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作者:李志民
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4年第7期
李志民
(桂林市植园绿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园林植物造景是指运用植物的形体、色彩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通过大小、高矮等,或孤植、或三五成群、或立于水边、或藏于屋角等的形式来创作园林环境景观。
本文通过剖析
园林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广泛性,进一步剖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和造
园艺术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造园艺术
古典园林是我国古代人民留下的瑰宝,更是我国园林文化的无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从大气
磅礴的皇室园林,到小家碧玉的江南庭院,从北方园林的庄重严谨,到岭南地区的巧夺天工,
无处不散发着园林工作者的智慧。
而在构成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山石、水体、植物以及建筑中,植物绝对是最具独特艺术魅力的那一个,绝对是古典园林画卷中最浓的一笔。
1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性
园林,来源于人们对植物种植和栽培的过程,纵观世界造园历史,建筑、植物、叠山、理
水是园林中的基本的构成要素。
而在这些基本要素中,建筑、叠山、理水更多的是起到制造空
间的作用,而植物才是赋予园林生命力的要素。
观赏植物,主要可以分为观花类、观果类、观
叶类、闻香类、松针类、竹类、藤蔓类、水生植物、竹类等等。
一方面,植物造景可以起到烘
托的作用,有山水一定要有植物,如果没有了植物的衬托,山水和建筑也就没有了生机盎然的
意境;另一方面观赏植物不仅可以带给人们感观上的享受,还可以带给人们很多艺术美感。
比如,曹雪芹的作品《红楼梦》描写的文学园林中的巅峰之作大观园,园中配置了各种不同的观
赏植物,比如,贾宝玉怡红院里的海棠;林黛玉潇湘馆里的遍地翠竹;惜春藕香榭里临水所种
植的荷花;妙玉栊翠庵里开的茂盛的红梅……除此之外,观赏植物能够净化园林环境,为人们
提供适宜的环境。
植物具有很多作用,比如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小环境气候等等。
还有
一些水生植物具有增进水质、净化水体的透明度和清洁度。
综上所述,观赏植物是中国古典园
林重要的构成要素。
应证了英国的造园家克劳斯顿所说“园林设计归根到底是植物的设计。
其
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的内容只能在一个有植物的环境中发挥出来”。
2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随着古典园林文化的漫长演进,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我国的古典园林的发展
过程大致可以分为8个阶段,也就是商朝、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隋唐
时期、宋代、元代和清明时期。
我国园林形式最早的是出现在殷商的囿,后来统称为园囿,它是确定一定的地域,让鸟兽
虫鱼和花草树木滋生繁育,后面越来越发展为用来种植观赏花木的园苑;春秋战国时期,各诸
侯国臣开始摆脱等级制度并竞相修建宫苑,观赏对象从动物还是扩展到植物,以至于周围的山
水风景都成为成景元素;秦汉时期,中国的封建农业经济和传统文化迅速发展,使得古典园林
不在像早期时候是利用自然植被作为景观,开始根据文化理念及人们的意愿使得古典园林要素
进行有机合成,这个时期的主流其实是皇家园林,这个时期已经可以运用植物,形成主题为花
木的风景点;到了魏晋南北朝时代,成为中国园林历史上的转折时期,通过运用植物营造景观,
人们在植物配置上开始讲究意境,可以将园林植物进行配植,合理组织园林要素而产生雅俗共
赏的意境;隋唐时期,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为写意山水园阶段;到了宋代,中国的造园艺术就
意境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皇家园林的规划设计则较少有皇家气派,反而更接近于私家园林。
这
一时期已经开始注重利用绚丽多彩的植物来营造出四季的各个观赏效果;元代时期,在文化方
面没有取得很大的成就,造园技术也多是继承宋代的风格,太液池还比较有代表性;明清时期
算是整个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结。
3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及特点
在我国的古典园林用一些乔木、花卉、灌木等材料,通过细致选材和设计,再去应用于自
成一景或者用来点缀水榭和山石,从而形成各式各样的景观。
利用这些植物多姿的形态、明艳
的色彩、柔软的质感和生动的枝条,从而避免了现在一些由直线和板块型构成的建筑空间给人
的生硬冷漠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中,植物造景可以应用于制造一些具有美学意义的需要,如物理属性和精神
层面的,声响美、光影美、姿态美和色彩美是分别可以满足人们在听觉、嗅觉和视觉方面的物
理属性美。
比如,承德的避暑山庄中的松鹤斋如图1所示,梨花伴月如图2所示、曲水荷香等
都是以植物景观为主题命名的。
古典园林植物在功能和特色上能够利用植物本身的形态和搭配构建合适的空间效果和系统。
其中有些古典园林中是以树木花卉为风景主题的,常常引起诗人的共鸣和联想。
比如“有名园
而无佳卉,犹金屋之鲜丽”、“千朵红莲三尺水,一弯明月半亭风”等等。
观赏植物随着季节
的变化而不同,春天有桃树、迎春花;夏天有荷花和睡莲;秋天有菊花、桂花、枫树等;冬天
