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VS美国人理财8不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VS美国人理财8不同
中国人VS美国人理财8不同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当然也包括许多经过时间检验的理财理念,如量入为出、集腋成裘等思想都体现了中国人理财方面的智慧。

美国是全球金融最发达的国家,也是现代理财观念的主要输出国。

借鉴中美两国不同的理财思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选择理财的方式与产品。

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差异,在理财方式上的区别也是相当明显的。

比如,美国人比较重视税收的作用,无论是投资股票和基金,还是买房和积累养老金,都会考虑到税收的问题。

由于贷款买房的利息部分可以抵减个人所得税,美国人买房必定会使用按揭;在抛售股票或基金时,他们也会首选亏损的股票先抛,充分享受税收上的好处。

而在中国,我们想获得税收上的减免基本没有可能,尤其是大量的工薪阶层,工薪收入的所得税是代扣代缴的,即便你股票亏得再多,也不会减你一分钱税。

当然,这也让中国人可以放心大胆地做短线交易,因为股票交易不收资本利得税,赚到的都是自己的。

而在美国,资本利得是要纳税的,持有不超过1年的资产,资本利得税的税率要高于持有1年以上的资产,这也是为什么做短线交易的美国人相对较少的原因。

在消费方面,中国人也在朝美国人方面靠拢,比如信用卡。

美国人早就把信用卡当成了最主要的支付工具,而近几年信用卡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也相当迅猛,一些大城市居民的平均持卡数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平均水平。

与美国不同的是,大部分国内的持卡人更倾向于一次性还清欠款,只享受免息期带来的好处,而不支付高额的循环利息。

而美国人中因为过度刷卡成为卡奴的比例要远高于中国人。

在子女教育方面,中国人更愿意在子女身上花钱,念书要上最好的学校,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很多家长不仅会提供子女读大学的费用,还会提供子女出国留学的费用。

而美国的孩子大多在免费的公立学校接受12年义务教育,到了大学阶段,学费和生活费的来源也不完全是家长,奖学金和教育贷款成为了支持大学学习的重要资金来源。

另外,在购房方面,成年的美国人基本不会让父母掏钱买房,而在中国,父母为子女购房似乎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保险方面,美国人更愿意把保险当成一种保障,因此他们在财产险、汽车险方面的投入较大,在人寿保险方面,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价格相对较便宜的定期寿险。

而中国人则更多地把保险当成是一种生财的工具,能不能收回本金是最先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返本产品最受中国人的青睐。

从未来的趋势看,中国人在借鉴美国的现代金融意识的同时,仍然保持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如讲究安居乐业、量入为出、重视子女教育等。

如果我们能够将两种文化加以融合,一定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中国人喜欢追逐短线热点
最受欢迎的投资品种
在中国,股票投资是最为广泛的一种投资方式,拥有相当庞大的股民群体。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所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1年3月底,中国A股自然人账户数为15488万户。

由于这一数据为上海、深圳两个市场的账户总数,以除以二来简单推算的话,中国A股的股民数量在7744万人左右,占到人口总数的5.78%。

但是,比起美国人投资股票的比例来说,这个数字要小得多。

以单个股票账户的流通市值来看的话,截至2010年10月末的数据,在A股市场上,自然人账户市值处于1万元~10万元的比例最高,占沪深两市自然人账户的51.42%;其次是市值为1万元的账户,占到沪深两市自然人账户的30.3%;处于第三位的是市值10万元~50万元的账户,占比为15.01%。

也就是说,在A股股民中,96.73%的账户市值低于50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少股民可能拥有多个股票账户,也有一些家庭分设有多个股票账户,这一数据所反映的仅仅为账户的情况,与中国股民的投资金额会有一定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种投资理财产品中,中国投资者对于股票的投资偏好是最强烈的。

