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专题二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同步学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第3课伟大的抗日战争同步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历史地位。
【自学提纲】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发动侵略战争,侵占中国领土:1931年九一八事变(民族矛盾开始上升)、1935年华北事变(完全成为主要矛盾)、1937年七七事变(全国抗战开始)
2、屠杀中国军民,损害中国人民生存权;
3、制造和使用生化武器,违反国际公约;
4、扶植傀儡政权,实行殖民统治;
5、以战养战,大肆经济掠夺;
6、推行奴化教育,消磨中国人民族意志。
二、中国军民的抗战
1、1937年前的抗战(人教版不需要掌握,教师可根据自己需要讲解)
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是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正面战场(国民党)
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国共合作的典范(八路军参战并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徐州会战——李宗仁(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4、敌后战场(共产党)
(1)1937年在陕北召开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或人民战争路线),即动员全民族的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发动群众。
出现区别的原因是阶级属性决定的。
)
(2)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
(3)1940年在华北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5、少数民族积极抗战:回民支队
6、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意义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号正式签署投降书。
(2)胜利原因及意义:见教材41页
【重点探究】
1、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第一,抗战初期,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抗战比较努力,是防御阶段的主战场,广大官兵也表现出勇敢顽强的精神;
第二,由于敌强我弱以及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造成华北、华中、华南大片国土沦陷;
第三,正面战场的抗战,迟滞了日军进攻,消耗了日军部分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
2、中国抗日战争为什么能取得的最终胜利呢?
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的抗战(根本原因)。
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重要因素)。
③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
【当堂训练】
1.1939年2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其后又颁布《游击队整顿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等文件,分发给各战区。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此举意在() A.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为持久抗战调整作战方法
D.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
解析:1939年属于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分别领导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因而不存在与中国共产党争夺抗战领导权的问题,故A项错误;国民党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及进行游击队的整顿与训练,意在提高军队战斗力,这与塑造战时政府形象无关,故B项错误;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此时国民党进行游击干部的培训与游击队的整顿与训练,说明国民党为持久抗战进行了作战方法的调整,也开始重视游击战法,故C项正确;1937年淞沪会战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故D项错误。
答案:C
2.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通过的《陕甘宁边区土地租佃条例》中规定:“承租人应依本条例所定减租之后之租额交租,不得短少,其有力能交租而故意不交者,出租人有请求政府依法追缴之权。
”该规定()
A.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
B.表明了边区政府的合法性
C.有利于扩大抗日联合战线
D.延续了土地革命路线精神
解析:材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的“双减双交”政策,要求农民交纳减租之后的地租,所以规定的目的并非旨在保护农民的既得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与边区政府的合法性无关,故B项错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扩大抗日联合战线,故C项正确;土地革命是将地主土地分给农民,材料中要求农民依然交租,说明允许地主土地私有制继续存在,故与土地革命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