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马》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哪位诗人被誉为“诗仙”?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之涣
2. 下列哪部作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代表作?
A. 《将进酒》
B. 《春望》
C. 《滕王阁序》
D. 《琵琶行》
3. 下列哪位诗人是宋代豪放派代表?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李清照
D. 陆游
4. 下列哪部作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
A. 《长恨歌》
B. 《琵琶行》
C. 《滕王阁序》
D. 《将进酒》
5. 下列哪位诗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
A. 《庐山谣》
B. 《夜泊牛渚怀古》
C. 《静夜思》
D. 《早发白帝城》
二、填空题
1. 《天马行空》中的“天马”指的是______。
2. 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豪放不羁的情感。
3. 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壮丽的赤壁景色。
4. 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5. 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三、简答题
1. 简述唐代诗歌的主要特点。
2. 简述宋代词的主要特点。
3. 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风格。
4. 简述宋代诗人苏轼的词风。
5. 简述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
四、论述题
1.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唐代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2.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宋代诗人苏轼的豪放词风。
3.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唐代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4.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
5. 结合具体作品,论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现实主义风格。
五、阅读题
1. 阅读李白的《将进酒》,分析诗中的豪放情感。
2. 阅读杜甫的《春望》,分析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3. 阅读苏轼的《赤壁赋》,分析诗中的豪放词风。
4. 阅读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分析诗中的爱国情怀。
5. 阅读白居易的《长恨歌》,分析诗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六、翻译题
1. 翻译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
不复回。
”
2. 翻译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3. 翻译苏轼《赤壁赋》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4. 翻译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
5. 翻译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此恨绵绵无绝期。
”
七、比较题
1. 比较李白和杜甫的诗歌风格,分析其异同。
2. 比较苏轼和辛弃疾的词风,分析其异同。
3. 比较李清照和陆游的词作,分析其情感表达。
4. 比较唐代和宋代的诗歌发展,分析其特点。
5. 比较唐代和宋代的词发展,分析其特点。
八、作文题
1. 以“诗酒趁年华”为题,写一篇关于诗人生活的作文。
2. 以“梦回大唐”为题,写一篇关于唐代文化的作文。
3. 以“千古风流人物”为题,写一篇关于古代诗人的作文。
4. 以“月下独酌”为题,写一篇关于诗酒文化的作文。
5. 以“山水田园”为题,写一篇关于古代诗人山水田园生活的作文。
九、案例分析题
1. 分析李白的《庐山谣》,探讨其诗歌创作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杜甫的《登高》,探讨其诗歌创作的情感和主题。
3. 分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探讨其词作的艺术特色。
4. 分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探讨其词作的爱国情怀。
5. 分析白居易的《琵琶行》,探讨其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十、阅读理解题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歌中的意象有哪些?
诗歌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诗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诗歌中的“登高”有何象征意义?
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思乡之情?
诗歌中的“明月”有何象征意义?
诗歌的词牌有何特点?
诗歌描绘了怎样的节日氛围?
诗歌中的“青玉案”有何象征意义?
诗歌的词牌有何特点?
诗歌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诗歌中的“琵琶”有何象征意义?
