na 2CO 3溶液,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是盐酸或NaOH 溶液,向烧杯内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时,发现U形管内液体右移(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静止后液面左边低于右边,则烧杯内的物质是()A.过氧化钠B.碳酸氢钠C.铝D.铁解析:烧杯内的物质是铝,向烧杯内迅速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时,均产生H2,但由于H2不溶于水,所以造成锥形瓶内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右移,最后液面左边低于右边.答案:C8.将铁、铝的混合物加入到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过滤得到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质量正好与原固体质量相等,则原固体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14.3% B.12.5%C.87.5% D.无法计算解析:由加入氢氧化钠时只与铝反应,剩余固体为铁,再与硫酸铜反应而得到的固体是铜,即得到的铜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即相当于铁置换出铜时的质量差即为铝的质量,所以设铁质量为56 g时,则生成的铜质量为64 g,所以增加了8 g,即相当于原混合物中有铝为8 g,所以得到铝的含量为8 g56 g+8 g×100%=12.5%.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9.(8分)在一个用铝制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经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来.(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罐再鼓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易拉罐内充入CO2后加入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而使罐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在外界大气的作用下而变瘪;而后过量的NaOH溶液会与易拉罐的成分铝发生反应而生成H2,发生的反应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罐内压强会变大,所以易拉罐又会重新鼓起来.答案:(1)CO2被吸收而被外界大气压瘪2OH-+CO2===CO2-3+H2O(2)由于铝与碱反应生成H2,压强增大而重新鼓起2Al+2OH-+2H2O===2AlO-2+3H2↑10.(8分)分别取W克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2)分别取0.1 mol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钠、铁、铝的质量比是________;(4)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铁、铝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解析:(1)W克钠、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W23mol、W56mol、W27mol,由电子得失转移守恒可得,2 mol钠生成1 mol氢气,1 mol铁生成1 mol氢气,2 mol铝生成3 mol氢气,所以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W46mol∶W56mol∶W18mol=123∶128∶19;同理可得到(2)、(3)、(4)的答案.答案:(1)123∶128∶19(2)1∶2∶3(3)23∶28∶9(4)6∶3∶211.(11分)(2010·泉州高一检测)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来的氢氧化钠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某同学从该试剂瓶中取出24.0 g固体,配成1 L溶液,请计算:(1)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2)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200 mL于一烧杯中,投入足量的金属铝,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解析:n(NaOH)=m(NaOH)M(NaOH)=24.0 g40 g/mol=0.6 mol,c(NaOH)=n(NaOH)V[NaOH(aq)]=0.6 mol1 L=0.6 mol/L,2Al+2NaOH+2H2O===2NaAlO2+3H2↑2 mol 22.4 L×30.6 mol/L×0.2 L VV=0.6 mol/L×0.2 L×22.4 L×32 mol=4.032 L.答案:(1)0.6 mol/L(2)4.032 L12.(11分)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实验均为30 mL同浓度的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1)甲、乙两组实验中,哪一组盐酸是不足的?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要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题中可作为计算依据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求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求合金中Mg 、Al 的物质的量之比,题中可作为计算依据的数据是____________,求得的Mg 、A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解析:(1)甲乙两组对比可知,甲中盐酸过量,合金反应完全;若乙中盐酸过量,则可产生氢气:385255×280 mL =423 mL ,而实际为336 mL ,说明乙中盐酸不足,合金过量.(2)在乙或丙中,因盐酸反应完全,则可根据: 2HCl ~H 2 2 1n (HCl)=336 mL22 400 mL/mol ×2=0.03 mol ,c (HCl)=0.03 mol0.03 L=1 mol/L.(3)在甲中,合金反应完全,设镁的物质的量为x ,铝的物质的量为y ,则: Mg ~H 2 2Al ~3H 2 x x y32y 24 g /mol x +27 g/mol y =0.255 g x +32y =280 mL 22 400 mL/mol解得x =0.005 mol ,y =0.005 mol ,所以,x y =11,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1)乙 若盐酸足量应放出385 mg255 mg×280 mL =423 mL(2)30 mL 、336 mL 1 mol/L (3)255 mg 、280 mL 1∶113.(14分)铝镁合金已成为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实验方案]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常状况下(约20℃,1.01×105 Pa)的体积.[问题讨论](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①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接()()接()().(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也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碱式滴定管上的刻度数值上小下大)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mL、V2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 mL.解析:实验中通过测定气体体积来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G;稀硫酸不能滴入的原因是产生的氢气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大于外界大气压所致;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液体能够顺利滴下,同时消除滴入的硫酸对气体体积的影响.答案:(1)①E、D、G②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且生成气体,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大(2)①使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可以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②V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