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单元-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课时练+类文阅读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部编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恐龙为主题,通过讲述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有趣,充满了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恐龙和鸟类的认知可能局限于表面知识,对于生命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启发他们思考和探索。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掌握生命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掌握生命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生命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阅读理解、讨论交流、启发思考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恐龙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恐龙和鸟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4.启发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生命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

5.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归纳生命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知识。

6.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完成相关的阅读和思考作业。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课文标题:《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生命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掌握生命的演变和生物的进化知识。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从而使人们对生物进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课文内容富有科学性,又充满趣味,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本文旨在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在科学知识方面,他们还有很多空白,对恐龙和鸟类的关系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阅读课文,自主探究鸟类和恐龙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关系,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借助资料卡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的过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卡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恐龙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两种动物的相似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借助资料卡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沟通交流能力。

4.成果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鸟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钝、仅、描、隧”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谈、鸽”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笨重、迟钝、鸽子”等17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翔蓝天的演化过程。

4.体会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1.正确读写“恐龙、笨重、迟钝、鸽子”等17个词语。

2.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课前准备相关、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两张,我们知道恐龙是一种庞然大物,与小鸟无论从外形还是生活习性看似乎毫不相干,差异极其悬殊,可是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

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一起走进《飞向蓝天的恐龙》去寻找答案。

(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把生字词勾画出来多读几遍。

2.出示生词,检查自学情况。

恐龙笨重迟钝鸽子根据末期描绘隧道形态公斤膨大前肢鸟翼具备开辟脱离欣喜若狂3.指名再读生字词,教师正音。

4.生字书写指导。

隧:部首是阝,书写时先写两边,最后书写中间的“辶”。

末:与“未”要正确区分,“未”是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末”是第一横长,第二横短。

翼:部首是羽,上中下结构,但是书写时要注意上面的“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5.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恐龙向鸟儿演化的过程)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重要的信息?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读句子,引导学生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理解:“一支”是指恐龙的某一个分支,而不是全部。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第【1】篇〗教学点:1、说明方法:举例子、作比较2、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凌、崭3、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鸽、盈一、质疑导入1、出示恐龙,这是什么?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2、当你看到“飞向蓝天”几个字,你会想到什么动物?你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它?3、一个那么笨重,一个那么轻盈,你觉得他们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吗?(我也觉得没有)但是,它们的确又有很大的联系。

那究竟有什么联系呢?现在,就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

4、齐读课题。

二、生字词。

1、开火车读——全班读2、强调读音:凌、崭3、哪个字容易写错:鸽、盈、捷4、互相检查二、整体感悟1、听课文录音,要求:①听准读音②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反馈①茹毛饮血(xue)②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三、精读第一自然段1、默读第一段,思考问题。

很多同学都觉得,其实恐龙和鸟,二者毫不相干,其实不仅是你们,很多人都也是如此。

现在让我们迅速阅读第一自然段,找找鸟和恐龙有什么不同之处,用“”划起来。

2、反馈。

出示表格3、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4、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是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化石,却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请问,那是什么?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5、好词:这里有一个好词——凌空翱翔,大家用圈起来。

6、谈感受,指导朗读。

(过渡)四、小结所以,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鸟儿和恐龙之间其实是有联系的。

但这究竟是怎么发现的呀?这个问题就等到下节课来解决。

五、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

2、预习课文剩下部分的内容〖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第【2】篇〗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的3号考生。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飞向蓝天的恐龙》。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科普性说明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文章以恐龙为主题,通过讲述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奥秘。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清晰,插图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普类文章有较高的兴趣。

但学生在理解生物进化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恐龙和鸟类的基本知识了解有限,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掌握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恐龙和鸟类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恐龙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两者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恐龙和鸟类的关系,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

4.知识拓展:介绍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制作恐龙和鸟类的模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2.生物进化3.恐龙与鸟类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6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6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文本《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生动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丰富的想象,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

文中第四自然段讲了恐龙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是本文的重点段。

文章既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又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这是文章的目的所在。

2.说学生学生对恐龙有浓厚的兴趣,有大量的资料,但并未深入去体会,尤其对恐龙的演变过程,学生了解很少,同时,在语言文字的体会上,学生已初步具备理解词、句的能力,但还需不断提高。

3.说教学目标、重难点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理解“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品味词句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体会科学工作者的艰辛与执着。

二、说教法学法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词句品读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理念。

三、说教学程序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设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在观看了一段恐龙的视频后,出示课题,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两个探究主题:1、恐龙飞向蓝天的依据 2、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这样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获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获奖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获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讲述了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恐龙可能具有飞翔的能力。

