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擒敌拳基本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基本技法
基本技法,包括基本手型与步型、格斗势与步法、攻击技法、防守技法、攻防组合技法、擒敌拳和倒功,是擒敌术训练的基础内容。

第一节基本手型与步型
常用的手型有:拳、掌、爪、勾,常用的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骑龙步。

一、手型
(一)拳。

四指并拢卷屈握紧,拇指紧扣在食指和中指第二节上,拳面平,腕挺直(图2-1)。

用于击打头、胸、腹、肋等要害部位。

图2-1 拳
(二)掌。

分为立掌、横掌、八字掌、插掌(图2-2) 。

立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贴于虎口处,手掌与小臂略成直角。

用于推击。

横掌:五指并拢伸直,手腕内收。

用于砍击。

八字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向外分开。

用于挡、抓、卡、压。

插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贴于虎口处,手腕挺直。

用于插、戳。

图2-2 掌立掌横掌八字掌插掌
(三)虎爪。

在八字掌的基础上,五指微屈(图2-3)。

用于抓拿敌小臂、手腕等。

图2-3 虎爪图2-4 勾
(四)勾。

五指捏拢屈腕(图2-4)。

用于击肋、裆等。

常用的手型有:拳、掌、爪、勾,常用的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骑龙步。

二、步型
(一)弓步
弓步分为左弓步和右弓步。

弓左腿为左弓步,弓右腿为右弓步。

动作要领:在立正姿势的基础上,左(右)脚向前一大步,脚尖向前稍向内扣,左(右)腿屈膝,小腿略垂直地面。

右(左)腿挺直,脚尖内扣;上体正直,正对前方,两拳置于腰际,拳心向上,两眼向前平视(图2-5)。

恢复立正姿势时,左(右)脚靠拢右(左)脚的同时两手放下。

图2-5 左弓步图2-6 马步
(二)马步。

在立正姿势的基础上,左脚向左跨一步,略比肩宽,脚尖对正前方,屈膝半蹲,膝盖不超过脚尖,全脚掌着地;上体正直,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之间;两拳置于腰际,拳心向上,两眼向前平视(图2-6)。

恢复立正姿势时,左脚靠拢右脚的同时两手放下。

(三)仆步
仆步分为左仆步和右仆步。

仆左腿为左仆步,仆右腿为右仆步。

动作要领:在立正姿势的基础上,右(左)脚右(左)跨出一大步,右(左)腿屈膝,大腿略平,全脚掌着地,脚和膝外展;左(右)腿挺直平仆,脚尖内扣,全脚掌着地;上体正直,两拳置于腰际,拳心向上,两眼目视左(右)下(图2-7)。

恢复立正姿势时,右(左)脚靠拢左(右)脚的同时两手放下。

图2-7 左仆步图2-8 左虚步
(四)虚步
虚步分为左虚步和右虚步。

虚左脚为左虚步,虚右脚为右虚步。

动作要领:在立正姿势的基础上,左(右)脚向前一步,虚点地面,脚跟离地,脚背绷直,膝微屈,重心落于右(左)腿,右(左)膝外展45°,屈膝半蹲;两拳置于腰际,拳心向上,上体正直,两眼向前平视(图2-8)。

恢复立正姿势时,左(右)脚靠拢右(左)脚的同时两手放下。

(五)骑龙步
骑龙步分为左骑龙步和右骑龙步。

左脚在前为左骑龙步,右脚在前为右骑龙步。

动作要领:在立正姿势的基础上,左(右)脚向前一步,左(右)小腿垂直于地面,右(左)腿屈膝,膝盖略朝前,右(左)脚跟提起,重心落于两脚之间,右(左)膝与左(右)小腿中部同高;两拳置于腰际,拳心向上,上体正直,两眼向前平视(图2-9)。

恢复立正姿势时,左(右)脚靠拢右(左)脚的同时两手放下。

图2-9 左骑龙步
格斗势与步法
格斗势与步法,是进行有效攻击和严密防守的基础。

一、格斗势
格斗势是实施攻防动作的准备姿势。

动作要领:在立正姿势的基础上,身体半面右转的同时,右脚后撤一步(略比肩宽),两脚尖朝向侧前方,左脚尖与右脚跟在左、右方向上相距5~10 厘米,两腿微屈,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大部分落于两脚的前脚掌),左脚全脚掌着地,右脚脚跟略提起;同时,两手轻握拳,自然上提,略与肩同高,拳眼向内稍向上;左臂弯曲约90~110°,右拳置于下颌前;右臂弯曲约60°,肘部轻贴右肋部;下颌微收,口齿闭合,沉肩垂肘,含胸收腹,两眼目视前方。

