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绍兴市新昌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绍兴市新昌城关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距离
安晓斯
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儿媳生了个大胖孙子,这在农家可是大事。

说啥也得去看看我们那大胖孙子。

张叔和张婶没事就唠叨这话题。

儿子张晖真争气。

大学毕业后,顺利在城市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听说那个城市很大,距离张叔和张婶有五百多公里。

工作了一年多时间,儿子就报喜来了。

说在那个城市找了个对象,叫楚雪,家里就她一个女儿,条件很不错。

张叔就说,那我和你妈去看看,替你把把关。

张晖就说爸妈你们别来了,这么远的路,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一直等啊等,到底没等来。

终于等来消息了。

是儿子准备结婚的消息。

张叔和张婶就告诉儿子准备去一趟。

儿子说,爸妈你们别来了,回头我带她回老家一趟好了。

还有,把咱家的旧房子拆了再盖一次,人家是城里的姑娘,回去也得有个干干净净的地方不是?
从此,张叔和张婶比以往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张叔还一咬牙,卖了猪卖了粮食,就拆了旧房盖了新房,还更换了所有的家具。

儿子电话来了,说结婚就不回去了,楚雪家把啥东西都准备好了,房子、车子也都买好了,不用咱家花钱。

张叔不听,那咋行,咱必须得拿点钱。

两天后儿子打来电话,楚雪家把在地下停车场买车位的事让给咱了,爸妈你们就寄五万元钱好了。

后来,张叔和张婶才知道,他们花五万元购买的车位,实际上就是用白漆画的一个长方形框。

儿子终于打来电话,说结婚日子定下了。

楚雪家里人说,路太远,爸妈你们就别过来了。

结过婚,我抽时间带楚雪回去一趟。

张叔和张婶就在家里等。

每天,老两口除了干农活儿,回到家就开始收拾房间,扫啊擦啊,虽然累点,可是心里很高兴。

儿子终于又来电话了,怎么坐车,怎么出站,在哪等,都一一记下了。

坐在火车上,张叔和张婶兴奋得没法说,张婶就提醒张叔,别忘了那俩红包,听着火车上来回吆喝的卖饭声,他们只是喝一口从家里带来的凉开水。

下了车,儿子已经在出站口等了。

到了一家宾馆。

张叔说,咱不住这里,我和你妈就在你那住一夜,看看孩子就走。

儿子的双眼就湿湿的。

饭后,张叔和张婶就和儿子一起去看孙子。

进了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

亲家,都来了。

很亲热的声音。

楚雪,快来,你爸妈来了。

还是那个女人的声音。

张叔和张婶就知道一定是亲家母了。

换了拖鞋,儿子就拉着张叔和张婶在一个紫光灯下照了一会。

有了孩子,我们从外面回来都要照一会儿,杀菌效果很好的。

还是那个女人亲热的声音。

坐下来喝茶的时候,张叔就拿出那两个红包来。

张婶就说,楚雪啊,这是给你的,10001元,在咱农村老家叫万里挑一。

这是给孩子的,8800元,咱老家叫宝贝蛋蛋。

别嫌少,是爸妈的一点心意。

闲聊了一会,张叔和张婶就提出想看看孩子。

亲家母就说,好不容易哄睡了,脚步轻点儿,咱去看看。

轻轻地推开卧室的门,张叔和张婶就看见一个罩着粉红色蚊帐的婴儿车。

距离一米远时,张婶想上前抱抱孙子,亲家母就拉住张婶说,咱今天就不抱了呵,就看看。

哄孩子睡着不容易。

张叔和张婶就隔着那个粉红色的小蚊帐,在朦朦胧胧中看见了孙子红朴朴的小脸蛋儿。

第二天一大早,哭了一夜的张叔和张婶就来到了火车站。

离开宾馆时,张叔没有告诉儿子。

他把儿子交的押金留在了服务台,自己结算了房费。

张叔对张婶说,看出来咱儿子有多难了吧。

张婶流着泪点点头。

哎,老头子,我眼神儿不好,你到底看清楚咱孙子没有?张叔没说话,大把的泪涌了出来。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张叔和张婶每天唠叨要去看孙子,这既表明了对孙子的牵挂,也暗批了他们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B. 小说结尾,张叔和张婶的眼泪令人心碎,小说安排这样的结尾,既感动了读者又巧妙地暗扣了题目,发人深省。

