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高一下同步练习(含解析)0912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高一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富岗苹果,河北省内丘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以果实细脆津纯、清香蜜味、酸甜适口、易储耐藏享誉全国。
它是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教授根据岗底村(今富岗山庄)“人均山地14亩,人均不足半分田”的现状及多年种植苹果的经验,培育出来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李保国为富岗苹果量身定做了128道标准生产工序,实现了苹果的“高产、高效、高品质”。
下图示意内丘县及附近区域。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富岗苹果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生长慢,糖分积累多
B.光照足,昼夜温差大
C.土壤质地疏松,微量元素多
D.地处太行深处,果树冻害少
(2)富岗山庄利用山地种植苹果,带来的生态效益是()
A.维持生物多样性
B.保持土壤肥力
C.治理冬春沙尘暴
D.减轻水土流失
(3)近年来,富岗苹果品质不断提升,主要得益于()
A.标准化栽培与管理技术
B.多种类型的营销方式
C.现代化交通网络的建立
D.水利设施的不断完善
2. 20世纪以来,世界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迅速。
不同国家农业机械的使用规模不尽相同:美国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法国以中型为主,日本以小型为主。
这种差别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各国()
A.地形地貌的差异
B.国土面积的大小
C.科技水平的高低
D.具体国情的不同
3. 南沙岛礁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驻守官兵长期存在吃菜难的问题,如今利用玻璃温室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南沙岛礁种植蔬菜主要限制性的自然条件是()
A.水分条件、土壤条件
B.热量条件、光照条件
C.热量条件、土壤条件
D.水分条件、光照条件
(2)“南沙温室”安装了活动遮阳棚,其主要作用是()
A.减少暴雨的影响
B.减少强烈的光照
C.有利于增加空气湿度
D.减少热量损失
4. 云贵高原某村临近县城。
该村地块众多,接近万块,耕地总面积约400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4公顷。
耕地按“肥瘦搭配、好坏结合”的原则承包给农户,细碎化严重。
下图示意不同耕地细碎化程度下当地农户对耕地的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包括增产性投入和省工性投入),耕地细碎化指数越大,细碎化程度越严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耕地细碎化严重的农户,劳动力投入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撂荒
B.智能生产
C.调整结构
D.整合土地
(2)影响该村耕地细碎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是()
①地形②土壤③人口④市场⑤政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③④
(3)据图推测,当地耕地细碎化程度加剧后()
A.耕地的水肥流失加重
B.利于生态的自然恢复
C.农业劳动力成本降低
D.利于特色农业的发展
5. 下图反映了世界某些农业生产的特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能代表中国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农业和天山游牧业特征的分别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下列地区与图中②特征相吻合的农业地区是()
A.美国中央大平原
B.利比亚撒哈拉地区
C.日本北九州地区
D.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地区
6. 阿根廷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潘帕斯草原是世界著名牧区。
下图是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位置
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生产形成的首要条件是()
A.大面积适宜放牧的草场
B.交通运输便捷
C.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D.市场广阔
(2)我国内蒙古牧区可借鉴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功经验有()
①降低地租②引进劳动力③开辟水源④种植饲料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下图)。
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耕地面积达160万公顷,但90%的耕地退化严重,并时常受沙尘暴的侵袭。
1994年起,乌兰察布开始重建生态。
在优化种植结构的同时,对当地传统燕麦种植采用“一早三改”方式进行改良。
引进坝莜等早熟品种,从传统的秋季耕地松土,春季播种压实改为免秋耕或播前耕,改早播为晚播,改稀植为密植。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乌兰察布耕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位于干旱地区,降水极少
B.人类活动不合理,过度开垦
C.地形崎岖,水土流失严重
D.冬春多大风,风沙侵蚀严重
(2)“一早三改”方式有利于耕地改良,其主要作用是()
A.免秋耕可减轻冬春风力侵蚀
B.晚播利于保水保肥
C.早熟品种可少消耗土壤肥力
D.密植可增加有机质
8. 下图为美国某农业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中农业区呈现出的主要农业景观是下图中的()A.
B.
C.
D.
