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工艺流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挖孔桩施工的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
放线定桩位及高程→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护壁模板放附带
钢筋→灌溉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架设垂直运输架→安装电动葫芦(卷扬机)→安装吊桶、照明、活动盖板、水泵
通风机等→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 修边 ) →先拆第一节、支第二节护壁模板→灌溉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检查桩位(中心)轴线→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开挖扩底部分→检查查收→吊放钢筋笼→灌溉桩身混
凝土
2、操作工艺
(1)放线定桩位及高程
在场所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照建筑物丈量控制网的资料和
基础平面部署图,测定桩位轴线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

确立好桩位中心,以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划出上部(即第一节)的圆周。

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

并沿桩中心地点向桩孔外引出四个桩中轴线控制点,用坚固木桩标定。

桩位线定好以后,一定经相关部门复查,办妥预检手续后开挖。

(2)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
人工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而后
扩及周边,有效控制开挖桩孔截面尺寸。

每节的高度应依据土质条件及施工方案而定,一般以 ~为宜。

开孔达成后进行一次全面丈量校核
工作,对孔径、桩位中心检测无误后进行支护。

每挖完一节,一定依
据桩孔口上的轴线吊直、修边、使孔壁圆弧保持上下顺直一致。

(3)安置附带钢筋、支护壁模板
成孔后应设置井圈,宜优先采纳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圈护壁。

当桩
的直径不大,深度小、土质好、地下水位低的状况下也能够采纳素混
凝土护壁。

护壁的厚度应依据井圈资料、性能、刚度、稳固性、操作
方便、结构简单等要求,并按受力状况,以及所蒙受的土侧压力和地
下水侧压力,经过计算来确立。

土质较好的小直径桩护壁可不放钢筋,但当设计要求放置钢筋或挖土遇脆弱土层需加设钢筋时,桩孔挖土完成并经查收合格后,安置钢筋,而后安装护壁模板。

护壁中水平环向钢筋不宜太多,
竖向钢筋端部宜弯成U型钩并打入土面以下100mm~200mm,以便与下一节护壁中钢筋相联络。

护壁模板用薄钢板、圆钢、角钢拼装焊接成弧形工具式内钢模每节分红 4 块,大直径桩也可分红 5~8 块,或用组合式钢模板预制拼装而成。

采纳拆上节、支下节的方式重复周转使用。

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结固定,也能够在每节的上下端各设一道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圆弧形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备内模变形。

为方便操作不设水平支撑。

第一节护壁以超出地坪 150mm~200mm为宜,护壁厚度按设计计算确立,一般取 100mm~150mm。

第一节护壁应比下边的护壁厚
50mm~100mm,一般取 150mm~250mm。

护壁中心应与桩位中心重合,偏差不大于 20mm,且任何方向正交直径误差不大于50mm,桩孔垂直度不大于 %。

切合要求后可用木楔稳固模板。

(4)灌溉第一节护壁混凝土
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此后应立刻灌溉混凝土,人工灌溉,人工
捣实,不宜用振动棒。

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20,坍落度控制在
70mm~100mm,保证孔壁的稳固性。

护壁混凝土应依据天气条件,浇筑完成须经过 24h 后方可拆模,一般在下节桩孔土方挖完后进行。

拆后若发现护壁有蜂窝、漏水现象,应加以拥塞或导流。

第一节护壁浇筑达成后,将桩孔中轴线控制点引回到护壁上,并进一步复核无误后,作为确立下节护壁中心的基准点,同时用水平仪把相对水平标高定在第一节孔圈护壁上。

(5)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
每节的护壁做好此后,一定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上口,而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坦度,随之进行修整。

井深一定以基准点为依照,逐根进行引测,保证桩孔轴线地点、标高、截面尺寸知足设计要求。

(6)架设垂直运输架
第一节桩孔成孔此后,即开始在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支架
有三木搭、钢管吊架或木吊架、工字钢导轨支架,要求搭设稳固、牢
固。

(7)安装电动葫芦或卷扬机
在垂直运输架上安装滑轮给和电动葫芦或卷扬机的钢丝绳,选择
适合地点安装卷扬机。

浅桩和小型桩孔也能够用木吊架、木辘轳或人工直接借助麻绳作提高工具。

地面运土用翻斗车、手推车。

(8)安装吊桶、照明、活动安全盖板、水泵、通风机
在安装滑轮组及吊桶与桩孔中心地点重合,挖土时直观上控制桩位中心和护壁支模中心线。

井底照明一定用低压电源( 36V,100W)、防水带罩
安全灯具。

井口上设围护栏。

电缆分段与护壁固定,长度适中,防备与吊桶相碰。

当井深大于5m时应有井下通风,增强井下空气对流,必需时送氧气,亲密凝视,防备有毒气体的危害。

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相互响应,井上人员随时察看井下人员状况,确实预防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当地下渗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或在井底挖集水坑,用潜水泵抽水,并增强支护。

