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9高二下·吉林期中) 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通过煤焦油的分馏可以获得多种芳香烃
B . 天然气是高效清洁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C . 长时间咀嚼馒头会感觉有甜味,是因为淀粉有甜味
D . 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后,更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2. (2分) (2017高二上·吉林期末) 某温度时,Ag2SO4在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b点对应的Kap等于c点对应的Kap
B . 采取蒸发溶剂的方法可以使溶液从a点变到b点
C . 该温度下,Ag2SO4的溶度积常数(Kap)为1.6×10﹣5(mol•L﹣1)2
D . 0.02mol•L﹣1的AgNO3溶液与的0.2mol•L﹣1的Na2SO4溶液等体积混合不会生成沉淀
3. (2分)(2018·和平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 . SO3与Ba(NO3)2溶液反应可得到BaSO4 , SO2与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
C . 明矾水解生成Al(OH)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D . 室温下,SiO2(s)+3C(s)=SiC(s)+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4. (2分) (2019高二上·黄陵期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强酸的水溶液中不存在OH-
B . pH=0的溶液是酸性最强的溶液
C . 在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c(H+)和c(OH-)不能同时增大
D . 某温度下,纯水中c(H+)=2×10-7mol·L-1 ,其呈酸性
5. (2分) (2018高二上·河北期中) 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下列物质的溶液,再灼烧(溶液低于400℃)可以得到原溶质固体的是()
A . AlCl3
B . NaHCO3
C . MgSO4
D . KMnO4
6. (2分) (2017高二上·安庆期末) 反应CH3OH ( l )+NH3( g )═CH3NH2( g )+H2O ( g )在某温度自发向右进行,若反应|△H|=17kJ/mol,|△H﹣T△S|=17kJ/mol,对于该反应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 △H>0,△H﹣T△S<0
B . △H<0,△H﹣T△S>0
C . △H>0,△H﹣T△S>0
D . △H<0,△H﹣T△S<0
7. (2分)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 生石灰与水混合
B . 天然气燃烧
C . 浓硫酸溶于水
D . 干冰气化
8. (2分) (2016高二上·六安期中) 已知25℃、101kPa条件下:
·(1)4Al(s)+3O2(g)═2Al2O3(s)△H=﹣2 834.9kJ•mol﹣1
·(2)4Al(s)+2O3(g)═2Al2O3(s)△H=﹣3 119.1kJ•mol﹣1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B . 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C . 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D . 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9.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NaCl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Na+和Cl﹣
B . 溶于水后能够电离出H+的化合物都是酸
C . 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够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
D . CO2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够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10. (2分) (2016高二上·遵义期中) pH=3的两种一元酸HX和HY溶液,分别取50mL加入足量镁粉,充分反应后,收集到H2的体积分别为V(HX)和V(HY).若V(HX)>V(HY),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HX可能是强酸
B . HY一定是强酸
C . HX的酸性强于HY的酸性
D . 反应开始时,二者生成H2的速率相等
11. (2分) (2018高三上·和平期末) 对反应:aA(g)+bB(g) cC(g)+dD(g) ΔH,反应特点与对应的图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图①中,若P1>P2 ,则该反应在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自发进行
B . 图②中,若T2>T1 ,则△H<0 且a+b=c+d
C . 图③中t1时刻改变的条件一定是使用了催化剂
D . 图④中,若△H<0,则纵坐标不可能表示的是反应物的转化率
12. (2分) (2017高三上·清城期末) 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 . v(A)=0.15 mol•L﹣1•min﹣1
B . v(B)=0.01 mol•L﹣1•s﹣1
C . v(C)=0.40 mol•L﹣1•min﹣1
D . v(D)=0.45 mol•L﹣1•min﹣1
13. (2分) (2016高一下·庄浪期中) 对可逆反应4NH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 .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 ,则反应达平衡状态
C .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升高温度,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 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14. (2分)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2XY(g)△H>0,达到甲平衡.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 图I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B . 图Ⅱ是扩大容器体积的变化情况
C . 图Ⅲ是增大压强的变化情况
D . 图Ⅲ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15. (2分) (2018高二下·静海开学考) 用CO合成甲醇(CH3OH)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 CH3OH(g) Δ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温度:T1>T2>T3
B . 正反应速率:v(a)>v(c) v(b)>v(d)
C . 平衡常数:K(a)>K(c) K(b)=K(d)
D . 平均摩尔质量:M(a)<M(c) M(b)>M(d)
16. (2分) (2017高二上·揭西期中) 已知某可逆反应m A(g)+n B(g)⇌p C(g)△H,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图表示在不同反应时间t 时温度T和压强P与反应物B在混合气体中的百分含量B%的关系曲线.由曲线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T1<T2 , P1>P2 , m+n>p,△H<0
B . T1>T2 , P1<P2 , m+n>p,△H>0
C . T1<T2 , P1>P2 , m+n<p,△H<0
D . T1>T2 , P1<P2 , m+n<p,△H>0
17. (2分) (2018高二上·衡阳期中) 在一定条件下,将X和Y两种物质按不同的比例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后测得X、Y的转化率与起始时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n(X)/ n(Y)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A . 2X + Y 3Z
B . 3X + 2Y 2Z
C . X + 3Y Z
D . 3X + Y Z
18. (2分)25 ℃、101 kPa下:
①2Na(s)+1/2O2(g)===Na2O(s) ΔH1=-414 kJ/mol
②2Na(s)+O2(g)===Na2O2(s) ΔH2=-511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 . 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 . 常温下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 . 25 ℃、101 kPa下,Na2O2(s)+2Na(s)===2Na2O(s) ΔH=-317 kJ/mol
19. (2分) (2018高二上·许昌期中) 常温下,用0.100 mol•L-1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mL0.100mo l•L-1盐酸和HA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I表示的是HA溶液的滴定曲线
B . M点溶液中的c(A-)小于N点溶液中的c(Cl-)
C . HA的电离平衡常数K≈1.0×10-6
D . 曲线Ⅱ可选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20. (2分)(2018·临沂模拟) 已知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

