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速度的测量 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测量的量加以测量,再根据由定义或规律导出的关系 式进行计算,从而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测量方法,称为 间接测量法。平均速度的测量利用的就是间接测量法。
知1-讲
2. 猜想与假设
在猜想时,应该先想后猜,也就 是猜的要有依据,不能胡乱猜。
小车开始静止,后来运动,据此猜想小车速度越来越快。
3. 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v=st。 (2)测量工具:
vAB=__0_._2__m/s;vBC= __0_._5__m/s。
解析:sAB=100.0 cm-60.0 cm=40.0 cm,sBC=60.0 cm- 10.0 cm=50.0 cm,tAB=2 s,tBC=1 s,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ts20
cm/s=0.2
测量速度 偏小
知1-讲
方法技巧 测量平均速度时分析误差的步骤: (1)在操作过程中,确定测量的s、t 是偏大还是偏小。 (2)结合公式v=st,分析测量的速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知1-练
例 1 【母题 教材P28 图1.4-2 】小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 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3 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 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 顶端由静止下滑, 图中的圆圈是小 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秒表的示数。
知1-练
解题秘方:平均速度的测量和分析都是围绕公式v=
s t
进行的。
知1-练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v_=_s_t _进行速度计算的。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小___ (填“大”或
“小”)。
知1-练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4_0_.0__cm;tBC=____1__s;
①用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②用秒表测量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知1-讲
(3)设计实验:根据问题(目的)确定解决方案。
知1-讲
问题(目的)
解决方案
如图2,把整个运动分为上、下两个运动
如何粗略判 阶段,分别测量
断速度变化 平均速度,然后
比较速度的变化
知1-讲
如何测量 小车在每 个阶段运 动的路程
速度,应将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
知识点 2 用传感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知2-讲
1. 设计实验 (1) 实验目的:①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②测量
人的手掌移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2)实验器材:位置传感器、小车、斜面、计算机等。
(3)实验原理:如图4 甲所示,位置传感器B 利用超 知2-讲 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A 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 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计算机把 在不同时刻测出的运动物体的速度 显示在屏幕上(横轴为时间, 纵轴为速度),我们就可以 直观地看出物体的速度是 增大的、减小的还是不变的。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速度的测量
1 课时讲解 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用传感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知识点 1 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知1-讲
1. 提出问题 如图1,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如何变 化的?
知1-讲
思想方法 间接测量法:将一个不易测量的量转换为若干个可直
知1-练
1. 如图所示的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 小车从斜面的A 点(80 cm 处)由静止开始下滑到C 点, 测出小车到达B 点(40 cm处)的时间为1.6 s。
知1-练
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为25 m/s B. 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倾角应该大一些 C. 小车在AB 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C 段的平均速度 D. 测量小车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过程中BC段的平均
t/s t1=0.5 t2=0.8 t3=0.3
v/(m·s-1) v1=0.6 v2=0.75 v3=1.0
知1-讲
知1-讲
5. 实验结论 小车在斜面上下滑的过程中,它的运动速度越 来越大,小车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知1-讲
6. 评估交流 (1)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坡度要比较小、斜面要长一些。 (2)每次实验,小车应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 (3)金属板的作用:
m/s,BC
段的平均速度
vBC=
sBC tBC
=50.10scm=50
cm/s=0.5
m/s。
知1-练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 ___大___, 做_变__速__直__线__运动。
知1-练
(5)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 的平均速度vAC 偏___大___(填“大”或“小”)。 解析: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测得的时 间小于小车通过该段路程s所用的时间t,路程s 准确, 时间t 偏小,由公式v=st 知,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表格
①实验中,需要记录s、t,计算v,所以 在表格的一行需要记录或计算三个数据; ②整个运动分为两个阶段,对于每个阶 段,都需要记录或计算三个数据。
知1-讲
特别提醒 在测量平均速度时,不是直接测量出速度;而是先测
量出s、t,再通过v=st计算得到速度。
4. 实验数据
上半段 全程 下半段
s/m s1=0.3 s2=0.6 s3=0.3
①确定小车结束运动的位置。 ②确定小车结束运动的时刻,听见撞击声停止计时。
(4)不当操作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知1-讲
不当操作
斜面不平整,小车做 曲线运动
影响物理量
测量路程s 偏小
测量结果v=st 测量速度偏小
小车行驶后,开始 计时
测量时间t 偏小 测量速度偏大
小车停止运动一段时 间后,才停止计时
测量时间t 偏大
和时间
①一只手松开小车时,另一只手立即按 动秒表启动按钮,开始计时;
②小车到达预定终点时,撞击金属板发 声,停止计时;
③为了保证上、下两个运动阶段在同一 个运动过程中,测量小车在下半段所用 的时间时,应该让小车从上半段的上端 开始运动,即上、下半段测量中小车从 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
知1-讲
如何设计 实验记录
2. 进行实验 (1)调节传感器的位置,使传感器对准小
车,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观察计算 机显示速度波形的变化情况(如图乙)。 (2)将手掌放在位置传感器前,来回移动 手掌,观察计算机显示速度波形的变 化情况。
知2-讲
3. 实验结论 通过速度变化图像(图乙),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