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华历史,往昔如水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铅华历史,往昔如水
那滔滔洪流席卷了世间黄沙。
多少沧海桑田、恩恩怨怨被裹携着,向着那未知的汹涌波涛,奔腾而去。
时间那巨大的车轮风驰电掣地碾过滚滚红尘,生命即是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古道漫漫,白云苍驹,生生世世也不过瞬息风云,骤然变幻。
(B文)告别耻辱的一页我们正书写辉煌时光匆匆,却从未错过历史;岁月如流,却洗不净历史的铅华。
它们见证着所有的起伏,所有的无可奈何,当然,还有所有的刻骨铭心。
历史已经过去,却不容忘记。
回顾历史,我们的祖先用睿智为我们积蓄了太多的荣耀,但历史的残忍,又将我们从繁荣之巅带到了风雨飘摇之中。
硝烟弥漫、支离破碎的中国早已在是曾经那个自给自足辉煌的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让中国伤痕累累,日本的侵略使这个“东方沉睡的雄狮””一次又一次陷入困境中,而中国人民的反抗让列强明白,中国是一头真正的雄狮,一位又一位的抗日英雄牺牲,一次又一次的战争的胜利,让中国走出了这个困境。
中国——永不言败!
(A文)在我的家乡兴隆有一座抗日英雄烈士墓,他——孙永勤,他是兴隆的英雄,同样也是中国的英雄。
他出生于1898年的兴隆,他出身于富裕的农民家庭,他淡薄钱财,崇尚忠义,爱为贫弱排忧解难,九一八事变后,出任防匪护村的民团团总,在热河事变后,,在共产党人关元友等协助下,在兴隆黄花川举行抗日武装暴动,建立:民众军”。
打起“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的大旗,没收了地主张禄增的财产,全部分给当地贫民,不久即发展到5000多人。
1934年5
月,在兴隆县五指山双塘子一带休整时,中共遵化县委派军事干部徐英与孙永勤会晤,使之接受中共的抗日主张,将“民众军”改为“抗日救国军”。
军队设立了稽察处,由地下共产党员张志全负责,在整肃军纪时,将多次抢劫民众财物的中队长陈志处决。
抗日救国军转战热河、冀东数百里,捣毁日伪据点上百座,毙伤俘日伪军5000多人。
1935年5月24日,孙永勤等抗日将士400余人,同日军血战于遵化茅山,光荣殉国。
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所发表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称孙永勤为抗日民族英雄(B文)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胜利,换来了宁静,换来了和平,换来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的生活,这样的民族英雄我们又怎能忘记,这样难忘的历史我们又怎能不铭记!曾经有那么的多的勇士为了祖国而舍弃生命,曾经有那么多的人为了国家的和平而奋起抗争,如今,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很久,但那些血染的历史却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记忆,铭记历史,铭记那不能忘记的记忆。
硝烟滚滚的历史,可以消散春秋战国无数飞扬的尘埃,可以暗淡三国两晋不尽的剑影刀光,可以模糊五代十国繁荣的街市,可以班驳宋元明清殿前宏伟的琉璃,可惟一无法改变的,却是在经过了历史岁月的浮浮沉沉,跌跌撞撞之后仍旧眷恋的感情,不能忘记的那份内心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