C. 张晖结婚前后,几次拒绝父母的探望,声称要回家看看,并要求翻盖新房,实际这都是小张的借口,他并不真想回去那个农村的家。

D. 张叔和张婶的亲家——衣着讲究、戴着金边眼镜的女人,从骨子里就没看得起张叔张婶,小市民的庸俗心态比较重,不想让刚出生的孙子认亲,也不想让张晖认亲。

2. 小说开篇就写“接到儿子从那座大城市打来的电话,张叔和张婶就没睡好过。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 张叔和张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两分硬币
[日本]黑岛传治
“妈妈,买根陀螺绳儿嘛。


藤二缠起妈妈来了。

“问问爸爸,看叫买不。


“说行哩。


妈妈对所有的事情都很小气,一个原因是家里的日子难过。

尽管是答应给买了,还要把堆房翻腾一遍,看清楚是不是还有健吉玩旧的绳儿。

这沿河的小村庄的孩子们,都聚集到庙门前去,把新绳儿缠在新陀螺上使它转动起来,两个人一组撞陀螺,比输赢。

孩子们把这种玩法叫作“撞嘎嘎”。

缠好绳儿使劲一抽把陀螺撒出去,它就飞快地转动起来。

两个人一起撒,轮流让自己的陀螺去撞对方的,直到一方的陀螺停止转动,陀螺先停下来的就算输了。

“瞧,光俺一个人用这样又黑又旧的陀螺呢。

也给俺买个新的陀螺吧。


藤二缠着妈妈。

“陀螺,不是有一个嘛,不买也行了。


“这个,瞧,不都这么黑了吗?……人家都是新的!”
“净说傻话,这个陀螺还不好!”健吉说,他深信自己从前用过的陀螺好,又舍不得拿钱给弟弟买陀螺。

“嗯。


原来,藤二是哥哥说啥都相信的。

“这个陀螺好呀,不信跟他们比比看。

能够打败它的陀螺,谁也不会有的。


说到这里,陀螺用旧的,算是说通了。

可一到跟妈妈两个人去买绳儿时,藤二又贪婪地摸弄起铺子里装在木盒中的涂得红红绿绿的新陀螺来了。

绳儿一共有几十条,都剪得一般长,其中只有一条比起别的来短那么一尺左右。

那是按尺码量着剪下来,最后剩了那么一条不足尺码的。

“多少钱一条哇?”
“一条一角钱呀,那条短的就算您八分钱吧。


“算八分钱……”
“是啊。


“那么,这条短的就好了。


说着,妈妈拿出一角钱递给老板,被找回来两分钱硬币,就仿佛是赚了两分钱一样感到高兴。

直到妈妈催藤二回家,他还在玩弄那盒子里的新陀螺,看起来十分爱惜的样子。

然而,却也并没有硬逼着妈妈给他买,就跟着妈妈回来了。

邻村庙前的广场上,来了串乡的摔跤班子。

孩子们都结伴去看热闹。

藤二也想去,但是正赶上收割稻
子大忙的节骨眼儿上,而且牛棚里上了轭(牛拉东西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的牛,也正拉磨磨粉,团团地围着中间的柱子打转,得让藤二看着。

