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西方哲学》资料整理(浙师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西方哲学》资料整理〔浙师大〕
现代西方哲学资料整理近代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转折
一、近代哲学向当代西方哲学转折的第二阶段:
时间:从19、20世纪至今的现代西方哲学的演进。

这时期的开展在欧洲主要是非理性主义哲学,在美国那么开始进入后经验主义阶段。

大体上它们仍是遵循着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主要思潮的开展。

二、19——20C的两大思潮〔背景〕
一是科学主义。

产生于近代西方的经验主义。

另一是人本主义。

渊源于近代欧陆的理性主义。

两大思潮分别是前一历史时期两大对立思潮的继续。

一直到20世纪,才出现了结合的契机。

它们都出现了语言学转向,并在这结合点上表现出两大方法论:分析哲学〔弗雷格、罗素〕与现象学〔胡塞尔〕。

美国的实用主义〔杜威为代表〕的哲学最终彻底结合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两大性质。

三、科学主义是如何形成的?
1、休谟不可知论在英国经验主义的直接继承和开展。

也吸收了弗兰西斯·培根观点。

2、最早是孔德等人的实证主义哲学。

其特征是:拒斥形而上学,把一切知识局限于经验范围,拒绝讨论经验以外的问题,力图把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方法应用到人文学科领域。

3、然后是马赫主义。

他把实证主义物理学化,把一切科学理论归结为“假设〞的观点,从而奠定了今日美国约定主义哲学观的根底。

4、新实在论和批判实在论。

它们在继承实证主义的根本观点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吸收了柏拉图主义成认“共相〞存在的观点,以此企图证明数学等抽象观念的实在性。

它们也最后奠下了实用主义的基石。

四、人文主义是如何形成的?
1、康德的批判哲学是最初的转折,强调了人的主体性。

2、德国黑格尔把理性主义辩证化;德国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强调理智、情感、肉体。

费希特等那么把理性主义转向为非理性主义。

激情、疯狂影响了两次世界大战。

3、意志主义代表〔叔本华、尼采〕等人进一步开展这个非理性主义哲学。

它们的共同特征是:把哲学对象归结为人的意志或生命,反对或贬低观察、实验、逻辑的科学方法,提倡内心体验等精神力量。

1
早期科学主义哲学的兴起
一、什么是实证主义?
实证主义哲学是科学主义哲学的一局部。

科学主义哲学是休谟不可知论的直接继承和开展。

最早表现在孔德等的实证主义哲学中。

实证主义的特征:
1.拒斥形而上学,把一切知识局限于经验范围,拒绝讨论经验以外的东西;
2.推行科学主义,力图把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的方法推广应用于一切人文学科领域,因而被称为科学主义。

二、实证主义原那么是什么?
“实证主义原那么〞是19C20s初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提出。

〞。

“实证〞〔Positive)源于拉丁文〔Positivus〕,原意是肯定、明确、确实的意思。

实证主义原那么:科学所讨论的只能是经验现象范围以内的事情,否那么认识就没有可能,知识假设失去根据,讨论就没有意义。

〔如讨论鬼的形状那么没有意义〕。

在这个原那么下,各种哲学的争论问题如唯心与唯物,事物的客观本性、起源和目的、主观经验之外是否有物质或精神存在,以及何者是第一性或第二性的问题,都是毫无意义的“形而上学〞的问题。

三、孔德的三阶段说
人类的心智经历了三阶段: 1. 神学〔又名虚构阶段〕:哲学就是神学的解说,科学知识受神学统治,政治是宣扬“君
权神授〞;
2. 形而上学〔又名抽象阶段〕:宗教哲学为形而上学的唯心和唯物所替代,科学知识形
而上学化,政治那么空谈抽象的形而上原那么; 3. 科学〔又名实证阶段〕:哲学是实证的知识,科学崇尚实验,政治那么重视实践功能。

实证主义是人类思想文化开展的巅峰。

人类历史上的一切思想、知识、科学等莫不经历这三阶段,与此三阶段对应,人类社会开展也经历了军事、法权和工业三个阶段。

四、实用主义〔Pragmatism〕
时间:由美国哲学家皮尔斯于19C70s创立,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成为美国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

词汇渊源:Pragmatism源出希腊语 pragma,是“行动〞、“行为〞之意。

认为人必须不断地行动、实践,不断奋斗、进步和进化。

1、人的行动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在于人是运用反省、思维来作为其行动的导向的,
2
是有目的的。

人们由此提出各种概念,思想理论,开展科学,制定科学的方法。

2、真理的标准在于它们是否使人的行动、实践获得成功,即对于帮助人获得预期的效果是否有用,而不强调真理的绝对性。

3、目的理念的提出必须具有可操作性的行动步骤,反对以形而上的原那么作为目的的行动理念。

4、认为人的潜能无穷,主张人的解放,充分尊重每一个人的思想和行动自由以及相关权利。

五、皮尔斯原那么
由美国哲学家皮尔斯于19C70s创立。

思维的职能是确立信念。

真理就是它所产生的效果。

皮尔斯原那么:他认为,为了弄清某一概念名词的意义,“人们就要考虑从这一概念的真理必然得出什么样可以设想的实际效果。

这些效果的总和会将构成这个概念的全部意义。

〞这条原那么可以扩大到一切概念、命题和论断,它们的意
义都在于它们的可感觉到的实际效果。

可感觉到的实际效果就成了名词、概念、命题、论断的意义的根本标准。

确定信念的方法:有四种方法能确立信念,但只有一种正确有效。

1、固执的方法:否认任何客观准那么,各人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2、权威的方法:由国家或其它暴力机关规定各人的信念,代替他们的意志而行动;
3、先验的方法:肯定每个人的理性中有共同的先验原那么,通过集体讨论以确立信念;
4、科学的方法:把信念建立在感觉、推理和实验效果的根底上,通过感觉、推理、实验或行动而建立信念。