(图2-10)
格斗势反势: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左脚撤一步或右脚上一步,右拳右脚在前,左拳左脚在后,其他动作要领同格斗势。

格斗势收势:听到“停”的口令,上体正直,两腿挺直,两拳收于腰际,拳眼向上,右脚靠拢左脚的同时两手放下成立正姿势。

动作要求:注意力集中,便于进攻、防守和移动。

做到关节放松、重心平稳、身体灵活。

图2-10 格斗势
二、步法
步法是为了保持动态中的身体平衡,与敌保持有效的攻防距离而采取的移动方法。

步法的总体要求是“快”、“灵”、“变”。

“快”是指步法移动要迅速;“灵”是指步法移动要灵活,有弹性,不僵滞;“变”是指步法在运用中能够随机应变,转换自如。

(一)进、退步
进、腿步主要是指向前、后或斜向移动。

急进、急退主要用于突然进步攻击和急退防守。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进步时,左脚先向前进一步,略一脚之长,右脚随即跟进一步(图2-11);退步时,右脚先后退一步,约一脚之长,左脚随即后退一步(图2-12)。

急进急退时,动作要领与进、退步相同。

但脚步启动更突然,进、退更迅速。

进、退时,左、右脚移动距离基本相等。

动作要求:蹬地有力,跟进及时;重心平稳,微离地面。

图2-11 前进步图2-12 后退步
(二)横移步
横移步主要是指向左、右横向躲闪对方的正面进攻和向心环绕的移动。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左横移步时,左脚向左前侧移动约20~30 厘米,右脚随即向左移动,右脚移动距离大于左脚(图2-13);右横移步时,右脚先向右后侧移动,随后以髋部带动左脚向右侧移动,左脚跟略提起,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右脚移动距离大于左脚(图2-14)。

左右横移步后恢复为格斗势。

左横移步后,以左脚为轴转动成格斗势,右横移步后,以右脚为轴转动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动作协调连贯,闪躲及时、重心稳。

图2-13 左横移图2-14 右横移
(三)垫步
垫步主要用于急进出拳或出腿攻击和急退防守及反击。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前垫步时,右脚先向左脚后进一步,左脚随即向前进一步(图2-15);后垫步时,左脚先向右脚前后退一步,右脚随即向后退一步(图2-16)。

前、后垫步时,左、右脚移动距离基本相等。

动作要求:蹬地有力,进、退迅速及时。

图2-15 前垫步图2-16 后垫步
一、拳法
拳法是以拳面、拳峰、拳背等为着力点,在中、近距离对敌头、胸、腹、肋部进行攻击的技法。

拳法主要有直拳、摆拳、勾拳、鞭拳等技法。

(一)直拳
直拳是直线攻击的拳法。

主要用于攻击敌面部及胸、腹部。

直拳包括左直拳和右直拳。

左直拳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蹬地,身体稍向右转,左膝内扣,同时小
臂内旋,拳心向下,拳向前直线击出,拳略高于肩,手臂迅速完全伸直,着力点在拳面;右拳护于颌前,目视攻击方向(图2-17);击出后,迅速将拳直线收回,成格斗势。

图2-17 左直拳图2-18 右直拳
右直拳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蹬地,身体向左转髋转体,右膝内扣,右脚跟提起外摆,同时小臂内旋,拳心向下,拳向前直线击出,拳略高于肩,手臂迅速完全伸直,着力点在拳面;左拳护于颌前,目视攻击方向(图2-18);击出后,迅速将拳直线收回,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左直拳发力短促突然,右直拳迅猛力重。

(二)摆拳
摆拳是横向攻击的拳法。

主要用于攻击敌头部侧面、颈部。

摆拳包括左摆拳和右摆拳。

左摆拳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蹬地,身体向右转髋转体,左膝内扣,左
臂稍外张后快速向右摆击,左肘弯曲约130°,拳心向内,拳面向右,略与腮同高,拳不超过身体中线,上体转身不超过90°,着力点在拳面;右拳护于下颌前,目视攻击方向(图2-19);击出后,迅速将拳收回,成格斗势。

