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靖州发展茯苓产业的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靖州发展茯苓产业的启示
欧阳叙回
【摘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桂、黔3省交界之地,是全国木材的重要产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县。

县域面积330万亩,辖7乡6镇4个管委会和1个国有林场,总人口2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4万人。

靖州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境内群山延绵,叠翠凝蓝,素有"绿色林海"、"中国茯苓之乡"、"中国杨梅之乡"的美誉。

【期刊名称】《中国林业产业》
【年(卷),期】2011(000)005
【总页数】2页(P72-73)
【关键词】茯苓;产业;南靖;速生丰产林;国有林场;农业人口;资源丰富;西南部
【作者】欧阳叙回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产业》编辑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67.32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桂、黔3省交界之地,是全国木材的重要产地和速生丰产林基地县。

县域面积330万亩,辖7乡6镇4个管委会和1个国有林场,总人口26.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4万人。

靖州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境内群山延绵,叠翠凝蓝,素有“绿色林海”、“中国茯苓之乡”、“中国
杨梅之乡”的美誉。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6万亩,有林地面积228万亩,森林覆
盖率达72.12%,活立木蓄积量894.9万立方米,人均拥有量位列全省第一。

林业是靖州的支柱产业,每年生产商品木材15万立方米以上,茯苓、天麻、核桃、板栗、五倍子、玉兰片等林药产品驰名全国,其中茯苓产销量居全国之首。

来自林业产业的收入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30%以上。

政策扶持强力推动
松茯苓是一种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高温型药用真菌。

据《本草纲目》记载,茯苓具有消肿、解毒、清火、利尿之药性,有养心安神治病之疗效,有光泽肌肤,去脂减肥健美之功能,是传统中医药中用途广、需量大的“四君八珍”之一和重要的出口商品,有着极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了发展茯苓产业,靖州县委、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县、乡成立了以茯苓为主的药食用菌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先后成立了县食用菌协会和县茯苓专业协会,部分乡村也组建了菌类生产技术服务协会;二是出台扶持政策。

靖州县委、县政府积极支持茯苓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了林业基层服务体系、林业金融支撑制度、集体林权流转制度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财政、金融、管理、服务等多方面提供支持茯苓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免除了茯苓作为林副产品应缴的各项税费;三是广泛进行宣传。

县、乡、村各级利用电视、报纸、宣传车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群众走到林业产业化的道路上来;四是强化技术服务。

县林业局、科技局成立技术服务组,分片包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服务,聘请专家对种植林农进行培训,并及时为农户提供相关信息,增强林农种植茯苓的抗风险能力。

园区带动典型示范
靖州县为了探索茯苓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加快茯苓产业发展速度,以重点培植为手段,充分发挥“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实现了扶持一个典型,带动一个产业的目标。

投资3600余万元修建了全国最大的茯苓交易基地——中国靖州
茯苓大市场。

该市场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拥有经营加工门面520个,茯苓菌
种专业户42个,年制种600万包;有营销专业户895户,每年收购县外鲜茯苓
达5万余吨,按每吨鲜茯苓加工成0.5吨干茯苓计算,年产干茯苓2.7万余吨;有从事经营贸易的46家,产销联合体6个,33家销售公司。

产品除销往国内各大
城市外,还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及我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交易量占全国的60%以上,出口量占全国的2/3。

近年来,靖州县还专门成立了
“靖州茯苓专业协会”,制定了茯苓生产、加工的行业标准,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了规范化的种植基地,并与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省区的茯苓产区签订了购销合同,向这些地区的林农提供全程服务。

截至目前,全县绿色茯苓标准化生产种植基地面积达8000多亩,推广新菌种52.3万袋,袋料栽培茯
苓1150万袋,年产鲜茯苓3.8万吨,全县3.38万户、12.1万余人从事茯苓生产
和茯苓加工,种植面积达3万余亩,鲜茯苓总产量达8.4万吨,干品达6.7万吨,年产值达3.4亿元。

靖州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地和国家重点药食用菌商品生产基地。

茯苓产业的快速发展,有效地带动了贵州、广西、四川等周边18个县(市区)120万人从事生产、加工、销售。

强化科技做强产业
近年来,靖州县高度重视茯苓产业发展,依托本地丰富的林业资源,积极引导科研机构、企业、专业技术协会开展科技创新,把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最大限度地实现林地增值、农民增收。

在松茯苓产业科技创新上,该县引进国家抗肿瘤候选药物研究单位、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湖南补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
运用科学技术推广茯苓种植新技术,努力探索先进的茯苓深加工提取技术,不断研制新药,极大地提升了茯苓中药材的附加值。

该公司已取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一是“一种具有增强免疫功效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二是“高取代度
羧甲基茯苓多糖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这两项技术均已转化为市场占有率高、独家生产的中成药品种。

该公司还攻克茯苓品种选育与袋料高效栽培技术,茯苓栽培技术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袋料高效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生物学效率提高31.1%,药材质地致密,肉质纯白,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2009年6月,经省内科研专家组鉴定,靖州“茯苓新品种选育与袋料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为“节约资源、生物转化率高、绿色环保、技术国内首创”的科技创新项目。

目前,该科研项目已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带动近3万农民参与茯苓产业开发,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农户逾500户。

目前,靖州县每年生产300万窖茯苓,每窖茯苓为农民新增收入25元,农民每年实现新增收入8760万元,林农人平增收1280元,占农民年均收入的45%。

茯苓加工每年为地方实现工业增加值3.2亿元,新增税收3000万元以上。

如今,靖州在茯苓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拉动了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纸业包装、森林旅游、菌需物资配套供应以及服务业的迅速发展。

“中国茯苓之乡”成为靖州享誉四方的名片,茯苓产业也成为该县促农增收的“黄金产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