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验潮站深度基准面的确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短期 站 的平 均 海平 面高 度 获得 深 度基 准 面 在 水尺零 点 上 的高度 :
H L B =MS L B —L 口 ( 3 )
点 的深度基 准面需要该 站点长期 的水文 观测 数 据 ,所以在实际的海道测量 中是不太现实的,更 多的是根据附近已知站点的深度基准面利用相关 性传递到需要的站点计算出深度基准面。这里介
L B =r L A ( 2 )
准面 ,海道测量数据没有实际意义 。水深测量所 获得的深度 ,是从 瞬时海面起算的,同一地点不 同时刻测得的深度都不一样 。为了绘制海图必须
规定一个 固定 的水面 ,作为深度 的起算标准 ,将
测得的水深统一换算到这一 固定水面 ,这个 固定
水 面就称 为 深度 基 准 面 。深度 基 准 面是 在平 均 海 面下 ,距 平 均海 面为 L值 的一 个 面 。独 立确 定 某
海 洋信 皂技 术
2 5
临时验潮站深度基 准面 的确定
汪连 贺
( 天津海 事测绘 中心 天津市 3 0 0 2 2 0 )

要 :介绍通过 同步验潮利用已知站的数据 和相应 的算法计算 未知站基准面的方法。解释几 种算法 的使
用条件和基 本原理 ,通过实例计算验证和比较几种基准 面传递算法精度的差别 。 关键词 :基准 面;已知站 ( 长期 站) ;未知站 ( 临时站) ;基 准面传递
O / ( 1 / ( N 一 N 十 1 ) X : ) = 1 一 尺 : ( N , )
n =N.
( 4 )
( , y , y ) =( , y , y ) +[ , △ y , r
( 8 )
其中相关系数 尺 ( , Ⅳ 2 ) ,可表达为:
法 ,该理论主要假设为 :深度基准面与平均海平
开始进行 比较 ,每隔 3 m i n 得到 1 个水位值 ( 可
以内插) ,把得到水位值和上一个水位进行 比较 , 如果是逐步变大 ,说明是在涨潮 ,得到的极大值
面的差值与潮差的大小成 比例 ,即潮差越大 ,深 度基准面越低。数学模型为 :
计算机程序直接计算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
1 基准面传递和推估方法
1 . 1 潮差 比法
进行 比较得到各个 观测站的多个最高最低潮 。在 天津海事测绘综合处理系统 中已经实现 ,由于代
码 比较 长 不再 此 处展 示 ,主 要思 路是 从 同步验 潮
潮差 比法是海道 测量规 范中 明确 的计算 方
判 断验潮 站 间潮 汐性 质 的相关性 。
图 1 长 期 潮 位 站 和 短 期潮 位 站 间潮 位 曲线 关 系
实际水位观测序列是离散的 ,体现了不 同分 潮叠加及非潮汐作用共 同影响下的复杂形式。 为了得到式 ( 3 )各参数的解 ,计算 时 ,首
假设 、B潮位站在时间段 [ Ⅳ , 】内进行
线 相似程 度 ,考虑采 用误 差能 量方程 :
, ,
其中 : =x o C ( i +y o ) 一O( i ) ;
矩 阵的第 i 行元 素为 [ C ( i + ) 1 ,前 2 项 用 函数插值法得到,而未知数向量为 : 。 在最小二乘意义下对式 ( 7 )求解。 获得 后 , 则方程 ( 6 )中的 3 个参量为 :
深度 基准 面是 海道 测 量 的基础 ,离 开深 度 基
式 中: 为短期站 ( 含临时站和定点站)深度基 准面与平均海平面的差值 ;L 为长期站 ( 即已知 站)深度基准面与平均海平面的差值 ;R 为短期 站潮差;R 为长期站潮差。 因此 ,由同步观测时间的潮差 比 r 可以获得 短期站深度基准值 :
在手工计算阶段 ,潮差 比法计算方法简单 ,
但是该算 法精度 比较差 , 要求 比较高 ,必须获得 同步验潮期间的最高最低潮 。潮差人工观测可以
通过 在厘 米 格 网上绘 制 水位 曲线 观 察得 到 ,通 过
绍常用的传递算法以及传递过程中主要算法 的实
现 ,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Ⅳ 厂 __ —— ■一一
将式 ( 8 )中确定 的 ( ,y ,z )作为初始值 , 形成式 ( 7 )矩 阵形式 ,再次作为近似值迭代求
解 。每 次 解 得 新 的 ( ,Y , ) 与 上 一 次 得 到 的

尺 ( Ⅳ . , Ⅳ ) = ∑ l , / 1 / ∑ : ∑Y : ( 5 )
同步 观测 ,2站观测 所得 水位 时 序分 别 为 x 、



和y 、y : ,…,y ,依此做出 2 站的
先 取前 2 个参数的近似值 、Y o 分别为 1 和0 ,
然后对该式线性化 ,形成如下矩阵形式 :
V=AX 一1 f 7 )
水位曲线 。通过计算 2 条水位曲线 的相似程度来 判断和分析 2 站潮汐的相似性。 从离散数学原理可知 ,2 条 曲线的相似程度 是由一定采样值的相关系数决定 的。为 了衡量曲
R A =L
就是高平潮 的水位值 ;如果逐渐变小 ,说 明是在 落潮 ,得到的极小值是地平潮 的水位值。通过遍 历同步验潮期间的全部水位则得到多个极大值和

:r
收稿 日期 :2 O l 3 - 1 2 — 0 6
2 6
极小值 ,可以把平均值作为高潮值 和低潮值 ,则
可 以计 算 出潮差 比。
1 . 2 曲线传 递法 .来自 : : ,
曲线 传递 方 法是 利 用 曲线相 关 性和 最小 二 乘
\!

/ C( t )
法来传递基准面,该方法具有传递精度高 ,要求 比较低 ,即使没有观测到最高潮和最低潮也能获 得高精度的基准面,甚至该方法每小时观测 1 次 水位 ,也能进行处理得到满足要求 的临时站基准 面 ,该方法是 目前比较理想的基准面传递法。 利用 曲线传递法进行基准面传递 ,首先必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