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点速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考點速記-盜汗
盜汗的輕重分型:
根據盜汗病人的臨床表現,可分為輕型、中型和重型三種。

1.輕型盜汗
輕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時許或在醒覺前1-2小時時汗液易出,汗出量較少,僅在醒後覺得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稍有汗濕,醒後則無汗液再度泄出。

一般不伴有不舒適的感覺。

2.中型盜汗
中型盜汗的病人,多數入睡後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則可使睡裝濕透,醒後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後,再入睡即不再出汗。

這種類型的盜汗,病人常有烘熱感,熱作汗出,醒覺後有時出現口幹咽燥的感覺。

3.重型盜汗
重型盜汗的病人,汗液極易泄出。

入睡後不久或剛閉上眼即將入睡時,即有汗夜大量湧出,汗出後即可驚醒,醒後汗液即可霎時收斂。

再入睡可再次汗出。

出汗量大,汗液常帶有淡鹹味,或汗出同時混有汗臭。

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濕,一夜非數次替換睡裝則無法安睡,有個別重證病人能使被褥濕透,被褥較薄或用席子時,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跡。

這些病人常伴有明顯的烘熱感,心情也表現的煩躁,汗後口乾舌燥,喜歡涼水。

平時可伴有低熱或潮熱,五心煩熱,顴紅,頭暈,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乾燥。

輕型與中型盜汗,對身體損傷不會太大,但重型盜汗病人,時間久了常會使病情惡化,向“脫症”發展,嚴重威脅著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盜汗的性質劃分:
1.生理性盜汗
小兒時期,皮膚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較多,毛細血管豐富,新陳代謝旺盛,植物神經調節功能尚不健全,活動時容易出汗。

若小兒在入睡前活動過多,機體內的各臟器功能代謝活躍,可使機體產熱增加,在睡眠時,皮膚血管擴張,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於散熱。

其次,睡前進食可使胃腸蠕動增強,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隨之增加,這可造成小兒入睡後出汗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時之內。

此外,若室內溫度過高,或被子蓋的過厚,或使用電熱毯時,均可引起睡眠時出大汗。

2.病理性盜汗
有些小兒入睡後,出汗以上半夜為主,這往往是血鈣偏低引起的。

低鈣容易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好比打開了汗腺的“水龍頭”,這種情況在佝僂病患兒中尤其多見。

但盜汗並非是佝僂病特有的表現,應根據小兒的餵養情況,室外活動情況等進行綜合分析,還要查血鈣、血磷及腕骨X線攝片等,以確定小兒是否有活動性佝僂病。

結核病患兒的盜汗以整夜出汗為特點。

除此還有,面色潮紅、低熱消瘦,食欲不振,情緒發生改變等症狀。

檢查血沉,抗結核抗體、胸片等,常可發現異常。

有一點要注意,詳細查頸部有無淋巴結腫大,這對小兒結核病的診斷極有價值。

綜上所述,凡是影響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以及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兒盜汗。

作為家長,應仔細觀察小兒,綜合分析後再作出判斷,不可盲目服藥,以免引起不良後果。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考點速記-痿證
痿證的中醫診斷:
(1)重視熱邪為患,把“熱致津傷,筋脈失養”作為本證的重要病機。

以熱邪為患來概括痿斑點發生的主因,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首先,它明確了一個基本的概念,那就是熱邪可以導致津傷,只有去除熱邪,才可以保證津液不致枯竭,生化有源,痿證可起。

其次,它給了施治者一個基本大法,不管面前的患者目前有沒有“熱”的表現,但熱的影響是時刻存在的,治療時不可不顧及。

再次,“熱”作為一個全身性的表現,必然累及各個臟腑,治痿必須調理髒氣,恢復正氣,方能起陳屙,扶積弱。

這一理論充分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之特色。

(2)重視環境因素,把“濕熱浸*,脈絡不利”作為一類常見病因。

中醫認為,人與自然是一個整體,外界環境可以直接影響到人體的生理平衡。

如久居濕地,或涉水淋雨,致感濕邪,積漸不去,鬱而生熱,浸*經脈,以致脈弛緩不用,發為痿證。

重視環境致痿。

其臨床意義主要有二:一是既然濕邪自外而來,注意改善環境則對本證預防及防止繼續發展有所裨益;二是濕邪致病的特點是纏綿難愈,治療中當利濕健脾,脾胃健旺,運化如常,則濕邪自去,熱難附合,痿證可愈,這類病證多見於現代醫學的多發性神經炎等病。

