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物理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乌海市2019-2020学年中考三诊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叫干冰。

在干冰形成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D
【解析】
【详解】
由题,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形成干冰,所以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凝华放热。

故D正确。

2.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说明车有惯性
B.骑电动车戴头盔,可减小摔倒时惯性带来的伤害
C.跳绳时加大摇绳的速度,可以增大绳的惯性提高成绩
D.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它的惯性越来越小
B
【解析】
【详解】
车上的人开始随车一起向前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或减速时,人的下部由于摩擦力与车一起停止,上部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会向前倾,故A错误;
骑电动车戴头盔,可减小摔倒时,人由于惯性向前运动,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带来的伤害,故B正确;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所以跳绳时加大摇绳的速度,绳的惯性不变,故C错误;
足球离开脚后在草地上越滚越慢,是因为足球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而不是惯性越来越小,因为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其大小不变,故D错误.
3.下列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
B.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C.人在墙上形成的影子
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
B
【解析】
【详解】
铅笔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彩虹的出现是光的色散现象;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倒影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故B符合题意.
4.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
A.凝固B.升华C.液化D.熔化
C
【解析】
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故选C.
5.如图所示,是单摆的摆动过程,小球在A点位置向上摆动,不计空气阻力,图中所示的小球在A点的受力示意图正确的是()
[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5/24/2210448305225728/2211336040316928/STEM/36406a467241424fb 92c49854946cacc.png]
A.[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5/24/2210448305225728/2211336040316928/STEM/129b7f11e8d74603a 1c0bb8e5e6f0f70.png] B.[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5/24/2210448305225728/2211336040316928/STEM/c545ee425ad9445c9 372815c8345a6c6.png] C.[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5/24/2210448305225728/2211336040316928/STEM/7830a5440923489ba 1f01536cb3406d3.png] D.[Failed to download image :
http://192.168.0.10:8086/QBM/2019/5/24/2210448305225728/2211336040316928/STEM/4ebf009d686448b2b 412ea8119c8baf6.png]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空气阻力不计,小球只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沿绳子斜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作用在物体的重心上;拉力的方向是沿绳子斜向上的,作用点也可以画在重心.由此可知,只有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小明同学在学习八年级物理《声的世界》以后,总结出以下关于声的四点知识,其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会听到声音B.声音的响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C.声是一种波,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D.“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振动会产生声音,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Hz,当物体振动的频率过大或过小时,我们是听不到声音的,故A错误;
B.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B错误;
C.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
D.“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响度小,而不是音调低,故D错误.
7.如图所示,一个重为40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10N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A.10N B.30N C.40N D.0N
D
【解析】
【详解】
物体的重力为41N,竖直向上的拉力为11N,小于物体的重力41N,物体仍然保持静止状态,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1.所以D正确,ABC错误。

