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库时代
·20·
智言智语
房价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王小姣
(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陕西西安 710129)
摘要:本文在中国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研究房价会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房价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以此提出理论假设,随后构建了包含房价、幸福感等在内的线性回归模型,选取了CGSS (2003)和CGSS (2013)中的微观数据与宏观数据(房价和城镇化率)进行了匹配,研究发现:房价上升能够显著提升有房者的幸福感水平。
关键词:房价;幸福感;CGSS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5-0020-002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普通民众在充分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关注自身精神层面的追求。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向市民转变,然而近年来城市的房价却在不断上涨,一、二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居高不下,远远背离合理值,导致中低收入群体购房无望,房价严重影响了民众生活的幸福指数。
虽然国家也出台了限购限贷、限售限价、上调首付比例等相应政策来调控房地产市场,但这些政策能否从根本上抑制房价上升有待考究。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产业,近十年来,中国的房地产业可谓是跌宕起伏,但整体态势是上涨的。
房地产业与民众息息相关,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安定的行业之一。
二、文献综述及理论假设(一)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Timo Zumbro(2014)研究发现拥有住房对居民幸福感有小幅度的正向影响,但住房面积以及所居住的社区环境等因素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且重要的影响[1]。
Rudolf 和Potter(2015)也发现拥有住房会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2];国内学者高红莉(2014)的研究表明,有住房产权的居民比没有住房产权的居民幸福感水平更高[3]
;林江(2012)的研究也表明住房产权状况和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4];更进一步指出房价上涨对租房者幸福感具有显著负效应,对多房者和仅有一套房产者的幸福感带来显著正向效应;此外住房质量也能够显著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而夏波(2014)的研究否认了“房价上涨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显著负面影响”、“房价上涨对有房者的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效应”这样的观点,细致讨论了住房可能带来的财富效应[5]。
孙伟增(2013)则是从产权类型、住房价值和入市时间的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不同产权住房的市场价值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不同[6];家庭越早拥有住房,居民的幸福感越高。
现有的文献研究多是从住房产权、分配、住房条件、环境等角度切入研究对幸福感的影响,且有关方面的研究尚存争议,其中关于房价对幸福感影响的专项研究尚且较少。
(二)理论假设
资产作为财富的主要构成部分,在生命周期假说理论中代表永久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
该理论提出,家庭会依据整个生命周期平滑消费开支,消费性行为主要受持久收入的影响,预计未来的收入和资产增加时,平均到不同阶段的预算就越多,个人的消费水平会提高,这种效应在以往的研究中称作“财富效应”[7]。
大部分的文献也都证实了住房的确存在显著的“财富效应”[8]。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显示,在城镇家庭中,有15%的家庭属于无房家庭,而住房资产在家庭总资产中的占比平均可以达到66%[9]。
依据现代消费理论中的观点,资产与收入是决定居民消费的关键因素,可见家庭住房资产日益成为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
房价的变动会对房屋存量资产价值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改变居民家庭财富规模,这些财产数量的变化会对居民的幸福感造成一定的直接影响。
一般在房价上升期间,住房资产增值带来家庭总资产的上升,会间接地对居民的非住房消费产生促进作用,提升幸福感。
特别对于有房家庭,房价上升会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可以提出如下假设:假设:房价升高有助于提升有房者的幸福感水平。
三、数据来源及模型构建(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微观数据来自最新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选取了2003和2013年的相关数据,因论文的研究主体是城镇居民,所以选取了2003年的5449个城市样本和2013年的6954个城市样本,共计12403个样本。
宏观数据包括房价和城镇化率,来自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和国研网上统计的数据,将分别与个体的微观数据进行匹配。
(二)模型构建i
i j n
j j j i i i X H H Happiness εβαα+++=∑==1
10r p 模型中,Happinessi 表示第i 个居民的幸福感水平,Hpi 表示第i 个居民当下所在地区本年度房价的对数,Hri 表示第i 个居民当前住房的产权情况,用虚拟变量表示,Xij 为本文所选取的一组控制变量,依次是绝对收入、性别、年龄、民族、政治面貌、婚姻状况、教育水平、城市化率等,i ε是
随机扰动项。
(三)变量说明1.被解释变量
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作为本论文的被解释变量。
在2003和2013年的问卷调查中都有这样一个问题:“总的来说,您觉得您的生活是否幸福?”有“非常不幸福”“比较不幸福”“说不上幸不幸福”“比较幸福”“非常幸福”五种选择,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会对这五种回答进行赋值分别是1到5,数值越大表示个体的幸福感水平越高。
2.解释变量