(3)強調素體虧弱,把肝腎脾胃的虛損當做痿證特別是中後期痿證的主要致病機理。

中醫認為,人之精氣稟受於先天,先天不足則素體虧弱,容易罹病。

痿證發生初期,實質是本虛,也有表現為標實的,到了中後期,則主要表現為虛損,愈虛愈痿,愈痿愈虛,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中醫學的這一認識,是一種唯物主義辨證觀的具體反映,它強調了筋脈對臟腑的依賴,也說明了臟腑對筋脈的重要性。

它提供了分析病理化的基本規律,也為臨床治本提供了充足的理論依據。

這一辯症特點表現在:①臟腑與四肢經筋皮肉可以表述的一種母子關係,子虛則補母,臟腑健則四肢實;②把四肢的痿弱歸之於臟腑虧虛,為治療者提供了一個可靠的用藥依據;③從臟腑的虧虛程度來分析本證的嚴重程度,有利於明確疾病的根本變化、病程及其預後,從而樹立醫患的自信心,增加康復的途徑。

(4)注意情志失調,認為精神因素致痿和加重痿證的因素之一。

一是一部分患者的發生與情志有關,應把情志的調節問題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加以考慮;二是多數痿證病程日久,患者往往易失去治療信心,思想負擔加重,從而使痿證更難速痊。

這就給醫患同時提出院一個重要的問題,鼓舞信心,解除精神負擔不但有利於疾病的康復,而且對藥物發揮的作用有重要的輔助意義,情志調暢,往往可以收到藥半功倍的效果。

痿證治療的辨證論治:
一、肺熱傷津型
【證見】病起發熱,或熱退後突然出現肢體軟弱無力,心煩口渴,咳嗆咽幹。

舌質紅苔黃,脈細數。

【治法】清熱潤燥,養肺生津。

【方藥】
1.主方清燥救肺湯(喻嘉言《醫門法律》)加減
處方:太子參30克,麥冬、枇杷葉、桑白皮、北杏仁各12克,石膏20克,玉竹15克,火麻仁25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單方驗方桑白牛膝湯(方藥中等《實用中醫內科學》)
處方:桑白皮、石斛、淮牛膝各3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二、濕熱浸*型
【證見】肢體困重,痿軟無力,或麻木,微腫,尤以下肢多見,或足脛熱氣上騰,或有發熱,胸痞脘悶,小便短赤澀痛。

苔黃膩,脈細數。

【治法】清熱利濕,通利筋脈。

【方藥】
1.主方四妙丸(張秉成《成方便讀》)加味
處方:蒼術12克,黃柏10克,牛膝15克,薏苡仁30克,萆薢15克,防己、木瓜、秦艽各12克,忍冬藤30克,桑枝2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2.中成藥二妙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桑枝苡仁合劑(劉國普驗方)
處方:老桑枝60克,忍冬藤50克,薏苡仁30克。

水煎,分2次服。

(2)清熱祛濕湯(漆浩《良方大全》)
處方:黃連5克,陳皮5克,炙甘草3克,黃柏10克,蒼術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豬苓10克,麥冬10克,當歸10克,柴胡lO克,黃芪10克,五味子6克,澤瀉6克,升麻6克,生地黃12克,黨參12克,六曲12克。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三、脾胃虛弱型
【證見】肢體痿軟無力,逐漸加重,食少,便溏,腹脹,面浮面色不華,氣短,神疲乏力。

苔薄白,脈細。

【治法】補脾益氣,健運升清。

【方藥】
1.主方補中益氣湯(李杲《脾胃論》)加減
處方:黃芪、黨參各30克,白術12克,升麻、柴胡各6克,當歸12克,陳皮6克,山藥20克,杜仲18克,續斷15克,炙甘草6克。

水煎服。

2.中成藥補中益氣丸,每次10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黃芪羊藿山藥湯(田鳳鳴等《中國奇方全書》)
處方:黃芪、*羊藿各60克,山藥、黨參、茯苓、白術、當歸各9克,柴胡、升麻各5克。

