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7五苓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煌教授讲解的几张经方7五苓散
七、五苓散
组成:猪苓十八铢(10~20g)泽泻一两六铢(15~30g)白术十八铢(10-20克)茯苓十八铢(10-20克)桂枝半两(6-12克),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多饮暖水,汗出愈。

如法将息。

经典方证:
1、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71)
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72)
3、伤寒汗出而渴者;(73)
4、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74)
5、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156)
6、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386)
7、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金匮要略?第十三篇?四条》
8、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金匮要略?第十二篇?三十一条》)
口渴而小便不利,口渴而入水即吐,口渴而腹泻,口渴而汗出,口渴而头痛眩晕,口渴而烦躁,口渴而动悸,这都是五苓散证的指证。

口渴而且喜饮,或喜热饮,或喝水以后胃内不适或有振水声。

小便不利,多指小便量少,或次数少,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情况多于急性吐泻的疾病中。

在慢性病症中则为小便次数偏少,并多见浮肿倾向。

如下肢浮肿,面部浮肿或浮肿貌等。

五苓散证常常有一些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比如头晕、头痛、心悸或腹部的上冲感、肌肉跳动或痉挛、自汗等。

经验用量:猪苓20克、泽泻30克、白术20克、茯苓20克、桂枝15克。

水煎服。

主治疾病谱
1、洞泄;
2、婴幼儿腹泻;
3、腹泻脱水;
4、脂肪肝;
5、水逆症;
6、水饮头痛;
7、美尼尔氏病;
8、特发性水肿、心源性水肿、阴囊水肿等;
9、肾盂肾炎;
10、体腔内积液,如肝硬化腹水、心包积液、脑积水、关节腔积液、胸腔积液、胃潴留、睾丸鞘膜积液(水疝)、肾积水、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羊水过多等;
11、尿崩症、小儿多饮症等;
12、眼科疾病,如急性青光眼、视神经乳头水肿、假性近视、夜盲症等。

13、皮肤病,如扁平疣、黄色瘤、荨麻疹、脂溢性皮炎脱发、多形性红斑、脓疱疮、水痘、带状疱疹、顽固性湿疹、手足的水疱性湿疹等皮肤病。

14、抗生素腹泻及呕吐;
15、内分泌疾病,如肥胖、脑垂体瘤等。

说明
1、五苓散有调节机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但并非单纯的利水剂。

既主“蓄水证”,又主“霍乱”脱水症,当属双向调节。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发现本方对五苓散证患者有利尿作用,而对健康者无效。

2、根据本人观察,许多五苓散证的形成,多与过用抗生素、激素、化疗药以及饮食太油腻有关。

另外,味精等食品添加剂过多,也常常出现本证。

3、古代24铢为一两,则五苓散的配比应为猪苓9:泽泻15:白术9:茯苓9:桂枝6。

如改汤剂,也应尊重原方的比例。

4、五苓散的服法比较特殊,“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米汤)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可以多喝热开水,使全身出汗,可以增加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