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科学(人教版)《多种多样的食物》-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学习任务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整理分析过程中,大家通过分类发现了我们每天吃到的食物有的来源于植物,有的来源于动物。多数食物都是来源于植物。
2.小结: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3.小结:我们一起了解了米饭、豆腐来到餐桌上的过程。大米还能加工成什么食品?其他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在课下查阅资料继续研究吧。
(二)总结
1.谈话:
(1)我们刚才学习了“食物与消化”单元的第一课《多种多样的食物》,大家通过回忆、记录、讨论一日三餐所吃的食物,发现我们吃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
(2)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有列举式、表格式、卡片式……都能使我们的记录更加完整、有序。
教学重点:
能用恰当的方式记录、整理、分析一日三餐分别吃过食物的信息。
教学难点:
能根据食物特点辨别其来源,并能根据食物的来源给食物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
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提出和聚焦问题
1.谈话:我们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一日三餐里的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这些食物从我们的口腔进入身体后,会经过哪些器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学习吧。
知道生活中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了解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有哪些。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恰当的方式记录、整理、分析一日三餐分别吃过食物的信息。
2.能根据食物特点辨别出食物的来源,并能根据食物的来源给食物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
能在合作、交流中接纳他人的观点,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类根据需求的增加不断改进对食物加工、制造的方法。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2020QJ03KXRJ001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课题
1、多种多样的食物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吕蕊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指导教师
金娜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杨燕萍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四)分类、处理
1.查看我们的分类结果,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2.屏幕前的同学们,你的发现和一样吗?
4’
拓展与应用
(一)拓展
1.阅读:课文《千人糕》
课文中讲述了千人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哪位同学还记得呢?
2.讲解:我们刚才了解到米饭是来源于植物——稻。那你知道稻经历了哪些过程才成为米饭来到我们的餐桌上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过程吧。
2.提问:
(1)你能看出图片中都是什么吗?
(2)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吃哪些食物?大概吃多少种呢?
10’
科学实践
(一)调查、记录
1.提问:怎样才能统计出一天吃了多少种食物呢?
2.统计:一天中吃了哪些食物。
3.谈话:你记录得真清楚,不但有三餐吃到的食物,还有加餐吃过的水果。
4.讨论:翻看我们的记录,你记录的是食物的名字吗?能否从你的记录中看出一天中吃了几种食物、吃的比较多的食物是什么呢?
农民伯伯先将稻谷种子种植在稻田里,这个过程叫做“育秧”。当种子萌发长成植株后,稻田逐渐拥挤了。为了让它们更好的生长,农民伯伯需要将幼苗拔出,栽种到水田里,这就是“插秧”。在农民伯伯精心的培育下,稻谷成熟了,要在合适的天气里收割。收割下来的稻谷经过晾晒、清筛、抛光之后加工成大米。爸爸妈妈再把大米做熟,我们就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了。
(二)统计、整理
1.统计:在完整记录下我们一天所吃的食物之后,请你统计一天中吃了几种食物,吃的较多的食物是什么?
2.提问:你们统计的准确吗?是怎样统计的呢?
(三)思考、讨论
1.提问:我们每天吃了这么多种食物,这些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图片能否给你一些启发呢?
2.谈话:你很善于总结,我们能不能按照食物的来源给它们分类呢?请你按照顺序给食物分类,记录下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