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了解验算的作用。

2.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加法的验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算式卡片,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口算下面各题。

20+40 45+30 52+20 53+4
2、笔算。

43+26 (思考:我们是怎样来计算百以内的不进位加法,计算式需要注意什么?)
3、引入新课。

通过练习,在计算时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想加。

这节课我们将要继续开始学习三位数加二、三位数中的不进位加。

(出示课题)
二、新授
(一)情境引入教授新课
1、出示情境图,以情境引入
说明:这是学校图书室第三周各年级借书情况的统计表。

提问:从统计表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启发:根据已知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小组里说一说。

组内交流。

2、根据学生的交流有选择的板书:
师: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

我们这节课先来解决其中的几个问题,剩下的以后再研究。

(指名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再列出相应的算式不计算)
3、(1)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板书:143+126=(本))
(2)根据学生现状,请学生自己找一找方法计算。

(3)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利用计数器,用算珠拨一拨:先拨出143,再在个位上拨六个珠,表示个位上增加了6个一;在十位上拨两个珠,表示十位上增加了2个十;在百位上拨一个珠,表示百位上增加了1个百。


(4)鼓励学生用笔算的形式计算。

①提问:在竖式时,两个加数要怎样?(数位对齐。

)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
强调: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②提问:应从哪一位算起?
③指名说说笔算的过程,以及在结果中每一位上数表示什么。

④提问:三位数相加时应怎样列竖式,从哪里算起?
指出:笔算加法时的竖式要数位对齐,从各位加起。

9.师:请同学们都用竖式再算一算。

自己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验算143+126
1.出示:两个学生同样的算式,但结果不一样。

(问:为什么同样的题目,两位同学却计算的不一样呢?)师:题目计算出得数后,用什么方法知道算得对不对呢?(板书:验算)
2.师:你有验算的方法吗?学生汇报
3.师:你们试一试,体验一下验算的方法好吗?
4.师:你们这次计算的得数是多少?与刚才计算的得数相同吗?这说明什么?
如果两次计算的得数不相同,又说明什么?应该怎么办?
【说明:在笔算时要检查加法做得对不对,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看得数是否与第一次一样,这样的检查,我们称作:验算】。

三、巩固深化
1.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二年级和三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你能算出二年级和六年级一共借书多少本吗?自己计算并验算,集体订正。

2.想想做做1(课件出示)
2 3 0 4 3 3 7 2
+1 3 6 + 5 6 + 1 2 1
介绍:通过验算发现的错误例子。

一本书才看了58页,还有140页没有看呢!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引导:已经看的页数和没有看的页数与这本书的总页数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归纳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要从哪一位算起,验算加法的方法是什么?
作业设计
1、《补充习题》P16。

2、书P32想想做做2。

用竖式计算
542+306 74+424 403+95 271+518
板书设计:不进位加
143+126=269(本)
1 4 3 验算: 1
2 6
+ 1 2 6 + 1 4 3
2 6 9 2 6 9
四、教学反思
今天,我试着运用生本教学的模式给孩子们上了一节《不进位加法》,效果不错。

课堂上,我首先让孩子们自己观察例题图,找出例题中的信息,孩子们没用几分钟,就把例题中所有的信息找了出来,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而且让我震惊是,他们不但能把用一步加法计算的问题提出来,而且还能提出连加计算的问题。

这使我顿悟:只要相信学生,他们就能创造出奇迹。

接下来,我放手让他们分析提出的问题,他们分析不但透彻,而且还能让学困生听懂。

经过他们分析列出了算式,计算千以内不进位加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说计算方法,让他们试着当小老师在讲台上讲,他们讲得真是太精彩了,不但能讲出计算方法,还能把计算中的注意事项和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都讲出来,让所有的孩子都听得明白。

我觉得本节课的难点是: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优化算法。

算法多样化不是一题多解,而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体现。

我们的学生由于生活背景不同,知识经验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也不一定相同,这时学生便需要教师的肯定、激励和引导。

最后让学生自主地去比较、选择和完善自我。

整个教学过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交流、质疑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从中体验了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的情感,注重算法多样化。

课堂中
我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猜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实的情境再现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了新课标理念。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他们联想到的方法也不一样,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并在交流中内化计算方法,完善自己的方法。

同时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的验证,从多种算法中选取学生认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我始终把自己放在合作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位置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并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学习情况,及时捕捉信息,使教与学真正容为一体。

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只有老师想不到的,没有孩子做不到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