“连看牛都讨厌,那该怎么办呀?”不知怎的,藤二讨厌看牛。

他把绳儿拴在牛棚房檐下的柱子上,两只手握住绳头儿用力抻着。

“那么,你就去赶麻雀吧。


“不。


“你这么任着性子怎么行啊?粉得磨,麻雀又会来吃稻子!”妈妈带着生气的口吻说。

藤二似乎在跟柱子拔河样,转过身子去拉绳儿,过了一会儿,低声说:“大伙儿可都去看摔跤的了。


“像咱家这样子的穷棒子,哪儿能够去干那样的事啊!”
“嘿!”藤二失望地喊着,还是一个劲儿地抻着绳儿。

“那么抻,绳儿可要断了。


“哼,比人家的都短呀!”
“抻也长不了——那么抻要到后面去的呀!”
“嘿,一抻就长了。


这时候,爸爸回来了,盯着藤二说:“阿藤,你嘟囔什么呀?”
“瞧,这不是挨说了吗?——喏,看着牛啊。


妈妈趁机安顿好藤二就下田去了。

爸爸把稻子倒在漏斗里,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

藤二自从买了陀螺绳儿,到孩子们中间去转陀螺,就慢慢发现自个儿的绳儿比别人的短很多。

这使他感到不开心。

把绳儿的一头并齐,一比,他的绳儿比谁的都短。

他才六岁,跟上了学的大孩子玩“撞嘎嘎”总是输,所以他总是不断地抻绳儿。

他一边看着牛,一边把绳儿套在中间的柱子上,揪住两头用力抻,嘴里仿佛在念叨着:“绳儿啊,长长了吧。


牛就在他身后团团地转着。

健吉正在割稻,去看摔跤的孩子回来了。

归途中他们到处停下来玩着陀螺。

后来,一家三口又割了一会儿稻子,眼看太阳就要落山,才担着稻捆儿回家来了。

“牛棚里怎么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哇?”
“嗯。


“藤二上哪儿去玩了吧?”妈妈放下稻捆儿走上前去往牛棚里一瞧,吓了一大跳,颤抖着叫了起来:“阿健啊,快来!”健吉扔下稻捆儿,赶忙跑过去,发现看牛的藤二,手里握着陀螺绳儿躺在阴暗的牛棚里,他的脖颈断了,满头是血。

黄牛呆呆地站在那里,仿佛是在守护着孩子,夕阳穿过竹窗棂,照着黄牛的眼珠。

一两只苍蝇在黄牛身旁嗡嗡地煽动着翅膀……“畜生!瞧你干的好事!”黄牛吓得口吐白沫,在牛棚里跑来跑
去。

牛轭打烂了,六尺扁担也打断了。

三年过去了。

“那时候,叫他去看摔跤的就好了!”
“不给他买那么短的陀螺绳儿就好了,可是——他是把陀螺绳儿套在柱子上用力抻,一只手抻脱,栽倒在地上,给牛踩死的。

不给他买那根短绳儿就好了,可是——省下两分钱又顶什么用啊!”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直到如今,还要流泪哩。

[注]此文作于1925年,当时日本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地主富农残暴,大量农民破产,十分贫困。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中写“孩子们聚集到庙门前两人一组撞陀螺”“邻村庙前广场上来了串乡的摔跤班子”“牛棚里上了轭的牛拉磨磨粉”等内容,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B. 藤二“握住绳头儿用力抻着”、妈妈提醒“那么抻要摔到后面去的呀!”、爸爸“看到温顺的牛正在望着人脸,慢腾腾地拉着磨,就出去了”等情节为后文藤二出事做了铺垫。

C. 小说的多个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表现了藤二对新陀螺的渴望,但他没有逼着妈妈买,说明他年龄虽小却比较懂事,答应了妈妈不买就不再缠闹。

D. 小说以“两分硬币”为题,“妈妈”节省“两分硬币”是导致儿子死亡的直接原因,而节省“两分硬币”突出了“妈妈”节俭的特点,也反应了当时社会底层人的无奈。

5. 文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 文章最后写“妈妈一想起藤二,就这么念叨起来,直到如今,还要流泪哩。

”和《祝福》里祥林嫂反复说阿毛的事有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枪挑紫金冠
李修文
谁要看这般的戏?新编《霸王别姬》。

霸王变作了红脸,虞姬的侍女跳的是现代舞,一匹真正的红马扮乌骓。

我先是手足无措,而后生出了深深的羞耻——所谓新编,在许多时候,并不是将我们送往戏里,而是在推我们出去。

它像镜子,只照出两样东西:胆大妄为与匮乏。

羞愧地离席。

出了剧院。

没来由想起了甘肃,一个叫做小崆峒的地方,黄土上开着一树树的杏花。

三月三,千人聚集,都来看秦腔,《罗成带箭》。

我到时,恰好是武戏,一老一少,两个武生,耍翎子,咬牙,甩梢子,一枪扑面,一锏往还,端的是密风骤雨,又配合得滴水不漏。

突然,老武生一声怒喝,一枪挑落小武生头顶的紫金冠,小武生似乎受到了惊吓,呆立当场。

我以为这是剧情,哪知不是,老武生一卸长髯,手提长枪,对准小的,开始训斥;鼓锣钹之声尴尬地
响了一阵,渐至沉默,在场的人都听清了,他是在指责小武生上台前喝过酒。

说到暴怒处,举枪便打。

这出戏是唱不下去了,只好再换一出。

我站在幕布之侧,看见小武生在受罚:时代已至今天,他竟然还在掌自己的嘴。

梨园一行,哪一个的粉墨登场不是从受罚开始的?这台前幕后,遍布着多少不能触犯的律法:玉带不许反上,鬼魂走路要手心朝前,上场要先出将后入相……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
千百年来,多少伶人身上承载着这样的命数:三天两头被人喝了倒彩,砸了场子,不得科举,不得坐上席,甚至不得被娶进门去;在最不堪的年代里,伶人出行,要束绿巾、扎绿带,单是为了被人认出和不齿;就算身死,也难寿终正寝。

