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皮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榴皮
药材名称:
石榴皮
拼音名称:
SHILIUPI
别名:
石榴壳、酸石榴皮、安石榴酸实壳、酸榴皮、西榴皮。

科属:
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

产地:
我国大部份地区有栽培,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果取皮。

性味:
[性味、归经]酸、涩,温。

归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杀虫,收敛止血。

中成药:
共有20种中成药使用石榴皮:复方马勃水杨酸散复方石榴皮小檗碱胶囊癣灵药水六味木香胶囊雪山胃宝丸腹可安片五味清浊丸小儿腹泻散小儿积散乙肝扶正胶囊等。

应用:
1、久泻,久痢。

本品酸涩收敛,入大肠经,能涩肠道,止泻痢,为治疗久
泻久痢之常用药物。

可单用煎服;或研末冲服;亦可配肉豆蔻、诃子等药同用。

本品长于涩肠,若配伍党参、黄芪、升麻等药,可治久泻久痢而致中气下陷脱
肛者。

2、虫积腹痛。

本品有杀虫作用,治疗蛔虫、蛲虫、绦虫等虫积腹痛,常与
槟榔、使君子等同用,如石榴皮散(《圣惠方》)。

3、崩漏,便血。

本品能收敛止血,治崩漏及妊娠下血不止者,常与当归、
阿胶、艾叶炭等同用,如石榴皮汤(《产经方》)。

治便血,可单用煎服;或配
伍地榆、槐花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涩精、止带作用,亦可用于遗精、带下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

入汤剂生用,入丸、散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

采收加工:
秋季石榴果实成熟,顶端开裂时采摘,除去种子及隔瓤,切瓣晒干,或微
火烘干。

炮制工艺:
1、石榴皮: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去净残留的内瓤及种子,洗净,切块,
干燥。

2、炒石榴皮:取净石榴皮块,置热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色略深,筛去灰渣。

3.石榴皮炭:取石榴皮块,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
部棕褐色。

喷水适量,火尽火星,取出凉透。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防潮。

石榴皮炭防止复燃。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石榴皮含鞣质10.4%~21.3%、蜡0.8%、树脂4.5%、甘露
醇1.8%、糖2.7%、树胶3.2%、菊粉1.0%、黏质0.6%、没食子酸4.0%,尚含
苹果酸、果胶、草酸钙及异槲皮甙。

2、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体外实验表明:石榴皮对大肠杆菌、宋内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7种革兰阴性肠
内致病菌皆有抑制作用。

在试管内,石榴皮煎剂对4种痢疾杆菌皆有抗菌作用,
但程度上有所差异,以对志贺痢疾杆菌作用最强(1:320),对施氏、弗氏痢疾
杆菌次之(1:80),而对宋内痢疾杆菌作用较差(1:20)。

平板法的抗菌效果
低于试管法。

其抗菌作用机制与其所含多量鞣酸有关。

另外,石榴皮在体外对人型结核杆菌也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

石榴皮的水煎剂(1:4),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石膏样
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
癣菌、石膏样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考夫曼-沃尔夫表
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实验证明:石榴皮尚有抗病毒作用,先将药液注入鸡胚尿囊腔,半小时后
接种甲型PR8株流感病毒,或先接种病毒再注射药物,孵育48小时后再进行血细
胞凝集试验,证明石榴皮煎剂稀释到1:10000~1:100000仍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此作用也可能与其所含大量鞣质有关。

(2)驱虫作用:新鲜石榴皮及石榴皮煎剂均含有大量鞣质,能使生物碱变
成难溶而难吸收的化合物,从而可以充分的对肠寄生虫发挥作用,使其肌肉陷
于持续收缩状态,故有驱虫效果。

但石榴皮毒性较大,现已被更好的药物代替。

(3)其他作用:有报告指出,雌性大鼠或豚鼠服石榴皮粉后可减少受孕率。

3、毒副作用:临床应用本品,石榴皮水煎内服有轻微头痛、头晕、耳鸣、
视觉障碍、嗜睡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疗程结束后,短期内能
自行消失。

用量较大时,除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外,尚可出现反射亢进,惊厥,甚则肌肉软弱无力、瞳孔散大、视力障碍、复视、虚脱、呼吸肌麻
痹而死亡。