图2-19 左摆拳图2-20 右摆拳
右摆拳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蹬地,身体向左转髋转体,右膝内扣,右脚跟提起外摆,右臂稍外张后快速向左摆击,右肘弯曲约130°,拳心向内,拳面向左,略与腮同高,拳不超过身体中线,着力点在拳面;左拳护于下颌前,目视攻击方向(图2-20);击出后,迅速将拳收回,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转体带拳摆击迅猛,攻击力量大,身体重心稳。

(三)勾拳
勾拳是由下向上攻击的拳法。

主要用于攻击敌下颌及腹、肋部。

勾拳包括左勾拳和右勾拳。

左勾拳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上体稍向左下转,左腿微屈,重心稍下沉,左臂弯曲约90°;随即左脚掌蹬地,扣左膝,挺身向右转髋转体,带动左拳由下向前上方(前方)勾击,勾击高度约与下颌(腹、肋)同高,着力点在拳面,拳不超过头部右侧;右拳护于颌前,目视攻击方向(图2-21);击出后,迅速将拳收回,成格斗势。

图2-21 左勾拳图2-22 右勾拳
右勾拳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上体稍向右下转,右腿微屈,重心稍下沉;右臂弯曲约90°,随即右脚掌蹬地,扣右膝,右脚跟提起外摆,挺身向左转髋转体,带动右拳由下向前上方(前方)勾击,勾击高度约与下颌(腹、肋)同高,着力点在拳面,拳不超过头部左侧;左拳护于颌前,目视攻击方向(图2-22);击出后,迅速将拳收回,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转体带拳勾击迅猛,发力短促。

(四)鞭拳
鞭拳是弧线攻击的技法。

主要用于攻击敌头部侧面、颈部及胸、肋部。

鞭拳包括右鞭拳和左鞭拳。

右鞭拳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蹬地,经左脚后向前上一步,同时左拳置于右胸前(图2-23①);身体右后旋转270°,右拳向右后横击,拳眼向上,稍过身线,与肩同高,着力点在拳背,左拳护于下颌前,目视攻击方向(图2-23②);击出后,右脚回撤一
步,右拳收回,成格斗势。

左鞭拳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反势的基础上做动作,转体方向不同,其他要领同右鞭拳。

动作要求:上步、转体、横击动作连贯迅猛,协调一致。

②①
图2-23 右鞭拳
二、肘法
肘法是以肘部为着力点(图2-24),在近距离对敌、颈部和胸、腹、肋、背部进行攻击的技法。

图2-24 肘部
左横击肘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身体稍向左转,随即身体向右转髋转体,左膝内扣,同时,左臂上抬与肩平,左肘弯曲约30°,挥肘向右摆击,着力点在肘部;右拳护于颌前,目视攻击方向(图2-25);击出后,迅速将肘收回,成格斗势。

右横击肘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身体稍向左转,随即身体向左转髋转体,右膝内扣,同时,右臂上抬与肩平,右肘弯曲约30°,挥肘向左摆击,着力点在肘部;左拳护于颌前,目视攻击方向(图2-26);击出后,迅速将肘收回,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转体挥肘猛,发力短促。

图2-25 左横击肘图2-26 右横击肘
三、腿法
腿法是以脚掌、脚跟、脚背、小腿胫部末端(图2-27)为着力点,在远距离对敌躯干部及头、腿部进行攻击的技法。

腿法有横踢、侧踹、前蹬、弹踢四种。

图2-27 脚
(一)横踢
横踢是横向攻击的腿法。

主要用于攻击敌腹、肋、腰、头部和腿部。

横踢包括左横踢和右横踢。

左横踢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前垫步,重心移至右脚,右腿支撑,微屈,身体稍向右转的同时,左腿展髋屈膝,大小腿夹角约130°(图2-28①),边侧抬边向右方弹击,脚背绷直,着力点在脚背或小腿胫部末端;踢腿时,支撑腿以前脚掌为轴跟随转动,脚跟斜向前。

上体挺腰侧倾,右拳护于颌前,左拳自然下摆,目视攻击方向(图2-28②)。

击出后,膝关节挺直瞬间,迅速屈膝收腿落步,成格斗势。

①②
图2-28 左横踢
右横踢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重心移至左脚,左腿支撑,微屈,左膝左脚外
摆,身体向左转的同时,右腿展髋屈膝,大小腿夹角约130°(图2-29①),边侧抬边向左方弹击,脚背绷直,着力点在脚背或小腿胫部末端;踢腿时,支撑腿以前脚掌为轴跟随转动,脚跟斜向前。