房价作为本论文的解释变量,数据是来自国研网,本文将个体的微观数据与所在省份或者直辖市2003和2013年两年的房价数据分别进行了匹配。
进行实证分析时会把房价取对数。
产权,依据问卷调查,居民享有
智库时代
·21·
智言智语
当下住房产权时赋值为1,否则为0。
3.控制变量
性别采用的是虚拟变量,男性赋值为1,女性为0;年龄,根据两年调查数据中所显示的被调查者的出生年份,可以分别计算出2003和2013年时受访者的年龄;民族,汉族赋值为0,其他少数民族统一赋值为1;政治面貌,受访者回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时赋值为1,否则为0;婚姻状态,已婚赋值为1,其他的类型赋值为0;教育,从“未受过正式教育”直到“研究生及以上”分八个等级,赋值为1到8。
收入,是居民当年全年的总收入,进行数据处理时会取对数;城市化率选取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数据取自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库。
各变量的含义及其取值,如下表1所示。
表1 变量说明
变量
含义
取值
Happiness
幸福
感
1,非常不幸福;2,比较不幸福;3,说不上幸不幸福;4,比较幸福;5,非常幸福Hp 房价
所在地区当年的房价,取对数
Hr 产权
1,受访者拥有现住房产权;0,没有现住房产权X 1绝对收入个人去年的年收入,取对数
X 2性别
1,男性;0,女性
X 3年龄
根据出生年份计算2003和2013年时的实际年龄X 4民族1,少数民族;0,汉族X 5政治面貌1,党员;0,非党员X 6
婚姻
1,有配偶;0,无配偶
X 7
教育1,未受过正式教育;2,小学;3,初中;4,高中;5,职高或技校;,6,
中专;7,大专;8,本科及以上X 8
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四、实证分析
(一)房价变动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从下表回归结果中可以看出,第(1)列中产权与房价对数的交互项的回归系数为0.0124,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这表明,对于有房者来说,房价每上涨1%,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上升0.0124%,2013年的回归系数为0.00544,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相较2003年房价上涨对有房者幸福感的促进作用减弱了,但仍然可以说明,相对于无产权房居民,房价上升时有助于提高有产权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这就可以验证前文的假设,房价上升,有产权房居民的幸福感水平会上升。
表2 房价与有、无产权居民幸福感之间的
关系
2003年样本
(1)(2)
2013年样本Hp*Hr (3.26)0.0124***0.00544**
(2.01)X 1(15.24)
0.226***0.0964***(6.97)X 2
-0.194***-0.125***(-8.13)(-5.30)个
X 3
0.0002830.00194**体(0.27)(2.43)特X 4
0.0920*0.0906**征
(1.83)(1.98)控X 5
0.151***0.140***制(4.99)(4.22)变X 6
0.185***0.173***量
(5.11)(6.18)X 7
0.0207***0.0101(2.95)(1.59)X 8
-0.168**-0.134*(-2.51)(-1.81)cons (8.10) 1.077*** 2.647***(19.70)N 40905501R-sq
0.113
0.031t statistics in parentheses * p<0.1 ** p<0.05 *** p<0.01
五、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房价不断攀升,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外部性因素。
本文探讨了房价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使用CGSS(2003)和(2013)中的数据与房价相结合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房价上升可以提升有房者的幸福感水平。
因此,第一,要规范房地产市场,完善机制,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定位;第二,规制房地产中介市场,增强房屋的流动性;第三,加
大保障性住房的投入建设力度,为住房困难户提供公共住房。
【作者简介】王小姣(1992-),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Timo Zumbro.The Relationship B e t w e e n H o m e o w n e r s h i p a n d L i f e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i n G e r m a n y [J ].H o u s i n g Studies,2014(3):319-338.
[2]Rudolf,R.and Potter,C.Housing and happiness: Subjectivewell -being and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Korea[J].RegionalPlanning,2015(7):50-55.
[3]高红莉,张东,许传新.住房与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J].调研世界,2014(11):18-24.
[4]林江,周少君,魏万青.城市房价、住房产权与主观幸福感[J].财贸经济,2012(5):114-120.
[5]夏波.房屋产权、房价与城镇居民幸福感[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6]孙伟增,郑思齐.住房与幸福感:从住房价值、产权类型和入市时间视角的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3(3):1-9.
[7]石永珍,王子成.住房资产、财富效应与城镇居民消费——基于家户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7(6):74-86.
[8]刘也,张安全,雷震.住房资产的财富效应:基于CHFS 的经验证据[J].财经科学,2016(11):71-78.
[9]甘犁,尹志超,贾男,徐舒,马双.中国家庭资产状况及住房需求分析[J].金融研究,2013(4):1-14.
【相关链接】
房价(房地产价格)是指建筑物连同其占用土地在特定时间段内房产的市场价值,即房价:土地价格+建筑物价格,是房地产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最重要的调节机制。
房价的价格定位由多种因素构成。
房价有三种存在形式:要约价格、成交价格、申报价格。
要约价格随市场行情随时波动,成交价格是供需双方博弈后的结果,申报价格是向政府管理部门登记的结果。
而广泛使用的房产成交价格往往是申报价格,而申报价格质量非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