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教学设计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目标:
(1)积累、正音“狗尾巴草”、“倭瓜”“谎花”“蚌壳”、“蚂蚱”等词。
(2)感悟作品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感受作者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情感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
(5)能否尽可能多地回忆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
(6)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学生思考、交流。明确:
(1)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岁了,“我”才四五岁。
(2)祖父的后花园。从锄谷子、韭菜、摘黄瓜、追蜻蜓、绑蚂蚱等可看出是春夏季节。
(3)十分喜欢与怀念,学生找出相关词句说说。
(6)思考、讨论、归纳:
“自由”。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10分钟)
1.这里的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置身于这样环境中的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自由快乐、天真烂漫。)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
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后朗读,交流:
四、归纳小结,学用延展(8—10分钟)
【多媒体展示课题及作者】
2、作者介绍、作品简介
3、给生字词注音。
4、学生质疑,教师整合学生所提问题。
通过预习,这篇文章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预设:(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怎样读这篇文章?(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倾听
回忆
思考
作答
据要求提出
质疑
调动学生积累,营造浓浓的童年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10—15分钟)
1.听音频范读后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年龄有多大?
(2)人物活动的地点在哪儿?从文章中大概能看出是在什么季节?从文章的哪里得知?
(3)“我”对自己童年生活感情如何?
(4)你对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4)答案不唯一,自由讨论。(应该是喜欢、向往、甚至是羡慕的。因为现在的孩子忙于学习、忙于上各种辅导班,不会有这样成长的环境,也不会有这样多的自由与快乐!)
(5)请几位同学上台板书罗列,可分工,如甲同学写动物的词语,乙同学写植物的词语,丙同学写自然景物的词语,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不至于写重复。明确:蜜蜂、蝴蝶、蜻蜓、蚂蚱、鸟、虫子;果树、榆树、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玉米等;大花园、风、雨、太阳、白云等。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仔细品味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读研结合?合作讨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5—10分钟)
1、小结本课知识,领会文章主旨。
环境:大花园
(1)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2)颜色:白、黄、金、绿……
(3)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人物:祖父和我
(1)种小白菜
(2)铲地(认错谷子)
(3)摘黄瓜、追蜻蜓
(4)采花心、绑蚂蚱腿
(5)浇菜
2、回忆你的童年,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
自学,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再次深入课文内容
通过小结,形成知识体系,便于记忆巩固
训练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十二课《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呼兰河传》是九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现代文,是萧红散文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1、课前听歌曲《童年》
【导入】童年是美好的,难忘的,童年生活中充满了童真童趣。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看到了儿时鲁迅的活泼调皮与天真聪明;在《幼时记趣》中,我们看到了儿时沈复的“物外之趣”的神异世界;在《呼兰河传》中,我们会看到儿时的萧红又有怎样快乐的童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着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听配音朗读
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学习பைடு நூலகம்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听取并及时补充
回答、展示学习成果
通过小结所学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
回忆自己童年中的趣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培养学生诵读
的能力
对比自己所做的批注,矫正思维偏差
小组互评,共同提高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初三学生的特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目标:
(1)积累、正音“狗尾巴草”、“倭瓜”“谎花”“蚌壳”、“蚂蚱”等词。
(2)感悟作品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
能力目标:
(1)品味作者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感受作者亲近自然万物、亲近小生命的幸福与快乐。
(2)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自由纯真生活的向往。
情感目标:
(1)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
(2)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
3、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
教学难点:当人们回头去看自己的童年时,对新鲜的、活泼的生活的认识总是美好的、值得怀念的,并有了更清楚的界定。体会这种感情。
(5)能否尽可能多地回忆一下文中提到了哪些自然事物?
(6)不长的文章中出现了这么多的事物,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2.学生思考、交流。明确:
(1)祖父和我;祖父快七十岁了,“我”才四五岁。
(2)祖父的后花园。从锄谷子、韭菜、摘黄瓜、追蜻蜓、绑蚂蚱等可看出是春夏季节。
(3)十分喜欢与怀念,学生找出相关词句说说。
(6)思考、讨论、归纳:
“自由”。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10分钟)
1.这里的动物、植物都是自由的,那么置身于这样环境中的人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自由快乐、天真烂漫。)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里哪些语句是反映“我”的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
学生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后朗读,交流:
四、归纳小结,学用延展(8—10分钟)
【多媒体展示课题及作者】
2、作者介绍、作品简介
3、给生字词注音。
4、学生质疑,教师整合学生所提问题。
通过预习,这篇文章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预设:(1)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怎样读这篇文章?(3)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倾听
回忆
思考
作答
据要求提出
质疑
调动学生积累,营造浓浓的童年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质疑精神,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10—15分钟)
1.听音频范读后快速浏览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回答问题
(1)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年龄有多大?
(2)人物活动的地点在哪儿?从文章中大概能看出是在什么季节?从文章的哪里得知?
(3)“我”对自己童年生活感情如何?
(4)你对作者描写的童年生活感受如何?
(4)答案不唯一,自由讨论。(应该是喜欢、向往、甚至是羡慕的。因为现在的孩子忙于学习、忙于上各种辅导班,不会有这样成长的环境,也不会有这样多的自由与快乐!)
(5)请几位同学上台板书罗列,可分工,如甲同学写动物的词语,乙同学写植物的词语,丙同学写自然景物的词语,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不至于写重复。明确:蜜蜂、蝴蝶、蜻蜓、蚂蚱、鸟、虫子;果树、榆树、小白菜、草、韭菜、谷穗、黄瓜、玉米等;大花园、风、雨、太阳、白云等。
4、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仔细品味清新活泼,鲜活灵动的语言,感悟作者自由、快乐、纯真、幸福的童年生活。
二、【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读研结合?合作讨论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音频朗读导学案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5—10分钟)
1、小结本课知识,领会文章主旨。
环境:大花园
(1)动物:蜂子、蝴蝶、蚂蚱……
(2)颜色:白、黄、金、绿……
(3)植物:榆树、谷子、黄瓜……
人物:祖父和我
(1)种小白菜
(2)铲地(认错谷子)
(3)摘黄瓜、追蜻蜓
(4)采花心、绑蚂蚱腿
(5)浇菜
2、回忆你的童年,写一段充满情趣的文字。
自学,完成导学案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再次深入课文内容
通过小结,形成知识体系,便于记忆巩固
训练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十二课《呼兰河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呼兰河传》是九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现代文,是萧红散文体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节选的文字是写童年的“我”与祖父在蜂飞蝶舞的后花园的一段生活。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1、课前听歌曲《童年》
【导入】童年是美好的,难忘的,童年生活中充满了童真童趣。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看到了儿时鲁迅的活泼调皮与天真聪明;在《幼时记趣》中,我们看到了儿时沈复的“物外之趣”的神异世界;在《呼兰河传》中,我们会看到儿时的萧红又有怎样快乐的童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着名女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听配音朗读
展示学习成果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动手动脑,合作学习பைடு நூலகம்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听取并及时补充
回答、展示学习成果
通过小结所学知识,深化学生的认知水平
回忆自己童年中的趣事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培养学生诵读
的能力
对比自己所做的批注,矫正思维偏差
小组互评,共同提高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