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肇庆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沙砾(lì)窥测(ɡuī)深渊(yuān)樵夫(qiáo)
B . 浩瀚(hàn)愤懑(mǎn)峡谷(xiá)袅袅(niǎo)
C . 吝啬(sè)徘徊(pái)崛起(jué)沉湎(miǎn)
D . 瘠薄(jī)无垠(yín)嶙峋(lín)孱弱(chán)
2. (2分)(2016·黔西南)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 分歧拆散小心翼翼花团锦簇
B . 哂笑狂澜荒草萋萋锋芒毕露
C . 炽痛仄歪妇儒皆知荡然无存
D . 疟子诘问大庭广众长途跋涉
3. (2分) (2017八上·盐城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水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了众多游客,我们不得不叹服设计者的别具匠心。
B . 五丰村的村干部们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C . 南海公园景色宜人,树木花草鳞次栉比,你不会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
D . 入冬以来,天气寒冷,盐淮高铁工地上的各项建设工作依然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4. (2分) (2017九上·长沙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初三的莘莘学子要竖立远大的理想,但当务之急还是要抓紧时间,认真备考,力争在中考中考出优异成绩,考上理想高中。
B . 中国北京—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消息一经发出,全国各族人民拍手称快,这极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名族自豪感。
C .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溺于网吧,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答记者问时说:“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光着膀子。
”
5. (2分) (2018七下·灌阳期中)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因此,我们呼吁文化的回归,呼吁每一个中国人一起用汉字勾勒出一个正走在复兴大道上的美丽中国。
②传承中国文化,需要汉字这一载体。
③让那些从我们笔尖流淌出来的文字,如同生命跳动的脉搏,在神州大地上生生不息。
④中华民族之所以五千年来长盛不衰,源于我们拥有的文化基因——汉字。
A . ④③②①
B . ④②①③
C . ③②①④
D . ③④②①
6. (2分) (2017七下·莒县月考)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再发生,日照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安全自我保护。
C .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要求的标准。
D .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规范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
7. (3分)请仿照文中“他是一张白纸,毫无成见地去接受客观真理”的句式,再写出三个语句,只需在方框内填写有关词语,所填的词语要和空格后的内容衔接,并且不能重复。
①他是________,流动不息地奔向远方。
②他是________,无所畏惧地搏击长空。
③他是________,大公无私地播洒光明。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
8. (5分)阅读下面名著中的两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1)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部散文集,其中《藤野先生》一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事件)令他感受到身为弱国国民遭受的屈辱,同时也看到国人的麻木,这使他产生了________的想法。
(2)
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曾经教给我很多道理,如:“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捡起来。
”这其中包含了要珍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B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读书入神时,学生“做戏”“画画”,侧面说明儿童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进一步说明封建教育内容脱离儿童的实际。
C . 《五猖会》描写被父亲强迫背《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D . 《琐记》回忆了与衍太太交往的几件琐事,在南京矿路学堂、江南水师学堂、日本的东京和仙台求学的经历。
四、默写 (共1题;共14分)
9. (14分)(2013·聊城) 按要求填空。
(1)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________。
(何其芳《秋天》
(2)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________。
(朱自清《春》)
(3)
造化钟神秀,________。
(杜甫《望岳》)
(4)
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5)
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6)
鸳飞戾天者,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
(7)
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则》)
(8)
《<孟子>两章》中概括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方面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9)
面对挫折时,我们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
来激励自己。
(10)
古诗文中慨叹时光流逝的语句有(连贯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10. (17分)(2017·徐州模拟)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下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君使民也,若御良马。
善御马者,轻任新节① ,不完其力,故致千里。
善用民者,民日祈用而不可得,苟得为上用,其赴之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② ,孰能当之!
然圣人之养民非为用也,性不能已。
犹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不可内解于心,故仁义以治之,惠爱以安之,忠信以导之。
务除其灾,致其利,不尚于威,而威已有托。
否则令苛不听,禁多不行,动之而弥扰矣。
故汉武之多欲,不若文帝之无为。
《书》曰:“唯厥攸居,政事唯
醇。
”③
(《资政要览》有删改)
【注释】①新节:新的鞍辔。
②谿:山谷。
③唯厥攸居,政事唯醇:只有他担当那个职位,国家政事才能醇正而不杂乱。
(1)用“/” 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然圣人之养民非为用也
(2)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池非不深也________ ②亲戚畔之________
③孰能当之________ ④而威已有托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得道者多助
B . ①惠爱以安之②衣食所安
C . ①善用民者②京中有善口技者
D .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犹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
③故仁义以治之,惠爱以安之,忠信以导之。
(5)甲乙两篇文章表达了相同的治国思想:________。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1. (8分)读《望江南》,回答问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萍洲。
(1)首句中“梳洗”二字,点明________;一个“罢”字形容主人公________。
(2)“望江楼”表明________。
(3)“斜晖脉脉水悠悠”意为:________;“白萍洲”意为:________;“肠断”则形象地说明________。
(4)全词围绕一个“________”字,写了________的心情。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2. (15分) (2017九下·龙湾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在柏林》
(美)奥莱尔
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
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瘦弱而多病的老妇人。
显然她在独自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
“-,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
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数起来。
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划脚,不加思虑地笑起来。
这个老头狠狠地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一,二,三……”神志不清的老妇人重复数着。
两个小姑娘再次偷笑起来。
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
“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
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场上死去的。
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
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啊!”
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唯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
”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唯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1)
选文中两位母亲的不幸分别表现在哪里?根据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
(2)
阅读下列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这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
(句中为什么老头扫了一眼,车厢里就平静了?)
②“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句子中划线处为什么对“敌兵”的称号变成了“年轻人”?)
(3)
小说结尾意蕴丰富,有人喜欢《在柏林》中“无声胜有声”的结尾,也有人欣赏《致命的母爱》年轻敌兵独白式的有声结尾。
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妙?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3.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
① 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高尔基说过:“文学即是人学。
”文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
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
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
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② 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
鲁迅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
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
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③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④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
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⑤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
”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⑥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
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实现自我的超越。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⑦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
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
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选文第①段引用高尔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3)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
(4)
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5)
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作文:
生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令人憧憬的中学校园接纳了你,想必你一定有许多不凡的经历和感受要讲给同学和老师。
请以“那一次,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讲述你的故事,倾吐你的心声,展现你的才华。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文章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要有真情实感;③文章字数不少于5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1、
2-1、
3-1、
4-1、
5-1、
6-1、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
7-1、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5分)
8-1、
8-2、
四、默写 (共1题;共14分)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10、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
10-1、
10-2、
10-3、
10-4、
10-5、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8分)
11-1、
11-2、
11-3、
11-4、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12-1、
12-2、
12-3、
13-1、
13-2、
13-3、
13-4、
13-5、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4-1、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