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方向与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1卷第2期Vol.41 No.2
西
藏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0年3月
Mar.2020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
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方向与路径
金石
(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摘要: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
民族地区的新 闻教育事业是我国新闻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民族地区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直接影响着民族 地区新闻工作者的政治取向、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
民族地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除去塑 造以党性原则为主线、以实事求是为实践标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新闻魂”外,还应注重开展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践行具有民族和地域特点的群众路线。
用足用好部校共建平台、设立具有特 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基地和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是民族地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 有效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中图分类号:G210-4;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388(2020)02-0098-06
收稿日期:2020-02-20
作者简介:金石(1978-),女,河南偃师人,现为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 向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少数民族新闻传播。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重点教改项目“《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西藏 民族大学重点培育项目“西藏藏语文传媒建设与发展趋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 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 作的灵魂,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引导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 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和公平 正义的守望者”,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 的集中体现,也是今天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基石和 “定盘针”。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 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 的领导权,要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
这些重 要论断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 闻观教育引领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一、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方向
(一)塑造“新闻魂”
十九大报告中对中国国情做出的重大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这意味着随
-98—
金石: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方向与路径
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不 断发展和深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 迸发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中国还以自身的发展 经验和智慧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 新的途径。
中国在制度、经济、文化等领域所取得 巨大成就,同样投射到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 展中。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历经中国几代领导人的 实践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有了更加系统的理 论体系、管理制度和实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号召全党要坚持和运用好毛 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时提出:“毛泽东思想三个基本 方面,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讲的独立自主精神不仅贯穿于 民族独立、民族解放、民族复兴,同样也应投射到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闻制度、新闻理论、新闻实践 中。
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闻工作的灵 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 线的新闻工作作风。
旗帜鲜明地把“政治”带回来,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新闻工作的特点,正如甘惜分所言:新闻 不讲政治、不问政治,“要么是傻瓜、要么是装蒜'⑴
1、“党性原则”是鲜明主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 出:“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线上 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
[2K m4>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党管媒体的原 则和制度不能变”,[31(P I25)“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 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
|4|I P6>这是中国 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继承和发展的结果,是 新时代,在新的媒介生态下中国共产党对现实矛盾 和问题的回应,是举旗定向的论断。
新闻“去政治化”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表达,是一 种典型的西方政治话语。
在一段时间里,我国新闻 界受到信息论、公器论、自由论的影响,这些新闻理 论成为业界学界暗流涌动的新闻观,他们同马克思 主义新闻观不说是圆凿方枘、格格不人,至少也是 分道扬镳、渐行渐远。
151这点在民族地区新闻教育 界尤应厘清,民族地区的新闻教育和新闻实践往往 受到的外部干扰因素较多,加之民族、宗教、历史等 问题的相互叠加,一些群众甚至部分新闻工作者对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片面理解为“一种声音”“单一宣传”,而没有看到在新闻宣传领域坚持党性原则 既有特定的中国文化基因、又有现实的斗争需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具体提法是针对资 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提出的。
20世纪80年代中后 期,受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一些媒体在舆论导 向上出现了严重错误。
