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探讨
[摘要]目前我国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愈发明显,会计信息失真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经济建设。
为了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我们必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追究,从而规范会计核算。
[关键词]会计信息;信息失真;内部监督
1前言
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越来越严重,弄虚作假的报表日益增多。
虚假的会计信息影响投资人和债权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造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失误,不利于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会计信息失真经常伴随有大量的违纪行为,这为某些投机者提供了骗取名誉地位的捷径,也为经济犯罪活动打开方便之门,滋生了浮夸之风和腐败现象。
为了建设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我们必须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追究,从而规范会计核算。
2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数据、情况与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实际状况和结果不一致,包括待定项目信息与实际不符,整体信息对于事实不完整、不充分。
3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3.1资产不实,权属不明,计量、确认随意性大。
违规处置资产,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2盈亏不实。
随意调节成本、费用及收入,盈亏由己,操纵会计利润,以满足私利或小团体利益。
3.3负债不实。
通过舞弊手段,制造名有实亡、有名无实的债务。
或债权债务不对应,手续不合法、不完善以及债务确认不及时。
3.4资本不实,资本公积来源虚假。
虽然账列实收资本巨大,而实际上资金并没有到位。
4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客观上讲,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缺陷,导致会计信息的收集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主观上讲,受政治和经济管理体制及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不少企业弄虚作假,隐瞒真相,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客观基础,人为地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对客观因素而言,主观因素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更大,因此,对会计信息失真原因的探讨也应将重点放在主观原因的分析上。
下面就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谈一点粗浅认识:如果说由于会计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会计系统内在的缺陷造成的对会计信息质
量的影响是合法的、客观的,那么,由于人为地弄虚作假,故意制造假信息则是违法、违规的。
这与客观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有着本质的区别。
那么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单位领导人受利益驱动而造假。
单位领导人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考核硬指标,从小集体和个人利益出发,授意、指使或强制会
计人员调整会计科目,虚列收支和往来款,假账真算或真账假算,借以骗取荣誉,捞取政治资本。
4.2主管部门和一些政府职能部门行政干预。
一些单位主管部门为夸大政绩或出于一些特殊目的,不顾单位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市场不利状况,往往以行政命令方式给单位硬性下达各项经济指标,以便迎合有关部门的需要。
这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和诱发部门弄虚作假,人为地调节会计信息,使部门会计报表虚盈实亏。
4.3单位财务失控,内部管理混乱。
主要表现在内部无严格的审计监督机制、会计岗位的设置缺乏相互监督、内部无良好的财务管理制度等等。
有些单位对财务物资缺乏严格控制,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导致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的货款回笼不及时,往来账项长期不清,形成大量呆坏账;有的投资决策失误,导致财产大量损失,使单位背上沉重包袱。
4.4部分单位的部分会计人员素质较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如有的单位的会计人员专业技术欠缺,导致会计方法不规范,业务处理不合规;有的单位对会计人员的任用管理不合法,违背持证上岗原则,使用亲信,造成会计队伍不稳定;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也使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4.5监督力度弱化,缺乏机制制约。
我国还没有普遍实行会计报表的审计制度,从而不能有效地制止和防范利用会计报表弄虚作假的行为。
财政、审计、税务、工商管理等部门之间缺少沟通,难以形成合力,从而导致对会计信息失真重视不够,处罚力度不够。
结
果导致了监督的弱化,信息失真也就有了滋生的温床。
4.6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
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一员,受顾于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领导决定。
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屈服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督职能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5处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也需要相应地不断提高。
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当务之急。
解决当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5.1强化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加强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工作的领导。
单位负责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才能有效避免会计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才能督促会计人员依法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标本兼治,从根本上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5.2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
建立健全会计岗位
-体系,强化会计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同时,要推行会计委派制。
选拔素质高、能力强的会计人员委派到单位任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主管会计。
5.3建立内部审计机构。
内部审计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不可缺少的制约机制,一方面它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完全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经常、及时的监督,保证单位内部控制逐步完善。
5.4加强社会中介组织对单位的审计力度,强化外部监督职能。
中介机构是会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问题,应积极进行清理整顿和改制步伐,达到净化会计市场,保证会计信息真实的目的。
5.5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目前,我国财务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较低,法律意识不强,导致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
因此,我们要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
同时,要重点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计算机水平的培训,使财会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传统型向现代型、单一型向全面型转变。
5.6健全法律制度,严肃财经法纪,加大执法力度。
继续深入贯彻《会计法》,进一步完善以《会计法》为中心的法规制度体系。
同时,要严肃财经法纪,加大执法力度,对那些会计信息失真的典型案例,应依照《会计法》的规定及时从快从严处理,以形成社会震动效应和对那些造假分子的震慑力量。
用法律的权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5.7建立现代单位制度,完善监督机制。
要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单位必须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单位组织领导制度,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设置内部组织机构,形成严格、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
通过建立现代单位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约束,从而保证企业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根
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弊端。
6总结
会计信息失真是客观存在的,一些主观因素也导致了它的存在。
在会计实践中我们应通过执行准则,完善制度和改善法律环境等加以综合防治,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达到真实完整地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的目的。
只有这样,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得到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波.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北京:财会研究.
[2]申展.会计舞弊与查帐技巧.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编写组.会计信息质量与会计监督检查.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