戏台上那烟尘里的救兵、危难之际的观音,实际都不存在。

唯有信自己,信戏,以及那些古怪到不可理喻的戒律。

这些戒律因错误得以建立,又以眼泪、屈辱浇成,越是信它,它就越是坚硬和无情,虽然它不能改变那可怕的命数,但它总能赏你一碗饭吃,给你些许做人的尊严。

在江西万载县乡村场院里,我看过一出赣剧《白蛇传》,那大概是我此生看过的用时最长、记忆也最刻骨的一出戏。

这出戏只五回,而每一回竟长达一个多小时。

戏台上,小青与法海,一场打斗,但见翎子翻飞旗杆挑枪,但见金盔跌落银靴生根。

可能是我想多了,——编排这出戏的人真是看透了人世。

漫长的时间之下,戏台上的打斗正如生活中的对抗,几乎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既认真,又厌倦。

戏台上,白素贞和许仙,他们说着西湖,说着芍药,彼此挨近着,端的是:隔墙花影动,金风玉露一相逢。

就要挨在一起之时,又有意无意地闪躲开……一切都在微小处展开,又牵动着我的神经:他在如火如荼,我却知道好景不长;她那边莲步轻移,我这厢敲的是急急锣鼓;她深情款款,我看了倒是心有余悸。

到最后,这许多的端庄、;天真和痴恋只化作山水画上的浓墨一滴,剩余处全是空白,演戏的人走向断桥、残垣,看戏的人则奔向空白处的千山万水。

这便是戏啊,老生和花旦,凤冠和禅杖,纷纷聚拢,造出幻境:这一方戏台,虽无波涛却会江水长流,不事耕种也有满眼春色。

所谓“强烈的想象产生事实”,它让你沉醉其中,到了这时候,还分什么你看戏我演戏?我还清楚地记得散场之后的夜路。

那一隅戏台被空前扩大,连接了整个夜幕:在月光下走路,折断了桃树枝,再去动手触摸草叶上的露水,都像一场戏。

还记得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在长江边一艘废弃的运沙船上看徽剧《单刀会》。

那只不过是个寻常的戏班子。

可是,这里的关云长,全然不是人人都见过的那个关云长。

上百种关公戏中的关云长,先是人,后是神,在不断的言说中变得单一和呆板,戴上了一副面具,成为了人们所缺失之物的化身。

他不再是刘玄德一人的二弟,而是万千世人的二弟。

他的命运,便是被取消情欲,受人供奉。

可是,且看这出戏里的关云
长:虽说逃脱了险境,惊恐、忐忑、侥幸却一样都没少,置身在回返的行船上,一遍遍与船家说话,以分散一点惊惧,惶恐得像个孩子。

这一出乡野小戏,几乎照搬了元杂剧,竟然侥幸逃过了修饰和篡改;可以说,这出戏,以及更多的民间小戏,其实就是历史典籍。

只不过,修撰者不是翰林史官,而是人心。

是人心将那些被铲平的复杂人性、被抹消的文化印记,全都放置于唱念做打里残存了下来。

这诸多顽固的存留,就是未销的黑铁,你若有心,自将磨洗认前朝。

还是二月的北京,再次踏入美轮美奂的剧院,去看《战太平》。

又是要命的新编,又要继续一夜的如坐针毡:声光电一样都没少。

管他蟒袍与褶衣,管他铁盔与冠帽,都错了也不打紧,反正我有声光电;谋士的衣襟上绣的不再是八卦图,名将花云的后背上倒是绣上了梅兰竹菊,都不怕,反正我有声光电。

唯有闭上眼睛。

闭上眼后,却又分明看见一个真实的名将花云正在怒发冲冠,正在策马狂奔。

他穿越河山,带兵入城,闯进剧院,来到没有畏惧的人中间,立马横枪,劈空断喝,一枪挑落他们头顶的紫金冠。

(有删改)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在介绍小崆峒的秦腔演出时,展现了一老一少两个武生的形象,作者借小武生演戏失误的情节批评当今年轻艺人的不思进取。

B. “我”观看赣剧《白蛇传》中小青与法海的表演,发出“正如生活中的对抗”“既认真,又厌倦”的感慨,意在表现演出的生动真实。

C. 与别的戏剧里的关云长不同,作者看到的徽剧《单刀会》里的关云长,不再是一种面具化的形象,而是反映了真实复杂的人性。

D. 文章用“黑铁”比喻没有受到修饰篡改的《单刀会》之类的古剧留存,又引用“自将磨洗认前朝”之句,希望人们用心去发现。

8.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谁要看这般的戏?”开头,表明了“我”的对古剧新编的态度,表达了传承传统戏剧的由衷愿望,情感率真而激昂。