常温下用0.100 mo l·L-1NaOH溶液分别滴定10.00mL浓度均为0.100 mol·L-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测得滴定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曲线①代表滴定盐酸的曲线
B . 滴定醋酸的过程应该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C . a、b、c三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c>a>b
D . b点溶液中:c(OH-)>c(H+)+c(CH3COO-)+c(CH3COOH)
21.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室温时,向2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中不断滴加0.1mol/L的NaOH 溶液,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在滴定过程中,下列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点时:c(CH3COO-)>c(Na+)>c(CH3COOH)>c(H+)>c(OH-)
B . b点时:c(Na+) = c(CH3COO-)
C . c点时:c(OH-) =c(CH3COOH) + c(H+)
D . d点时:c(Na+)>c(CH3COO-)>c(OH-)>c(H+)
22. (2分)已知蓄电池在放电时起原电池的作用,充电时起电解池的作用。

铅蓄电池在放电和充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式PbO2 + SO42–+ 2e – + 4 H+= PbSO4 + 2H2O
B . 充电时蓄电池负极应与电源正极相连接
C . 充电时,若要使1mol PbSO4转变为PbO2 ,则需要通过4mol电子
D . 电池放电时,溶液酸性增强
23. (2分) (2017高二下·南阳期末) 厨房垃圾发酵液可通过电渗析法处理同时得到乳酸的原理如图所示(图中HA表示乳酸分子,A一表示乳酸根离子)。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交换膜Ⅰ为阴离子交换膜,A-从浓缩室通过向阳极移动
B . 交换膜II为阳离子交换膜,H+从浓缩室通过向阴极移动
C .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
D . 400mL0.1mol·L-1乳酸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浓度上升到0.6mol·L-1 ,则阴极上产生的H2的体积为
4.48L
24. (2分) (2019高三上·衡阳月考) 金属Pt、Cu和铱(Ir)的催化作用下,密闭容器中的H2可高效转化酸性溶液中硝态氮(NO3-)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其工作原理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Ir的表面发生反应:H2+N2O=N2+H2O
B . 导电基体上的负极反应:H2-2e-=2H+
C . 若导电基体上只有单原子铜,也能消除含氮污染物
D . 若导电基体上的Pt颗粒增多,不利于降低溶液的含氮量
25. (2分)(2018·赣州模拟) 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 向KNO3和KOH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
管口放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为蓝

NO3-被还原为NH3
B 將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
溶液
溶液变成红

Fe(NO3)2样品中一定含有
Fe3+
C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2CO3和Na2S混合
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
产生黑色沉

Ksp(Ag2S) >
Ksp(Ag2CO3)
D
向KI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加入FeCl3溶

有机层呈橙
红色
还原性Fe2+>I-
A . A
B . B
C . C
D . D
二、综合题 (共2题;共10分)
26. (2分) (2016高一下·长春期中) 按要求填空
(1) 0.3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分子式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 的热量,则其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又已知:H2O(g)=H2O(l);△H=﹣44kJ/mol,则5.6L(标准状况)乙硼烷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___.
27. (8分)(2018·赣州模拟)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新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工业上利用甲烷制备氢气的反应为:CH4(g)+H2O(g) CO(g)+3H2(g)
已知:
①H2(g)+ O2(g)=H2O(g) △H1=-198kJ/mol
②2CO(g)+O2(g)=2CO2(g)△H2=-576kJ/mol
③CH4(g)+2O2(g)=CO2(g)+2H2O(g) △H3=-846.3kJ/mol
则CH4(g)+H2O(g) CO(g)+3H2(g) △H4=________。

(2)工业上利用CO和H2合成清洁能源CH3OH,其反应为:CO(g)+2H2(g) CH3OH(g) △H=-116kJ/mo1
①如图表示CO的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和压强变化的示意图。

