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综合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B.图乙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图丙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D.图丁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解析:D
A.远视眼的晶状体比较薄,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需要用凸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厚,成像在视网膜的前面面,需要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A错误;
B.图乙中,平行光反射后的光线杂乱无章,这是发生了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B错误;
C.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并不能发出光线;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的。
故C错误;
D.光的色散现象是指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分解成七色光形成一条彩色光带,可以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2.纺织工人在检查纺织品的质量时,要观看纺织品的布纹是否有缺陷,应该使用()A.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以内
B.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与二倍焦距点之间
C.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二倍焦距点之外
D.凹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以内A
解析:A
为了查看纺织品的布纹缺陷应用透镜将布纹放大,才能清晰观察。
A.把纺织品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A符合题意。
B.把纺织品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与二倍焦点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故B不符合题意。
C.把纺织品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之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C不符合题意。
D.把纺织品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
A.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光屏方向移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蜡烛方向移C
解析:C
AB.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故AB不符合题意;
CD.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性质,使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光屏上会再次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疫情期间,王老师利用手机直播网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板上的文字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B.老师和黑板应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
C.为了让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字更大,手机应靠近黑板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
解析:C
AB.手机镜头的原理和照相机原理相同,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特点制成的,此时物距应该大于二倍焦距,故AB错误;
C.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靠近透镜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为了让同学们看到黑板上的字更大,手机应靠近黑板,故C正确;
D.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5.疫情期间随着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活动的开展,如图所示的这个小东西,迅速蹿红寻常百姓家,这是一款手机屏幕放大器,其主要部件是一个透镜。
通过它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手机上教师直播课的画面,下面关于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透镜是一个凸透镜
B.通过透镜看到的画面是放大的虛像
C.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
D.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D
解析:D
AB.该透镜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作为放大镜使用时,能使手机上的图像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正确,不符合题意;
CD.放大镜的原理,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手机离透镜的距离要小于该透镜的一倍焦距,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面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远视眼、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的做法,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及矫正做法配对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B
解析:B
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成像在视网膜前,故矫正时利用中间较薄的透镜,即凹透镜将光线发散些,使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7.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对其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甲:加水后,硬币“再现”
乙:人民币“防伪”
丙:放大镜把字“放大”
丁:近视眼成因
A.甲图中,硬币在“再现”是光从空气中进到水中时光发生了反射
B.乙图中,防伪技术利用了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C.丙图中,放大镜把字“放大”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
D.丁图中,近视眼形成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需要用凹透镜矫正A
解析:A
A.硬币在“再现”是光从水中进到空气中时光发生了折射,故A不合理,符合题意;B.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验钞,故B合理,不符合题意;
C.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C合理,不符合题意;
D.近视眼的晶状体变厚,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要看清远处的物体需要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D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小何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如图所示的位置,光屏中心正好出现清晰的像(未画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20cm
B.当蜡烛向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C.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会变短,蜡烛在光屏上像的位置会上升
D.当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透镜C
解析:C
A.由图可知物距
35cm>2f
像距
f<20cm<2f
故有
10cm<f<17.5cm
故A错误;
B.当蜡烛向透镜焦点移动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一倍焦距,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B错误;
C.因为经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发生改变,则蜡烛变短时,像应该向上移动,故C正确;D.当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光屏应靠近凸透镜,故D错
误。
故选C。
9.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
对应下图,下列中说法错误的是()
A.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投影仪:被拍物体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将物体从甲区域逐渐移动到丙区域的过程中,都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D
解析:D
A.由图可知,物体在甲区域内时,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物体在乙区域内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且小于两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物体在丙区域内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物距焦于焦距时,不成像,此时也就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将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依次为8cm、18cm和24cm,分别得到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和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关系式()
A.f<8cm B.8cm<f<18cm C.9cm<f<12cm D.18cm<f<24cm C 解析:C
当物距为8cm时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u<f,即f>8cm;当物距为18cm时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f<u<2f,所以9cm<f<18cm;当物距为24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u>2f,即f<12cm,综上可得9cm<f<12cm。
