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的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
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的效果分析固原市人民医院 756000
摘要:目的:探究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
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这期间本院收治的
确诊为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47例,均采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
治疗方法,分析干预后患者的肝纤维相关指标、血常规变化、门静脉宽度变化以
及脾脏大小变化等。
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比干预
前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上对于肝硬化并脾功
能亢进症患者应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有着极佳的治疗效果,有效
改善了各项临床指标,具有良好的治疗前景,适宜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临床
效果
肝硬化患者一般在临床上会出现很多并发症,例如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以
及脾功能亢进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1]。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通过手术治疗为主要手段,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
手术,利用影像学,将导管插入到脾动脉后,注入适量特制的小栓塞颗粒,对脾
脏部分起到栓塞作用,可以使得相应部位达到缺血、梗死以及固缩的效果,从而
改善患者的脾功能亢进情况,接下来,本文将就此进行深入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47例作为
试验样本,男性23例,女性24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50.00±3.33)
岁。
纳入标准:患者依据体格检查、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肝硬化并脾功
能亢进症。
排除标准:患者配合度不佳,有中途退出的风险。
本研究已通过伦理
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
掌握患者脾脏的具体情况,使用造影剂、明胶海绵以及庆大霉素制成悬混状,经导管注入,观察血流情况,评估栓塞面积,达到50%~70%停止,进行数字减影,拔管包扎。
1.3观察指标
(1)分析治疗前后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改善情况。
(2)比较脾脏大小及门静脉内径变化。
(3)比较手术前后血象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SPSS28.0进行数值调研,本研究中采用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s)、[n,(%)]进行表示,分别进行t以及X2检验,以差异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肝纤维化相关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干预前IV-C下降为(42.84±14.19)μg/L,PCⅢ下降为(44.85±11.54)
μg/L,HA下降为(128.64±16.45)μg/L,LN下降为(31.82±17.79)μg/L;干预后IV-C下降为(65.88±13.32)μg/L,PCⅢ下降为(91.42±10.59)
μg/L,HA下降为(198.84±15.61)μg/L,LN下降为(54.71±16.37)μg/L;干预后各项均优于干预前,具有统计学意义(t=8.116;t=20.384;t=21.222;
t=6.491;P<0.05)。
2.2比较脾脏大小及门静脉内径变化
干预后优于干预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比较脾脏大小及门静脉内径变化[n(%)]
组别PV内径脾脏长度脾脏厚度
手术前1.61±0.13
18.72±5.6
5
5.58±1.69
术后1个月1.22±0.31
18.20±4.6
8
5.854±1.45
术后3个月1.20±0.30
15.69±3.3
5
4.89±1.46
术后6个月1.15±0.21
14.52±2.4
5
4.72±0.74
术后12个月0.97±0.58
14.10±2.7
5
4.52±0.23
2.3比较手术前后血象变化
干预后优于干预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2比较手术前后血象变化[n(%)]
组别WBC
(×109/L)
RBC
(×1012/L)
PLT(×109/L)
手术
2.87±1.27
3.65±0.2955.65±19.58
前
术后
10.14±1.32 3.66±0.28125.98±15.64
3d
术后
12.81±1.43 3.85±0.45168.84±15.16
7d
术后
7.61±2.59 3.72±0.65130.58±35.28
30d
术后6
6.52±1.07 3.75±0.19120.52±20.07
个月
3讨论
据相关研究表明,肝硬化会针对患者的肝脏功能,进行不断的侵蚀与损伤,
并且促进患者病情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肝癌,并且还会伴随着一些并发症,比
如脾功能亢进,通过针对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疾病开展的治疗研究发现,可以让
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让患者的病死率,也呈现出大幅度的下降趋势[1-3]。
现阶段针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方法,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
塞术介入治疗可以在短期内改善患者的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破坏血细胞的抗体减少,使得脾功能亢进得到改善,恢复较快,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具有疗效好、恢
复快等优势[4]。
为了探究这种手术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文选择从我院确诊为肝硬化并脾
功能亢进症患者中抽取47例作为试验对象,均对其采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
术介入治疗,依据上述表格可以得出结论,干预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干预前,
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由此可以看出应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更好,整体更符合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的各项需求。
根据以上研究可知,在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当中采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为今后这方面的治疗铺垫了道路,适合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明道红,乐发庭,胡隆尧,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20):136-137.
[2]崔林阳,高璐璐,侯红军,等.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临床应用及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20,26(12):1806-1810.
[3]吴华帅,俞渊,陈金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综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6):62-63.
[4]王霄鹏,范海燕,单龙飞,等.双介入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发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0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