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单元第1课《七律长征》重要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2单元第1课
《七律·长征》重要知识点归纳
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的学习中,我们踏入了第二单元的篇章,首当其冲的是
毛泽东主席的壮丽诗篇——《七律·长征》。

这首诗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豪迈的笔触,再现了红军长
征途中的艰难险阻与英勇无畏,不仅是对革命历史的深情回顾,更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
颂歌。

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梳理这首诗的重要知识点,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课文主题、文学体裁、作者信息及主要内容
●课文主题:歌颂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展现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属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每句七个字,共八句,讲究平仄、押韵
和对仗。

●作者信息:毛泽东,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
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主要内容:全诗通过描绘红军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展现了红军面对艰难险阻时的乐观态度和英雄气概,最后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
开颜”作结,表达了胜利在望的喜悦和对革命前景的坚定信念。

●中心思想:颂扬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对中国革命必
胜的坚定信念。

重点字词
●生字:
逶(wēi)迤(yí):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磅(páng)礴(bó):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岷(mín)山:中国西部大山,位于四川省北部,绵延于四川、甘肃两省边境。

●多音字:无直接多音字,但需注意“难”字在此处读nán,表示困难;而在“难民”中读nàn,
表示灾祸。

●近义词:
逶迤—蜿蜒
磅礴—雄伟
●反义词:
逶迤—笔直
乐观—悲观
修辞手法
●比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将连绵起伏的五岭山脉比作翻腾的细小波浪,
将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比作脚下滚动的泥丸,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夸张:通过“腾细浪”、“走泥丸”等夸张手法,突出了红军战士对困难的蔑视和战胜困难的决
心。

●对仗:全诗对仗工整,如“五岭”对“乌蒙”,“逶迤”对“磅礴”,“腾细浪”对“走泥丸”,增强了
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经典语句和段落
●经典语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句诗总领全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的
艰难历程和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精神。

●段落分析:全诗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
烘托出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通过直接抒情,表达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情怀和胜利信心。

总结: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主席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它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红军长征的伟大历程和红军战士的英勇精神。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不仅领略了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更深刻理解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