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练习:第一章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年级:时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人类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
,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
2。
下列各选项中,不属于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是()
A.为生物提供生长发育所需的光热
B。
使地球上出现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
C.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能源
D.导致火山和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利用太阳能发电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
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丰富,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投资进行开发.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
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
下图示意屋顶太阳能发电。
读图,完成第3~5题。
3.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B.海拔高,距离太阳近
C.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
D.深居内陆,晴朗天气多
4。
大致与青藏高原同纬度的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
A。
上海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B.上海常规能源(煤炭、石油等)短缺,能源需求量大
C。
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生产成本低
D。
上海经济发达,能源蕴藏量大
5.对于青藏地区积极开发太阳能的意义叙述有误的是( )
A.减少居民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于生态保护
B.避免常规能源利用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
C.增加了藏族群众的经济负担
D.极大地改善了藏族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3题,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第4题,大致与青藏高原同纬度的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是因为上海经济发达,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短缺,能源需求量大,该计划可以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
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但初期投入生产成本高。
第5题,国家加大太阳能应用投资,对能源短缺做了很好的补充,减轻了藏族群众的经济负担。
C 4。
B 5。
C
1971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一幅彩绘帛画。
画的右上方是一轮红色的太阳,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
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140年的《淮南子》这部著作中,也有“日中有踆(cūn)乌”的记载。
据此完成第6~7题。
6。
今天看来,日中“乌鸦”其实是( )
A.耀斑B。
黑子
C.日珥D。
太阳风
7。
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A。
提供光热资源
B。
干扰有线电短波通信
C。
产生极光现象
D。
增强了水循环的动力
6题,材料中提到的太阳中间有一只三趾的乌鸦,乌鸦是黑色的,也就是黑子。
第7题,当黑子增多时,太阳活动增强,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极光现象;提供光热资源和水循环动力的是太阳辐射,不是太阳活动的影响。
7。
C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高速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
2019年随着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最强太阳耀斑和随之而来的太阳风暴可能袭击西半球,并损坏大多数卫星.读某区域在某时段内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与太阳活动强弱变化关系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据图可知,太阳活动强弱与自然灾害频次()
A.无关联
B.呈正相关
C。
呈负相关D。
无法确定
9.太阳活动()
A.主要标志是黑子和日珥
B。
活动周期大约是22年
C。
对地球磁场产生影响而出现美丽的极光
D。
干扰地球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异常
8题,据图可知,自然灾害发生频次高时,太阳活动强;自然灾害发生频次低时,太阳活动弱。
故选B项。
第9题,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大约是11年;对地球磁场的影响是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
B 9.D
10.读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图判断,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约为年.
(2)北美洲受太阳活动影响最明显的国家是,发生太阳活动时,这个国家的人们可看到壮观的现象。
(3)(多选)下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 )
A.通信部门
B.航天部门
C.冶金工业部门
D.气候研究部门
(4)研究表明,旱涝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并与太阳活动周期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简述研究二者关系的意义.
11年.太阳活动强烈时,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入地球大气层,受地球两极磁场的吸引,越接近两极地区受其影响越大,且会产生极光现象。
太阳活动会影响气候、通信和航天等。
研究太阳活动与旱涝灾害的关系,有利于预报天气,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
1)11
(2)加拿大极光
(3)ABD
(4)在弄清了太阳活动与大气、气候的关系后,人们可以通过对太阳活动的监测来更为准确地预报天气,以做好防灾减灾准备。
能力提升
光伏智能道路的全称是承载式高速光伏路面,最上面一层是类似毛玻璃的半透明新型材料,摩擦系数高于传统沥青路面。
而且还拥有较高的透光率;在它的下方则埋着太阳能电池,通过阳光照射把光能转换成电能,实时输入电网。
当前电动汽车无线充电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光伏路面是电动汽车的“流动充电宝"。
据此完成第1~2题。
1。
我国最适宜推广光伏智能道路的城市是( )
A.拉萨
B.广州
C.北京
D.上海
2.随着光伏智能道路的逐渐推广()
A。
汽车需求量明显增加
B.汽车行驶速度加快
C。
汽油消耗量明显减少
D.电动汽车价格上升
1题,拉萨的太阳能资源丰富,是最适宜推广光伏智能道路的城市。
第2题,随着光伏智能道路的逐渐推广,光伏路面成为电动汽车的“流动充电宝”,这样将大大促进电动汽车的需求,减少汽油的使用量,因而汽油消耗量会明显减少;随着光伏智能道路的推广,电动汽车价格可能下降;汽车行驶速度没有明显变化.。
A 2.C
来自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消息说,预计太阳活动将进入新的活动周期,未来五年太阳活动将会变得日益频繁,空间天气灾害将逐年增加。
受其影响,未来五年中国航天、卫星、国防、通信、导航定位、长距离管网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据此完成第3~4题。
3.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正确认识是()
A.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不会频繁爆发
B.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流星雨、磁暴及气候变化
C。
太阳活动大体上以11年为周期
D。
自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太阳风、耀斑
4.航天、卫星、国防、通信、导航定位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是因为()
A.太阳活动引发极光
B。
太阳活动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C。
太阳风形成的风力较大
D。
太阳活动引发气候变化,形成恶劣天气
3题,黑子增多增大时耀斑爆发次数增多;太阳活动会引发极光、磁暴,流星雨与太阳活动无关;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光球层到日冕层依次出现黑子、耀斑、太阳风。
第4题,航天、卫星、国防、通信、导航定位等系统的安全将受到全局性的威胁是因为太阳活动引发磁暴,导致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太阳活动引发极光,太阳活动引发气候变化,形成恶劣天气,太阳风形成的风力较大不是威胁国防、卫星、导航等系统安全的原因。
C 4。
B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第5~6题。
5.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A。
赤道 B.北纬20°
C.北纬40°D。
北纬60°
6。
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
B.大气厚度
C.纬度
D.通过的大气路径
5题,根据材料及图示,赤道地区有效总辐射量与可能总辐射量的差值最大,说明云的削弱作用最强,云量最多。
第6题,由图可知,可能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受纬度影响最大。
A 6.C
下图是太阳黑子活动和地磁场活动对应关系图,上方的曲线是历年太阳黑子活动情况,下方的曲线是地磁场变动情况.据此完成第7~8题。
7.下列关于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磁场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太阳黑子活动强弱与地磁场活动强弱呈正相关
B.太阳黑子活动强弱受地磁场活动状况影响
C。
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
D.地磁场活动异常会导致飞机、轮船等导航系统故障
8.下列年份太阳黑子活动可能增强的是()
A。
2018年B。
2016年
C.2022年D。
2027年
7题,我们可以看到太阳黑子活动与地磁场活动存在相关性,但这种相关性不是正相关;地磁场活动受太阳黑子活动的影响,太阳黑子活动增强时会抛射出大量高能带电粒子流,被地磁场捕获的部分与地磁场相互作用而引起地磁场异常,甚至出现“磁暴”使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而影响依靠指南针导航的航空、航海等部门的安全航行。
第8题,太阳黑子活动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太阳活动周期约是11年,从图中可以看出,最近一次太阳活动增强的年份大约是2000年,故接下来两次太阳活动增强的年份应该分别是2011年、2022年。
8.C
9.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甲)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
图乙
(1)由图示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的分布规律.
(2)结合两图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1)题,提取图中太阳辐射丰歉程度的信息,既分析地区总体差异,也要指出极值区.第(2)题,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
1)西部多,东部少;北方多,南方少。
内蒙古西部和青藏高原地区最多,四川盆地最少。
(2)地面状况、地势高低、天气状况、太阳高度(纬度)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