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重点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写作小专题表达要得体练习新人教版(含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小专题表达要得体
【写作导航】
表达得体是指根据交际的语境使用语言,也就是根据交际的不同环境选择恰当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通俗地说,所谓表达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
这是很有道理的。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要做到语言表达得体,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一、看准交际对象,掌握分寸。
和他人交流,不能一厢情愿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而要从对方的年龄、职业、思想、性格等不同特点出发,说恰当的话,即“对什么人说什么话”。
同一个意思,对不同的人就应有不同的说法;同一个内容,对不同的对象,说话时的重点也应不同。
二、适应交际场合,巧妙用语。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
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
在各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
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
所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指的就是要适应不同的场合,说话用语巧妙自然。
三、把握不同语体,用语准确。
不同的语体,往往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适应各自不同的语境和交际需要,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特点。
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庄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
四、明确交际目的,有的放矢。
语言的表达应有明确的目的性,目的决定了语言得体的尺度,决定了语言表达的方式。
能根据表达目的选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就是所谓的有的放矢。
即使是同一内容,因不同的表达目的,在内容的取舍和侧重点等方面也应有所不同。
五、注意谦敬遣词,恰如其分。
不少汉语词汇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把握不好,就会闹出笑话。
尊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而谦称的词语只能用于称呼己方。
无论谦、敬、褒、贬,都应注意分寸,恰如其分。
有个成语叫“过犹不及”,说过头话或者不到位都会让人感到不诚恳,不得体。
【例文引路】
小木椅
晚上,我要去看电影,赶早吃了饭到公交车起点乘车。
因为正是吃饭时间,所以车上并不拥挤,几乎每个人都有座位。
【交代背景】直接简明地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背景。
坐在我前排座位上的是一位白发长者,看样子年逾古稀,在他的身边放着一把绿色小木椅。
其实,并不只是我一个人注意到这一点,坐在我身后的几位年轻人正在悄悄地议论:“这老头坐车还带椅子”,“这是他想得周到,如果车上没有空座,他的这把木椅就派上用场了”,“这老头倒蛮心细的”,“年纪大,挤不过人家,有什么办法呢”。
【引出下文】交代老人的年龄,并引出本文的中心线索——小木椅。
车子在马路上颠簸。
一会儿便驶过了好几站。
这次靠站,上来一对母女,也许她们在外游逛了一天,很疲倦的样子。
女儿大口喝着饮料,四处寻找座位。
“妈妈没座位了,我好累呀!”女儿没能找到空座有些失望。
“就站一会儿,马上就到家了。
”母亲回答。
【情节发展】母女找座位,却没人给小女孩让座,可见社会的风气。
“小朋友,快过来,坐这儿吧。
”前座老者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我抬头一看,呀,原来老人正指着自己的小木椅让那个小女孩过来坐。
母女俩感激地望着老人,连声称谢。
女孩就座后,不解地问:“老爷爷啊,您为什么坐车还要带一把小椅子?”
“给你坐啊。
”老人微笑着与小女孩开起了玩笑。
“啊?您怎么知道我会来呢?”小女孩天真的问话,引得人们哈哈大笑。
“老爷爷年纪大了,腿不大灵活,不能站着乘车,才带上自备的小木椅呀!”老人说。
“那不会有人给您让座吗?老师说乘车要给老弱病残者让座的。
”
“这……”面对小女孩提出的问题,老人没有再说什么。
【语言描写】通过小女孩与老人的对话,来
逐步揭示中心。
这时,车上又恢复了宁静,每个人都听见了小女孩的话,但都没有开口回答,是在深思,还是……【巧用标点】省略号富有深意,引人深思。
【名师点评】
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是我们关爱老人的一个最简单的方式。
可是,如今能真
正做到的人并不是很多,在这篇文章里,小作者选取了公共汽车上一个自带小木椅的老人给一个小女孩让座的故事,表现了老人对小女孩的关爱,也不动声色地对那些不给老弱病残让座的现象进行了批评,并通过老人与小女孩的对话,表达了小作者希望人们之间相互关爱的期望,这样的构思,非常巧妙,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选择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句话()。
A.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
B.她那修长美妙的身体犹如被空气托住了一样。
C.她已经展开身体,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D.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