8.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先闭合S1,再闭合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均变小
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路总功率变大
C.电压表示数不变,总电阻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变大
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先闭合S1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再闭合S2,R2被短路,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根据串联电路
=判定功率的变化.
的电流和电压的特点分析电流表示数、电压表示数的变化;根据公式P UI
【详解】
由图可知,先闭合S1时,两电阻串联,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R1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其示数小于电源电压;再闭合S2,R2被短路,电路为R1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R1的电阻小于两电阻串联的总电阻,即总电阻减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即电流表示数变大;故AC错误;电源电压不变,=可知,电路的总功率变大,故B正确;由欧姆定律可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电流变大,根据P UI
比值为电阻R1的阻值,则该比值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关键是开关闭合、断开时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和电表所测电路元件的判断.
9.如图所示,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后,苹果漂浮,梨子沉底.若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1、V1和F1,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1、V1和F1,现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若m1>m1,则F1一定小于F1若m1=m1,则F1一定大于F1若V1=V1,则F1一定小于F1若V1>V1,则F1一定大于F1.
A.(1)(3)B.(1)(4)C.(1)(3)D.(1)(4)
C
【解析】
①苹果漂浮,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即F1=G1;
而梨子沉底,说明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即F1<G1;
若m1>m1,即G1>G1,则苹果的浮力一定大于梨子的浮力,即F1一定大于F1,故①错误;
②根据①的分析可知,若m1=m1,即G1=G1,则F1一定大于F1,故②正确;
③若V 1=V 1,因为苹果有部分跳出水面,所以水面下的部分小,根据F gV ρ=浮水排知苹果受到的浮力小,即F 1一定小于F 1,故③正确;
④若V 1>V 1,又因为苹果有部分跳出水面,所以不能比较两者排开水的体积大小,则不能比较浮力的大小,故④错误;
故C 正确.
点睛:本题体现了求浮力的两个最常用的方法,即一是根据浮沉条件判断浮力,二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注意练习,熟练掌握.
10.以下说法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 .家庭电路电压为36V
B .挂壁式空调的额定功率约为1200W
C .初中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
D .人体感觉到适宜的气温约为050C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 ,故A 错误;
B. 挂壁式空调的额定功率较大,约为1200W ,故B 正确;
C. 初中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μm ,故C 错误;
D. 人体感觉到适宜的气温约为25℃左右,故D 错误.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2分)
11.如图所示是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高铁运行时刻表,根据表中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高铁全程运行1318km
B.高铁从北京南站至枣庄站的平均速度为250.8km/h
C.高铁在无锡东站停车时间为10min
D.高铁从南京南站到常州北站的运行速度比从北京南站至枣庄站的平均速度快
BCD
【解析】
【详解】
A.由图表可知,从北京南——上海虹桥全程是1318公里,即1318km,故A正确;
B.差表知高铁从北京南站到枣庄站里程是627km,所用时间7:00—9:31,共计2小时31分,平均速度
v=s
t
=
627km
31
2h
60
=249.1km/h,故B错误;
C.从表中可知,高铁11:54到达无锡东站,11:55发车,停留时间1min,故C错误;
D.由表查知,南京南到站到常州北站距离1153km-1023km=130km,时间11:03—11:35共计32min,平
均速度v=s
t
=
130km
32
h
60
=243.75km/h<249.1km/h,故D错误。

12.如图,光路图正确的是
A.B.
C.D.
AD
【解析】
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有三条: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凹透镜的特殊光线有三条: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然后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A、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正确;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错误;
C、相对于凹透镜来说,图中入射光线不是特殊光线,折射光线应该比入射光线更远离主光轴,故C错;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故D正确。

故选:AD。

【点睛】本题考查了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

掌握好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解答此题就不会太难。

13.嗑瓜子不用牙?真的么?如图所示,利用这个瓜子剥壳器,专业对付黑瓜子、开心果、白瓜子的坚硬外壳,轻轻松松剥瓜子。

下面的几组机械中,和这种“瓜子剥壳器”的种类和作用相同的有()
A.钢丝钳B.瓶起子
C.钓鱼竿D.螺丝钉
AB
【解析】
【详解】
题干中的“瓜子剥壳器”为省力杠杆,省力但要多移动距离。

AB、我们在使用钢丝钳、瓶起子时都是为了省力,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都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们都是省力杠杆,符合题意;
C、我们在使用钓鱼竿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它是费力杠杆,费了力但省距离,不符合题意;
D、螺丝钉实际上是变形的斜面,不属于杠杆,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
14.在斜面上拉一个重4.5 N的物体到高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 N,斜面长1.2 m、高0.3 m。

把重物直接提升h 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因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是一个“不可直接测量”量,但是能通过“可测量”量求出摩擦力f的大小。

对于倾斜程度不同的斜面,如图,斜面的长s和斜面的高h均为“可测量”量,在拉力F作用下(拉力方向沿斜面向上)使重为G的滑块沿斜面匀速移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

62.5% 物体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时,f=Gh F s -或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时,f=Gh F s
-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可知,本题考查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根据题中“但是能通过“可测量”量求出摩擦力f 的大小,……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的大小可能是____”可知,本题求斜面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利用公式100%Gh FL
η=
⨯求机械效率。