(2)下列属于该农业区生产特点的是()
A.商品率低
B.小农经营
C.水利工程量大
D.生产规模大
9. 正值2021春茶上市时节,安徽省发布关于推动茶产业振兴的意见,探索建立“茶长制”。
意见提出,要加快茶园更新换代,优化区域布局,到2023年末全省高标准良种茶园、生态茶园面积将达150万亩,支持茶叶产品特别是“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开展区块链、5G技术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融合试点。
组织“生产经营主体十科研院所十推广机构”等主体开展创新协作攻关和关键技术推广,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鼓励徽茶“走出去”。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安徽省探索建立“茶长制”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茶叶优质安全生产
B.扩大茶叶种植面积
C.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D.加快土地流转速度
(2)安徽省支持茶叶“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可以()
A.弥补劳动力不足
B.实现全程机械化
C.壮大茶叶产业群
D.增加茶叶进口量
10. 气雾栽培(下图)是一种当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无土栽培模式。
它运用计算机环境模拟技术为作物的生长创造最佳的水肥气热环境,使植物的生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与提高,实现生物量的快速积累,提高作物产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气雾栽培技术在农业上的发展及应用主要得益于()
A.技术水平的提高
B.消费需求的改变
C.环境改善的要求
D.国家政策的支持
(2)采用气雾栽培技术发展农业可以()
①节约农业用水②减少农药用量③延长生长周期④扩大用地规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城市郊区采用此栽培技术发展农业生产,其理由是()
①土地租金高②地下水丰富③市场需求大④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 下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说出图示玉米带和小麦带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
(2)指出美国乳畜带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美国玉米带除种植玉米外,还轮种牧草与麦类。
近年来轮种大豆,并利用这些农产品作为精饲料,饲养猪和肉牛,形成一种科学的农牧结合方式,试分析这种方式的好处。
12.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沙特阿拉伯利用石油出口积累的财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沙漠腹地开采地下水,将沙漠改造为麦田。
在高额补贴和高价收购政策推动下,耕地从15万公顷扩展到380万公顷。
沙漠腹地的圆形麦田直径约1km,中枢喷灌设备围绕圆心旋转浇灌农田。
大批沙特本国人在农场从事经营管理工作。
到1986年沙特已成为小麦出口国,小麦以低价出售到周边国家。
21世纪以后,沙特的小麦种植陷入困境,政府调整了农业政策,大幅削减小麦补贴,减少国内小麦收购量,以进口小麦填补不足。
2016年,政府全面禁止小麦种植,转向重点发展节水农业和海外农业。
左图为沙特阿拉伯7月降水分布和小麦种植区分布图,右图是中枢喷灌设备在圆形麦田中旋转灌溉示意图。
(1)分析沙特阿拉伯发展小麦种植的主要不利条件。
(2)指出与传统地表沟渠灌溉相比,中枢灌溉设施在沙特小麦生产中发挥的作用。
(3)据材料指出沙特阿拉伯的沙漠改造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4)21世纪以后,沙特阿拉伯政府调整农业政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
乳牛既需要多汁的青饲料,也需要含蛋白质较高的精饲料,因此,乳畜业农场既种植优质牧草,也种植饲料作物。
乳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尤其在西欧,多数餐桌上,都能找到乳畜产品。
材料二:西欧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
国家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
城市人口比重(%)90769097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14. 读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班牙地形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600-800米,各地降水差异显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
材料二西班牙地处欧洲南部,农业发达,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很高(见图)。
农产品中近一半用
于出口,2017年农产品出口占外贸出口18.1%,欧盟是主要出口地,中国市场的出口份额也随着中欧班列(义乌到马德里铁路)的开通,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葡萄酒、橄榄油,肉类深受中国市场欢
迎,脐橙产品也在长三角地区市场走俏。
(2)分析西班牙脐橙产品在长三角地区市场走俏的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高一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每题 4 分,共计40分)
1.
【答案】
B
D
A
【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位于河北省的太行山区,环境清洁,光照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苹果糖分、养分的积累。
故选B。
(2)富岗山庄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利用山地种植苹果树,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轻因暴雨集中带来的水土流失。
故选D。
(3)富岗苹果品质的提升,仅仅依靠自然条件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科技创新,进行标准化的栽培与管理。
故选A。
2.
【答案】
A
【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
【解答】
具体国情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农业机械的使用,但不是主要原因,而且美国、法国、日本都属于发达国家,国情差异不大,故不选D。
国土面积的大小不会直接影响国家农业机械的规模,故不选B。
美国、日本、法国都属于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都较高,故不选C。
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开阔,以大型机械为主,法国平原面积较小,适宜使用中型机械,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十分小,不适宜大中型机械的运作,故选A。
故选A。
3.