2.(题文)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她像轻盈的、笔直的箭,“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B.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
C.她高兴得嘴角上翘,变成一弯月牙儿。
D.他长得太像他父亲了。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位在海边展现娴熟
..带球技巧的小男孩正是如今在我们球队掌控中场运转的巴西球员拉菲尼亚。
B.英国首相发言人:与北爱尔兰的谈判取得进展,但仍有默契
..需要弥合。
C.烈士白本升的妹妹李卫平带来的是哥哥生前一丝不苟
....的一本本笔记、作业本及一张张旧照片。
D.他为我国淡水生物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揭示淡水生物与环境的科学规律,为淡水生物学的学
科建设,殚精竭虑
....,呕心沥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空乏其.身其.真无马邪
B.舜发于畎亩之.中与民由之.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舜发于.畎亩之中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必先苦其.心志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淤泥而.不染
C.舜发于畎亩之.中已而之.细柳军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贤于.材人远矣
二、名句默写
6.(9分)诗文默写。
(1)____,____。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风声一何盛,____! (刘桢《赠从弟(其二)》)
(3)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描写了自己站在黄鹤楼上所见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
(4)泛舟水漾惊鸟飞,在不同诗人笔下有不同的描写。
欧阳修在《采桑子》中写道:“___,____”;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_____,____。
三、字词书写
7.(题文)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xī(____)月
素tuān(____)
绝(_____)
轩邈.(_____)
鸢飞戾.天(_____)
四、诗歌鉴赏
8.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巧借“替换品读法”可以帮我们更好理解原诗用词的精妙。
如果将颔联中的“几处”换成“处处”、“谁家”换成“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2)诗歌写了西湖诸多美景,却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一联结尾,这是运用了哪一种写作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三峡》,完成下列小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略.无阙处(_______)
(2)则素.湍绿潭(_______)
(3)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
(4)虽.乘奔御风(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
4)文章最后的渔者歌谣体现了三峡秋景怎样的特点?
10.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晚游六桥(1)待月记
袁宏道(明)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2)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3)。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4)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石篑: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
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
下文的“傅金吾”。
“张功甫”都是人名。
(3)午、未、申三时: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4)夕舂:夕阳的代称。
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梅花为寒所勒(4)竟不忍去
2).翻译下列句子。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3).比较这两篇文章的语言,说说各有怎样的特点。
4).《晚游六桥待月记》和《与朱元思书》描写对象虽然不同,但是流露了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世俗社会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现代文阅读
11. 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
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烂熳:____________________
模胡: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通时事: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3)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
4)本文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12.故乡的桥
艾彤
我乡三县交界处横亘一座朗概山。
面向我们坪上乡,从分水坳、梅赛坳流出四条小河,三条注入资江,一条注入湘江。
河上有桥二十八座。
故乡的桥多是瓦屋木桥,乡里人叫“屋桥”,石墩上架厚实的木板或石板,桥两边立木柱木梁,上盖青瓦。