当地下水位较高,排水渠难以解决时,可设置降水井降水。

井口安装水平推移的活动安全盖板:井下有人操作时,
掩好安全盖板,防备杂物掉入井内,没关人员不得凑近井口,吊运土
时,再翻开安全盖板,保证井下人员安全施工。

(9)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
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高设施运土,井下人员应戴好安全帽,井上人员拴好安全带,井口架设护栏,吊桶走开井上口 1m时推进盖板,遮蔽井口,防备卸土时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井内伤人。

吊桶在小推车内卸土后(也能够用工字钢导轨将吊桶移出向翻斗车内卸土)再翻开井盖,下入吊桶装上。

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尺杆检查桩孔的直径及井壁圆弧度,上下应垂直平顺,修整孔壁。

(10)第二节护壁支护模板
安置附带钢筋,并与上节预留的竖向钢筋连结,拆掉第一节护壁模板,支护第二节。

护壁模板采纳拆上节支下节挨次周转使用。

使上节护壁的下部嵌入下节护壁的上部混凝土中,上下搭接
50mm~75mm。

桩孔检测复核无误后灌溉护壁混凝土。

(11)灌溉第二节护壁混凝土
混凝土用吊桶送来,人工灌溉、人工振捣密实,混凝土掺入早强
剂由试验确立。

(12)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
以井上口的定位线为依照,逐节投测、修整。

(13)逐层往下循环作业
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消除虚土,检查土质状况,桩底应进入设
计规定的持力层深度。

(14)开挖底部分
桩底可分为扩底和不扩底两种。

挖扩底桩应先将扩底部位桩
身的圆柱体挖好。

再依照扩底部位的尺寸、形状,自上而下削土扩大
成扩底形状。

扩底尺寸应切合设计要求,达成后消除护壁污泥、孔底
残渣、浮土、杂物、积水等。

(15)检查查收
成孔此后一定对桩身直径、扩大头尺寸、井底标高、桩位
中心、井壁垂直度、虚土厚度、孔底岩(土)性质进行逐一全面综合
测定。

做好成孔施工查收记录,办理隐蔽查罢手续。

检验合格后快速
封底,安置钢筋笼,灌输桩身混凝土。

(16)吊放钢筋笼
按设计要求对钢筋笼进行查收,检查钢筋种类、间距、焊
接质量、钢筋笼直径、长度及保护块(卡)的部署状况,填写查收记录。

钢筋笼用起重机吊起,沉入桩孔就位。

用挂钩钩住钢筋笼
最上边的一根增强箍,用槽钢作横担,将钢筋笼悬挂在井壁上口,以
自重保持骨架的垂直,控制好钢筋笼的标高及保护层的厚度。

起吊时防备钢筋笼变形,注意不得碰撞孔壁。

如钢筋笼太长时,可分段起吊,在孔口进行垂直焊接。

(17)浇筑桩身混凝土
桩身混凝土宜使用设计要求强度等级的预拌混凝土,浇灌前应检测其坍落度,并按规定每根桩起码留置一组试块。

用溜槽加
串桶向井内浇筑,混凝土的落差不大于 2m,如用泵送混凝土时,可直接将混凝土泵出料口移入孔内投料。

桩孔深度超出 12m时宜采纳混凝土导管连续分层灌溉,振捣密实。

一般灌溉到扩底部的顶面,振捣密实后持续浇筑以上部分。

本工程桩直径均小于,故在施工过程中,深度达6m以下部位的混凝土可利用混凝土自重着落的冲力,再适合辅以人工插捣使之密实。

其他 6m以上部分再分层浇注灌振捣密实。

当孔内渗水较大时(能够以孔内水面上涨速度大于
15mm/min为参照),应早先采纳降水、止水举措或采纳导管法灌输
水下混凝土。

水下灌输时初次投料量一定有足以将导管底端一次性埋
入水下混凝土中达 800mm以上。

(18)季节性施工
夏天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当气温高于 30℃时,应依据详细状况在混凝土中掺入缓凝剂。

雨天不宜进行人工挖桩孔施工,如确需施工,现场一定做好排水的举措,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孔口四周应有挡水举措,防备雨水流入孔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