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 沪教版(I卷) (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沪教版(I卷) (附答案)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试卷说明:
1、测试时间90分钟,测试题满分100分。
2、答题前,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在密封区内写上学校、班别、姓名等内容。
3、答题时,请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作答。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本题共计20分)
1、选择合适的汉字填空。
厨橱震振
( )窗()艺 ( )柜 ( ) 奋 ( )颤()慑
2、下列带点字容易读错,请你在正确的音节下面打“√”。
栗子(lì sù)摩平(mā mó)含糊(hú hù)
寺院(sì shì) 计较(jiǎo jiào)养尊处优(chǔ chù)
3、下面的词语书写有对有错,对的在括号里打“√”,有错的在错字上打“×”,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1.凝然()摸仿()遮挽()沽萎()勿忙()
2.支体()名义()优稚()堂惶()甜密()
3.予备()稀奇()元霄()面俱()枚瑰()
4.白瓷碗()诳天桥()小园圈()黑糊糊()辩是非()
4、选词填空。
不是……而是…… 不是……就是…… 既……又……
不仅……而且…… 严峻严格严厉
为了迎接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争分夺秒,刻苦锻炼,要求自己十分()。
因为他们知
道,奥运会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
比赛的输赢()关系个人的脸面,()关系祖
国的荣誉。
胜利()为个人出风头,()为祖国争光。
5、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心()肉()()()如洗()()安席
()()望重可见()()()()石出
二、积累与运用(每小题5分,本题共计20分)
1、趣味标点。
桌子上放着一盘梨,旁边有一张纸条,上写:“这梨不大好吃”几个字。
小云、哥哥、
姐姐看了后别说出了一种看法,这三种看法都言之有理又各不相同。
请你给句子加上标点,
代他们说出各自的意思。
(1)小云:这梨不大好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哥哥:这梨不大好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姐姐:这梨不大好吃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按要求默写或填空。
1、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______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
——(印度)
泰戈尔《飞鸟集》
2、写一句说明多实践才能出真知的格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夜的工作》是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叙述周总理一夜工作的。
4、横眉冷对____________,俯首甘为____________。
《自嘲》
5、比喻人的清廉正直,你会想到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辨析选择。
1.《新华字典》中,“筷”、“狂”两个字都在第260页,根据音序排列规律,推断出“宽”、
“款”、“筐”三个字所在的页码。
它们分别在( )页。
A.258、259、261 B.260、260、260 C. 260、261、261 D.259、260、261 2.根据语境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服药不当,往往会引起不良________。
(2)孟夫子就是《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的________。
(3)老舍成功的________了骆驼祥子这个典型形象。
(4)他多次到三峡一带________,研究那里的地形地貌。
A. 反映原形刻画考察
B. 反应原形刻划考查
C. 反应原型刻画考察
D. 反映原型刻划考查
3.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
(指绿色的蔬菜果品)
B.为将物资及时送到灾区,政府开辟了绿色通道。
(指方便快捷的途径、优惠政策等)C.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
(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
D.“明星学院”吸引了不少阳光少年。
(指活泼、富有生气的少年)
4、先补充词语,再根据要求选一选。
()()画栋万()()新张灯()()百()成()()()共赏()()绕梁见()知()()空见()
上述成语中,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老舍笔下的老北京的春节。
三、口语交际(每小题6分,本题共计6分)
1、在你的身边是否有违反法律法规的事情发生,请举例子并就这一例子谈谈你的见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每小题8分,本题共计24分)
1、课外阅读。
孔子游春(节选)
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
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
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
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1、孔子说“水是真君子”的理由有四点,分别是因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从孔子对水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_______________的老师(从文中找一个词填在横线上)。
2、阅读理解。
豆角鼓
有一个在幼儿园就熟识的朋友,男生。
那时,我们同在一张小饭桌上吃饭。
上劳动课的时候阿姨发给每人一面跳新疆舞用的小铃鼓里头装满了豆角。
当我摘不完豆角筋的时候,他会来帮我。
我们就把新疆铃鼓称为“豆角鼓”。
以后几十年,我们只有很少的来往,但彼此都知道对方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里,愉快地生活着。
一天,他妻子来电话,说他得了喉癌,手术后在家静养,如果我有时间的话,请给他去个电话。
我连连答应,说明天就做。
他妻子略略停了一下说:“和他通话时请您尽量多说,他会非常入神地听。
但是,他不会回答你,因为他无法说话。
”
第二天,我给他打了电话。
当我说出他的名字后,回答是长久的沉默。
我习惯地等待着回答,猛然意识到,我是不可能得到回音的。
我便自顾自地说下去,确知他就在电线的那一端,静静地聆听着。
自言自语久了,没有反响也没有回馈,甚至连喘息的声音也没有,感觉很是怪异,好像你面对着无边无际的棉花垛……
那天晚上他的妻子来电话说,他很高兴,很感谢,希望我以后常常给他打电话。
我答应了,但拖延了很长的时间。
也许是因为那天独自说话没有回声的感受太特别了。
后来,我终于再次拨通了他家的电话。
当我说完“你是 xx 吗?我是你幼儿园的同桌啊……”我停顿了一下,并不是等待他的回答只是喘了一口气,预备径自说下去。
就在这个短暂的间歇里我听到了细碎的哗啦啦声……这是什么响动?啊,是豆角鼓被人用力摇动的声音!
那一瞬,我热泪盈眶。
人间的温情跨越无数岁月和命运的阴霾,将记忆烘烤得蓬松而馨香。
那一天,每当我说完一段话的时候,就有哗啦啦的声音响起,一如当年我们共同把择好的豆角倒进菜筐。
当我说再见的时候,回答我的是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长久——()熟识——()怪异——()
2.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回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径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也许是因为那天独自说话没有回声的感受太特别了。
”这里的“特别”具体体现在哪里?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有关句子。
4. “我”第一次给他打电话,是在自言自语,而第二次却能听到熟悉的豆角鼓的声音。
从中我感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当我说再见的时候,回答我的是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
”这“响亮而长久的”豆角鼓声述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文欣赏。
伤仲永
<北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译文>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
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
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作为内容,传送给全乡的秀才观赏。
从此有人指定事物叫他写诗,他能立刻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明道年间,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叫他写诗,已经不能与从前听说的相称了。
再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又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说:“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行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衒(xuàn)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译文>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
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
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
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
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
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
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1.“孟母三迁”这则故事广为流传,它可用一成语来说理,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孟母三迁”这则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请作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仲永的父亲和孟子的母亲的教育方法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习作(本题共计30分)
1、思考一下,写一写。
美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美。
请用你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可以写自己所见的或所闻的,要写出真情实感,字数450字以上。
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