本文以恐龙和鸟类的关系为线索,将科普知识与有趣的故事相结合,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科普知识有浓厚的兴趣。

但在理解文本、提取信息、推理判断等方面还需加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和鸟类的关系,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恐龙和鸟类的关系。

2.教学难点:运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词语进行表达和推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恐龙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两种生物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型。

3.内容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问,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恐龙可能具有飞翔的能力。

4.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科学家探索恐龙和鸟类关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恐龙和鸟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飞向蓝天的恐龙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自读、交流,了解恐龙变成鸟类的一个假说,认识“榛、棘”等5个生字。

2. 过程与方法: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恐龙变成鸟类后的惊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家探究科学奥秘的执着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科普作品,记叙了科学家通过研究,提出了恐龙变成鸟类的一个假说。

这篇课文语言浅显,内容有趣,富有神秘色彩,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难点:理解恐龙变成鸟类的一个假说,体会科学家探究科学奥秘的执着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恐龙图片、鸟类图片。

2. 学具:课文、生字卡片、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恐龙吗?喜欢鸟儿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恐龙和鸟儿的课文,你们想不想知道恐龙和鸟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板书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2. 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榛、棘、臀、榛子、椭圆、嗜血、敏捷、猜度、气体。

3. 精讲细读(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 指名读,注意读出恐龙和鸟类的外形特点。

② 恐龙和鸟类有什么相似之处?(2)学习第二自然段① 指名读,注意读出恐龙和鸟类的不同之处。

② 恐龙和鸟类有哪些不同之处?(3)学习第三自然段① 指名读,注意读出科学家对恐龙和鸟类关系的猜测。

② 恐龙有可能变成鸟类吗?为什么?4. 感悟课文(1)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究科学奥秘的执着精神。

(2)引导学生激发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情感。

恐龙和鸟类之间的关系真有趣!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都让我们对自然界的生物充满了好奇和敬畏。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这份好奇心,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

六、板书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翼龙始祖鸟鸟类相似之处:不同之处: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画出恐龙和鸟类的形态特点。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第二单元 6《飞向蓝天的恐龙》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讲述恐龙飞向蓝天的神话故事。

这个故事富有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对恐龙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了神话故事的魅力。

教材通过这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神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课堂上,需要引导他们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寓意,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学生对恐龙的兴趣较为浓厚,可以借此机会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想象力丰富,激发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神话故事的魅力,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激发对恐龙的进一步了解欲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情节。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想象力丰富,激发阅读兴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恐龙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已知关于恐龙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勾画出关键词句。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想象力丰富。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学生想象自己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体会故事背后的寓意。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所学,强调重点知识。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飞向蓝天的恐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飞向蓝天的恐龙》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6《飞向蓝天的恐龙》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成为现代鸟类的故事。

课文内容富有科学性,又充满趣味,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自然界的探索欲望。

同时,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性,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恐龙如何飞向蓝天这一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己找出答案,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激发对科学的热爱,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找出答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找出答案。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恐龙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2.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3.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大家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4.总结提高:引导学生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飞向蓝天的恐龙1.恐龙如何飞向蓝天?2.恐龙飞向蓝天的意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进行评价。

2.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通过课堂讨论、课后探究等方式进行评价。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6《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6《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公开课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6《飞向蓝天的恐龙》优质公开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恐龙为主题,通过讲述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生物进化的奥秘,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恐龙和鸟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文本理解、信息提取和语言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生物进化这一概念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了解生物进化的奥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理解生物进化的奥秘;培养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提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书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恐龙和鸟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恐龙和鸟类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回答课文提出了哪些问题。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探讨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理解生物进化的奥秘。

4.课堂交流: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和引导。

5.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条恐龙,体会飞翔的感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6.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如模仿课文描述恐龙变成鸟类的过程。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含2课时)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部分恐龙演化成了鸟类,向蓝天飞去的故事,向学生揭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奥秘。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生动,激发了学生探知的欲望。

本文主要采用讲述和描绘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恐龙和鸟类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课文的长度和深度上,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科学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讲读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恐龙和鸟类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出示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学成果,教师点评、引导。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是什么?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2)小组汇报: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引导。

4.讲读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手法。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6 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文本《飞向蓝天的恐龙》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科普性说明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生动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丰富的想象,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以及由此推想出的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

文中第四自然段讲了恐龙变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是本文的重点段。

文章既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又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这是文章的目的所在。