工行连续发布的《工行投资理财指数报告2010年第四季度》选取了16个包括一级、二级及中小城市
资组合和设定中长期投资规划。

经纪公司对于客户的每一笔投资进行具体的操作,同时也为客户提供市场发展动态的信息。

折扣经纪公司的经纪人同样也是投资理财方面的专家,但他们并不充当指导客户投资的角色。

他们只是依据客户的要求买卖股票,形象的说法是折扣经纪公司经纪人是在替客户做买卖,而不是为客户当家理财。

由于提供的服务不同,全面服务的经纪公司和折扣经纪公司对客户的收费自然也不同。

全面服务的经纪公司收的是投资理财交易佣金,折扣经纪公司挣的则是股票交易的管理费。

因此如果投资金额较大,找全面服务的经纪公司来管理投资是较佳的选择。

个人投资金额不多,为降低成本利用折扣经纪公司作股票交易则较为实用。

长线投资是主要投资方式
美国人投资股票可以通过4种方式进行,第一是利用退休计划账户(401k),第二是利用个人退休账户(IRA、 Roth IRA)。

上述两种账户是美国人投资股票市场最主要的方式。

因为退休账户中资金属于免税资金,需要到近60岁才能领取,所以这些账户上的资金投资多注重长期投资,通过20年、30年的投资获得高的回报。

第三是在经纪公司设立账户,第四是通过直接股票购买计划或是红利再投资计划来投资股票。

第一和第二种方式适合于所有的人,只要有退休账户就可以进行资本投资。

第三和第四种方式往往是拥有较多财富的人投资的选择,他们有额外的资金可以用来投资赚钱。

在美国人中投资股票作短线交易(或每日交易)的人不多,一来没有那个专门时间,二来大部分人投资股票市场是为了长期的获利,而并非依一日之功来成为富翁。

同时短线交易每次买卖都要付佣金,投资成本也会增加。

另外,从节税的角度来说,美国的股票投资人更愿意持有盈利的股票,而卖掉亏损的股票。

中国人中青年更偏好开放式基金
“4050”最爱基金投资
开放式基金正渐渐成为中国主要的投资工具。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所提供的数据,截至2010年9月30日,基金投资者账户数为19321.75万户,其中有效账户数为7797.83万户。

从账户结构上来看,基金个人投资者账户数占比为99.87%,基金个人投资者有效账户数占比为99.95%,个人投资者占绝对多数。

同时,随着基金行业的发展,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规模也在不断上升。

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所发布的数据,2010年度60家基金公司管理资产规模达到了25184.54亿元,管理的基金产品达到了781只。

但是,基金公司管理规模的分化也非常显著,如在2010年前十大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份额资产规模市场占比超过46%。

和股票投资中自然人账户市值处于1万元~10万元的比例最高相类似,基金净值10万元以内的个人投资者占比最大。

截至2010年9月,持有基金资产净值在10万元以下的基金投资者约占97.02%,10万~50万元户数的占比为2.72%,两者相加,持有基金资产净值在50万元以下的投资户数占比为99.74%。

表1:个人投资者基金资产净值分布情况
投资金额截止日期2010-9-30
0~10万元户数占比 97.02%
10万~50万元户数占比 2.72%
50万~100万元户数占比 0.18%
100万~500万元户数占比 0.09%
500万元以上户数占比 0.00%
值得一提的是,40~50岁的投资者是基金投资的绝对主力,无论是投资者的数量还是投资金额都占据了最大的比例。

参照2010年9月30日的数据,基金个人投资者账户数占比最大的为40~50岁的投资者,占个人投资者总账户的31.62%;其次是30~40岁的投资者,占个人投资者总账户的28.84%。

同时,
持有基金资产净值最多的个人投资者年龄为40~50岁,占个人持有基金资产总净值的34.51%;其次是30~40岁的投资者,占个人持有基金资产总净值的23.26%。

