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c2f49f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5.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一、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通过课题能不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说的是谁的故事?(这篇课文说的是姓杨的家的孩子的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氏是姓氏的意思,之是的意思)2、现在我们来以这种古代的说话方式来介绍一下自己(某氏之子女)3、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是关于杨氏之子的故事,那么你还想知道什么?(1、文中说的是关于杨氏之子的什么故事?2、杨氏之子是个怎么的孩子?3、杨氏之子与谁之间发生了故事?……)好的,大家提出的都是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逐一解决。
4、通过看题目,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一篇古人用古代汉语写的文章,平时我们叫它古文,也叫文言文。
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接下来,我们自己把这篇文章出声读一读,看看课文中的字音能否能读准确,文章能否读通顺。
2、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2——3人)3、一起看大屏幕,蓝色字部分为应注意的字音:为(we ì),因为他的解释为给;应(y ìng),他的解释为回应,回答。
红体字应注意的写法:梁、惠、乃(笔顺)、曰(字形,与日的区别)三、交流表达,汇报收获(一)、学习文言文的方法1、我们要想把文言文研读透彻,单纯掌握这些字音是不够的,下面请大家结合书中的注释,以小组为单位将文章读通、读懂,遇到问题可在小组内讨论。
2、大家是通过什么办法把这篇文章弄明白的?(结合书中的注释)这是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办法,还有其他的吗?(查词典,参考全解)谁能告诉大家,工具书帮你解决了对哪个字或词的理解,说出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学习成果。
(1、为设果的设,我了解到它是摆设的意思2、老师我学到的是文中的“家禽”这个词与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意思是有所不同的,我们现在说的家禽是家里养的一些小动物,而文中的家禽应该分开来理解,家就是指家里,禽是指鸟,所以应该解释为您家的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d10d7d1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7.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第21课《杨氏之子》导学案
一、课文内容概述
本课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1课,讲述了一个家庭故事。
主要内容是杨老先生有个儿子叫杨头,他在家里总是吃喝玩乐而不务正业。
杨老先生感到很担心,于是找来了智慧的杨修来教导他儿子。
二、阅读要点
1.杨氏家庭情况
2.杨头的懒惰现象
3.杨修的出现及作用
4.教育的重要性
三、重点词汇解析
1.玩乐:指不务正业,轻佻嬉戏的意思。
2.担忧:担心、忧虑的意思。
3.智慧:聪明、有智谋的意思。
4.教导:教育、引导的意思。
四、思考问题
1.为何杨头总是吃喝玩乐而不务正业?
2.杨修是如何教导杨头的?
3.你认为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重要?
五、拓展练习
1.试写一段关于家庭教育的故事。
2.思考父母是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的,你认为孩子应该怎样尊重父母的
教育?
六、教学目标
1.理解杨氏家庭故事的主要内容。
2.掌握相关生词的含义。
3.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
1.总结杨头的问题出在哪里,你认为如何解决?
2.找一段文字,描述你认为成功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以上是《杨氏之子》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努力成为受人尊敬的好孩子。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a853e2ba0d4a7302763a59.png)
《杨氏之子》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结合句子,借助注释理解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语感。
背诵课文。
(重点目标)3、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难点目标)学习方法教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引言俗话说:“聪明的人用心说话,愚笨的人用嘴说话。
”“会说的想到说,不会说的抢到说。
”由此可见,说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学习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
现在,我们先来认识“杨氏之子”,看看杨家九岁的小孩子是怎样和大人交流的,从中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2、板书课题,齐读: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二、读通课文1、范读:2、自由小声初读课文: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三、理解课文大意1、自主理解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先试一试。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自己的理解。
(对照原文请学生逐句理解)4、请一个学生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5、带着理解朗读课文。
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2、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3、独立学习思考,并做好批注。
4、四人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6、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7、小结。
五、熟读成诵1、你们的体会很深刻,如果现在朗读课文,相信你能够把自己的体会带进朗读,你可以尽情地感受古文的韵味,请一个同学读。
2、试着把这个故事背诵下来 ,一起背一背。
不能背诵的看着书朗读。
3、全班背诵。
六、拓展1、给公园的“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七、总结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板书10 杨氏之子(儿子)孔君平:此是君家果。
杨梅---杨杨氏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孔聪惠。
《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
![《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633e5d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53.png)
《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合同方案、演讲稿、作文大全、教案、述职报告、调查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contract proposals, speeche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job repor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发展,促进个体化的教学和评价,一份出色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习困难,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杨氏之子》优秀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0e3f8f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b.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一、读题,解题,简介文言文1.导入揭题,解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积累的句子都是出自文言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完整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齐读课题师:明白题目的意思吗(“杨”是姓,“氏”放在姓后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