有寒梅和松竹等,诗情画意与植物造景联合在一起,显示出我国高超的造园艺术,使得景色的
表现力和感染力得到大大提高。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在植物选择上首先要有主有次,目的是形成主景突出和配景呼应
的宾主秩序;在空间层次上还要讲究主次关系。
园林空间的布局既要求丰富多样,又要求整体
统一。
既要层次对比又要相互映衬。
目的是在于使许多不同特色和形态的景物,统一于一个整
体格局。
在中国的古代园林中,存在着2种类型,一种是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例如故宫、颐和园等;另外一种是幽静典雅的园邸,例如苏州园林。
中国园林植物造景由于深受山水画、山水诗
和生活习俗的影响,植物选择上注重“品格”,在形式上注重色、韵、香,力求能够入画,意
境深远。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所以在古代的皇家园林中,牡丹的雍容华贵象征着统治者的富有,和玉兰、桂花(贵)、海棠、迎春等植物成了宫廷富丽堂皇的主调(如图3、图4所示)。
但是,对于文人雅士一般都喜欢风雅、节操高尚,在配植植物上则以长青松树、竹子、梅花、兰花、荷花等为主调用以显示出不凡的赏花情趣。
常用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浊轻莲而
不妖”来体现洁身自好有气节的君子(如图5、图6所示)。
此外,一些古树和名木也可以营
造出园林气氛。
4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配置手法
在古典园林中,依靠植物进行造景,首先需明确整个园林的基调植物和各个分区的主调植物、配调植物。
植物种植方式分为孤植、丛植、群植。
孤植也就是指园林中1株树或者2株树
种植,它充分依赖于单株树姿的特点。
丛植指的是单一树种进行大面积种植,如常说的银杏林、枫香林,而群植是指多种树种的组合种植。
其次,在植物景观的选择中除了以种植方式为主调外,在色彩搭配及季节性上也需要下功夫考究。
古典园林中红色一般代表喜庆,而黄色更多的
是代表尊贵。
古典园林中花卉类在种植方式上有地栽、盆花和宫室瓶花等等。
4.1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观赏植物,形成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
扬州园就是利用了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并以四季假山相配构成有时序变化的景观。
此外,园林植物中的孤立树往往因为花繁叶茂和姿态独特而引人注目,因此需要合理的配置形体、姿态、色彩、声响等方面的观赏植物。
从而达到不同的感官欣赏需要。
如红枫主要观其色;万壑
松风主要是听其声;而暗香的梅花则既有观形、闻香的特点,又可以有赏色的效果。
4.2按照空间规模和形式的划分,古典园林按点和面2种形式处理
根据空间大小来适度的配置景观,使得园林不拥挤也不显得空旷。
对于一些比较传统的植
物和花卉,为了创造多种不同的环境气氛,经常是置于视线比较集中的地方。
而一些骨架型的
树种,则经常置于建筑或山体的背景之中。
4.3在选择植物景观上注重在赏色、闻香、听声、观形等方面
对于有特殊观赏效果的植物要适当配置体型、色彩、姿态、芳香等等。
例如,在一大片绿意盎然的大背景中突然串入一缕红色,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4在选择植物的时候注意风格的统一
我国幅员辽阔,各种气候条件下孕育出各种奇妙的植物,也形成了各种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格。
在植物造景中,需要特别注意植物所体现的风格,切忌随意搭配,以免产生混乱的效果。
例如,不宜在大面积棕榈科植物中掺杂松柏科植物。
4.5利用好植物的生态习性,形成四季景观
对于一些植物来说,一年四季的观赏价值有所不同,例如,枫香的秋叶变红、枫杨的果实奇特等等。
适度考虑这些植物的特点,可以在同一地方不同季节形成不一样的风景。
5结语
古典园林是一门结合了文学、历史、美学、建筑、社会伦理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而传统造园中的文化和美学思想,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所承载的诸多文化内涵以及自然美学思想,也体现了人们的审美和精神境界。
那么植物造景应用于古典园林中也解决了人与自然亲近、共处的需要。
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方式代表了其所处时代的园林艺术发展阶段,在植物造景的过程中要与环境相协调、与园内的总体布局一致,这对于园林建设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所以为了提高造园艺术水平,应当注重学习中国传统园林中的经验和理论,现在当代园林的普遍问题是怎么样才能有效地运用施工手法和造园艺术设计,将现代趣味和古典艺术相结合,这是快速发展园林艺术建设现代精品园林和体现中国文化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杨闯浅.谈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2006(2)
2张亚芬.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07(7)
3张慧文.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叙事性特征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5)
4王巍炜.浅谈植物造景手法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D].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下册),2013
(责任编辑王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