上体挺腰侧倾,左拳护于颌前,右拳自然下摆,目视攻击方向(图2-29②)。

击出后,膝关节挺直的瞬间,迅速屈膝收腿落步,右脚后撤一步,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左横踢起腿快,弹击快;右横踢大腿抡摆,小腿弹击,连贯迅猛。

②①
图2-29 右横踢
(二)侧踹
侧踹是直线攻击的腿法。

主要用于攻击敌腹部及胸、头部。

侧踹包括左侧踹和右侧踹。

左侧踹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前垫步,重心移至右脚,右腿支撑,微屈,左腿展髋扣膝,勾脚尖,大小腿略成90°,脚掌正对攻击目标(图2-30①),上体侧后仰,左脚展髋伸膝向前方直线踹出,腿充分伸直,着力点在脚跟;踹腿时,支撑腿以前脚掌为轴跟随转动,脚跟斜向前。

上体挺腰侧倾,右拳护于颌前,左拳自然下摆,目视攻击方向(图2-30②)。

击出后,膝关节挺直的瞬间,迅速屈膝收腿落步,成格斗势。

①②
图2-30 左侧踹
右侧踹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重心前移,左腿支撑,微屈,右腿展髋扣膝,勾脚尖,大小腿略成90°,脚掌正对攻击目标(图2-31①),上体侧后仰,右脚展髋伸膝向前方直线踹出,腿充分伸直,着力点在脚跟;踹腿时,支撑腿以前脚掌为轴跟随转动,脚跟斜向前。

上体挺腰侧倾,左拳护于颌前,右拳自然下摆,目视攻击方向(图2-31②)。

击出后,膝关节挺直的瞬间,迅速屈膝收腿落步,右脚后撤一步,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左侧踹提膝踹出快;右侧踹提膝转体踹出连贯迅猛。

②①
图2-31 右侧踹
(三)前蹬
前蹬是直线攻击的腿法。

主要用于攻击敌腹部及胸部。

前蹬包括左前蹬和右前蹬。

左前蹬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前垫步,重心移至右脚,右腿支撑,微屈,上体微后仰,左腿提膝上抬,勾脚尖(图2-32①),脚向前上方直线蹬击,着力点在脚跟。

蹬击时,上体保持格斗势,目视攻击方向(图2-32②)。

击出后,迅速收腿落步,成格斗势。

①②
图2-32 左前蹬
右前蹬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重心前移,左腿支撑,微屈,上体微后仰,右腿提膝上抬,勾脚尖(图2-33①),脚向前上方直线蹬击,着力点在脚跟。

蹬击时,上体保持格斗势反势,目视攻击方向(图2-33②)。

击出后,迅速收腿落步,右脚后撤一步,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提膝上抬蹬击连贯,猛蹬快收。

②①
图2-33 右前蹬
(四)弹踢
弹踢是由下向上攻击的腿法。

主要用于攻击敌下颌、裆部或持凶器的手臂。

弹踢包括左弹踢和右弹踢。

左弹踢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前垫步,重心移至右脚,右腿支撑,微屈,上体微后仰,左腿提膝上抬,压脚尖(图2-34①)。

随即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纵向弹击,脚背绷直,着力点在脚背。

踢击时,上体保持格斗势,目视攻击方向(图2-34②)。

击出后,迅速收腿落步,成格斗势。

①②
图2-34 左弹踢
②①
图2-35 右弹踢
右弹踢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重心前移,左腿支撑,微屈,身体稍向左转的同时,右腿提膝上抬,压脚尖(图2-35①)。

膝法是以膝盖(图2-36)为着力点,在近距离对敌腹、裆部进行随即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纵向弹击,脚背绷直,着力点在脚背。

攻击的技法。

踢击时,上体保持格斗势反势,目视攻击方向(图2-35②)。

击出后,迅速收腿落步,右脚后撤一步,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提膝快,弹击猛,踢击准。

(四)弹踢
弹踢是由下向上攻击的腿法。

主要用于攻击敌下颌、裆部或持凶器的手臂。

弹踢包括左弹踢和右弹踢。

左弹踢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右脚前垫步,重心移至右脚,右腿支撑,微屈,上体微后仰,左腿提膝上抬,压脚尖(图2-34①)。