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你贵姓也可以称为——氏之子或之女。
学着课题的样子说说自己或同桌吧。
3.介绍《世说新语》今天我们认识的杨氏之子的故事被刘义庆记录在《世说新语》里。
师:了解这本书吗(自由读读:这本书主要记载汉末到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分上中下三卷,共36篇。
《杨氏之子》是第二篇里的一个小故事。
)(板书: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1、初读感受。
师: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自由读一读,看看跟我们现在的文章有什么一样出示课文(难读,难懂,精炼等)师: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
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
2、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
相机评价。
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
出示方法,师范读,练读。
5、再指名读。
齐读。
(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你们觉得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呢(相机板书:看注释、查工具书)那这篇课文到底讲了杨氏子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试着用上这些方法读读课文。
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待会儿一起来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反馈。
(一)理解“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ba50bb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2f.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诣、禽”两个生字,会写“梁、诣、禽”三个字。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2.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并能说出表现杨氏之子机智的故事内容。
3.感受文言文语言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敏捷、待客有礼,体会文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回忆旧文同学们,谁还记得我们本学期学过的一篇文言文?我听到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了《自相矛盾》。
谁能完整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2.揭示新课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文言文的世界,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吧。
来,齐读课题——杨氏之子。
(板书:杨氏之子)3.理解课题氏,姓氏。
之,的。
完整意思为姓杨人家的孩子。
4.了解出处《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义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其内容是记载了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和轶事。
二、走近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交流分享,预设:(1)夫子与孔君平的混淆。
夫子是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指的是孔君平。
(2)杨父的混淆。
可以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杨父有没有在场。
(3)本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君平去拜访杨家父亲,父亲不在,于是就叫出了杨家孩子。
孩子用杨梅招待客人,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果子”。
孩子马上回答:“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3.再读课文(1)自由朗读,试着将停顿读正确。
(2)指名朗读,请同学分享停顿的理由,大家一起讨论是否恰当。
(3)纠正朗读,在文中划出正确的朗读停顿线。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导学案(学生任务单)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0课《杨氏之子》导学案(学生任务单)](https://img.taocdn.com/s3/m/8783882b7cd184254b3535bf.png)
《杨氏之子》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意思。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
【教学难点】了解主要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课前导学【自学任务一】:自由朗读课文,给生字注音,正确书写一个。
(预习)【自学任务二】:观看微课视频,完成以下练习:1、学习文言文有什么好的方法步骤?→→→→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讲了杨家小儿才()岁,是个()的孩子。
有一天,孔君平去()他的父亲。
父亲不在,于是孔君平就()。
()用()招待(),其中有()。
孔君平逗他说()是杨家的果。
杨家小儿用()不是()的鸟来反驳他。
3、杨氏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二、课中检查1、检查生字词:正确认、写6个生字;老师指导书写“梁、惠、禽”。
2、检查课前导学任务二。
三、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一】回忆微课内容,正确流利地读文,完成以下练习:1、读准多音字:为(wéi wèi)设果应(yīng yìng)声答曰2、请为以下句子选择正确的停顿⑴ A、乃呼/儿出⑵ A、孔/指以示儿/曰B、乃/呼儿出 B、孔指/以示/儿曰⑶ A、儿应/声答曰⑷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B、儿/应声答曰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课堂活动二】理解词句意思1、你读懂了哪句话的意思?(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原句:我的理解: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主要内容。
【课堂活动三】有感情读文,读出文言文的韵味1、全班齐读。
2、师生以对歌的形式读文。
四、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要求正确工整。
2、熟读成诵,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1cfbe67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d.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3. 通过古文的内容,说说杨氏之子机智体现在哪里。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2.通过古文的内容,说说杨氏之子机智体现在哪里。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杨氏之子故事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小古文?(预设:《司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同学们的课文积累很丰富。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小古文的大概意思吗?嗯,说的真好,抓住了重点。