故选C。
11.下列光学元件在常规使用过程中能成等大虚像的是()
A.平面镜B.近视镜C.远视镜D.放大镜A
解析:A
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
B.近视镜是凹透镜,根据凹透镜成像的特点,不能成等大的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C.远视镜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不能成等大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下列关于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等大
B.透镜成的像是实像,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C.海市蜃楼是光通过折射成的物体的虚像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虚像C
解析:C
A.面镜包括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只有平面镜所成的像一定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故A错误;
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海市蜃楼是一种因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上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故C正确;
D.放大镜是凸透镜,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放大镜不是只能成放大的像,也可以成缩小的实像,也可以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13.显微镜的结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
B.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反光镜利用光的折射提高载玻片亮度C
解析:C
A.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故 A选项错误;
B.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选项错误;
C.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选项正确;
D.由于是面镜,反光镜利用光的反射提高载玻片亮度,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14.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小孔成倒立的虚像
B.图乙中,配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丙中,光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D.图丁中,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解析:B
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故A错误;
B.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对光的折射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B正确;
C.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故C错误;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该像的性质为倒立___________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等大),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_____。
放大投影仪
解析:放大投影仪
[1][2]由图像可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16.手机“自拍神器”给旅行者拍照带来更多方便。
如图所示,与直接拿着手机拍相比,拍摄的物距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拍出来的旅行者自己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增大变小
解析:增大变小
[1]利用手机“自拍神器”拍照与直接拿着手机拍相比,镜头与人之的距离增大,所以物距增大。
[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所成的像也越小,所以用手机“自拍神器”拍照时,拍出来的旅行者自己的像变小。
17.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正立放大的像;④投影仪投影到投影幕布上成的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
________。
①④
解析:①④.
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用放大镜看到正立放大的像,利
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道理;投影仪投影到投影幕布上成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由分析可知,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18.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为了检验推断是否正确,他将凸透镜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________(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大
解析:大
[1]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L,则凸透镜向纸面靠近时,纸上的光斑会变大;若凸透镜的焦距小于L,则凸透镜向纸面靠近时,纸上光斑会先变小,直到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下来凸透镜继续靠近纸面,纸上的光斑又会逐渐变大。
19.如图甲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上是鱼的像,这是因为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发生 ______ 的缘故(选填“反射”或“折射”),如图乙所示,小明利用凸透镜观察到课本上“理”字的像,此像一定是像 ______ (选填“实”或“虚”)。
折射虚
解析:折射虚
[1]从鱼身上反射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了变浅的鱼的虚像。
[2]此时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故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20.如图所示,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个稍大的空气泡,将试管水平置于白纸上方,并使平行光线竖直照射到试管上。
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发现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说明试管充满水的部分相当于______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将该试管平放在报纸上,透过气泡部分观察到的字是______(放大/缩小)的像。
凸会聚缩小【分析】考查水透镜有关知识
解析:凸会聚缩小
【分析】
考查水透镜有关知识
[1][2]圆柱型试管充满水的地方,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会聚成一条亮线。
(2)由于气泡的存在,气泡周边的水形成中间薄边缘厚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将该试管平放在报纸上,透过气泡部分观察到的字是缩小的。
三、解答题
21.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
(1)如图1,一束光通过焦点射向透镜,请画出经过透镜后的光路图。
(2)在图2中,在平面镜的右侧有一发光点S,OB、O′B′分别是S发出的某两束光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请你作出发光点S及其像S′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
解析:(1);(2)
(1)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故作图如下:
(2)将反射光线OB、O′B′反向延长,交点即为像点S’,作像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S的位置,故作图如下:
22.(1)请在图中,尝试画出光线AO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如图所示,F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O点是光心,请画出两条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图。
解析:(1) ;(2)
(1)光线AO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先画出法线,反射光线返回到水中,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空气中,折射光线也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故作图如下:
(2)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后,方向不变;对准凹透镜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故作图如下:
23.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ab是射向平面镜后的一条反射光线,这条
反射光线又射向凹透镜的焦点F。
请画出:
(1)光源S的位置;
(2)ab的入射光线;
(3)ab经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解析:
(1)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像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S,可得光源S 的位置;
(2)a点为入射点,连接Sa,可得ab的入射光线;
(3)ab的延长线过凹透镜的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24.在画光路图时,为了减小作图误差,凸透镜可用图甲表示,O点是光心,F为其焦点。
请根据凸透镜对光的折射规律,在下图中画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_______)
解析:
由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知道,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对侧的焦点,两条折射光线的交点即为A的像点A′,然后做主光轴的垂线即可得出物体AB所成的像A′B′,成像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