早期科学主义的兴起2
一、工具主义与五步法
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于20C30s提出。

工具主义:
杜威认为观念、理论、学说既非先天的、绝对的真理,也非实在的反映,而是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所提出的应用的假设,即用来适应环境的行为的工具,它们的标准即在是否能起到工具的作用。

五步法:科学研究必须经历五个步骤。

1、感到困难;
2、寻找疑难;
3、提出假设;
4、根据假设而推理;
3
5、通过行动以检验假设。

二、什么是新实在论?〔了解〕
产生于20C初,最早在19世纪末由德国的布伦坦诺和英国的威尔森、凯斯等提出感知对象独立于感知者而独立存在的实在论观点,后在20世纪初由摩尔、罗素等正式提出了新实在论。

新实在论反对新黑格尔主义,坚持“中立〞的实在论、尊重科学、强调对事物进行孤立的逻辑分析。

新实在论〔续〕
1、反对反映论,主张“认识论上的一元论〞,即“直接呈现论〞和“内在独立说〞,认为特殊事物和共相并不是通过摹写或映像被间接认识的,是对象直接
进入人们的意识之中而被直接认识,故当事物被认知时,该事物及其观念是同一的东西,事物既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又可直接进入心灵而为意识所内涵。

2、认为非实在的东西是“潜在的〞而不是客观存在的,他们是错误和幻觉的对象,但并不是造成错误和幻觉的原因,错误和幻觉是由“个人观察上的误差〞造成的。

〔如鸭、兔〕
3、该派主要是反对新黑格尔主义〔宣扬唯心主义、反对科学、强调普遍联系〕,但它在认识上把真实的和虚幻的客体放在同等的地位,混淆了真理与错误的界限,最终导致解体。

三、批判实在论〔了解〕
注意:批判的对象不是——实在论,而是实在论本身含有批判性。

流行于20C的英美。

它赞同新实在论对唯心主义学说的责难和认识对象是独立存在的观点,但不同意新实在论关于认识的理论,特别是“直接呈现说〞。

自称对认识的分析是批判的,故名批判实在主义。

认为认识主体与客体并不直接发生关系,而是以“特性复合体〞或“性质群〞等为中介进入意识的,这些东西是直接的“感觉材料〞,即在意识中直接被给以或呈现的知觉内容,是人求知外物的工具、手段。

人们利用这些材料来认识对象,因此在认识活动中会有错觉、幻觉等错误的认识发生。

但是对于这些“特性复合体〞的性质和如何认识它存在的问题,该派内部看法不一。

认为是心理的东西,有认为还有物理的东西。

这导致该派30年代以后逐渐瓦解。

早期人文主义的兴起
一、人本主义的特性
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兴起于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

主要流行于欧陆。

意志主义、生命哲学、新康德主义、新黑格尔主义都属于其流派。

1、在本体论上,否认世界是一个符合理性的和谐的整体、一个有序的可理解的体系,
4
把世界视为无序的、偶然的、不可理喻甚至荒谬的。

2、在认识论上,否认人类理性具有把握世界的能力,夸大理智和逻辑的缺陷而诉诸于
内心体验、直觉和洞察,并强调直觉的神秘性、情绪性和隐私性。

3、在人性论上,否认人类按其天性来说是理性的、不断进步的存在物,反对“人是理性
的动物〞,强调人的本性是凶残和罪恶的,人的行为受攻击性、性本能〔佛洛依德〕等非理性因素支配。

4、在伦理观上,否认道德的合理性,否认从理性上论证任何一种道德价值体系为正当
的可能性,主张拒绝一切外在的道德强制和道德义务,以获取个人的内心自由。

二、意志主义
是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的一个流派。

产生于19世纪的德国,流行于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的德、英、法和北欧。

创始人是德国的叔本华、哈特曼、尼采等。

是一种把自我的意志和感情非理性主义化,并把它夸大为宇宙的本原和万物的本质的意志唯心主义哲学流派。

强调世界的本原是意志或生命时,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强调自我的意志和生命时世界本原时,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它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开创性流派,也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和理性主义〕的反叛。

三、“生命意志哲学〞
由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提出的。

意志是一种“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其目的就是求生存。

故称“生命意志〞。

1、意志是第一性的,高于认识,认识只是后来附加的。

理性和认识只是意志的辅助工具,其作用是维系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2、直观是一切知识的根源,理性的抽象作用会产生疑心和错误,是不可靠的。

3、从现象看,“世界是我的表象〞,一切存在物或世界只是相对于他们的主体才存在的。

从本质看,独立与人的表象之外的自在世界,就是意志。

“一切客体,都是现象,惟有意志是自在之物。

4、意志无处不在,不仅人有意志,动物有意志,植物、甚至无机物也有意志。

凡物都是意志的客体化。

四、意志主义2 尼采
尼采,德国哲学家。

受叔本华唯意志论的影响,建立起自己的权力意志哲学〔也称强力意志〕。

代表作:《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

1、中心概念是“重新估价一切价值〞。

认为生命的本质是意志,它不是求真理的意志或
叔本华所说的求生存意志,而是扩张自我、追求强力,占有和奴役外物与他人的意志。

2、提出“上帝已死〞的口号,抨击基督教及其道德,抨击自古希腊以来的理性主义传统,把西方传统的真、善、美等价值观念视为扼杀强力意志而加以否认。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