B. 文章对白素贞和许仙的表演进行了描摹,整句的运用,细腻地表现了“我”随剧情变化的紧张心理,意在表现“我”的如痴如醉。

C. 最后一段反复运用“反正我有声光电”,表达了“我”对戏剧粗暴改编的反感,但没有退场说明“我”的忍耐力有了大的提高。

D. 文章回忆了《罗成带箭》《白蛇传》《单刀会》三场戏剧的演出,表达目的同中有异,写法也不尽相同,但都摇曳生姿,令人神往。

9. 作者在叙述看戏的过程中用较大篇幅介绍梨园讲究戒律的情况,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10. 文章记叙、回忆了五次看戏的情景,你认为标题“枪挑紫金冠”能统摄全篇内容吗?请从内容方面说明你的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各题。

贺,字长吉,郑王之孙也。

七岁能辞章,名动京邑。

韩愈、皇甫湜览其作,奇之而未信,曰:“若是古人,吾曹或不知,是今人,岂有不识之理?”遂相过其家,使赋诗。

贺总角荷衣而出,欣然承命,旁若无人,援笔题日《高轩过》。

二公大惊,以所乘马命联镳而还,亲为束发。

贺父名晋肃,不得举进士,公(指韩愈)为著《讳辩》一篇。

后官至太常寺奉礼郎。

贺为人纤瘦,通眉,长指爪,能疾书。

旦日出,骑弱马,从平头小奴子,背古锦囊,遇有所得,书置囊里。

凡诗不先命题,及暮归,太夫人使婢探囊中,见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上灯,与食,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味畦径时无能效者。

乐府诸诗,云韶众工,谐于律吕。

尝叹曰:“我年二十不意,一生愁心,谢如梧叶矣。

”忽疾笃,恍惚昼见人绯衣驾赤虬腾下,持一版书,若太古雷文,曰:“上帝新作白玉楼成,立召君作记也。

”贺叩头辞,谓母老病;其人曰:“天上比人间差乐,不苦也。

”居倾,窗中勃勃烟气,闻车声甚速,遂绝。

死时才二十七,莫不怜之。

李藩缀集其歌诗,因托贺表兄访所遗失,并加点窜,付以成本。

弥年绝迹。

乃诘之,曰:“每恨其傲忽,其文已焚之矣“今存十之四五。

杜牧为序者五卷,今传。

孟子曰:“其进锐者其退速。

”信然。

贺天才俊拔,弱冠而有极名。

天夺之速,岂吝也耶?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今兹惜哉!
(选自《唐才子传·李贺》)[注]郑王:李亮,唐高祖李渊的从父,隋朝时任海州刺史,高祖武德初年封郑王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B.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C.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D. 贺诗稍尚奇诡/组织花草片片/成文所得皆惊/迈绝云翰墨畦径/时无能效者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礼记·檀弓》说:“幼名,冠字。

”古时婴儿出生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候取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

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名。

B. 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

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后代称儿童时代。

《诗经》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C. 云韶,黄帝所作之《云门》及虞舜所作之《大韶》的并称,后云韶指宫廷音乐。

晋曹毗《江左宗庙歌·歌哀皇帝》有“愔愔云韶,尽善尽美。


D. 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冠,帽子,指代成年。

《滕王阁序》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


1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贺是唐朝宗师后人,人长得纤瘦,手脚很长,但非常聪明,写字飞快,七岁诗文便震动京城。

B. 太夫人赞同李贺创作态度,认为唯有呕心沥血才能写出佳作。

C. 李贺写诗崇尚奇异的风格,完全摆脱了通常诗家的常规,当时无人能够仿效,其乐府诗常被谱成唱曲。

D. 作者详细记叙李贺充满神奇色彩的病死过程,是要借天妒英才的说法凸显李贺出类拔萃的天赋。

1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即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

(2)若少假行年,涵养盛德,观其才,不在古人下矣。

15. 李商隐《李贺小传》有:“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

”联系文章内容概括李贺之“奇”。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太城①留别田父
范成大
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

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

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

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②。

[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①太城:成都。

②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

16.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联交代诗人离别于五月秋苗未入土的时候,他依依不舍,离愁满腹。

B. 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