实现多元化投资组合
投资者乐于选择开放式基金产品的原因在于,基金专业人员在专业技能上具备优势,购买基金也有利于实现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事实上,与股票投资相比,基金投资拥有更广阔的投资范围,除了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平衡型基金这一分类外,基金投资涉猎的市场更为广泛。

最典型的产品为QDII基金,其将人民币转化为外币投资于海外市场。

如QDII基金将投资聚焦于港股、亚洲市场、美国市场等等,在目前国内投资者海外投资渠道限制较多的环境下,QDII基金是最便捷、门槛最低的海外投资方式,利于投资者突破单一地域市场的限制,这一点是国内市场上其他的投资工具难以抗衡的。

开放式基金已经成为很多投资者必配的投资工具,除了一次性投资外,很多人都签订了定期定额投资的合同,也就是说,以月度为单位定期从账户中扣除一部分资金投资某个基金或是基金组合。

在基金的销售渠道中,银行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投资者都通过银行渠道进行基金投资。

数据显示,银行渠道的基金销售额比例为57.23%,其次是基金公司的直销平台。

中国基金投资的手续费主要为一次性的申/认购费和赎回费,其中申/认购费用的比率为
1%-2%,最低可优惠至0.4%~0.6%,赎回费的费率水平在0.5%左右。

此外,还有基金管理费,这一费用按日从基金资产中计提,目前绝大多数的封闭式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都是采用1.5%的管理费率,一些指数基金的管理费较低。

另外还有基金托管费,绝大多数封闭式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托管费率为0.25%,部分基金为0.2%,指数型基金的托管费率在0.1%到0.2%之间,保本型基金托管费均为0.2%,债券型基金托管费在0.14%到0.2%,货币型基金托管费全部都是0.1%。

美国人买基金可回避高风险
乔磊(本刊特约记者发自美国洛杉矶)
养老金成基金最大投资者
在美国,民众的投资选择品种很多,包括股票、基金、债券等。

相对于股票投资的高风险,民众最普遍的一种投资选择是购买共同基金(Mutual Fund)。

共同基金在美国又称为投资基金,是由专业金融从业者管理、向社会投资者公开募集资金以投资于证券市场的营利性的证券投资资金,共同基金购买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商品以获得利息、股息或资本利得。

美国人热衷投资共同基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够回避投资股票的高风险。

虽然投资股票通常比投资基金能获得更高的收益率,但在资本市场上,风险与收益是息息相关的。

一般民众通常对数以千计的股票和债券无所适从,如果购买基金,可以让专业化的投资团队来替自己完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还可以通过组合投资实现投资的多元化,以分散投资风险。

调查显示,42%受调查的共同基金持有人表示,因为股市波动风险太大,他们选择比股票更安全的共同基金。

大多数美国人投资共同基金不是攒起一笔钱后再去投资,而主要是利用退休计划账户、个人退休账户上的资金来购买共同基金。

由于退休基金的投资等于是在积累养老钱,所以共同基金的特性更多是一种长期投资,而不是短期行为。

美国共同基金的发展,与其养老金体制是密不可分的。

自1981年以来,美国社会保障事业中的养老金体制得到迅速发展。

员工从其工薪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放到个人退休账户里,企业也相应地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放到员工个人的退休账户里。

按照美国税收制度,这部分资金享有税收优惠政策,即个人和企业为退休账户缴纳的费用从应纳税基数中扣除掉。

所以,一般美国工薪阶层人员会尽可能往其退休账户里多存钱。

在参加退休计划的员工中,有59%的人选择了基金投资。

调查显示,养老金在共同基金中的资产比例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20%上升到了目前的约40%,成为基金最大的投资者。