根据功的关系FL=Gh+fL 求出摩擦力的大小。

【详解】
由题,斜面的机械效率 4.5N 0.3m 100%100%62.5%1.8N 1.2m
Gh FL η⨯=⨯=⨯=⨯。

当滑块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时,由功的关系FL=Gh+fL 可得, Gh f F L
=-; 当滑块沿斜面匀速向下运动时,由功的关系Gh=FL+fL 可得,Gh f F L =
-; 15.蒸海鲜的吃法在湛江非常流行.其做法是:蒸锅上面放海鲜(如图),下面放米煮粥,汁水从上面流到下面的粥里,食客们还能享受一碗营养最大化的海鲜粥.为了保持海鲜原汁原味,蒸气通过蒸锅将海鲜蒸熟.汁水是蒸气放热后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蒸熟后,闻到海鲜的浓香味,这是一种_____现象,烹饪过程中其内能是通过_____方式改变的.
液化扩散热传递
【解析】
蒸气通过通过蒸锅将海鲜蒸熟,高温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海鲜放热后液化而形成汤汁;海鲜蒸熟后,闻到海鲜的浓香味,这是海鲜汤中的香味分子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的结果,在烹饪过程中,内能增加主要通过热传递方式实现的.
16.电子式电能表表盘上标有“3200imp/(kw•h )”字样(imp 表示闪烁次数).将某用电器单独接在该电能表上正常工作30min ,电能表指示灯闪烁了320次,该用电器在上述时间内消耗的电能为____kw•h ,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是____W .
0.1 200
【解析】
【详解】
电能表是测量家庭电路中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3200imp/(kW•h )的含义是:电路中每消耗1kW•h 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200次.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和电功率的公式P=,进行解答.
因为电路中每消耗1kW•h 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200次.
所以当指示灯闪烁320次时,消耗的电能为W=
=0.1kw•h ,
t=30min=0.5h
用电器的额定功率P===0.2kw=200W . 17.江夏区环山绿道全国文明,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其中青龙山、花山段全长13.5km .某校组织学生徒步,他们的平均速度是1.25m/s ,走完青龙山、花山段需用时___h .某同学骑自行车的骑完全程用时56min15s ,他的平均速度是_____m/s .夏季高温来临,不时飘来松香(松树分泌的油脂)气味,这是因为_____.
3 4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详解】
平均速度v=1.25m/s=4.5km/h ,走完青龙山、花山段需要的时间t=13.5km 4.5km/h
s v ==3h , 某同学骑自行车的骑完全程用时56min15s=3375s ,他的平均速度v 1=3113.510m 3375s
s t ⨯==4m/s , 能闻到松香(松树分泌的油脂)气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8.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煮粽子时,小明闻到了粽子的香味,这是_____现象,吃粽子时,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表明:分子间存在_____.
扩散;引力
【解析】
试题分析:闻到粽子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属于扩散现象;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使米粒和粽叶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是由于分子间相互的引力而形成.
【考点定位】分子动理论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9分)
19.近年来,咸宁对城乡学校进行大改造,一些农村学校也用上了热水器,如图甲所示是咸安区某中学新安的电热水器的简易示意图,通过开关S 的断开或闭合可使热水器处于保温或加热状态.已知热水器水箱装水50kg ,R 1、R 2均为发热电阻丝,R 1=50Ω,R 2=750Ω,电源电压200V 恒定.图乙是电热水器工作时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问
(1)水箱中的水从20℃加热到70℃需要吸收多少焦耳的热量?[c水=4.2×103J/(kg•℃)]
(2)电热水器处于加热和保温状态时的电功率分别是多大?
(3)该热水器按图乙规律工作一天(24小时)需要消耗多少电能?
(1)1.05×107J;(2)800W、50W;(3)1.512×107J.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水箱中的水从20℃加热到70℃,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4.2×103J/(kg•℃)×50kg×(70℃﹣20℃)=1.05×107J;