桥面宽敞,两侧栏杆下,铺有一尺多宽的座板,供行人歇息。
桥屋正中,面向上游,设有神龛,四时供奉关公,周仓、关平侍立两旁,一派肃穆神色。
屋桥大多建于清末民初,多为殷实人家集资而建。
积德行善,修路架桥,热心公益,自古蔚然成风。
以后,屡毁屡修,近百年通行无阻,皆因日常起居离不开桥。
我常走的是流经我们村东小河上的那几座桥。
这条长约二十华里的小河上,有回龙桥、峡山桥、时荣桥、罗家桥、三溪桥、密水桥、麻溪老桥、麻溪新桥等八座桥。
我上学读书,去外婆家和大姐家做客,都要过几道河,过几座桥。
走乏了,坐在桥头,看两岸风光,听桥下流水。
行人川流不息,还有老者下棋的,小贩卖山果的,孩童跳绳嬉戏的,热热闹闹,我都要在桥上消磨半日,常常误了学,误了走亲良辰。
二十个春秋,东桥来,西桥去,桥上留下我几许脚印,洒下我几许汗水?后来出远门走了,再也不见故乡的桥。
然而,无论我走南闯北,客居他乡,故乡的桥总不离我,它常在我梦中萦绕——
呵,我梦见了故乡春日里的桥:燕子呢喃,驮一身雨水,斜斜掠过桥头。
两岸绽开新绿,烟雨朦胧。
满地油菜花,满山杜鹃花,桥旁边那一树树红的白的桃花、梅花,更是分外艳丽。
春风吹过,片片花瓣飘落水中……
呵,我梦见了故乡夏日里的桥:桥上一团白光,瓦面腾起火浪。
桥上坐满了行人,只见一片扑动的蒲扇、斗笠、汗巾。
瓜豆细柔柔的藤蔓,勃勃地攀上桥来,挂一串串豆荚,披一身绿叶,宛如绿帘,掩住阳光。
一阵豪雨,桥上爆起一阵阵欢笑……
呵,我梦见了故乡秋日里的桥:秋风起,秋收忙。
担担金谷桥上过,田夫挥汗说辛酸。
炊烟起,谁家飘来新米香……
呵,我梦见了故乡冬日里的桥:瓦上皑皑白雪,瓦沿垂挂串串冰凌,雪花儿在桥屋里旋飞,不见了行人,
不见了桥……
早几年我回到家乡,梦中的桥又来到我身旁。
我在桥上漫步,轻轻地抚摸桥柱桥栏。
桥,依旧;流水,依旧。
再细看两旁烟树人家,又似乎不像昔日的故乡,不像昔日的桥。
不知何年何月火车、汽车悄悄进了山乡。
峡山桥旁,两峡高空,一桥飞架,一列火车隆隆驶过。
于是,家乡有了一座座铁桥。
三溪桥旁,两岸中央,一桥横跨,一辆辆汽车徐徐驶过。
于是,家乡有了一座座公路桥。
桥,通向城乡,通向世界。
从此,故乡换了新装。
呵,我仍忘不了故乡的屋桥,屋桥上,有我浓浓的情,深深的爱!
阅读上文,完成下列题目。
1)本文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的重点内容是
A.屋桥对人们的作用及四季变化
B.屋桥的变化
C.风土人情
D.屋桥四季的特点
4)“我仍忘不了屋桥”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5)“桥,通向城乡,通向世界。
”请以“桥”为喻体,写一段话。
(不少于150个字)
七、语言表达
13.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
即使我们只是一支蜡烛,也应该“蜡炬成灰泪始干”;
八、作文
14.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许多东西虽然如风一般掠过,却给我们留下永久的怀想,面对那些刻骨铭心的过往,有哪些感慨在你的心头微微荡漾呢?
请以:“在风中飘扬”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1)请你从“温暖”“快乐”“幸福”“歌声”四个词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B
4.D
5.A
二、名句默写
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松枝一何劲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三、字词书写
7.xī(曦)月素tuān(湍)绝 (yǎn)轩邈.(miǎo)鸢飞戾.天(lì)
四、诗歌鉴赏
8.1)不好,“几处”“谁家”说明早莺、新燕少,表现早春的特点,也流露出作者出游的欣喜之情,改成“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2)对比(衬托),表达自己对湖东景色的迷恋、喜爱,以及造福一方百姓的满足、欣喜之情。
五、文言文阅读
9.1)丝毫白色的升到高处即使
2)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的时候,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
4)寂静凄清。
10.1).(1)奔马;(2)形容水声清越;(3)限制,约束;(4)离开
2).(1)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叫个不断。
(2)这种快乐只能留给山中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一起享受,怎能和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3).《与》文,多用骈句,句式工整,读来颇有韵致;《晚》文多用散句,长短句结合,清新自然。
4).寄情山水,热爱山水;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厌弃尘俗的心态。
六、现代文阅读
11.1)颜色鲜明而美丽。
文中指马虎、不讲究。
文中是讽刺的说法,实指关心散播那些无聊的事。
2)本句运用了比喻和讽刺的手法,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
3)赏樱花(行动)、盘辫子(外貌)、学跳舞(行动)等方面的特点。
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4)从长相(“黑瘦”、“八字须”)、语声(“缓慢而很有顿挫”)、穿着等方面描写人物。
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
5)写清国留学生,既是作者去仙台的直接原因(对这些留学生的厌恶),又是在暗示作者的与众不同,是一个寻求救国良策的爱国青年。
12.1)散文
2)以怀念、赞美故乡的桥的思想感情为线索。
3)A
4)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之情。
5)略(符合辞格,语言畅达即可)
七、语言表达
13.即使我们只是一只春蚕,也应该“春蚕到死丝方尽”;即使我们只是一片树叶,也应该“化作春泥更护花”。
八、作文
14.答案在风中飘扬
运动进行曲在操场上回荡,一阵阵喝彩声,一门门礼炮绽放。
校长手握着一枚金牌,缓缓地向领奖台走来。
最高领奖台上,站着一名瘦小的运动员。