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和 社会背景下,新闻工作的政治要求再次被强调和突 出。
|61“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 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所强调的正是社会主义新 闻工作的政治特点和政治属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 舆论导向。
各级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要讲导向,都市类报刊、新媒体也要讲导向;新闻报道要讲导 向,副刊、专题节目、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时政新 闻要讲导向,娱乐类、社会类新闻也要讲导向;国内 新闻报道要讲导向,国际新闻报道也要讲导向。
”这 是在新时代,对江泽民同志舆论“福祸论”的进一步 阐释和发展,是对新闻舆论工作如何做到“讲政治”的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核心是新闻工作者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 致。
民族地区的新闻教育要结合新闻教育的一般 矛盾和民族地区的特殊矛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民 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总结马克思主义新闻 观指导下的新闻传播事业对民族和地区发展的影 响,师生在教授过程中,要真正在思想上理解党性 原则的必要性、在政治上突出党性原则的重要性、在行动上落实党性原则的责任性。
2、“实事求是”是实践标准
什么样的新闻实践是有意义的?列宁在《统计 学和社会学》中指出:“在社会现象领域,没有哪种 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
……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从联系 上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
”
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增 强“四力”的要求。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中排在 首位的即是“脚力”,脚力考验的是新闻工作者的实 践能力,没有基于“实事求是”的实践调研何谈拥有 从纷杂的社会现象中提取真相的能力。
如果说,为
-99-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什么要坚持“党性原则”体现的是新闻教育的理性 思辨,那么正确理解“实事求是”就是实践标准。
缺 乏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没有意义的,甚至会离真 相愈行愈远。
2008年《博尔塔报》刊登的《新疆民警抓捕越 国界犯罪分子》、2007年《成都晚报》刊登的《川藏 铁路线下月开建打通南亚陆路经贸通道》、2017某 网络平台发布的《西藏拉萨正在修建地铁大家都 非常的期盼》等是典型缺乏踏实的“脚力”造成的假 新闻,民族地区的假新闻除了一般性的社会危害 外,还可能引发外交、生态、宗教等连锁问题。
而 2019年宁夏人民医院“清真微波炉”事件,则暴露 的是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复杂民族宗教问题时“脚 力”是否得到了“脑力”的指导。
“实事求是”不是有闻必录、也不仅是对新闻要 素的正确报道,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性正体现在对社 会发展趋势的整体把握、对新闻事件的选择、对新 闻事件报道角度的选择。
3、“以人民为中心”是价值取向
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在2013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 上,他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 作导向”“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 个根本问题”。
171
民族地区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要更多地考虑到民族地 区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中的特殊需求。
例如,纪 念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的新闻活动,“民改第一 村”克松村系列报道、亲历者讲述西藏发展中的“祖 国力量”、西藏民主改革60年•高原新时代等新闻 作品将镜头对准了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广大人民。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是现代政治主体、是一个 现代政治概念,是具有一定的阶级内容和历史内容 的。
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新闻工作“为了谁、依 靠谁”,所指向的“人民”是具有政治内涵的对象。
敌对分子、分裂分子不作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服 务对象。
(二)筑牢“民族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 义民族观的指导下,结合现实国情以及中国少数民 族治理的政治和文化传统,制定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不同于美国的“大培炉”,也不同于苏联的“大拼盘”。
我国各民族区域自治 机关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必须服从 中央政府的领导;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 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 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 等。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 座谈会上更是强调:“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 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 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 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括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13个 显著优势之一。
筑牢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在民族 地区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才能更具针 对性,才能更好地帮助师生理解我国民族新闻工作 的制度安排、民族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民族新闻 的实践内容。
2005年,《新疆法制报》刊载艾尼•居买尔的英 雄事迹《放手!她是我妹妹》,没有停留在就事论 事,而是“用一滴水折射出了太阳的光辉”,反映了 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社会风貌;应对2012年 “天价切糕”事件,《环球时报》刊载了新疆学者吐尔 文江•吐尔逊的《哪个民族的切糕都不值16万》指 出,面对不同民族之间的摩擦,法律不应“打折”;2012年,《北京青年报》刊载藏族青年豆本加的事 迹《一颗“自强之星”的上升通道》,在热情赞扬豆本 加自强不息的精神外,还看到豆本加得以上大学是 得到了国家面向经济困难学生的“绿色通道”的资 助,他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全社会的关爱;2018 年感动中国人物“央宗卓嘎姐妹”报道通过“家在玉 麦,国是中国”的戍边精神,展示了边疆民族地区群 众的国家认同;2019年为庆祝建国70周年,《人民 政协报》推出的大型报道《万里边陲再探明珠》,谱 写了各民族团结一心,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奋 斗的新时代画卷。
以上报道的成功,除去新闻技巧外,首先得益 于新闻工作者对我国民族政策宗旨、内容的认同和 熟悉。
民族地区院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其特色应当是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结合,正确的 民族观是理解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现象