随即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纵向弹击,脚背绷直,着力点在脚背。

踢击时,上体保持格斗势,目视攻击方向(图2-34②)。

击出后,迅速收腿落步,成格斗势。

①②
图2-34 左弹踢
②①
图2-35 右弹踢
右弹踢的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重心前移,左腿支撑,微屈,身体稍向左转的同时,右腿提膝上抬,压脚尖(图2-35①)。

膝法是以膝盖(图2-36)为着力点,在近距离对敌腹、裆部进行随即以大腿带动小腿向前上方纵向弹击,脚背绷直,着力点在脚背。

攻击的技法。

踢击时,上体保持格斗势反势,目视攻击方向(图2-35②)。

击出后,迅速收腿落步,右脚后撤一步,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提膝快,弹击猛,踢击准。

一、不接触性防守
不接触性防守是不与敌攻击的肢体接触,而通过身体姿势的变化和步法的移动闪躲敌攻击动作的技法。

防守时,要求时机恰当,移位准确。

闪躲早了,敌则转移进攻,闪躲晚了则被击中。

闪躲时,身体要上下协调,不论是前避后撤,还是左闪右躲,都应注意动作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上体保持格斗势的基本姿势。

闪躲的距离要以能避开敌攻击锋芒,又能迅速反击为宜。

(一)上体左、右、后闪
1.上体左、右闪
主要用于躲闪敌直线型拳法或腿法对上体的攻击。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上体左闪时,两膝微屈,上体迅速前俯并向左侧闪躲,目视敌手(图2-39);上体右闪时,两膝微屈,上体迅速前俯并向右侧闪躲,目视敌手(图2-40)。

闪躲后迅速恢复格斗势。

动作要求:上体要含缩,保持实战姿势,重心要稳。

图2-39 上体左闪图2-40 上体右闪
2.上体后闪
主要用于躲闪敌各种拳法对头部的攻击。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重心迅速后移,上体含胸后仰,目视敌手(图2-41),闪躲后迅速恢复格斗势。

动作要求:后闪与恢复格斗势迅速。

(二)下潜闪躲
主要用于躲闪敌各种手(拳)法或腿法对头、颈部的攻击。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左脚迅速向前一步,右脚跟进成骑龙步,同时低头缩颈快速向下躲闪,上体保持格斗基本姿势,目视敌手(图2-42),闪躲后迅速回撤恢复格斗势。

动作要求:潜闪迅速、及时,暴露面要小。

图2-41 上体后闪图2-42 下潜闪躲
(三)横移步闪躲
主要用于躲闪敌各种拳、腿法对胸、腹部的攻击。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左横移步闪躲时,左脚向左前侧移动约20~30 厘米,右脚随即向左移动,右脚移动距离大于左脚(图2-43);右横移步闪躲时,右脚先向右后侧移动,随即左脚向右侧移动,右脚移动距离大于左脚(图2-44)。

左右横移步闪躲后恢复成格斗势,左横移步闪躲以左脚为轴转动成格斗势,右横移步闪躲两侧回撤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闪身要快,重心要稳。

图2-43 左横移步闪躲图2-44 右横移步闪躲
(四)后跳闪
主要用于向后快速躲闪敌各种腿法对躯干及下肢的进攻。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两脚同时蹬地后跳,上跳不得太高,跳闪距离略为30 厘米,落地后,左脚尖点地,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上体保持格斗姿势,目视敌手。

(图2-45)闪后迅速撤回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蹬地后跳迅速,重心起伏不大,距离适宜,并始终注视敌手。

图2-45 后跳闪
二、接触性防守
接触性防守是通过肢体拦截敌攻击动作的技法。

防守时,防守动作防护面要大,立足防一片,不要防一点;防守动作幅度要小,以有利于转换防守和防守反击;与敌攻击的肢体接触的瞬间,肌肉要绷紧,以增强抗攻击能力。

(一)格挡
1.上、下格挡
主要用于防敌横向或直线攻击的拳或腿。

上格挡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左上格挡时,左臂上提,左拳置于距太阳穴约20 厘米,同时上体稍向右转,右拳护于颌前(图2-46);右上格挡时,右臂上提,右拳置于距太阳穴约20 厘米,同时上体左转,左拳护于颌前;上格挡时,着力点在左、右小臂外侧,拳
略高于头部,目视敌手(图2-47)。