2.说学生学生对恐龙有浓厚的兴趣,有大量的资料,但并未深入去体会,尤其对恐龙的演变过程,学生了解很少,同时,在语言文字的体会上,学生已初步具备理解词、句的能力,但还需不断提高。

3.说教学目标、重难点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能理解“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品味词句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准确生动的表达特点。

体会科学工作者的艰辛与执着。

二、说教法学法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和朗读法进行教学,以自读感悟、合作探究、词句品读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

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理念。

三、说教学程序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设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

”在观看了一段恐龙的视频后,出示课题,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两个探究主题:1、恐龙飞向蓝天的依据2、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四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兴奋”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变成鸟类的一个证据。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科普说明文,课文以科学家在辽宁西部发现的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切入点,介绍了恐龙变成鸟类的一个证据,揭示了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兴奋”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变成鸟类的一个证据。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科普知识,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卡片。

2. 学具:(1)课文原文。

(2)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恐龙吗?恐龙生活在什么时候?它们有什么特点?(2)出示课题:飞向蓝天的恐龙2. 学习课文(1)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3)理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探究与发现(1)学生分组讨论:恐龙如何变成鸟类?4. 巩固与拓展(1)造句练习:学生用“兴奋”一词造句。

(2)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科普文章,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飞向蓝天的恐龙恐龙→鸟类七、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科普文章,进行阅读并写读后感。

八、课后反思本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激发学生探求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恐龙为主题,通过讲述恐龙变成鸟类飞向蓝天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感受科学的奥秘。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插图精美,富有想象力。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恐龙这一主题较为熟悉,但对于恐龙如何变成鸟类的过程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此外,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各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恐龙如何变成鸟类的过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恐龙为主题,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恐龙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对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有所认识。

3.精讲细读: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恐龙如何变成鸟类的过程。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明确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6飞向蓝天的恐龙》是春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恐龙为主题,通过讲述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成为今天鸟类的故事,向学生们揭示了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充满了科学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恐龙和鸟类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恐龙如何飞向蓝天,成为鸟类的过程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们已有的知识为基础,通过引导他们阅读课文,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使学生们了解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成为鸟类的过程,以及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们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成为鸟类的过程,以及恐龙与鸟类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和概念,以及如何将课文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景教学法: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们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们的思考,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们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课文内容,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恐龙和鸟类的图片,引发学生们的兴趣,然后引入课文标题《6飞向蓝天的恐龙》,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

2.阅读理解:让学生们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进行问题讨论,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飞向蓝天的恐龙》说课稿我的说课稿:大家好,我是一名幼儿园教师,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设计的一节语文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一、设计意图这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景引入、互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课文内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子,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口语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幅恐龙的图片,一些恐龙的玩具,以及一份课文的复述。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恐龙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恐龙的外貌特征,并引导学生说出恐龙的名字和特征。

2. 朗读课文:让学生们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在朗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解释一些生词。

3. 复述课文:让学生们根据课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这个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4. 口语表达:让学生们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口语表达。

比如,我让学生们用课文中的句子描述一下恐龙的外貌特征。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大意。

活动的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口语表达。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设计,觉得学生们在朗读课文和复述故事方面表现得很不错,但在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口语表达方面还需要加强。

因此,我计划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多地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进行口语表达,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拓展延伸:我让学生们回家后,找一些关于恐龙的书籍,阅读并了解恐龙的知识,下次课堂分享。

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

这就是我设计的《飞向蓝天的恐龙》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谢谢大家!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说课稿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认为需要特别关注的。

四年级下册 语文 第二单元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 语文 第二单元 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案设计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 6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案设计《〈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的奥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科学知识,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

1. 内容概述- 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

- 课文开篇通过生动的描写,介绍了恐龙的庞大家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详细阐述了恐龙向鸟类演化的过程,这部分内容充满了科学术语和逻辑推理,是学生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最后,课文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来揭示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描绘、轻盈、敏捷”等词语。

- 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体会课文中语句表达的准确性。

-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 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 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艰辛与不易,感受科学家们严谨、执着的科学态度。

3.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这是课文的核心内容。

例如,文中详细描述了恐龙家族的演变,从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恐龙,到一些猎食性恐龙逐渐具备鸟类的特征,这一过程涉及到多个阶段和多种特征的变化,学生需要梳理清楚。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获奖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获奖说课稿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06《飞向蓝天的恐龙》获奖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类说明文,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本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恐龙中的一小部分进化成了鸟类,从而使鸟类拥有了飞行的能力。

