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室鼠疫疾病的诊疗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室鼠疫疾病的诊疗防治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pestis)引起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为特征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之一。

病原鼠疫耶尔森菌属于肠杆菌科、耶尔森氏菌属(Yersina),为短小的革兰阳性球杆菌,大小为0.5~0.7μm×1~2μm。

新分离株以美兰或姬姆萨染色,显示两端浓染,有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鼠疫杆菌为需氧及兼性厌氧菌,最适温度为27~28℃,但在-2~40℃之间的蛋白胨水中能均匀生长,对生长条件要求不严,能在肉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初次分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液,亚硫酸钠等以促进生长,在血平板上,28℃培养48h后,长成不透明的,中央隆起,不溶血,边缘呈花边样菌落,这种菌落形态为本菌的特征。

在液体培养基中24h孵育逐渐形成絮状沉淀,48h 在液表面形成薄菌膜,从菌膜向管底生长出垂状菌丝,呈钟乳石状。

本菌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不发酵乳糖、蔗糖、菊糖。

还原硝酸盐,不产生靛基质及硫化氢。

鼠疫杆菌对外界抵抗力强,但对一般消毒剂、杀菌剂的抵抗力不强。

鼠疫耶尔森菌抗原结构复杂,已证实有18种抗原,即a~k、n、o、q、r、s、t及w等,其中f1、t及w最重要,为
特异抗原。

f1为荚膜抗原,可用于诊断;131t抗原为鼠毒素,存在于细胞内,菌体裂解后释放,是致病及致死的物质。

w抗原可使细菌在吞噬细胞内保持毒力,抗拒吞噬。

t抗原具有外毒素性质,可作用于血管、淋巴内皮系统,引起炎症、坏死、出血等。

致病机理鼠疫耶尔森菌由蚤类叮咬而感染,细菌在淋巴结内被单核细胞吞噬,但不被杀灭,且能繁殖,淋巴结呈出血性坏死,细菌可沿血循环及淋巴管扩散,波及浅表淋巴结及纵隔、肺门淋巴结。

10%~20%的患者发生多叶性肺炎,可为大叶实变及出血性坏死、脓肿。

基本病变为血管和淋巴管的急性出血和坏死,局部淋巴结有出血性炎症和凝固性坏死,内有大量病原菌,也可波及邻近淋巴结。

肺充血、水肿,偶见细菌栓子所致的散在坏死结节。

气管、支气管黏膜高度充血,管腔内充塞大量含菌的泡沫状血性、浆液性渗出液。

各器官均充血、水肿或坏死。

血多呈黑色,浆膜腔常积有血性渗出液。

流行病学鼠疫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在特定生态系统的野生啮齿动物中循环,人类的鼠疫归根结底是来自疫源地野生动物的鼠疫。

鼠疫是通过疫蚤叮咬和接触染疫动物及其污染物传播的。

传播途径很多,主要有以下4种,分别是蚤媒传播、接触传播、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

啮齿动物对该菌敏感性不同,有的高度敏感,有的敏感性差。

流行季节与鼠
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有关,南方多始于春而终于夏,北方则多起于夏秋而延及冬季。

肺鼠疫以冬季为多,这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小鼠感染后表现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量、饮水急剧减少,体躯蜷曲,不活动。

病程3~5d,死亡率最高可达100%。

剖检可见皮下充血,鼠蹊部淋巴结肿大,与周围组织粘连,局部有化脓灶。

肝脏肿大、充血,呈紫褐色,表面有点状坏死灶。

脾脏明显肿大、充血、变硬。

肺脏充血、肿大,呈暗红色。

诊断依据实验动物和人的临床症状可怀疑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1.血中白细胞总数常为(20~30)×10L以上,病初为淋巴细胞升高,以后中性粒细胞显著增高,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可减少。

尿检可见蛋白尿及血尿,粪检可有血性或黏液血便(肠炎型),采样培养常呈阳性。

2.取检材涂片,用甲醇或酒精乙醚混合液固定5~10min,然后进行革兰或美兰染色,镜检观察鼠疫杆菌的形态特征。

将检材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上,龙胆紫血琼脂平板及厚金格尔(hottinger)琼脂平板上。

28℃孵育48h后观察菌落特征,挑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镜检。

必要时,接种厚金格尔斜面和肉汤,作噬菌体裂解、凝集或沉淀试验等进一步鉴定。

确诊第一例鼠疫报告时,须作豚鼠皮下或擦皮接
种试验。

鼠疫杆菌的检验必须严格执行烈性菌管理规则,注意防止气溶胶感染或防蚤叮咬。

动物实验应有防护设备,实验用过培养物及器材应及时消毒。

3.采集淋巴结穿刺液、脓、痰、血(包括死者心血)、脑脊液,实验动物采集脏器(包括骨髓)等进行涂片检查,可见革兰染色阴性两端浓染的短杆菌,对可疑菌落涂片,进行噬菌体裂解试验、血凝试验、动物接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抗体染色等,操作时须有严格规程和隔离设施。

腺鼠疫早期血培养阳性率为70%,晚期可达90%左右,败血症时阳性率可达100%。

4.血清学检查①间接血凝法:检测患者或实验动物血清中F1抗体,急性期间隔2周的血清抗体滴度呈4倍以上增长,或一次滴度≥1:100时有诊断价值。

②ELISA:测定血清中F1抗体,灵敏性高。

③荧光抗体染色:特异性强、灵敏性高,用于快速诊断。

防控措施平时要对鼠疫疫源、可疑疫源进行监测和疫源调查,并根除疫源。

从事鼠疫防治工作及进入疫区人员,均需接种鼠疫菌苗,目前常用的是EV无毒株干燥活苗,接种后2周可产生免疫力,一般每年接种1次。

采取抗菌疗法,首选药物为链霉素和四环素,其次是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卡那霉素、庆大霉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