100-
金石: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方向与路径
的前提。
(三)践行“群众路线”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对 我国党报工作贯彻群众路线的高度概括。
181民族新 闻教育及其研究,从一开始就应当打下践行“群众 路线”的烙印。
实际上,新闻学教育刚一进人中国,其实践性的特征就非常明显——主张学新闻最佳 的方式是实践,强调动手做和职业取向。
I91(P2W)毛 泽东同志1943年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 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就是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新时代,习近平总书 记治国理政方略更是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 作导向。
很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语言文化也 与内地存在一些差异。
学生如何扎根基层、扎根一 线,如何摒弃重商、重利、娱乐化等倾向,是民族地 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需要认真面对 的问题。
很多民族地区高校都将“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这实际上正是 高校立足民族地区,对“培养什么人”的回答。
民族 地区高校开展践行“群众路线”的新闻教育,在对学 生职业作风和方法的训练上存在一些特殊性。
在 作风上,需要教育学生,不能只会跑会场、跑城市,要有下农区、下牧区的思想准备,要有走边境、翻雪 山的身体素质;在方法上,需要给学生开设少数民 族历史、文化、语言等相关课程,为学生深人基层提 供本领支撑。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会议上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 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 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民族地区高校开展高水平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离不开自身富有民族特 点、地域特色的高水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民族地区的新闻事业是直接服务于民族地区群众物 质、文化生活的,民族地区新闻事业的发展是其社 会发展的重要组成。
民族地区高校,开展对民族地 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具备独特的地理、文 化优势,开展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高质量研究,对丰富和发展我国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新 闻实践有着重大意义^
二、民族地区高校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途径
(一)用足“部校共建”平台
新闻院校和宣传部门进行“部校共建”模式的 人才培养,始于2001年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复旦大 学签署协议共建新闻学院。
2013年,中宣部、教育 部总结推广“复旦模式”,要求省市党委宣传部门与 高等学校建立合作机制,从四个方面进行共建,即引进业界导师到学院上课,安排学生在媒体实习;学校和业界的项目融合,相互提供帮助;学界教师 到媒体挂职;学界为业界和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相 关培训。
部校共建为学界直接面向社会提供了平 台,同时学界更多地参与到新闻界的工作中,也为 业界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4-2015年,五大自治区高校的新闻学院纷 纷与当地党委宣传部签署部校共建协议。
2014年 4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内蒙古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签署共建协议;2014年7月,广西壮族自 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广西大学签署协议正式共建新 闻传播学院,至2019年,广西12所有新闻传播院系 的高校实现了共建全覆盖;2014年12月,宁夏回族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宁夏大学共建新闻传播学院 签约;2015年4月,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西藏 民族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新闻传播学院;2015年5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育厅、新疆大学三方签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 委宣传部201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新疆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框架协议》,2015年6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教育局分别与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签署《兵团 部校共建新闻与传播专业协议》,三方决定共建新 闻与传播专业,培养新闻人才。
“部校共建”为民族 地区高校的新闻学院提供了各方共建管理机构、共 建精品课程、共建骨干师资、共建实践基地、共建研 究智库的更多平台。
以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除西藏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参与学院管理、业界导师和学院
101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教师相互挂职、相互参与科研项目等常规动作外,学院专家还参与了 2017年、2019年度西藏新闻奖 的评选;配合宣传部整体策划,学院举办了“西藏民 主改革60周年宣传报道研讨会”;西藏自治区党委 宣传部支持学院“西藏融媒体实训中心”建设等项 目。
2019年,在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牵头和 支持下,作为异地办学高校,学院教师带领学生全 程参与了“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中央媒体代表 团赴藏蹲点调研采访活动和“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中央媒体采访活动。
通过部校共建,拓展了学 院专家服务业界的渠道,同时学院师生也获得了更 多直观的实战经验。
部校共建,是新闻院校重要的身份待遇,是获 取体制内资源的最好渠道。
1U|获得各级党委宣传 部的直接支持,意味着更多的新闻院校有机会直接 接触由宣传部门牵头的大型新闻策划活动,了解最 新的舆论宣传重点,参与更多的新闻实践活动。
正 如原《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清华大学新 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所说“离基层越近,离真 理越近”,部校共建为象牙塔中的学院师生提供了 更多接近基层的实践通道。
(二)培育红色教育基地
2018年,由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布的 《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 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明确要求 经过5年努力,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 传教育基地。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红色教育教学基地在全国并不少见,如“延安新闻 纪念馆”已成为十多个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 育基地;福建在三明、南平、龙岩和宁德等4个红色 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了“福建省马克思主义新 闻观国情教育实践基地”;一些高校在上海、武汉、井冈山、西柏坡、涉县等地设立了马克思主义新闻 观教育基地等。