诗歌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十一、填词题
1. 以“水调歌头”为词牌,创作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词。
2. 以“念奴娇”为词牌,创作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词。
3. 以“满江红”为词牌,创作一首表达爱国情怀的词。
4. 以“浣溪沙”为词牌,创作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词。
5. 以“西江月”为词牌,创作一首描绘战争场面的词。
十二、改写题
1. 将李白的《将进酒》改写成现代诗。
2. 将杜甫的《春望》改写成散文。
3. 将苏轼的《赤壁赋》改写成剧本。
4. 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改写成小说。
5. 将白居易的《长恨歌》改写成戏剧。
十三、诗词接龙题
1. 以“黄河之水天上来”为开头,进行诗词接龙。
2. 以“国破山河在”为开头,进行诗词接龙。
3. 以“大江东去”为开头,进行诗词接龙。
4. 以“东风夜放花千树”为开头,进行诗词接龙。
5. 以“此情可待成追忆”为开头,进行诗词接龙。
十四、诗词赏析题
1. 赏析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
落九天。
”
2. 赏析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
3. 赏析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4. 赏析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
5. 赏析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三万里河
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十五、诗词创作题
1. 以“夜泊牛渚怀古”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2. 以“滕王阁序”为题,创作一首七言律诗。
3. 以“庐山谣”为题,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4. 以“静夜思”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5. 以“早发白帝城”为题,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十六、诗词填空题
1. 《登鹳雀楼》中,“______,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2. 《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______。
”
3. 《春晓》中,“______,处处闻啼鸟。
”
4. 《赋得古原草送别》中,“______,离离原上草。
”
5. 《登高》中,“______,无边落木萧萧下。
”
十七、诗词对仗题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
”
“海内存知己,______。
”
“两情若是久长时,______。
”
“春水初生,______。
”
“山有木兮木有枝,______。
”
十八、诗词典故题
1. 《将进酒》中的“______”典故出自何处?
2. 《春望》中的“______”典故出自何处?
3. 《赤壁赋》中的“______”典故出自何处?
4. 《青玉案·元夕》中的“______”典故出自何处?
5. 《长恨歌》中的“______”典故出自何处?
十九、诗词创作要求题
1. 请以“秋”为题材,创作一首五言绝句。
2. 请以“月”为题材,创作一首七言律诗。
3. 请以“江”为题材,创作一首五言排律。
4. 请以“山”为题材,创作一首七言绝句。
5. 请以“花”为题材,创作一首五言律诗。
二十、诗词联想法题
1. 阅读《静夜思》,想象并描述诗中的场景。
2. 阅读《春望》,想象并描述诗中的情感。
3. 阅读《赤壁赋》,想象并描述诗中的历史画面。
4. 阅读《青玉案·元夕》,想象并描述诗中的节日氛围。
5. 阅读《长恨歌》,想象并描述诗中的爱情故事。
二十一、诗词比较分析题
1. 比较《将进酒》和《庐山谣》的豪放风格。
2. 比较《春望》和《登高》的忧国忧民情怀。
3. 比较《赤壁赋》和《滕王阁序》的文采风流。
4. 比较《青玉案·元夕》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风。
5. 比较《长恨歌》和《琵琶行》的现实主义手法。
二十二、诗词翻译与注释题
1. 翻译并注释李白的《静夜思》。
2. 翻译并注释杜甫的《春望》。
3. 翻译并注释苏轼的《赤壁赋》。
4. 翻译并注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5. 翻译并注释白居易的《长恨歌》。
答案
一、选择题
1. A
2. B
3. B
4. A
5. D
二、填空题
1. 天马行空
2.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三、简答题
1. 唐代诗歌的主要特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2. 宋代词的主要特点:抒情性强,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情感细腻。
3.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风格: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情感深沉,语言质朴。
4. 宋代诗人苏轼的词风:豪放派,情感奔放,意境开阔,语言生动。
5. 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风格:浪漫主义,想象丰富,情感热烈,语言豪放。
四、论述题
1. 唐代诗人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通过诗歌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2. 宋代诗人苏轼的豪放词风:以豪放的情感、开阔的意境和生动的语言,展现词人的个性魅力。
3. 唐代诗人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以丰富的想象、热烈的情感和奔放的笔触,创作出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篇。
4.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通过词作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注。
5.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现实主义风格: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
五、阅读题
1.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了豪放不羁的情感,通过描绘壮阔的自然景象和畅饮的豪情,展现了诗人的个性魅力。
2. 杜甫的《春望》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通过对战乱后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3. 苏轼的《赤壁赋》描绘了壮丽的赤壁景色,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词人的豪放词风。
4.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通过对节日氛围的渲染,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5. 白居易的《琵琶行》讲述了琵琶女的故事,通过对琵琶音乐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了诗人的现实主义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