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5章 化学元素与物质组成的表示 第一节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_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记住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理解统一起来。
2.说出元素的分类、在地壳中含量的不同。
学习重难点
能说出元素的概念;能写出常见元素符号,说出其意义。
问题导引
日常生活中,医生有时说某人缺锌、缺钙等,其实是指缺锌元素、钙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元素和我们刚刚学过的原子有什么关系?随着学习的深入,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自主学习
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及含量
自然界中,物质种类几千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却只有一百多种。
按质量计算,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空气中N元素含量最多。
生物细胞中O、C元素含量较多。
3.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组成。
如图,(1)氧气、氢气、氨水等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铁、汞、金刚石等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3)氯化钠等是由离子构成的。
合作探究
1.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可不能够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元素的种类由谁来决定?
(不能够、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2.从下表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请你给元素下定义:
如: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 氢元素 。
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 碳元素 。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4.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1)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水是由 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
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 成的”。
(2)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一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 成的。
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归纳总结 学习感悟
1.(2)原子 元素 (3)离子 离子 元素 元素 元素 分子 原子 离子
2.不变 也不改变 误区警示
1. 含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等,与原
子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一个水分子共含有10个质子,与氖原子所含质子数相同,却不能说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
只有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才属于同一种元素。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一种元素有时能够组成几种不同的物质,
例如在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就只含有氧元素一种元素。
课堂检测
见《一课一练创新练习》基础夯实部分。
深化拓展
见《一课一练创新练习》水平提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