今天,我们依旧来学一篇新的古文《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齐读。
2.板书课题,你知道“杨氏之子”是什么意思吗?嗯,没错,就是姓杨人家的孩子。
“之”是“的”的意思。
你学过哪些理解古文的方法,还记得吗?(预设: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看插图、组词、结合注释)同学们都有一套好办法,那这古文一定难不倒大家。
二.一读古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读要求:(1)放声朗读古文,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
(2)读通顺,会断句。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生字,重点指导“诣”的读音,“禽”的写法。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三.二读古文,理解文意。
1. 大屏出示自读要求:1)默读古文,用上所学方法理解“惠”“诣”“设”等词的意思。
2)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句的意思。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前三句:1)引导学生理解“甚”“乃”等词的意思。
2)为谁设果?杨氏之子设果,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预设:为孔君平设果,这孩子非常懂待客之道)3)指名说说前两句的含义,教师相机评价。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75e53352ea551810a687ac.png)
《杨氏之子》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
1.我能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
梁国/杨氏子/九岁, 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èi)/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我还能辨字组词。
梁()日()诣()惠()禽()
粱()曰()指()穗()篱()
3.整体感知,理解词句。
(1)本文选自南朝的《》,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
的小说。
(2)我知道题目的意思。
“杨氏之子”指的就是
(3)我能根据注释、插图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
..
e.儿应声
....。
”
..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应声
..:夫子
..:
家禽
..:
这句话的意思是:
二、合作探究
1.我能找出体现杨氏之子聪明的句子:
2.我能找出总领全文的句子::
3.从故事中,我体会到了杨氏子的的特点。
4.从文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孩子回答之快、思维之敏捷?
5.联系课文,说说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并体会妙在何处。
三、课后积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0b18a5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0.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教学设计一、活读破题,感受文言趣味师:中国有句古话叫“温故而知新”。
学习今天的古文之前咱们先来背背刚刚学过的古诗。
(课件逐一出示古诗词《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
生背诵。
)师:你们看,这里既有“不脱蓑衣卧月明”的牧童,也有“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的两小童,还有那个无聊地在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相信无论哪一位都特别让你羡慕和感叹。
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个小孩儿,一起读课题《杨氏之子》。
(解课题,指导朗读)二、初读感知,渗透文言学法1、学生按自己的节奏大声朗读课文,师生交流。
2、解决难读句子:“孔指以示儿曰”明确: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和插图读懂古文。
3、示范朗读,交流节奏,齐读课文。
三、再读明意,提炼文言特点1、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
(国籍、年龄、姓氏、特点,简洁精炼)2、用介绍杨氏之子的方法介绍同桌,学以致用。
3、体会古人称呼的丰富。
杨氏之子(儿、君、其);孔君平(夫子、孔)4、理解古今异义词:家禽(家里养的鸟;古文独自成词)5、朗读体会四、品读对话,体会言语妙处1、课文哪句话最能体现杨氏之子“甚聪慧”?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加上未闻,更加委婉)师生分角色表演体会,体会杨氏之子的有教养2、体会孔君平的逗趣和杨氏之子的聪慧杨梅是杨家果,孔雀是孔家禽3、拓展游戏:柳夫子、黄夫子五、熟读成诵,推荐《世说新语》1、指明学生朗读课文。
2、大屏幕呈现课文(去掉称呼),请学生读课文3、去掉起因、经过、结果,读课文。
4、全班背诵课文5、介绍《世说新语》,课下阅读其中有趣的小故事〖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2】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7b6e0fbed5b9f3f90f1c75.png)
10.《杨氏之子》导学案第一课时主备人:剌小荣使用人:备课时间:2013、3、10 使用日期:学习目标:1.我会写“梁、惠、诣、乃、曰”5个生字,会认“惠、乃、曰”3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我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学习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学案导案一、自主研学:一、1、我会读:惠、乃、曰2、我会写:梁、惠、诣、乃、曰二、 3、我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流利地朗读课文。
四、二、预习检测:1、指名学生读课文。
2、看拼音写词语。
Liáng guócōng huìzào yì()()()nǎi zhìjiāqín dáyuē( ) ( )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惠:诣:乃:示:曰:未:4、用红斜线划出朗读节奏。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君平指以示儿:“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大家想听吗?2.读题,解题。
引导学生用古人的说话方式介绍自己二、巡视,了解自学情况,掌握存在问题。
三、自主、合作探究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什么?2、你喜欢孔君平说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说的话?为什么?四、展示交流:1、同桌交流。
流利、准确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交流。
(1)展示课文朗读情况。
(2)交流你的自学收获。
3、班级交流。
(各组选择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自己最拿手的问题)五、反思评价六、当堂检测1、辨字组词:粱()曰()诣()禽()惠()梁()日()脂()离()慧()2、解释加线字的意思。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1789ff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1f.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重点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课时安排1~2课时A案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感受幽默师: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勾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教师绘声绘色讲述)古时候,梁国杨家有个孩子,才九岁,很聪明。