种类繁多适应多种需求
美国共同基金有三大类,它们分别是股票基金、债券和收入基金以及货币市场基金。

其中,股票基金主要有7类。

快速成长型基金寻求最大的资本成长,现实的收入不是重要的因素,而未来的资本所得才是主要目标,这种基金投资于非主流、非热门股票,以期获得巨大的利润。

成长型基金投资在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公司股票,但风险性比快速成长型要小。

成长和收入型基金寻求
长期资本成长和现在的收入相结合,这种基金投资于股票的标准是价值的增长和展示出良好、连续的支付红利的记录。

贵金属/黄金基金主要投资于与黄金和其他贵金属发生联系的股票。

此外,国际基金主要投资于美国以外的公司的股票,全球性综合基金投资于全世界的股票,收入股票基金寻求收入的高等级,主要投资于有良好红利支付记录的公司股票。

债券和收入基金包涵的种类就更多,其中灵活组合基金允许基金管理者依据市场的变化作出投资股票、债券或是货币市场的决定。

余额基金主要投资于能产生现实收入的证券,包括股票和债券。

收入债券基金投资于混合的企业和政府债券,美国政府收入债券基金投资于多样的政府债券,包括美国国库券、联邦政府担保抵押证券和其他政府票据等。

货币市场基金品种相对较少。

应纳税的货币市场基金投资于货币市场中短期、高等级的证券,如美国国库券、大银行的存款证明书和短期商业债券。

民众可以从共同基金公司直接购买共同基金,也可以通过经纪人公司来购买。

如果是直接向基金公司购买,大部分基金是没有申购、赎回费的。

而美国人最常见的做法是委托理财专家提供共同基金的资讯、考虑投资组合并决定如何投资。

由专业理财专家管理个人在共同基金上的投资,对于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来说是一种好的选择,不过这需要增加一些费用。

每家公司的政策不同,在每次买卖时收取的佣金也不同,最高的可达总金额的7%。

中国人拥有住宅是理想
父母成子女购房主要资金来源
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有一个观念根深蒂固,那就是“安居乐业”。

中国人家的观念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重。

因此,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和目标,有房才有家是中国人基本的置业观念。

所以,中国家庭拥有住宅的比率相当高。

国家统计局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至2010年底,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自有住房率为89.3%。

其中11.2%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原有私房,40.1%的家庭拥有房改私房,38.0%的家庭拥有商品房。

拥有单栋住宅、四居室、三居室的城镇居民家庭比例分别为4.5%、4.3%和32.7%。

有能力的父母资助子女买房是中国式消费的最大特色,父母成为买房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目前,80后早已成为住宅消费的主要力量。

根据各大城市网站对80后购房资金来源的调查,40%以上的80后购房是父母支持首付或全部房款,部分城市甚至高达70%以上。

也就是说,在中国买房是全家人的事,将动用全家资金。

由于40%以上的中国居民的购房资金来源于父母支持首付或全部房款,购房者年龄明显呈年轻化趋势。

数据显示,中国的首次购房年龄在26~28岁之间,这比其他地区平均年龄低10岁左右。

26~28岁正处于结婚或生子的人生重大转折阶段,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结婚需要房子、有小孩后需要属于自己的房子,所以大多数中国人首次购房基本为婚房。

投资需求推高房价
除了刚性需求之外,中国人将买房视作一项回报可观的投资。

如何抵御日益高涨的物价,确保自己的钱不贬值,在目前中国投资渠道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并且在近年来高涨的房价的带动下,买房成为很多中国人投资的首选,而且认为房地产是“只赚不赔”的投资。

另一种让中国人热衷于买房的观念就是富及子女。

自己有了房子,还要为儿子准备房子,为孙子准备房子,留给子孙一份祖传房产。

只要有钱,买房置业是第一选择。

于是房子就成了人们追求财富、满足财富堆积的象征。

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炒房团的确是一个不可低估的因素。

因为投机的盛行,就像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或许更像雪灾,又添上了霜冻。

比如说,让人谈虎色变的温州炒房团、山西炒房团,所过之处,房价飙升。

真正想买房的人,却买不到低价房。

因为房价的“水”在升高,淹死了许多有效需求。

政策是目前影响中国房地产市场涨跌的最有力因素之一。

例如本轮房价调控政策,伴随着央行再次加息、各地方楼市调控的信息接踵而来。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发布的《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环比价格下
降的有12个城市。

