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兰州市古典园林景观的发展与延续--以五泉山公园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与设计
试析兰州市古典园林景观的发展与延续
—以五泉山公园为例
□龚彦俊
摘要兰州,为古丝绸之路的主要关隘,有着独特的地理条忤,使它成为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兰州古典园林的出现和发展有其独特的魅力,既有其独特的地域和文化特征,也有中国古典园林的共同特点。
针对兰州特别的地理环境,本文以兰州的五泉山园林为例,通过对五泉山景观元素、景观空间秩序以及景观文化等构成分析,以便为兰州地域未来古典园林景观的发展与延续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和意义。
关键词五泉山;景观元素;景观空间秩序;延续
Abstract:Lanzhou, the main pass of the ancient Silk Road, has uniqu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making it a place of multi-cultural convergence. In this case,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anzhou classical garden has its unique charm, not only has its unique region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ha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In view of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Lanzhou, taking the Wuquan mountain garden of Lanzhou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landscape elements, the spatial order of the landscape and the landscape culture of Wuquan mountain, so as to provide the theory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con 廿n uation of the classicallandscape in Lanzhou.
Keywords: wuquan mountain; Landscape elements; Spatial order of landscape; continue
—、刖目
纵观整个中国园林的发展过程,从殷周苑 囿、汉唐雄风、魏、金、六朝、宋、元、明、清到现代园林己有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
它是 通过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诗词等各种艺术 的综合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系统而完整的艺术门 类,丰富多彩,个性鲜明。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寻求天然境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 最终和最尚目的的审美旨趣。
二、兰州市园林景观概述
兰州位于中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 原地带,黄河水系自西向东纵流经整个城市,形成了兰州市“两山夹一河”的独特的地貌结 构和沿河带状的地形特征。
^一五”时期,兰州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生态型城 市,利用自然山水条件,打造南北两山(兰山 和白塔山)的绿化景观,为人们在两山建设山地园林景观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随着兰州园林 事业的发展,日前已建成龙源、兰州水车博览 园、兰州市金城盆景园、兰州碑林、“生命之 源”水景雕塑等一大批精品园林,即兰州市区 范围内的古典园林(即由西固、安宁、七里河、城关四区组成),如图I所示。
三、兰州市五泉山背景概况
1.园林的历史沿革
(1) 两汉园林发展
兰州市的五泉山园林60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 它的兴衰变迁。
两汉魏晋十六国时期,兰州皋兰 山等南部山脉覆盖森林。
相传西汉霍去病率领大 军北击凶奴,鏖战于皋兰水麓,将士们干渴难耐。
霍去病便用鞭子捅了五个大窟窿,将士豪饮,勇气倍增,大败敌军。
由此留下了惠泉、蒙泉、掬月泉、摸子泉和甘露泉的五泉胜景。
(2) 明代园林的发展
明以前处于西北地区的兰州经济发展萧
32 / 2020.03
^规划与设计
抗曰战争开始后,一方面由于战争的影响 兰州私家园林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另一方 面成为军事物资转运及国际贸易的必经之地, 兰州私家园林又得到短暂的发展,五泉山于 1955年重新修茸,辟为公园,如图2所示。
2.园林的特色打造
甘肃省兰州市政府通过《五泉山、白塔山 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斥资2.8亿元打造
以“青砖、红柱、绿瓦”为主色调的新五泉山, 其将采取人工补水的方式,重现昔日“五泉潺 潺”的景象。
斥资2.3亿元完成白塔山风景区 景观规划以山谷道路为骨架、园区组团为重点, 绿环绿化为屏障,并增建“华夏姓氏文化园”, 以中国姓氏文化为基点,向游人展示百家姓的 来源,打造经济循环与可持续生态相结合的兰 州市特色园林景观的永续和谐共同发展。