文章语言简洁明了,事例具体生动,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能够运用拓展延伸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说明文的文体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科学知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

此外,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锻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恐龙进化成鸟类的过程,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恐龙进化成鸟类的过程,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恐龙和鸟类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恐龙进化成鸟类的过程。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解决重难点问题。

4.教师引导: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实践应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课后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6.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7.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强调重点知识。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单元-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课时练+类文阅读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单元-6 飞向蓝天的恐龙 教案+说课稿+教学反思+课时练+类文阅读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

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作者介绍】徐星,男,祖籍江苏,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动物学家。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恐龙: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们根据研究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0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

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课文以“飞向蓝天的恐龙”为题,破除了人们头脑中对恐龙的固有印象,颇具吸引力。

文章开篇即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将笨重、迟钝的恐龙与轻巧灵活的鸟类──这两种在人们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动物展现在读者面前,告诉我们: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

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3自然段循着读者的阅读思路,以“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这一设问,十分自然地引出下文,将我们的视线引向中生代,在我们眼前再现了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这一过程以时间为序,先讲了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的大小、形态、行走方式;接着介绍了经过数千万年之后,它的后代繁衍变化、形态各异的情况;由于它们的体态、体表、生活习性等方面的变化,最终使一支猎食性恐龙变成了天之骄子,飞向了蓝天。

课文最后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体会科学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执着与艰辛,引导学生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作者介绍】徐星,男,祖籍江苏,出生于新疆伊犁新源,古生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动物学家。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恐龙:恐龙是中生代时期(2.3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

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这个谜至今仍无人能解。

地球过去的生物,均被记录在化石之中。

中生代的地层中,即曾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

其中可以见到大量或呈现各式各样形状的骨骼。

但是,在紧接着的新生代地层中,却完全看不到非鸟恐龙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鸟恐龙在中生代时一起灭绝了,如今仅存鸟类,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可"鸟类属于恐龙"的说法。

恐龙种类多,体形和习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双腔龙可能超过50米,而最小的蜂鸟可能还不到10厘米。

就食性来说,有温顺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还有荤素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统治了地球大约8000万年(1.44亿年前---6500万年前)中生代时期: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

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

在希腊文中,中生代意为"中间的"+"生物"。

中生代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

由于这段时期的优势动物是爬行动物,尤其是恐龙和翼龙,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

霸王龙即雷克斯暴龙,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MAA)距今约685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非鸟类的恐龙种类之一。

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是最晚灭绝的恐龙之一。

霸王龙属暴龙科中体型最大的一种。

体长约11.5-14.7米。

平均臀部高度约4米。

最高臀高可达到5.2米左右,头高最高近6米。

平均体重约9吨,(生态平均约7.6吨),最重14.85吨,头部长度最大约1.55米。

咬合力一般9万牛顿-12万牛顿,嘴巴末端最大可达20万牛顿左右,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霸王龙的属名在古希腊文中意为「残暴的蜥蜴王」,种名在拉丁文中意为国王。

有些科学家认为亚洲的勇士特暴龙(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龙超科的第一个有效种,而其他科学家则认为特暴龙是独立的属。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暴龙科的种已被提出,但它们多被认为是暴龙的异名,或被分类于其他属。

马门溪龙: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其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

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7米。

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

另外,马门溪龙的颈部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部可达12.1米)。

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相对较少。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第九届中科院杰出青年奖"评选评语:徐星对新疆准噶尔盆地戈壁地区连续7年的野外考察使,该地区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晚侏罗世过渡时期的陆相化石点,他在辽宁西部的野外工作导致了许多极其重要的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

他已发现和命名恐龙新属种20余种,是世界上命名恐龙有效属种最多的学者之一。

他在暴龙类、镰刀龙类等的形态学、分类学等方面的成果被评论为引发了恐龙研究领域革命性的变化。

他有关鸟类起源及羽毛和飞行起源的研究被有关评论誉为里程碑式的成果,发现的四翼恐龙被认为是和始祖鸟一样重要的物种。

他纠正了1999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有关"古盗鸟"的报道错误,避免了错误知识的传播,成为古生物历史上最著名的事件之一。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读一读,写一写。

pénɡ dà sì zhī kāi pì suì dào()()()()ɡē zi bèn zhònɡ kǒnɡ lónɡ xínɡ tài()()()()三、加点的字该读哪个音?选一选吧!后裔.(yīyì)隧.道(suìsuí)树栖.(xīqī)繁衍.(yǎn xínɡ)崭.新(zǎn zhǎn)迟钝.(dùn dèn)三、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漫长——()繁衔——()形态各异——()敏捷——()顿时——()欣喜若狂——()四、连一连。

