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中游戏化课程的实践分析任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中游戏化课程的实践分析任欢
发布时间:2023-05-29T07:13:21.88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6期作者:任欢[导读] 学前的教育对每个孩子都很重要,其中游戏化课程在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升游戏化课程中的家长参与程度及效果是家园合作中的研究热点。
游戏化课程教学是促进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有效发展的关键。
白塔铺幼儿园保定市徐水区 072550
摘要:学前的教育对每个孩子都很重要,其中游戏化课程在学前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如何提升游戏化课程中的家长参与程度及效果是家园合作中的研究热点。
游戏化课程教学是促进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有效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化课程;学前教育
引言
爱玩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教育领域对游戏的研究可以追溯到维果茨基(1896-1934)时代。
维果茨基认为,游戏是决定儿童成长的一种主导行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将游戏作为儿童认知及学习成长的一种必要方式。
目前,游戏化课程以及“玩中学”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学前教育讨论的焦点,专家学者对幼儿游戏化课程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而如何将高标准的学术研究落实在教学活动中,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
1课程游戏化概述
当前,不少专家学者从教育、社会等多个角度分析了幼儿这一教育群体,并结合这一群体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寻更加科学高效的幼儿教学模式,努力让幼儿在课程教学中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经过长期的调查研究发现,课程游戏化在促进幼儿成长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学前教育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游戏活动与课程教学的结合体,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主要是指在幼儿教育中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传达游戏设计者所要表达的课程理念,通过教学设计将游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工具,为幼儿提供符合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
在学前教育阶段,游戏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教育活动形式,它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因此,在幼儿教学中采用游戏化的课程实施策略,既符合幼儿的心智发展水平,也能有效地推动幼儿园课程的发展改革。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并不是简单地将游戏与课程叠加在一起,而是根据不同课程内容以及游戏的特征,以游戏与课程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幼儿的兴趣作为出发点,将存在紧密联系的课程与游戏进行充分融合。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在设计上需要以满足幼儿的兴趣为起点,它存在的意义也并非被动的,而是一种自觉引发的、积极的、自由的游戏活动,利用游戏活动所自带的娱乐与教育属性,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因此成为幼儿园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
游戏设计依托于课程本身,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课程教学中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游戏活动中,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
因此,实际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根本目的与归属,幼儿教师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通过游戏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
2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重要价值
2.1增加学前课程的趣味性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课程教学中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沉闷,给予学生课上表达的机会少。
将游戏与学前教育课程有效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通过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才能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同时,游戏教学更能在课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活跃幼儿的思维。
2.2提升学前课程的教育性
幼儿园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游戏本身具有的特点,还应秉持教育性原则,在开展游戏活动中,突出教育性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培养幼儿的价值观,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帮助幼儿塑造完善的人格。
在课程教学中,游戏教学带来的丰富内容更能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
3学前教育课程游戏化的实现途径
3.1以多样化的游戏方式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学前教育中最重要的教学活动,通过游戏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能够培养幼儿的学习与认知能力。
在学前教育的游戏化课程教学实践中,如果不能有效发挥游戏的作用,游戏化课程教学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
因此,教师要注重通过设计多样化的游戏来激发幼儿的思维,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
例如,教师可设计、组织多样化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充分释放幼儿的天性。
在户外活动中,教师要将幼儿运动能力、实践能力的发展点融入游戏中,通过户外游戏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提升运动能力。
教师也可以设计室内游戏活动,通过桌面游戏、区角游戏来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此外,集体游戏中的分组竞赛、小组自建团队游戏等,也能够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交流能力、合作意识等。
3.2自主性游戏增强幼儿的生活观察能力
在实施学前教育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游戏方式就是互动性游戏。
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对于幼儿发展有巨大帮助。
而自主性游戏则与这种互动式游戏大有不同,自主性游戏更注重激发幼儿的自主思考和观察能力,其主体是每一个幼儿自身,目的是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主行为与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幼儿生活观察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自主性游戏环节,教师可以组织一个没有时间限制的自主性游戏,游戏的内容是让幼儿种植黄豆、黑豆、红豆、绿豆等不同的豆子。
教师可引导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种子,种植之后将其整齐地摆放到教室的靠墙位置,这样幼儿每天都能够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自主性游戏是一类周期性相对较长的游戏课程,但是此类周期性长的游戏课程能够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观察能力,久而久之,幼儿就能够形成良好的观察生活的意识与能力,从而热爱生活。
3.3数字游戏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实施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游戏的方式来有效培养和提升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幼儿能够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待和处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和问题,形成基本的认知和思考能力。
对此,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数字游戏,通过数字游戏锻炼幼儿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如教师可设计一个“单脚跳、双脚跳”的数字游戏,将提前准备好的卡片放置在地上,引导幼儿在踩到卡片时,思考并说出卡片上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
如果是单数,那么幼儿只能单脚踩在卡片上,如果是双数,幼儿则需要双脚踩在卡片上。
通过以上这个数字游戏,幼儿既能够在参与过程中认识基础的数字,并思考这些数字是单数还是复数并进行游戏,还能够有效调动思维,培养良好的行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4生活化游戏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等,还在于培养幼儿的基础生活技能,使幼儿有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
因此,在游戏化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游戏主题,仔细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结合幼儿的特点来设计游戏的具体环节与内容,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渐掌握生活技巧,锻炼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并运用到实践中去,切实地发挥出游戏化课程的实际作用。
3.5主题类游戏强化幼儿个人素养
为了提高游戏化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主题类的游戏活动,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以及幼儿在成长发展、学习等方面的需求,丰富幼儿的情感,让幼儿在参与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为幼儿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在学前教育阶段,为了让幼儿能够获得更好的游戏化课程体验,在游戏化课程中收获有趣的游戏经验,获得技能的提升,教师应该结合当下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和理念,设计多样化的游戏类型,创设自由、自主、愉悦、有趣的幼儿园环境,使幼儿获得综合发展,促进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艳.课程游戏化中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以遂宁市船山区北辰街幼儿园“五学”课程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32):50-53.
[2]张世义,柯婧妍.课程游戏化改革的实施现状及持续推进策略的思考——基于教师实施水平的视角[J].早期教育,2022(38):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