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威海市经济区凤林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威海市经济区凤林学校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灯塔
刘建超
父亲名字叫海,名字叫海的父亲当兵前从来没有见过海。

给父亲起名叫海的爷爷也没有见过海。

父亲曾问过爷爷,海是什么?爷爷指着村子里几亩地大的池塘,说,江河湖海都是水,这池塘就是海。

去,下海耍吧。

父亲光着屁股在池塘里扑腾,那时他以为,天下有水的地方就是村里的这一方池塘。

父亲参军,跟着部队南下。

首长问,你们谁能爬山?
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从小就上山放羊砍柴,每天翻山越岭如走平地,没啥说的!
首长又问,你们谁会游泳?
父亲把手举得高高的,我会。

村里的海,我能一口气扑腾几个来回。

没啥说的!
父亲的两个没啥说的,就随着部队的改编成了海军。

他以为海军就是要上舰艇,开着军舰像开着坦克车一样。

父亲被派去学习航标灯和柴油发电机的维护和保养。

他学得很快,成绩也好。

学习结束,他被分配到远离大陆的小岛上,岛上只有他一个人,日夜守着航标灯。

排长对父亲说,这个小岛你就是岛长了,所有活着的东西都归你管。

岛上活着的东西就是空中的海鸟,海滩上的海龟、螃蟹。

排长说,守护好航标灯就是守护好祖国的领土。

能看到航标灯的地方都归你守护,小海,你要自豪呢。

父亲很自豪。

父亲每天的日子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航标灯添加柴油。

父亲从没有一点儿的失落。

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座小岛。

父亲说,守岛的日子里,他真的学会了游泳,学会了钓鱼,学会了和海鸟说话。

寂寞的时候,父亲就给母亲写信,每周来岛上送给养的船就成了他们传书的鸿雁。

父亲的书信封封都是海岛的说明书,岛的静、岛的动、岛的趣、岛的乐,没有半句岛的苦、岛的累。

他告诉母亲,坐在礁石上可以看到水中的游鱼,扎个猛子可以捞出红薯大小的海参,晚上睡觉,都会有螃蟹来敲你的柴门。

母亲被父亲的描绘给迷住了,带着红薯干炒花生到了海岛。

母亲上岛的日子遇到了风浪,母亲被颠簸
得把胆汁都吐出来了,船还是靠不了岛,只是依稀地看到个人影在挥手。

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

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

排长带着送给养的几名战士,为父母亲举办了简单而又热烈的婚礼。

母亲留下和父亲相伴在孤岛上守候航标灯,两个人的世界把寂寞过成了快乐。

闲暇,父亲教母亲游泳,在滩头捉螃蟹抓海参。

他们把钓的鱼晾干,让给养船带回连队的炊事班。

父母最快乐的事就是给未来的孩子起名字。

两个人对孩子叫什么名字争执不下,父亲说,周一、三、五,叫我起的名,周二、四、六叫你起的名,星期天咱俩一起带出来玩。

于是经常听到父亲喊着,海星、海带和我一起出操正步走!母亲会说,岛儿、灯儿开始做饭喽。

母亲怀着我的时候,遇到一场特大风暴。

浓雾翻滚,暴雨雷鸣,海天像倒翻过来一样,几十米高的巨浪一排排咆哮着疯了般拍到岛上,航标灯都被震得直摇晃。

父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阵势,有些不知所措,偏偏柴油机发生了故障。

母亲说,这么大的风浪,不会有啥船只过往,等风浪小了再上塔修理吧。

父亲背上工具包说,上级交给我的任务就是维护好航标灯,首长说过,岛上的灯塔就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一分钟也不能灭。