以上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红色教 育基地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但对于民族地区的马 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来说,则缺乏针对性。
在民族地区设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基地, 存在着一些现实困难。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 制,民族地区或红色资源优势不显著或难以将现有 资源转化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
如在西藏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随军报纸 《草原新闻》,其创办经历异常艰苦、办报过程非常 感人,是新闻工作者接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很 好的案例。
《草原新闻》有帐篷报社之称,分为前梯 队版和后梯队版,除抄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 内容外,也记录了行军过程。
海拔五千多米高的瓦 合山,同志们扒开积雪,架好帐篷,整理好住处,便 开始一边埋锅做饭,一边紧张出报。
焦东海和刻钢 版的同志把背包放在积雪上当桌子,又拿来几个背 包作椅子。
因天还未黑,夕阳西照,白雪辉映,反射 光线很强,为了保护眼睛,大家戴着风雪镜开工。
那景象,也许是世界上最奇特的“报馆”工作场景 了。
……翻越海拔五千七百多米的丹达山时,夜里 气温降至零下二十度左右,张成治和负责刻写、油 印的战友依然在冰冷的帐篷里坚持出报。
钢笔冻 得不出墨水,写不出字来,就先揣进怀里暖一阵,再 拿出来写,两支笔交替使用。
手指冻得僵硬、生疼,放在嘴边哈上几口气,继续干活。
ll2K P168H69)然而,要 在当年18军行军线路上设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 育基地,显然成本很大,不具备现实条件。
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基地的建设情 况,与我国民族地区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 现实需求存在脱节。
在民族地区,如何设立具有民 族特点和地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基地,是民族地区高校和党委宣传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教学的重要内容
新闻学教育甫入中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的 职业教育模式就被中国新闻学高等教育奉为圭臬。
该教育模式强调“学新闻的最佳方式是实践,强调动手做和职业取向。
”11"在媒介生态已发生巨 大变化的今天,新闻教学的实践性依然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
在沿海发达地区、知名高校、传统优势院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 教学效果和社会声誉。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原董事 长、社长范以锦出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合作了“暨大准记者南方训练营”实践教学模式;每 年暑期的大型社会实践分为“我行我动”“我是记者”“寻梦中国”“全球调查”四大系列,全方位地提升学
102-
金石: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方向与路径
生新闻实践能力。
如“我行我动”实践教学活动,每 年设计一个主题,带领学生从戈壁高原到万里海疆,从国家战略到“一带一路”,调研广东援藏援疆工作、重走红军长征路、提升港澳台学生的国家与民族认 同心理和行动、锻炼学生专业技能。
清华大学的“新 闻大篷车课堂”,大力倡导并推进“学在路上”“在战 争中学习战争”的新闻教育理念,用自己的双脚、双 眼寻找真相。
目前,“新闻大篷车课堂”已走过西藏、内蒙古草原、新疆绿洲、黄土高原古城,探访过巴基 斯坦、斯里兰卡、北极圈和北冰洋。
由兰州大学新闻 与传播学院发起,始于2010年的“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活动,沿着当年范长江的路线在陕西、甘肃、宁 夏、青海、四川、内蒙古、新疆等地开展深人的采访活 动,接地气、察民情、看发展。
然而,民族地区高校的新闻教育普遍面临着办 学时间短、办学规模小、资金短缺、教学改革力度不 足、缺少办学创新思维等问题。
目前,民族地区高 校的新闻实践教育,大多还是停留在校内实践平 台、建立实习基地等传统模式上,开放式的、专题式 的、品牌式的实践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除了课堂学习外,在增 进学生对社会民情的了解,对国家和民族认同,对
我国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理论和道路的认同方面,仅靠书本教育还远远不够。
培养学生高尚的价值 追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浓厚的人文情怀,如何将 书本知识转化为行动,将在学校阶段形成新闻观念 能够拓展至整个职业生涯新闻观念的“实践调整阶 段”,直至影响到从业者形成成熟新闻观的“自我定 型阶段”,1131系统、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教 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迅速地将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将课堂观念在课外实践中得到运用。
结语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 13个显著优势,有效转化为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内容和内在资源,是民族地区高 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大课题。
民族地区高校的新闻院系为我国民族地区培 养了大批新闻工作者,是民族地区新闻业和教育业 的重要力量。
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化为民族新 闻教育的目的,既适应了时代需求,也是新闻规律 的外在表现。
民族地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 观教育,应当既有普通院校的共性,也要体现民族 地区的特点。
“酥油糌粑味儿”不但应当出现在新闻 作品中,也应当体现在新闻教育中。
[参考文献]
[1]李彬.把“政治”带回来[J].新闻大学,2017(4).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 出版社,2016.
[4] 习近平总书记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学 习辅助材料[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5]李彬.再塑新闻魂[J].新闻记者,2016(6).
[6]郑保卫,叶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形成、推进及意 义[J].中国大学教学,2016(12).
[7] 陈力丹.将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落实到新 闻舆论工作中[J].新闻与写作,2018(8).
[8] 郑保卫.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 贡献[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2).
[9】张咏,李金铨.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在现代中国的移植 [A].李金铨.文人论证——知识分子与报刊[M].桂林: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10]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 骆正林.我国新闻学教育模式的历史选择和当代创新 [J].现代传播,2017(8).
[12] 张小康.雪域长歌——西藏1949-1960[M].成都:四川人 民出版社,2015.
[13] 胡钰,陆洪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思路研究 [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11).
[责任编辑周德仓]
[校对康桂芳]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