漫长的羽毛身体小巧轻灵的生活行动轻盈美丽的演化身材敏捷崭新的鸽子反应迟钝五、缩句1.我国的科学家在辽宁西部发现了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

2.一支恐龙经过漫长的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3.恐龙后代繁衍成了庞大家族。

阅读能力大提升六、课内阅读。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欣喜若狂”的意思是:()。

“首次”的意思是()。

2.为什么说这块恐龙化石是“点睛”之笔呢?七、课外阅读。

飞龙我国民间有龙能升天的传说。

世界上真有这样的“飞龙”,那就是1.9亿年前出现的翼龙。

翼龙是恐龙的一种,是飞上天的爬行动物,把它说成是“飞龙”,也没有大错。

巨大的恐龙怎么会飞起来了呢?因为它的前肢和身体中间长出了一张薄薄的皮膜,当它在空中飞来飞去时,活像一只大蝙蝠,难怪当它被发现时,有人说它是蝙蝠的祖先,有人说它是一只怪鸟。

过了很久,人们才明白,原来它是恐龙家族里的一员,给它取名叫翼龙。

翼龙的“皮翅膀”虽然很大,但中间没有肢骨支撑,不能像蝙蝠一样用力拍打,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更不能远距离飞行。

它只能在林间空地上滑翔一会儿,或是像后来的水鸟那样,从空中一下子俯冲下去,捞起一条小鱼就赶紧飞起来,飞行本领并不高明。

人们传说“飞龙”可以腾驾雾,飞上高高的天空,它更加沾不上边了。

1.请你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皮膜(mé mó)蝙蝠(biān biǎn)支撑(chēnɡchěnɡ)翼龙(jì yì)空地(kōnɡkònɡ)空中(kōnɡkònɡ)2.先看看例子的一对词语是什么关系,再在后面的四对词语中找出关系相似的一对。

(1)恐龙翼龙A、医生病人B、船码头C、文具钢笔D、香蕉苹果(2)水鸟小鱼A、母鸡鸡蛋B、山羊青草C、老鼠猫D、果树果实3.翼龙为什么会飞呢?从文中找出,用“”标出。

思维创新大拓展八、读一读,填一填。

中生代地质年代上的中生代距今2亿5千万年至6千万年,持续的时间长达1亿8千万年左右,又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

那时,在陆地上有恐龙,海中有蛇颈龙,空中有翼龙。

化石指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1.化石的作用是什么?2.中生代时,在陆地上有(),海中有(),空中有()。

参考答案:《飞向蓝天的恐龙》精彩片段走进恐龙,探究演化。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谁能最先找到答案?好,谁来说?生:(读相关段落。

)师:找得又快又准,读得很流利。

谁与他的答案相同?让我们用最美的姿势最响亮的声音齐读。

师: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生:我知道恐龙的形态各异;我知道恐龙的形体变化;我知道恐龙是怎样学会飞翔的……(学生自由交谈)师: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三千万年前,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生:就是有各种各样的姿态。

师:恐龙到底有哪些形态呢?(学生齐读投影)有些(),有些则()师:你知道了恐龙的哪些形态?(指名回答后,再次齐读投影。

)师:有些恐龙像他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则”是什么意思?生:不一样师:对,不一样,就用这个“则”字强调。

比较不同,会用“则”强调,也可以用自己的语气,语调来强调(谁来读)这句话介绍了恐龙的哪种形态?(行走),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两类。

师:谁来总结?(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身材、性情)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读书要把书读薄,看,课文介绍了恐龙的六种形态,我们通过分析给概括成了三类,一下子变薄了,也好记了。

有这种能力的同学请大声朗读。

(自由背诵)会背吗?(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写表格。

)我们知道恐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难道只有这些形态吗?生:(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回答)有些恐龙(),有些恐龙则()(提醒学生仿照文章的格式说一说其他的形态)(设计意图: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顺学而导,以学定教,由轻声读课文再至默读课文,引导学生练习默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师:同学们的知识可真多。

请看(课件播放:在《爱不会绝迹》的音乐中观察恐龙的形态)你看到了什么?是呀!恐龙这个庞大的家族,又有什么变化呢?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请接着读)(设计意图:选择学生熟悉的动画片主题曲《爱不会绝迹》,勾起学生对恐龙的记忆,同时在轻松的音乐中进行课间休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