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解脱管石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8 年第 5 卷第 30 期2018 Vol.5 No.30
80
手法复位解脱管石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分析
张丽艳,刘赛,闫巧灵,朱翠卓
(河北省无极县医院五官科,河北石家庄 052460)
【摘要】目的 总结手法复位解脱管石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50例BPPV患者展开对比分析,随机分对照组25例执行手法复位解脱管石治疗,分析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总结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 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23)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1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复发率为12.00%(3)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手法复位解脱管石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BPPV确可获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法复位解脱管石;甲磺酸倍他司汀;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复发率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30.80.0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组临床症状[1],由患者主管可感觉到自身或周边物体的摆动、旋转、倾斜等运动倾向,属于一组自觉平衡障碍或空间位相觉运动错觉症状,具有起病急、复发率高等特点。

临床治疗呈多样化,本文选择50例BPPV患者展开对比分析,总结手法复位解脱管石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BPPV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BPPV患者展开对比分析,本组病例入院均行相关检查确诊,并且实施变位试验,符合临床的BPPV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获得相关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伴有心脏病者、中枢病变者、椎动脉供血不足者、梅尼埃病者等;本组病例中男女21/2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61.35±10.3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分析组各2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执行手法复位解脱管石治疗,对于其中上半规管、后半规管者执行Epley复位治疗,对于水平半规管BPPV 者性Sempert翻滚复位治疗,对于其中首次未完全恢复者采用重复复位治疗,在完成手法复位治疗后,指导患者避免过度活动;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甲磺酸倍他司汀(生产企业: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3019023)12.0 mg/次,每日3次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疗效:治愈为患者临床症状(眩晕、位置性眼震)均消失;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未完全消失;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恶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②统计两组对象复发率表现[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23)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1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复发率为12.00%(3)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与复发率比较
组别n
疗效
复发率
治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分析组25185292.0012.00对照组2589868.0028.00 x2////13.397.32
P////<0.05<0.05 3 讨 论
BPPV的发病机制仍尚未完全阐明,现临床普遍认为与耳石颗粒于人体半规管内淋巴内悬浮,在患者头部出现位移,并将耳石颗粒移位至激发位,内淋巴流动促使壶腹嵴出现偏移导致眩晕感。

而在整个半规管中又以后半规管受累最多,上半规管中相对少见。

手法复位解脱管石治疗在BPPV中具有较好效果,在有关研究中显示,其治愈率超过78%,但其局限性则在于疗程较长,且伴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仍存在较大进展空间。

甲磺酸倍他司汀(Betahistine mesilate)具有理想血管扩张,并对前毛细血管括约肌较强的舒张作用,利于增强前毛细血管的微血流量机制。

应用于BPPV中作用机制在于,通过对内耳静脉压予以抑制、降低,进一步促进内耳淋巴的吸收效果,增强内耳动脉血流量效果,此外本品还可对人体H3受体予以缓解、阻断,由此抑制组胺所释放的负反馈调节。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见,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0%,分析组复发率为12.00%明显低于对照组28.00%。

由此数据指出,手法复位解脱管石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的联合方案有助于提升疗效,并可降低复发率,促使患者获得最大化的疗效收益。

综上所述,手法复位解脱管石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BPPV确可获得满意效果,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静,方永山.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
性位置性眩晕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5):123-125.
[2] 尹世琦.手法复位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
眩晕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6,16(S1):115.
本文编辑:李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