孔君平去拜见他的父亲,他父亲不在,就把孩子叫出来。
杨家孩子为他摆设了果品,果品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家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家孩子马上回答说:“从来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家禽。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两个人说的话有什么感受?反馈:学生的回答可能是:风趣,幽默等。
二、初读课文,读懂大意1.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这个故事。
如果把刚才老师讲的原原本本写下来,就是白话文。
我们现代人写的文章,用白话,叫白话文,这么多年来我们学习的课文除了古诗外,也都是白话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
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如果用文言写下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课──杨氏之子(板书)。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课文。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慧。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再次批注在文中,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5.让学生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问题。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ebec0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47.png)
杨氏之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3)六、写作手法 (4)七、全文译文 (5)八、读文感知 (6)九、经典语句解读 (7)十、预习检测题答案 (9)一、学习目标《杨氏之子》一课的学习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文本,深入体会古代儿童的机智与聪慧。
首先,学生应能够准确理解并背诵课文,掌握其中的重点词句,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其次,通过分析杨氏之子的言行,学生应能领悟其巧妙的应答所展现出的智慧,学习其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最后,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魅力,激发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些目标的达成,将为学生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习重难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才能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这需要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做好充分准备,上课时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巩固。
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文章主旨的理解。
杨氏之子以其机智幽默的应答展现了古代儿童的聪慧,学生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其言行,理解其性格特点,并体会文章所传达的赞美儿童聪慧的主旨。
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杨氏之子与客人之间的有趣对话。
2. 文中提到,杨氏之子以巧妙的方式回应了客人的问题,展现了他的机智与聪慧。
二、选择题1. 《杨氏之子》中,杨氏之子是如何回答客人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一问题的?A. 避而不答B. 直接反驳C. 以同样的方式回应D. 沉默不语2. 下列哪一项不是《杨氏之子》中提到的内容?A. 杨氏之子的年龄B. 杨氏之子的机智回答C. 杨氏之子的家庭背景D. 杨氏之子的外貌特征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杨氏之子》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60dddf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a.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导学案【第1篇】教材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全文共55字,语言简洁、浅显,主要讲孔君平到杨家拜访,主人不在便叫出杨家九岁的儿子。
孔君平故意指着杨梅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而杨氏子却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予以回敬。
本文为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古文。
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一般会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如果引导不慎,就会让学生厌恶文言文了。
针对学生这种实际情况,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理解、感悟,同时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学文言文真有趣!为他们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了解故事大概内容,读通课文。
2、创设情境,通过朗读,体会杨氏子应答语言的巧妙和他的机智聪慧。
3、通过情境的创设学会对“杨氏子”“未闻”的迁移运用。
4、激发阅读兴趣,拓展阅读文言文。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理解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精妙语句,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0 杨氏之子(第1课时)课前谈话,激发兴趣1、出示小古文,介绍自己。
投影:敝姓董,名雪琴,上外秀洲一教书匠是也。
无万贯家财,唯学生千百。
喜听歌,亦好旅行,常盼足遍中原,尽览群峰。
吾年幼时好乒乓,屡战屡败,亦屡败屡战,真可谓斗志昂扬,常使伙伴笑掉大牙。
吾常怀凌云之志,恒念忧教之心,欲“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平生之愿也!2、指名交流:老师今天第一次给大家上课,通过这段话你对我有了哪些了解3、明确文体:这是老师用文言文跟大家简介自己(板书)文言文【过渡】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
这是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
一、揭示课题,明了题意。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
氏:姓氏。
之:的。
子:孩子,可以是男孩子也可以指女孩子。
课文中是指儿子。
杨氏之子导学案
![杨氏之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118174a27284b73f242506d.png)
10 杨氏之子一.学习目标1.我能认识3个生字,背诵课文。
2.我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参考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每个句子的意思。
3.我能理解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难点: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三、学时1学时四、知识链接孔君平,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
课前独学独学任务1.自读课文,关注生字、词及正确读音。
2.用铅笔在文中标出句序,画出生字词。