校长把金牌挂在他的脖子上,全场发出热烈的掌声……一阵微风吹过,拂起了他的留海,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刚开学时,同学们还依稀记得那一个一瘸一拐走进来的少年,总是毕恭毕敬地,沉默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还记得那次体育课跑50米。
“预备跑”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都飞快地向前冲去,只有他才摆着一种奇怪的姿势,一瘸一拐地向前走,后脚跟发出类似金属摩擦声。
一位同学走过来说:“同学,你还是不要跑了,去旁边晒晒太阳吧!”同学们都大笑起来。
他头上冒着汗珠,一步一步向终点迈进。
“恭喜你,1分钟。
”体育老师拍拍他的肩膀说。
又一阵大笑……
放学铃声在校园中回荡,同学们三三两两地回家了。
夕阳西下,落日的余辉映红了操场,他还在那儿坚毅地一圈圈跑着,空荡无人的操场响起了“吱吱”声。
校长提着个公文包走过来说:“你这样太累了,快6点了,回家吧!”他说:“不,快运动会了,我一定要拿第一。
”校长看了看他的腿,沉默了……
就这样,日复一日。
春天来了,春风吹得笋破土而出,吹得小草拔地而起,吹得杨柳吐出新絮,吹得春意缓缓来到。
就在这个柳絮纷飞的季节里,运动会开始了。
决赛时,八位英姿飒爽的运动员在跑道上准备就位,“预备,跑!”裁判员一声令下,八支箭齐刷刷地飞了出去,“吱吱”声越来越响了,他咬紧了牙关,裤子刷刷地抽着。
隐约地看见了一支金属骨架,啊,是假肢……
他叫王春风,是个残疾人,一年前的一场车祸夺去了他的双腿,但他不气,也不恼,最后靠他的努力,夺得了运动会的第一名。
正如他的名字一样,答案永远在风在飘扬。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管夷吾举于士.(狱官)
B.聚室而谋.(谋划,商量)
C.使人称谢.(道谢)
D.已而之.细柳军(到、往)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差.使(chāi) 狼藉.(jié) 踌躇.(chú) 鲜腴.(yú)
B.颓.唐(tuì) 蹒.跚(mǎn) 琐屑.(xiè) 篱.笆(lí)
C.主宰.(zǎi) 倔强.(jiàng) 秀颀.(qí) 虬.枝(qiú)
D.臼.齿(jiù) 凋.谢(tiáo) 濒.临(pín) 俯瞰.(kàn)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
A.班上的同学几乎都对班长十分佩服,他们都认为她对工作十分尽职,也有能力胜任班长一职。
(删去“几乎”)
B.由于微信支付、支付宝等网络付款方式的广泛运用,使交易变得更加便捷。
(将“便捷”改为“便利”)C.这次复试成功,将决定她能否顺利考入这所大学。
(在“成功”前加上“能否”)
D.2017年2月,芝麻信用与深兰科技合作推出快猫无人值守便利店出现。
(删去“出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蝉喜欢干躁
..它..、阳光多的地方。
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
我要考察
们遗弃下的储藏室,必须用刀子来挖掘。
B.只用前爪挂在已脱下的壳上,摇摆
..,依然是绿色的。
..在微风中,依然很脆弱
C.燧道
..外面的恶劣气候,直到最后一刹那。
..的顶上留一层一指厚的土,用来抵御
D.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
..藏身的地方。
..,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秘
5.下列对句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虽然骑着飞快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啊。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中的月光像清澈透明的积水,水中还有藻、荇等水生植物纵横交错着,那些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译:冬夏换季,才能前往一次。
D.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空荡的山谷传来猿猴叫声的回响,声音悲哀婉转,使人悲哀到极点。
二、名句默写
6.根据课文默写。
(10分)
①故园渺何处,。
②,怅望青田云水遥。
③,相伴过年华。
④,草色入帘青。
⑤抽刀断水水更流,。
⑥浊酒一杯家万里,。
⑦,小桥流水人家。
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⑨它没有婆娑的姿态,。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⑩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三、字词书写
7.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有几个和我熟(shí)___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tuō)___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2)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piē)___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cuò)___的
话来。
四、诗歌鉴赏
8.阅读《野望》,完成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2)这首诗的首联和尾联所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泉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横柯.上蔽(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和______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______和______特征。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右溪记
元结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
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