四、五泉山古典园林景观构成分析
1.景观元素
五泉山公园景观元素主要是由山地、水体、
表
1五泉山历史沿革表
朝代
年号
修建活动
元
皇庆年间(1312-1313)建皇庆# (後寺)、二郎庙明
_ 明^武 5, (1372)修皇庆4,'运名夫五泉寺~明永乐7年(1409)~重新|爹违五泉寺,易名崇庆寺明速女元_丨丨399&建g 、佛殿、武侯祠、大悲殿
明天顺6年(1462)建千佛阁于东龙口
明嘉靖14年(1535)重建千佛阁
明万历 7-9 年(1579-1581);
万历35年(1607)为观瀑布建漱玉亭于西龙口东部;
重建清辉阁(清虚府)清
乾隆35年(1770); 乾隆38年(1773); 乾隆46年(1781):惠桌受崩落下的岩石阻塞;
吴鼎新疏通惠泉; 部分寺庙在回乱中被
同治6年(1864) 同治丨3年(187A 在兵乱中,爺分寺庙被毁;
重建嘛呢寺
清光绪元年(丨875> 清光绪丨丨年(丨885)
重修武侯祠、千佛阁、秦公祠:
重新修缮地藏寺
民国
1919-1924 年刘尔忻募资修缮殿宇。
1931-1945 年国民党某长官公署进驻五泉山。
建国后
1955 年
市人民政府正式建立王1:泉山公园,并修建长廊于东西龙口,
=对殿宇进行修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政府拨巨款,全面维修五泉山
~1984 牟~
古典公共园+:五泉山确立为市级文物保护1996 年位于张掖路的唐庄严寺被移至五泉山2005 年
五泉山公园被评为国家“4A ”级景E 。
条,难以形成兰州的私家园林。
明代则是兰州 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明初受肃王移驻兰州的影 响,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迁移。
凭借便 利的交通优势使得兰州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 展,为兰州私家园林的出现提供了物质基础。
(3) 清代园林的发展
清乾隆四十六年,五泉山建筑物毁于兵火。
经“乾嘉道咸”四朝陆续募款修复,五泉山逐 渐恢复旧观。
同治六年,五泉山建筑又被兵火 焚毁,后由地方绅士刘尔忻募款陆续复建,“补 其旧毁,增其本无”,为五泉山留下了大量的 文化遗产。
(4) 民国至今园林的发展
4 2020.03/
33
^[规划与设计
植物等自然景观与建筑、名人题记、五泉文化 等人文景观构成。
并以山地为骨骼,以五眼清 泉形成的水系为脉络,建筑人文为皮肉,自然 与人文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形成了丰富而有 特点的景观。
2. 景观空间序列
五泉山公园是一个山地公园,整个坡地由 南向北逐渐趋于平缓并分割成3块现有的格局。
其景观空间序列由具有明确导向性的连续性空 间组成,充分克服和利用一切地理条件,创造 出秩序富于变化的空间分布,于东、西二涧两 侧及其所夹中麓上,形成内部布局各异,自成 体系;外部景区间相互渗透,连接紧密,互为 依托的中麓、西润、东润三个景区,如图3所示。
3. 景观文化
五泉山自元代建寺以来,历经明、清各代修 建,特别是建国后建立公园以来的大力修建,成 为一处凭借真山真水,营造释、道、儒文化的大 型园林名胜。
公园里面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 映辉,形成独具特色的五泉山文化。
堪称甘、宁、 青、新离省会城市最近、最大的一处园林。
五、五泉山古典园林的发展与延续
1.社会的发展与延续
通过分析五泉山园林依山就势的景观空间
图2五泉山布局分布图
布局和景观空间秩序,因地制宜地建设南北两 山公园,合理布局各种景观元素,将两山公园 建设成为兰州市民休闲游览的理想去处,增加 了城市公园数量,很好地解决了市民休闲娱乐 的需求,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2. 生态的发展与延续
两山环城而立,其规划建设不同类型和主 题的山地景观,通过景观林地相联系,可自然 形成环绕城区的城市绿带,增加公共绿地面积, 极大地改善兰州城市生态环境。
3. 文化的发展与延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五泉山最早于 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的“神剑开五泉”而得名。
凡属名山,大都与名人有关。
上衔伏羲、周公、 孔子、周敦颐等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中系霍去 病、皇甫谧、左宗棠等古代甘肃历史名人;下 街曲允、彭泽、邹应龙、岳升龙等古代大皋兰 历史名人其丰功伟绩为后人所传诵。
六、结语
通过分析五泉山公园的景观元素和景观空
间秩序等景观特色,向南北两山延展古典园林 公园,打造以“丝绸名城、宗教圣地、文化之都” 为品牌的儒释道文化相结合的兰州特色景区进 行保护和建设。
f S I
参考文献:
[1] 柴素荣.王璟.挖掘五泉文化.传承华夏文明[」].农业科
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05).
[2] 丁文蓓.明代以来兰州古典私家园林发展概述[」].甘肃科
S .2016(11).[3] 陈华.张萍.以五泉山公园为例浅析兰州地区山地园林景
观[」].山西建筑.2008(01}.
[4】邓明.试谈兰州五泉山景观的两个特色[」】.兰州学
刊.1998(08).
[5]马序.马玉霞兰州五泉文化沿革述评[J ].兰州学
刊.1987(05}.
[6】刘金菁.浅析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景观文化的发展与延续
-以兰州生态园林景观文化建设为例[」].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05).作者: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34 / 2020.03
d t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