3.小组解释不太理解的词句,争取弄清古文大意。
独学检测1.听写生字:2.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杨氏(sì shì)之子诣(yì zhǐ)其父应(yìng yīng)声答曰甚(shèn shèng )聪慧为(wéi wèi)设果夫子家禽(qín qíng) 3.独学一问:课中导学一、教师导入二、独学展示1.读一读:我能把课文读通顺,关注停顿和节奏。
2.写一写:我能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甚:乃:曰:惠:诣:示:未:设:3.秀一秀:我能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梁国杨氏子九岁:孔君平诣其父:为设果:4.批一批:小组结对子互批独学展示。
三、探究合作1.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小组内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教师适当点拨)。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5.小组汇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说话时用怎样的语气?6.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四、自我检测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国,有一户姓的人家,家里有个岁的儿子。
他非常。
有一天,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10杨氏之子(导学案)
![10杨氏之子(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bdf70251e79b8969022663.png)
第三单元本组教材以“语言艺术”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包括《杨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蜡烛》和《打电话》。
教学时: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三和回顾·拓展三,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课题内容简说杨氏之子本文讲述了九岁孩童与客人谈笑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
晏子使楚本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半截蜡烛本文讲的是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军官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德国军官展开了机智的周旋,最终保住情报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打电话本文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
告诉人们,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正确读写“侮辱、安居乐业、囚犯”等词语。
2. 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语言,学会恰当地使用语言。
3.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
4. 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1. 指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学会恰当地运用语言的方法。
2. 在阅读过程中,品味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10.《杨氏之子》…………………………………………………………… 2~3课时11.《晏子使楚》…………………………………………………………… 2~3课时12*.《半截蜡烛》………………………………………………………… 1~2课时13*.《打电话》…………………………………………………………… 1~2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三………………………………………………………… 3~4课时回顾·拓展三……………………………………………………………… 1~2课时本组课文,应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艺术,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的表达方式,习得语言的恰当表达方式,同时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杨氏之子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杨氏之子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7f789c8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21.png)
《杨氏之子》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 理解《杨氏之子》这部文学作品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主张。
3. 探讨作品中所涉及的社会、伦理、思想等方面的议题。
导学内容:1. 《杨氏之子》的作者及背景2. 故事梗概及主要人物3. 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导学活动:1.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杨氏之子》的作者杨绛的生平及其与文学的关系。
2. 独立阅读:学生阅读《杨氏之子》的小说内容,并做简要的读后感。
3. 主题探究:学生就小说中涉及的主题如家庭、传统与现代、人性等展开讨论。
导学支持:1. 提供相关资料:提供杨绛的介绍、小说梗概、主题探讨等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作品。
2. 辅导讲解:老师通过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背景、情节、主题等内容。
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学习评价:1. 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对《杨氏之子》的读后感、思考问题、或其他相关作业。
2. 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阅读分享: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杨氏之子》,学生能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对家庭和传统价值观的尊重。
导学内容:第一部分:了解背景知识1. 介绍作者和作品《杨氏之子》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红楼梦》的前传。
作品描写了杨家四子的成长历程,展现了传统家庭的伦理道德和孝道观念。
2. 了解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明朝末年,主要讲述了杨家四子为了家族荣誉和家族利益,历经坎坷,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故事。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1. 阅读篇章并思考让学生阅读《杨氏之子》的片段,思考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以及家族关系的重要性。
2. 讨论问题- 主人公的性格有何特点?他们在故事中经历了什么样的成长和转变?- 家族在主人公成长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家族关系对于主人公的影响有哪些?- 你在故事中有什么感悟和启发?第三部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1. 思考现代家庭观念让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和传统价值观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10杨氏之子 导学案
![10杨氏之子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b4d25baf45b307e9719752.png)
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写梁、惠、诣、乃、曰、禽等六个字,会认读“惠、曰、禽”等三个字。
能正确读写“聪惠、家禽”等词语。