(2)由图知,当开关闭合时,电阻R2被短路,电路中只有R1,此时电路中电阻最小,由P=可知电路消耗的功率最大,处于加热状态;已知R1=50Ω,U=200V,则加热功率:P加热=;
当开关断开时,两个电阻串联,处于保温状态,保温功率为:
P保温=;
(3)由图乙可知,电热水器每小时加热10min、保温50min,
加热10min消耗的电能:W加热=P加热t1=800W×600s=4.8×105J,
保温50min消耗的电能:W保温=P保温t2=50W×50×60s=1.5×105J,
每小时消耗的电能:W=W加热+W保温=4.8×105J+1.5×105J=6.3×105J,
一天工作24小时消耗的电能:W天=6.3×105J×24=1.512×107J.
答:(1)水箱中的水从20℃加热到70℃需要吸收1.05×107J的热量;
(2)电热水器处于加热和保温状态时的电功率分别是800W、50W;
(3)该热水器按图乙规律工作一天(24小时)需要消耗1.512×107J的电能.
20.小林用一个电流表和一个阻值为10Ω的电阻R0来测某未知电阻R x的阻值,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在只闭合S的情况下,电流表的示数为0.6A;再同时闭合S、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9A,电源电压不变,求:
(1)电源电压;(2)电阻R x的阻值.(1)6V.(2)20Ω.【解析】
【分析】
【详解】
(1)只闭合S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0的电流,由I=U R
可得,电源的电压:
U=I0R0=0.6A×10Ω=6V;
(2)同时闭合S、S1时,R0与R x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 x的电流:
I x=I−I0=0.9A−0.6A=0.3A,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R x的阻值:
R x=
6V
0.3A
X
U
I
==20Ω.
【点睛】
(1)只闭合S时,电路为R0的简单电路,电流表测通过R0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源的电压;(2)同时闭合S、S1时,R0与R x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通过R x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 x的阻值.
21.如图是某家用电热水器的简化电路图,温控开关S可根据水温自动切换加热和保温两种状态,R1、R2是发热电阻,热水器主要参数如下表.[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额定电压220V 容量30kg
加热功率2200W 保温功率605W
(1)求出R1,R2的阻值?
(2)水箱中装满初温为20℃的水,加热使温度升高到60℃,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3)在上述加热状态下,热水器正常工作50min 需消耗多少电能?加热效率是多少?(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22Ω;58Ω(2)5.04×106J (3)6.6×106J ;76.4%
【解析】
【详解】
(1)当开关S 接a 时,电路为R 1的简单电路,此时电路的电阻较小,电路的总功率最大,是加热状态,根据2U P R =得,R 1的阻值: ()2
2
1220V 22Ω2200W
U R P ===加热; 当开关S 接b 时,R 1,R 2串联在电路中,是保温状态,则两电阻的总电阻为: ()2
2
12220V 80Ω605W
U R R P +===保温, 故R 2阻值为:R 2=80Ω-22Ω=58Ω;
(2)根据Q cm t =∆吸得,水吸收的热量:
Q 吸=cm (t-t 0)=4.2×103J/(kg •℃)×30kg ×(60℃-20℃)=5.04×106J ;
(3)加热50分钟消耗的电能:
W=P 加热t=2200W ×50×60s=6.6×106J ;
则加热效率: 665.0410J 76.4%6.610J
Q W η⨯===⨯吸. 五、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22.如图,作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再作出射向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所以反射角是90°-30°=60°,即入射角也为60°,过入射
点A做出平面镜的法线,再根据入射角等于60°在法线左侧作出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60°;再根据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做出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光路如下:
23.在图中根据通电螺线管的S极,标出磁感线方向、小磁针的N极和电源的正、负极。