父亲登塔,风浪扑得他站立不住。

母亲担心,找来绳子系在父亲的腰间,另一端缠在自己身上,两人就这样守护在机器旁,在咆哮的海浪中坚持到天明。

父亲看着累瘫在身边的母亲,抚着她的秀发说,今天该哪个孩子陪咱出操了?母亲抱着父亲哭了,父亲说母亲上岛就哭过那一次。

部队裁军,灯塔移交给地方政府管理,父亲也脱下军装,可他依然留在岛上。

父亲在孤岛上守护灯塔四十年,直到退休。

父亲病重期间,我正带着舰队在波斯湾护航。

母亲说,父亲念念不忘他那座小岛。

老海啊,你放心,等我俩都走了以后,让孩子给咱办个海葬,把咱俩的骨灰撒进大海,撒在当年的海岛上,我陪着你一起守护大海。

父亲欣慰地笑了,伸出枯瘦的手,抹去母亲的泪痕,自己的眼角却淌下泪水。

我是舰长,每次出海执行任务,路过那座小岛,我都会行注目礼。

在那座小岛上,伫立着一座无形的灯塔。

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叫洋。

我告诉父亲,我给儿子起的名字叫深蓝。

(摘编自《小小说选刊》2019年第20期)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灯塔”的内涵丰富,它是祖国领土的象征,守护灯塔就是守卫祖国领土;它又是父亲形象的象征,
指引孩子们的成长方向。

B. 母亲被父亲坚守孤岛的精神和海岛美丽的风光所打动,她还没有上岛就认定父亲,并在婚后留在小岛与父亲相伴,守候航标灯。

C. 小说中,祖孙三辈的名字依次是“海”“洋”“深蓝”,表现了父亲与“我”对大海的热爱,以及“我”对父亲精神的理解与传承。

D. 小说以简洁平实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普通军人的家庭故事,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颂了以岛为家坚守海疆的“老海岛精神”。

2. 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 小说中“我”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共性来说,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收入在不同分级城市中均为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最重要的压力因素。

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就业成为影响主观幸福感另一个重要的压力因素。

因此要切实提高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还需要从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就业入手。

交通、社会关系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社会关系在所有城市中均对主观幸福感有着积极的影响,表明并非所有的压力感都会对主观幸福感造成负向的影响,有些类型的压力感如交通、社会关系可能反映的是个体处于某种较为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

就特性来看,不同分级城市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小不同,突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

对于二线及以上城市,婚姻或恋爱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还是比较突出的,这也可能与本轮调查样本量较年轻有关。

工作或学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端的城市,也就是二线及以上城市和五线及以下城市,而对三线和四线城市并不明显。

物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新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等中间段的城市,对于两端的城市影响并不明显。

(摘编自《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9》)材料二:
不同群体在“美好生活体验量表”和“美好生活需要量表”上的得分存在一定差异。

对比发现,女性的美好生活体验得分高于男性,同时,在美好生活需要上的得分也高于男性。

在美好生活体验上,中老年群体得分较为稳定,处于中等程度,青年群体在不同方面的得分起伏比较大;而在美好生活需要上,年纪越大需要越低。

受不同程度教育的民众在美好生活体验和美好生活需要上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维度中,基本呈现出受教育程度越高美好生活体验越高的趋势。

在美好生活体验上呈现出收入越高的群体美好生活体验的得
分越高的趋势;在美好生活需要的个人物质维度上呈现出收入越高需求越高的特点;低收入群体则在国家社会维度上要求更高。

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域比较上,三线、四线、五线城市的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体验较高,美好生活需要也更高。

(摘编自《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体验与获得感》)材料三:
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拥有上的不平等也导致处于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要低。

来自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大学生,家庭可提供的社会资源更多。

社会资源可以提供个体去追寻目标的条件,从而增强个体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从需求理论来看,大学生从家里获得的经济支持更多可以更好地满足其在大学生活中的基本需要,更多的金钱可以增加个体对娱乐与爱好的投入,以及人际活动的参与,也可以更好地确保身体健康,可以参与更多的自我增值与培训活动,增加自身竞争力。

低社会经济地位的父母对待子女可能更粗暴;由于教育程度较低,与子女的交流比较贫乏;职业地位上的劣势也使父母能够提供给子女的社会关系有限。

这些都不利于低社会经济地位子女的竞争力培养,从而影响子女发展。

(摘编自徐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会支持与大学生幸福感》)
4.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收入和就业是影响幸福感的两个最重要的压力因素,所以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居民就业,可以提升居民的美好生活体验。

B. 除五线及以下城市外,社会关系在所有城市中均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这表明并非所有的压力感都会对主观幸福感造成负向的影响。

C. 对于二线及以上城市,婚姻或恋爱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比较突出的,这反映出不同分级城市压力感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的特点有所不同。

D. 工作或学业压力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端的城市,而物价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两端的城市不明显,这是因为两端城市物价平稳。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女性的美好生活体验得分和美好生活需要上的得分都高于男性,反映出不同群体在“美好生活体验量表”和“美好生活需要量表”上的得分差异。