2、初步了解文字古今含义的差异,“因地制宜”学会运用多种形式,结合文章和句子来正确体会古文字含义。
3、在充分了解文言文“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语言文字背后的内涵,通过人物语言中的关键文字(如:杨、孔、君、夫子等)体会人物语言中“礼尚往来”的艺术与智慧。
4、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感受古文的韵律之美,熟读成诵。
5、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意图:“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石。
读通文章,读懂语言,才能进一步理解课文,感受体会文章的精华与内涵。
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尤为重要。
本单元单元学习目标是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会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本文是文言文,这给初次接触此类体裁文章的学生快速有效的阅读理解带来了一定难度,而文言文的特点就是“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朗读,深读,多读。
学生在不断反复的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学习模仿,进而达到提升朗读能力,扩充语文知识,拓展思维,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读懂课文,熟读成诵。
感受文言文的文章特点,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进而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古文字含义,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人物语言的精妙和艺术。
教学准备:学生读通课文。
了解《世说新语》意图与依据: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对于词句的理解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与困惑,而重点词句的理解是理解课文,感受文章内在的基础。
面对此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就是:读。
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如庖丁解牛般把文章打散、整合,在读中思与悟。
三、教学环节安排(包括具体方法手段)设计理念与意图:通过不断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串联课文。
进而体会语言的精妙与得体,感受人物的机智与幽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导学案
宋村完小五年级语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理解和书写生字词。
3、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预习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读熟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习内容
(一)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1.用自己得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2.读课题,说说这个课题和以前学过得课题有什么不同。
(二)、我会读
(1)借助拚音读准字音
惠曰禽诣为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痉 ,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二)、我知道
《杨氏之子》选自-----()朝()的《世说新语》这是一部记载()的小说。
本文讲的是()的故事。
(三)、我不解
通过对课文的预习,你还有那些不明白赌问题,写在下面。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会说话吗?看大家的表情,有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这是一个不需回答的问题。
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怎么回答?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
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
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
大家想听吗?(想)
2.读题,解题。
引导学生用古人的说话方式介绍自己
二、明确课堂学习目标。
三、结合导学案,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学习。
1、把课文读通顺。
【板书学法一:多读】
1)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2)教师范读后指导读。
2、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1)学生合作交流、质疑
2)全班交流、质疑。
3)教师检查学生对文中字词的理解
学法指导:看注释。
一些字的意思在注释里,直接把注释里的意思还回原文帮助理解。
【板书学法二:看注释】
4)理解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的意思。
(先指导学法)
①扩展词语,连词成句。
【板书学法三:扩展词语,连词成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板书学法四:联系上下文理解】
5)指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短文的意思。
其他同学听后评价。
四、品味语言的精妙。
师:你觉得课文中的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用文中的词语回答——甚聪惠)【板书:甚聪惠】
1、学生讨论交流:“你认为杨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1)学生品读句子,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然后独立学习思考。
最后四人小组交流。
2)学生汇报
(1)品味“应声答曰”,体会聪慧,念出“韵味”。
①同桌对读对话,引导学生人情入境地读。
②指名读后,着力在语气、神情上点评,让对话更有情趣。
③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全体读,读出“应声答曰”的感觉。
师小结:一个九岁的孩子,就有这般机智、这般聪慧,让我们由衷地钦佩,难怪作者在开头这样写道——【生齐读短文第一句话】(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2、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引导学生想象孔君平的表情、动作、语言,进一步体会孩子语言的机智巧妙。
)
3、师小结:这杨家小儿真是不简单啊,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让我们再来齐读短文第一句话,表达我们的
赞美之情。
师: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4、指生试着背诵课文。
五、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1、学习方法
2、语言的巧妙
3、能力的提高
4、习惯的养成
六、课堂检测
1、我会选,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痉 ,甚(shèn shèng)聪惠。
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
2、我会填
(1)解释句子中带点的词语
(2)梁国杨氏子痉 ,甚聪慧。
甚:()聪慧:()
(3)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乃:()
3、我理解
(1)写出这句话的含义: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为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妙处。
七、拓展延伸。
1、出示《世说新语》中的另一个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2、将白话译成文言
①这是你家的小猫。
②我班的任帅十分聪明。
③一个学生说:“赵旋,你的家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