(_______)
【解析】
【详解】
已知螺线管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由安培定则可知电流由左侧流入,故电源左侧为正极;外部磁感线由N极指向S极,则磁感线方向向左,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小磁针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如图所示: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24.在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小枫同学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这时发现杠杆的右端上翘,他应将杠杆两端的
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保持_____.如图所示,该同学在杠杆左端图示位置挂上3
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g,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他在图中A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1,F1的大
小为_____N.
右水平平衡 3
【解析】
【详解】
(1)杠杆的右端上翘,说明杠杆重心左移,应将平衡螺母(左端和右端的均可)向右调节,直至重心移到支点处,使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2)钩码的重力:G=mg=
0.05kg 10N/kg-0.5N,在图中A处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1,力臂即为OA,若杠杆上每格长为L,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则F1×2L=1.5×1N×4L,所以F1=3N.
【点睛】
(1)杠杆的右端上翘,说明杠杆的重心在支点左侧,调节平衡螺母应使杠杆重心左移,这一调节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求F1的大小;25.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如图甲、乙所示.
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
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调节.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甲同学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做法的不足
是:.如图乙所示,乙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1.第(填“一”或“二”)种实验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F1(填“<”、“=”或“>”).乙同学用图丙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甲同学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可能的原因是:.
(1)左;(1)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具有偶然性;(3)一;<;(4)杠杆存在自重
【解析】
【详解】
(1)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应将平衡螺母向较高的一端调节.因为右端低左端高,故应将平衡螺母向较高的一端调节,即将左边或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1)只有一次实验总结实验结论是不合理的,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多进行几次实验,避免偶然性;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力的方向与杠杆垂直,力臂的长度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来;因此第一种实验方案更方便;因为第一方案的动力臂要大于第二种方案的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1L1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都相同的情况下,动力臂越大的越省力,所以,F1<F1;(4)图丙中,杠杆的重心不在支点上,弹簧测力计不但提了钩码,而且还提了杠杆,杠杆的重力对杠杆转动产生了影响,导致拉力F的大小比由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
26.如图所示,是小明设计的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研究对象是一个密度大于水的合金块,实验步骤顺序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在四个步骤中的示数分别表示为G物、F1、F2、G空桶。

(1)按图甲中的顺序测出排出水的重力将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正常”),原因是_____。

(2)合理调整甲中实验顺序后,当实验中的测量结果满足关系式:_____时(用图中测力计示数表示),则该实验结果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3)按照新的顺序实验,以下情况会影响验证结果的是_____(选填“A”、“B”或“C”)。

A.①中溢水杯内未盛满水
B.②中合金块未全部浸没入水中
C.②中合金块浸没水中过深(不碰到容器底)
(4)如果该实验中小明用了图乙所示的测力计,实验前有A、B两合金块(A:体积16cm3、密度10g/cm3B:体积为50cm3、密度3g/cm3)可供选择,要能较为科学的完成本实验,他应选_____(选填“A”或“B”)合金块来做实验
偏小小桶中有水残留G物﹣F1=F2﹣G空桶A B
【解析】
【详解】
(1)按图甲中的顺序测出排出水的重力将偏小;原因是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顺序,先测量总重,再测量桶重的话,由于桶内壁上会粘有部分水,使得桶重会变大,排开水的重力等于总重减去桶重,所以使得排开水的重力偏小;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所受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相等,所以G物﹣F1=F2﹣G空桶时,则该实验结果说明阿基米德原理成立。

(3)A.①中溢水杯内未盛满水,使得G排减小,测得浮力变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故选A;
B.②中合金块未全部浸没入水中,排开体积的大小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C.②中合金块浸没水中过深(不碰到容器底),完全浸没时,深度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4)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A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A=ρ水gV排A=1.0×103kg/m3×10N/kg×1.6×10﹣5m3=0.16N;B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F
=ρ水gV排B=1.0×103kg/m3×10N/kg×5×10﹣5m3=0.5N;要
浮B
能较为科学的完成本实验,他应选B合金块来做实验。

理由是因为A所受的浮力为0.16N,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的变化小于其分度值(0.2N),不易准确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