政策同样对租房市场也有辐射效应。

限购令的出台让刚刚开始在都市打拼的年轻人望楼兴叹,租房成为大部分年轻人当下的唯一选择,租金价格上涨明显。

贷款买房是主流
而在具体买房时,大部分中国人通过贷款来实现。

通常银行的房屋贷款分为20年和30年,最流行的则为20年贷款。

通常情况下,借款人家庭每个月用于房贷还款额不能超过总收入的50%。

还款压力除了与贷款金额、贷款年限相关之外,与利率也关系紧密。

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国人通常在购买资金比较捉襟见肘的第一套房时,更多地选择利息较为便宜的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个人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

在中国,购买房产需要缴纳1.5%或3%的契税,0.05%的印花税以及交易手续费、权属登记费等。

在房屋持有环节,上海和重庆两市开始试点房产税,但与整个房产市场的交易金额相比,目前的房产税仍然是微乎其微,起不到调节市场的作用。

美国人买房要考虑收入和税收
文/乔磊(本刊特约记者发自美国洛杉矶)
拥有住房实现美国梦
美国人上至总统下到贫民百姓口头上总挂着一个词,叫作美国梦,而拥有住房则成了美国梦的一部分。

美国家庭拥有住宅的比率是67.6%,老百姓要能买得起房,主要是两个因素,一是收入较高,二是房价合理。

当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时,民众实现拥有住宅的梦想也就有望成真了。

买房还是租房,在美国人观念中不仅仅是每个月要付多少钱的问题,更多美国人是把买房看成一种投资,而且是比投资股票更为保险的长期投资。

同时拥有住宅也是集聚家庭财富最主要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对于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很少有人能在金融资产上作大笔投资,而房地产几乎成了他们最主要的家庭财富。

美国的税收政策天平也倒向买房者而不是租房者。

购买住房贷款的利息可以抵税,而租房的租金却不能抵税。

在具体买房上,美国民众很少有用现金一次付清房款的,绝大多数人是依赖贷款来实现拥有住宅梦的。

通常银行的房屋贷款分为15年和30年,最流行的则为30年贷款。

由于贷款时间长,月供的压力不大。

另一方面,在利率由高降低时,屋主随时可以重新申请住房贷款,每月的月供自然也会有明显下降。

美国人能否买得起房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而银行是否贷款就要看借款人的收入情况了。

通常情况下,借款人家庭每个月用于房贷还款额不能超过总收入的28%,购屋者每个月用在住房上的支出(房屋贷款分期付款、房地产税、住宅保险和维护的费用)不超过月总收入的33%。

最后购屋者全部债务(包括住房上的所有支出和家庭其他类债务,如信用卡债务、购买汽车贷款和子女的花费等)不能超过收入的38%。

典型的美国购房案例
下面我们看一个普通美国人的购房经历,从中也可了解美国人实现拥有住宅梦的历程。

麦克毕业于美国一所很不错的大学,一毕业就有50000美元的年收入。

麦克的女朋友康尼是他的同学,毕业后年薪也有45000美元。

两人的收入加起来一年为95000美元。

去掉所得税,一年的纯收入约在75000美元。

两人上大学的贷款有10万美元需要偿还,每年偿还25000美元,还剩下50000美元。

如果买房子,首先是首付款的钱从哪来?二是月供,按照美国人家庭房屋贷款不超过收入三分之一的比例,他们每年可用于偿还房屋贷款的支出为16500美元,月供则为1375美元。