B. 教育程度影响幸福感,基本上,受教育程度越高美好生活体验越高这表明受不同程度教育的民众在美好生活体验和美好生活需要上存在着差异。

C. 在美好生活体验上,中老年群体与青年群体不同,中老年的得分较为稳定,处于中等程度;而在美好生活需要上,年龄与需求成反比。

D. 收入越高的群体美好生活体验感越高,同时,收入越高的群体在美好生活需要的个人物质维度上需求越高,而国家则对低收入群体的要求更高
6.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影响大学生对幸福的主观认知?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9年可以说是网红经济的元年,这一年,很多网络红人创造出了各种“神话”,刷新了我们对“网红”的认知。

李佳琦、李子柒等头部网红频频出圈,受到主流关注,网红的社会认同度也进一步提升,李佳琦卖货主播的身份得到广泛认可。

大数据交易平台数据宝统计显示,号称2019年“带货一哥”李佳琦赚了将近2亿元,网红李子柒赚了1.6亿。

如果以2018年上市公司净利润指标看,2123家公司净利润不及李子柒。

也就是说,全部A股公司有六成以上盈利能力不及一名网红。

在网络直播上,“网红”李佳琦的一句OMG,俘获了万千少女。

而今这位被称为“口红一哥”的网红,1月5日晚在“所有女孩”面前推销了某上市公司旗下产品“麻辣香肠”,5分钟狂卖10 万十包,总计销售额突破300万元,累计观看人次1677万。

更让人看呆的是,一场5分钟的直播广告,第二天竟然让这家上市公司涨停了。

一场网红带货的直播,为这家公司带来了5.48亿元市值增长。

(摘编自《李佳琦年赚2亿,李子柒1.6亿! 背后赚大了的,还有他们》,中国经济网2020年1月8日)
材料二:
材料三:
网红经济的混乱主要体现在:以“流量为王”。

网红走红速度快,经济效益高,促使人们蜂拥而至,迫不及待地追逐“流量快车”,以至于许多人为流量“无所不用其极”。

为了点击量和关注度,传播低俗信息、进行恶意炒作等行为带偏了社会价值观。

某些网红轻松暴富,让人蠢蠢欲动,数据显示,54%的95后受访毕业生渴望当“网红”。

某一线城市多所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0%的受访小红”,有的家长甚至为孩子报了“网红培训班”。

网红经济在操作中逐渐背离了本质。

网红经济是先有内容供给,后有关注聚焦,关注聚焦达到一定程度后才爆发的经济现象。

网红应该传播优质内容信息,而非低俗内容,更不能炒作。

如今提及网红,浮现在人们脑海中的往往是无下限的炒作、低俗和比傻,资本包装下的网红经济被工厂化批量生产,同质化严重。

且不说网红妆容千人一面,就是在内容上也大多雷同。

虽然当前的网红经济存很多问题,但网红经济是符合并响应时代变迁的产物。

信息媒介的更新迭代助推了网红经济的崛起。

随着信息媒介的更新迭代,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版图,部分刊报关停。

如今个体间的信息交流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在平台上交流的不只是房子和衣服,观点和信息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媒介走向了共享媒体时代。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人民的时代需求已转变为精神需求,网红是人们精神需求下自发选择的产物之一,与时代需求相契合。

也就是说网红经济符合当前中国主要矛盾的转移偏向。

电商的大量加盟构成了“网红+直播+电商”的生态闭环,加速了网红变现速度。

展望未来,在政府从大放到大治的调控管控下,网红经济将通过自我调整和自我淘汰,以规范化进行重构,逐步回归到“魂”上,形变而魂不变:与信息经济的本质相吻合,以内容为主;以自身的价值观和使命感传播正能量。

此外,从形式上看,未来网红可能并不是真人。

虚拟网红的火热将倒逼真人网红进行自我革新,最终演变为“真人+虚拟”相结合的模式。

不论网红经济如何衍变,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是内容。

未来,谁以内容为王,谁就更可能维持网红经济“长红”。

(摘编自《网红经济“下半场”怎么走?回归内容为王》,财股网2020年1月8日)
7. 下列关于“网红经济”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 2018年网红经济的收益超过了六成以上的A股公司的净利润。

