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 家。号东坡居士,在 诗词、散文方面有巨 大成就,与父苏洵, 弟苏辙并称为“三 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
文言词语
到
于是 • 1、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到
• 2、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3、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院里
• 4、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原来是
精要练习2
•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 柏影也。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阅读理解。 • ①作者在本文中描写月下空明景色的句子 是: • ②作者因景抒怀,表达复杂微妙感情的句 子是:
精要练习3
• 5.说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耳”一句蕴涵着作者哪些复杂微 妙的感情。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第四环节 拓展训练
比较阅读
比较本文和下面 的短文,回答问 题。
【乙】王子猷居山阴①,夜大雪,眠觉, 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 左思《招隐诗》②,忽忆戴安道。时戴在 剡③,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 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 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注①山阴:今浙江绍兴②左思《招隐诗》 表现隐居的乐趣。③剡:县名。
只是
清闲的人 交错、纵横
元丰六年十 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 色入户,欣然 起行。 念无与 为乐者,遂至 承天寺,寻张 怀民,怀民未 寝,相与步中 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 二日,夜里,(我) 解开衣裳准备睡觉, (看见)月光照进堂 屋的门户,便很高兴 地起来走出门。想到 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 乐的人,于是到承天 寺,找张怀民。张怀 民也没有睡觉,我们 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记承天寺夜游
复习目标
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品味朴素而含有深长意味 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微妙心境 3.学习苏轼,做一个乐观豁达的 人。4.拓展训练
1.掌握本课作者及常识,掌握
第一环节 基础知识闯关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 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释下面句中加色的词 (4分) ①四望皎然 雪白的样子 ②因起彷徨 于是、就 ③经宿方至 才 ④人问其故 原因
翻译【乙】文中划线 句。(2分)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何必见戴?”
翻译【乙】文中划线句。 (2分) 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 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 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
【乙】文中“乘兴而行, 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一句体现了王子猷怎样 的性格?(2分)
⒈解释下面的加粗词 ⑴念无与为乐者 ⑵遂至承天寺 ⑶怀民亦未寝 ⑷相与步于中庭
⒉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耳”。
⒊【甲】文集中写景的句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心境。
的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四望皎然 ②因起彷徨 ③经宿方至 ④人问其故
(惋惜无人赏月)
第二环节 内容过关
品读课文,体会意蕴
请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并赏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 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月色比作“积 水空明”,把竹柏倒影比作“藻荇交横”, 以高度凝炼之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 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找出本文抒情的句子。
• 1.我国民间有“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的说法,其中的“三父子”是本文的作者 __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其 父_____________。 • 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 • ②遂至承天寺 遂:______ • ③怀民亦未寝 寝:_____ • ④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
分析:这“闲”字背后隐藏着作者怎 样
的一种情感?
通 达 乐 观
贬谪的悲凉,
闲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人生的感慨。
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 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是他 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 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 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 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 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 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
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庭下如 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 横,盖竹柏 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 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 中水藻、荇菜纵横交叉, 原来那是绿竹和翠柏的 影子。
(描绘庭中月光的澄澈)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 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 柏?只不过少有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 这种成熟是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 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 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 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 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与作者对话: 此时此刻,你想 对苏轼说什么?
第三环节
练习巩固
精要练习1
自然率真、率性而 为、无拘无束的性 格。
本文体现了友情,请 你用古诗词的句子来 抒发对友情的理解
作业:背诵《明 月几时有》比较 两文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