X表示的是________,理由________;Y1________Y2 (填“<”、“=”、“>”)。

②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和4molH2,在一定条件下经过10min达到平衡状态c 点处。

则在该条件下,从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v(CH3OH)=________,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关系:________。

③下列措施既能增大反应速率又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的是________。

A.使用催化剂
B.及时分离CH3OH
C.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
(3)已知燃料电池的比能量与单位质量燃料物质失去的电子数成正比。

理论上H2、CH4、CH3OH的碱性电池的比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

三、实验题 (共2题;共14分)
28. (8分) (2018高二上·温州期中) 滴定是一种化学实验操作也是一种定量分析的手段。

它通过两种溶液的定量反应来确定某种溶质的含量。

实验室常用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4)来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其操作过程为:
① 准确称取4.080g邻苯二甲酸氢钾加入250mL锥形瓶中;
② 向锥形瓶中加30mL蒸馏水溶解;
③ 向溶液中加入1~2滴指示剂;
④ 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终点;
⑤ 重复以上操作;
⑥ 根据数次实验数据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的浓度。

已知:Ⅰ、到达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约为9.1。

Ⅱ、邻苯二甲酸氢钾在水溶液中可以电离出一个H+
Ⅲ、邻苯二甲酸氢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4
指示剂酚酞甲基橙
pH范围<8.28.2 ~ 10>10<3.1 3.1 ~ 4.4>4.4
颜色无色粉红色红色红色橙色黄色
(1)为标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应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
(2)完成本实验,已有电子天平、铁架台、滴定管夹、锥形瓶、烧杯等,还必须的仪器是:________;
(3)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在整个滴定过程中,两眼应该注视着________;
(5)滴定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V(NaOH)/mL
实验编号m(邻苯二甲酸氢钾)/g
初始读数末尾读数
1 4.0800.5020.52
2 4.080 1.0020.98
3 4.0800.2024.80
(6)滴定过程中,下列操作能使测定结果(待测液的浓度数值)偏小的是____________。

A . 上述操作中,将邻苯二甲酸氢钾直接放入锥形瓶中溶解
B . 滴定管在滴定开始时尖嘴有气泡,滴定完成时气泡消失
C . 滴定完毕,尖嘴外留有液滴或溶液滴在锥形瓶外
D . 滴定前仰视读数而滴定终了俯视读数
29. (6分) (2018高三上·北京期中) 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模拟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杂质为铁及铜的化合物等)制备高纯碳酸锰,过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①缓慢向烧瓶中(见上图)通入过量混合气进行“浸锰”操作,主要反应原理为:
(铁浸出后,过量的会将还原为)
②向“浸锰”结束后的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纯粉末。

③再用溶液调节pH为3.5左右,过滤。

④调节滤液pH为6.5-7.2,加入,有浅红色沉淀生成,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高纯碳酸锰。

(1)“浸锰”反应中往往有副产物的生成,温度对“浸锰”反应的影响如下图,为减少的生成,“浸锰”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

图1 温度对锰浸出率的影响图2 浸锰温度与生成率的关系
(2)查阅表1,③中调pH为3.5时沉淀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②中加入一定量纯粉末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表1:生成相应氢氧化物的pH
物质
开始沉淀pH 2.77.68.3 4.7
完全沉淀pH 3.79.69.8 6.7(3)③中所得的滤液中含有,可添加过量的难溶电解质MnS除去,经过滤,得到纯净的。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加入MnS的作用________。

(4)④中加入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共1题;共5分)
30. (5分) (2018高二下·杭州期中) 【加试题】甲醇又称“木醇”或“木精”,沸点64.7℃,是无色有酒精气味易挥发的液体.甲醇有毒,误饮5~10mL能双目失明,大量饮用会导致死亡.甲醇是重要的化学工业基础原料和液体燃料,可用于制造甲醛和农药,并常用作有机物的萃取剂和酒精的变性剂等。

(1)工业上可利用CO2和H2生产甲醇,方程式如下:
CO2(g)+3H2(g) CH3OH(l)+H2O(g) △H=Q1kJ•mol﹣1
又查资料得知:①CH3OH(l)+1/2O2(g) CO2(g)+2H2(g) △H=Q2kJ•mol﹣1
②H2O(g)=H2O(l)△H=Q3kJ•mol﹣1,则表示甲醇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甲醇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燃料电池,下图是以甲醇燃料电池(甲池)为电源的电解装置.已知:A、B、C、D、E、F都是惰性电极,丙中为0.1mol/L CuSO4溶液(假设反应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当向甲池通入气体a和b时,D极附近呈红色.回答下列问题:
①a物质是________,A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

②乙装置中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③当乙装置中C电极收集到224mL(标况下)气体时,丙中溶液的pH=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5题;共5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综合题 (共2题;共10分) 26-1、
26-2、
27-1、
27-2、
27-3、
三、实验题 (共2题;共14分)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9-1、
29-2、
29-3、
29-4、
四、解答题 (共1题;共5分)
30-1、
3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