按照能支付的月供,他们只能购买价格在20万美元的房子。

而按洛杉矶的房价,20万美元的房子会很差。

麦克和康尼商量后,制订了一个5年计划,5年后结婚买房。

在这5年间先偿还完学生贷款,并积攒一些钱作为购房的头款。

5年下来,两人还清了学生贷款,麦克攒下了50000美元,康尼积攒了80000美元。

同时5年后,麦克的年薪已涨到了80000美元,康尼的年薪也达到70000美元,两人年收入加在一起为15万美元。

扣除所得税,每年纯收入可为11万美元,这应当说是比较不错的收入水平。

麦克和康尼开始找房子,因考虑到如果婚后要两个孩子,抚养孩子的费用会多花一些,所以买房子不一定要买最理想的,价格合适最重要。

他们选中了上班比较方便的社区,购买了一幢40
万美元的独立住宅。

首付10万美元对他们已不是负担,而月供为1800美元,一年的房贷还款也只占他们纯收入的20%,房子的支出对他们而言应该说负担并不重。

这是麦克和康尼靠自己的能力和收入第一次购买房子,当然是欢天喜地。

在买房后5年内两个孩子相继出生,麦克的年薪也涨到12万美元,康尼的年薪也有9万美元。

快到了孩子上学的年龄,麦克和康尼核计,应当找一个比较好的学区让孩子从小就有比较不错的学习环境,这样就得搬家、重新买房。

考虑到以后孩子的教育,两人最后在一个中产阶级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选定了一幢价格为60万美元的房子。

头款12万美元用卖掉旧房子所赚到的房屋升值差额再加上部分存款就解决了,而月供不到3000美元,也在他们纯收入不到三分之一的安全线内。

中国人社保无法满足体面养老
文本刊记者陈婷
含饴弄孙、携手同游,是大多数人对未来退休生活的美好憧憬。

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相反,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

一般而言,中国人都靠什么养老呢?
大部分中国人靠社保维持“温饱”
在中国,大部分城镇职工从开始工作后,就会被纳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内,因为每个月的工资中会被扣除一块“基本养老保险金”,且可以税前列支。

这一块属于国家法定强制实施的养老保险制度。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制度在细则上有一定差异。

按照上海市养老金制度的规定,单位与个人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基数以个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性收入来确定,其中个人缴纳的比例为缴纳基数的8%,单位所缴纳的比例为缴纳基数的22%。

个人缴纳部分全部计入个人账户,单位缴纳部分计入社会统筹。

如果一个职工的工资收入较高,超过了缴纳基数上限,那么养老保险时也仅能按最高限额来进行缴纳;反之,如果你的工资收入较低,低于缴纳下限,那么需要按照最低标准来缴纳养老保险;职工实际工资收入介于上下限之间,则把实际工资收入作为缴纳基数。

那么当职工退休时,能够领到多少养老金呢?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我国基本养老金目标替代率为58%,即通过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职工退休后月收入应达到退休前一年月收入的58%。

但事实上,根据我们的测算,收入不同的人群,工作30年后的养老金替代率差异较大。

收入越高的人群,退休后能从社保渠道领取的退休金占退休前收入的比例越低,甚至可能不到30%。

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替代率较高
另一方面,由于制度设计等历史原因,我国的城镇养老保险体系形成了特殊的“双轨制”,不同工作性质的退休人员实行不同的养老金制度: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退休的实行由财政统一支付的退休养老金制度,而企业职工则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

现行机关以及多数事业单位养老费基本上由政府财政或单位统包,实行待遇确定型养老金计发办法。

职工退休时按照本人退休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与在职人员工资调整同步进行,退休金收入较高。

我国“第二支柱”还不发达
在不少国家,除了国家强制的基本养老保险作为养老的“第一支柱”外,通常还会有“第二支柱”,也就是企业年金等。

我国也有部分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金基础上,为职工缴纳补充养老保险(劳动保障部门管理),也有一些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

但由于对企业税收、个人税收等政策扶持力度有限,而且即便是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也有方方面面的不同考量标准,比如更愿意给予职工当期更多的工资或奖金,而不愿意为职工建立长期的补充养老计划等,因此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二支柱”还欠发达。

“第三支柱”:个人储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