水煎服
四、肝腎虧損型
【證見】起病緩慢,下肢癱軟無力,腰脊酸軟,不能久立,目眩耳鳴。

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補益肝腎,滋陰清熱。

【方藥】
1.主方虎潛丸(朱丹溪《丹溪心法》)加減
處方:熟地黃、杜仲、枸杞子、黃精各15克,龜板20克,鎖陽、當歸、白芍、牛膝各12克,黃柏、知母各6克。

水煎服。

若氣血虛者,可加黨參、黃芪、何首烏各15克,雞血藤30克。

久病陰損及陽者,可酌加巴戟天15克、補骨脂12克、肉桂6克、熟附子10克、鹿角膠12克。

2.中成藥
(1)虎潛丸,每次1丸,每日3次。

(2)健步丸,每次l丸,每日2次。

3.單方驗方
(1)治痿湯(方藥中等《實用中醫內科學》)
處方:鹿角片300克(酒浸一夜),熟地黃120克,附子片45克,與大麥煮至熟,焙幹為末,用大麥粥和為丸。

每日3次,每次7克,米飯湯送服。

(2)加味金剛丸(《趙鐋武醫療經驗》)
處方:革薜、杜仲、肉蓯蓉、巴戟天、天麻、僵蠶、全蠍、木瓜、牛膝、海螵蛸各30克,菟絲子15克,蜈蚣50條,精製馬錢子60克(嚴格炮製,以解其毒)。

製成蜜丸,每丸3克,每服1~2粒,每日服
1-2次,或單用或與湯合用,白開水化服。

若見早期馬錢子中毒症狀,如牙關緊閉,可即停藥,並服涼水。

(3)補腎健步湯(漆浩《良方大全》)
處方:黨參12克,炙黃芪12克,熟地黃12克,金狗脊12克,菟絲子12克,龜板12克(先煎),當歸9克,赤芍9克,鹿角片9克(先煎),牛膝9‘克,*羊藿18克,健步虎潛丸5克(吞下)。

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劑。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考點速記-鬱證
鬱證的病證鑒別:
1.鬱證梅核氣與虛火喉痹
梅核氣多見於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鬱而起病,自覺咽中有物梗塞,但無咽痛及吞咽困難,咽中梗塞的感覺與情緒波動有關,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時,症狀可減輕或消失,而當心情抑鬱或注意力集中於咽部時,則梗塞感覺加重。

虛火喉痹則以青中年男性較多,多因感冒,長期吸煙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發,咽部除有異物感外,尚覺咽幹、灼熱、咽癢,咽部症狀與情緒無關,但過度疲勞或感受外邪則易加劇。

2.鬱證梅核氣與噎膈
梅核氣應當與噎膈相鑒別。

噎膈多見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覺主要在胸骨後的部位,吞咽困難的程度日漸加重,作食管檢查常有異常發現。

3.鬱證髒躁與癲狂
髒躁多發於青中年婦女,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間歇性發作,在不發作時可如常人。

而癲狂則多見於青壯年,男女發病率無顯著差別,病程遷延,心神失常的症狀極少自行緩解。

鬱證的證治分類:
1.肝氣鬱結證
證候: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部滿悶,胸脅脹痛,痛無定處,脘悶噯氣,不思飲食,大便不調,苔薄膩,脈弦。

治法:疏肝解鬱,理氣暢中。

方藥:柴胡舒肝散加減。

2.氣鬱化火證
證候:性情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口苦而幹,或頭痛,目赤,耳鳴,或嘈雜吞酸,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治法:疏肝解鬱,清肝瀉火。

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

3.痰氣鬱結證
證候:精神抑鬱,胸部悶塞,脅肋脹滿,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行氣開鬱,化痰散結。

方藥:半夏厚樸湯加減。

4.心神失養證
證候:精神恍惚,心神不寧,多疑易驚,悲憂善哭,喜怒無常,或時時欠伸,或手舞足蹈,罵詈喊叫,舌質淡,脈弦。

治法:甘潤緩急,養心安神。

方藥:甘麥大棗湯加減。

5.心脾兩虛證
證候:多思善疑,頭暈神疲,心悸膽怯,失眠,健忘,納差,面色不華,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治法:健脾養心,補益心血。

方藥:歸脾湯加減。

6.心腎陰虛證
證候:情緒不寧,心悸,健忘,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盜汗,口咽乾燥,舌紅少津,脈細數。

治法:滋養心腎。

方藥:天王補心丹合六味地黃丸加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