B. 从本质上看,网红经济只要内容优质,就一定会获得关注聚焦。

C. 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人民的时代需求都已经发生转变。

D. 网红经济在政府的调控管控下,将自我调整、淘汰,进行重构。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9 年很多网红创造了各种“神话”,其社会认同度进一步提升。

也有许多人为流量进行低俗营销、恶意炒作,带偏了社会价值观。

B. 2018年网红主要领域涉及广泛,包括娱乐、美妆、美食、财经等方面,从领域占比看,传统的文娱领域占据网红所在领域的主导位置。

C.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红经济运营从单一平台向多平台化方向发展。

据统计,2018年,拥有6个以上的平台账号的中国网红不到30%。

D. 未来网红可能并不是真人,但不论网红经济如何衍变,不变的是内容。

谁能提供优质的内容,谁就更可能维持网红经济“长红”。

9. 网红经济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应如何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淳,字希古,桐城人。

隆庆二年进士。

授永康知县。

吏民素多奸黠,连告罢七令。

淳至,日夜阅案牍。

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

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因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巨盗卢十八剽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

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

及檄累下,淳阳笑曰:“盗遁久矣,安从捕。

”寝不行。

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

淳乃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已出营赀以偿。

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

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

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

永人贫,生女多不举。

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

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

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

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

”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

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

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

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

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

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注】①两造:诉论的双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B.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C.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D. 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叵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古代,“就车”和“下车”都是指官吏新到一个地方赴任的意思,如《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


B. 御史,本为史官。

秦以后设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等各种事宜。

C. 参加殿试取中后统称为进士。

殿试分三甲录取。

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D. 礼部。

管典礼、学校、科考等。

礼部长官叫礼部尚书,副职为侍郎。

部下设司,司长称郎中,副职称员外郎。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淳善于断案。

百姓都说张淳断案就像当年的包拯一样迅速,他们只带了一包饭就能结束诉讼。

B. 张淳体恤百姓。

永康县人贫穷,生下女儿大都不抚养,张淳耐心规劝,又拿出自己的俸禄给百姓,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C. 张淳聪明机智。

他故意放出强盗卢十八逃跑很久没法抓的风声,令他放松警惕,然后再用计,将卢十八缉拿归案。

D. 张淳料事如神,离开永康县之前,他告诉下属,有个逃跑的盗贼就在附近,现在可以去抓捕他,手下人按照他的话,果然抓到了盗贼。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

(2)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4.下列诗句描写的民间风俗,不是迎接新春的一项是
A.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B.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C. 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筵开听颂椒
D.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坚持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悔的心志。

(2)《赤壁赋》中,从侧面衬托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写古老风俗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他在新作《世界史》的前言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是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念,并将相关理论在该书的编撰中得到实施。

B.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一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
好重新装订。

C.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风靡海内外的纪录片,用镜头展示烹饪技术,用美味包裹乡愁,给观众带来了心灵的震撼。

D. 3月24日上午,德国之翼航空公司一架A320型客机在法国南部坠毁,机上的150名遇难人员恐无一幸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7.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外卖”是一种新型食物。

②通过出锅和食用之间时间延长,使一些食物的味道和口感发生明显变化。

③这些变化对食物的营养价值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会影响到我们对它的接受度。

④对大多数人来说,“好吃”是食物最重要的属性。

⑤所以,点外卖的时候,就会点那些“延时”之后依然好吃的食物,比如肉类和根茎类的食材,或以红烧、油炸等比较“重口味”的方式为烹饪的食物。

⑥而对蔬菜、粗粮等食材,以及清炒、白灼等方式制作的菜式就相当无感。

四、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公元1124年,辽朝的状元、皇族成员耶律大石不得不带领部下奔向西部,跋山涉水,最终落脚在如今的吉尔吉斯坦古城马拉沙衮,成为契丹部落的海外游子,繁衍达五十万人之多,现在,吉尔吉斯坦契丹人的生活安定,但经常有契丹部族的后代子孙操着一口流利的西亚语回到中国寻根问祖。

(《契丹史》)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母亲被父亲坚守孤岛的精神和海岛美丽的风光所打动”错误,由原文“母亲没有上岛,她死心塌地要嫁给父亲。

母亲说,那么艰苦的日子父亲都乐观地面对着,跟着这样的男人,靠得住”可知,母亲是被父亲坚守孤岛的精神所打动的,没有“海岛美丽的风光”。

B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

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