中毒救治:
(1)中毒症状轻微者,无须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

(2)中毒症状较重者,应立即停药,并给予洗胃、导泻。

用碘酊1ML加水
至100ML口服,忌用蓖麻油导泻。

(3)口服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C及鱼肝油。

(4)对症治疗。

(5)中草药治疗:
A.当归、大黄(后下)各9G,明矾30G,甘草15G,水煎服。

B.如惊厥时用天麻9G,蜈蚣2条,钩藤(后下)15G,琥珀(冲服)1.5G,
水煎服。

临床应用:
1、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干石榴皮30G,加水200~300ML,煎至30~50ML,一次服,每日1剂;或将煎剂浓缩烘干,制成0.5G的片剂,每次4片,日服4次。

连服7~10日为1疗程。

治疗72例,用药1疗程后,粪便镜检恢复率为97.22%,细
菌阴转率为89.47%,治愈率为95.83%。

〔《新医药学杂志》1973;(7):10〕
2、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石榴皮30~40G,青霉素160~240万单位,链霉素1. 0G。

取清水500ML浸泡石榴皮30分钟,然后文火煎至100~150ML,过滤去渣,待
药液降温至30℃左右时,再与事先稀释好的青、链霉素混匀备用。

每晚睡前保
留灌肠1次,10日为1疗程(适用于皮试阴性者)。

治疗25例,痊愈23例,好转2例。

〔《中国肛肠病杂志》1985;(3):21〕
3、治疗肛管直肠脱垂:石榴皮90G,五倍子30G,明矾15G,文火煎熬,趁
热熏洗,同时将脱出部分轻轻托回,早晚各1次,治疗小儿脱肛24例,5~7天治
愈者15例,8~10天治愈者6例,其余3例病程超过2年,经熏洗1个月,加服补中
益气汤而愈。

〔《新医药学杂志》1976;(1):47〕
4、治疗烧伤:石榴皮500G,加水500ML,文火煎至250ML,滤过后置瓶中备
用(若夏天使用,可少加防腐剂)。

根据疮面大小,将1CM2的纱布块用药液浸湿,一块一块贴于患处,直至痊愈,纱布块自行脱落。

治疗45例,皆愈(深Ⅱ
度10例,浅Ⅱ度34例,Ⅰ度1例)。

〔《吉林中医药》1983;(5):29〕
5、治疗臁疮:石榴皮、五倍子、枯矾、儿茶各30G,鸡内金、青黛各20G,
冰片5G。

将五倍子、石榴皮、鸡内金焙黄,研极细末,枯矾、儿茶、冰片亦研
成粉,再加入青黛,各药混匀,过筛,高压消毒即成。

用1:1000新洁尔灭溶液
洗净患处,清除坏死组织后,将药粉适量均匀撒于疮面,继以凡士林纱布覆盖,再用纱布敷料包扎固定。

每日早晚各换药1次,以愈为度。

〔《新中医》1985;(2):43〕
6、治疗足癣感染:石榴皮、黄柏各20G,孩儿茶、鲜马齿苋各35G,土茯苓、蛇床子各30G,枯矾15G。

上药加水2000ML,煮沸15分钟,浸泡患足后拭干,用
无菌纱布包敷,5剂为1疗程。

治疗184例,皆愈。

治愈时间最快3天,最慢11天,平均治愈时间7.3天。

〔《辽宁中医杂志》1991;(11):25〕
7、治疗蛲虫病:石榴皮(红色者佳)30G,轧粗末,加水500ML,煮开后加
食醋15ML,适温,熏洗肛门,每晚睡前1次。

效果明显。

〔《新医药学杂志》19 79;(2):34〕
8、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干石榴皮30G,冰片2G。

先将石榴皮放在瓦或炉上
烤焦,晾冷,捣碎并入冰片,共研细粉,储瓶密封备用。

使用前,用双氧水把
耳内脓液及分泌物洗净,用棉签擦干,再用一细纸筒取上药粉少许,吹入耳内,日1次或隔日1次。

治疗36例,痊愈28例,好转5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为91.5%。

〔《山东中医杂志》1984;(4):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