图2-46 左上格挡图2-47 右上格挡
下格挡: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左下格挡时,左臂外拧,向下向外挡击,左拳至左腹前约20 厘米处,同时上体稍向右转,右拳护于颌前(图2-48);右下格挡时,右臂外拧,向下向外挡击,右拳至右腹前约20 厘米处,同时上体稍向左转,左拳护于颌前(图2-49)。

下格挡时,着力点在左、右小臂内侧,目视敌手。

动作要求:格挡及时、准确,手臂触敌时肌肉绷紧。

图2-48 左下格挡图2-49 右下格挡
2.架臂防
主要用于防敌持棍棒由前上向下攻击的手臂。

分为单臂架防和双臂架防。

动作要领:单臂架防时,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左(右)臂上抬,小臂横于额前20 厘米处,同时上体稍右(左)转(图2-50),右(左)拳护于颌前,目视敌手,着力点在小臂内侧;双臂架防时,两手臂同时上抬,左臂在外,交叉于额前20厘米处,拳心向外(图2-51)。

双臂架防时,着力点在小臂交叉处,目视敌手。

动作要求:架臂要及时、准确,手臂触敌时肌肉绷紧。

图2-50 单臂架防图2-51 双臂架防
3.提膝防
用于防敌腿法对膝、踝关节及裆、腰、腹部的攻击。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重心移至右脚,左腿屈膝上提,脚背绷直。

右腿支撑,接触点在小腿和脚外侧,目视敌手(图2-52)。

动作要求:提膝迅速,支撑稳,上体防守到位。

图2-52 提膝防
(三)横移步闪躲
主要用于躲闪敌各种拳、腿法对胸、腹部的攻击。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左横移步闪躲时,左脚向左前侧移动约20~30 厘米,右脚随即向左移动,右脚移动距离大于左脚(图2-43);右横移步闪躲时,右脚先向右后侧移动,随即左脚向右侧移动,右脚移动距离大于左脚(图2-44)。

左右横移步闪躲后恢复成格斗势,左横移步闪躲以左脚为轴转动成格斗势,右横移步闪躲两侧回撤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闪身要快,重心要稳。

图2-43 左横移步闪躲图2-44 右横移步闪躲
(四)后跳闪
主要用于向后快速躲闪敌各种腿法对躯干及下肢的进攻。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两脚同时蹬地后跳,上跳不得太高,跳闪距离略为30 厘米,落地后,左脚尖点地,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上体保持格斗姿势,目视敌手。

(图2-45)闪后迅速撤回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蹬地后跳迅速,重心起伏不大,距离适宜,并始终注视敌手。

图2-45 后跳闪
(二)拍击
拍击主要用于防敌对上体直线攻击的拳或腿。

双手下拍击主要用于防敌弹踢裆(腹)部。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左拍击时,上体稍向右转的同时,左手成掌向右前侧拍击,右拳护于颌前(图2-53);右拍击时,上体稍左转的同时,右手成掌向左前侧拍击,左拳护于颌前(图2-54)。

拍击时,着力点在手掌和小臂内侧,拍击距离约为5~10 厘米,目视敌手。

双手下拍时,左脚回撤收腹略成虚步的同时双掌(左掌在下)并拢向下拍击,略与裆部同高(图2-55)。

着力点在手掌,目视敌手。

拍击后,左脚上步成格斗势。

动作要求:拍击迅速,发力短促。

图2-53 左拍击图2-54 右拍击
图2-55 双手下拍击
(三)抄抱
主要用于接抱敌脚踝或小腿。

动作要领:在格斗势的基础上,左抄抱时,上体稍向左转的同时,左手下伸至左腹前约30 厘米处,掌心向上。

右手成掌置于左胸前10厘米处,掌心向外,目视敌手(图2-56①);
右抄抱时,上体稍向右转的同时,右手下伸至右腹前约30 厘米处,掌心向上。

左手成掌置于右胸前10厘米处,掌心向外,目视敌手(图2-56②)。

接腿时(侧踹腿横移步闪身、前蹬时后闪、横踢时稍转身上步),左(右)手向上兜抄,右(左)手向下扣抓,两手合力抱敌脚踝或小腿。

动作要求:兜抄,扣抓要快、准。

①②
图2-56 抄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