【答案】
A
B
【考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改善措施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
(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方面,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地形方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土壤方面,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2)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的改善措施。
【解答】
(1)由题中材料分析得知南海岛礁自然环境恶劣,主要是石灰岩地貌,存不住水土,所以环境恶劣。
故选A。
(2)南沙位于热带地区,光热充足,安装活动遮阳棚的主要作用是减少强烈光照。
故选B。
4.
【答案】
A
C
B
【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3)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由题干可知,该地将耕地承包给农户,细碎化现象严重,如图可知,随着耕地细碎化指数的增加,劳动力投入将会逐渐减少,这说明随着耕地细碎化程度的增加,劳动力投入开始下降,这说明有部分耕地无人耕种,所以会出现耕地撂荒的现象。
故选A。
(2)该地处于云贵高原的某个村落,云贵高原地形崎岖,耕地少且地块小;该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面积仅有0.04公顷,由于在政策的影响下,耕地按“肥瘦搭配、好坏结合”的原则承包给农户,细碎化严重;所以影响该地耕地细碎化程度的主要因素是该地的地形、人口、相关政策。
故选C。
(3)据图可以判断,当耕地细碎化程度增加后,劳动力投入与资本投入逐渐降低,证明有部分耕地撂荒,不再受人为的干预,所以利于生态的自然恢复。
故选B。
5.
【答案】
B
C
【考点】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
(1)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1)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灌溉农业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产出水平高;天山游牧业属于粗放型农业,产出水平低。
故选B。
(2)图中②特征为集约农业,生产规模小,但是产出水平高。
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农业生产的规模小,但是机械化水平高,产出水平高。
故选C。
6.
【答案】
A
B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改善措施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本题主要考查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改善措施。
【解答】
(1)该地拥有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有大面积适宜放牧的草场,这是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生产的首要条件。
交通、地租、市场均不是首要条件(即是说,如果该地没有大面积适宜放牧的草场,即便交通运输便捷、地租低、市场广阔,也无法形成大牧场放牧业)。
A正确。
故选A。
(2)我国内蒙古地区地广人稀,地租较低,没有降低地租的必要(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也没有降低地租这项措施),①错;大牧场放牧业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较少,②错;相比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而言,我国内蒙古牧区气候相对较为干旱,天然牧草的季节性强,因此需要开辟水源,同时种植饲料,这也是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成功经验,③④对。
故选B。
7.
【答案】
D
A
【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了乌兰察布耕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了乌兰察布“一早三改”方式的主要作用。
【解答】
(1)由图文可知,乌兰察布主要位于200mm-400mm等降水量线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AC错误;人类活动不合理,过度开垦不属于自然原因,B错误;乌兰察布位于内蒙古高原,冬春季节多大风,耕地极易受大风侵蚀,受沙尘暴影响较多,加剧土地退化,D正确。
故选D。
(2)乌兰察布位于内蒙古高原,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尤其是冬春季节,多大风天气,免秋耕可减轻冬春风力侵蚀;免秋耕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早熟品种并没有少消耗土壤肥力;密植可以减轻大风天气对土壤的侵蚀。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8.
【答案】
A
D
【考点】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
(1)本题考查了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2)本题考查了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答】
(1)图中的农业区主要是美国的小麦带和玉米带,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A项正确。
B项为大牧场放牧,B项错误。
C项为畜牧业,C项错误。
D项表示季风水田农业,D项错误。
故选A。
(2)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具有商品率高的特点,A项错误。
主要是私营农场,B项错误。
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水利工程量不大,C项错误。
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高,生产规模大,D项正确。
故选D。
9.
【答案】
A
C
【考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改善措施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改善措施。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答】
(1)据材料分析可知,安徽省探索建立“茶长制”.加快茶园更新换代,建高标准良种茶园,生态茶园,开展区块链、5G技术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融合试点,开展创新协作攻关和关键技术推广,可以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促进茶叶优质安全生产。
故选A。
(2)材料分析可知,安徽省支持茶叶“中欧100+100”地理标志互认互保产品,可以促进茶叶品质提高,壮大安徽茶叶产业,形成良性产业群,提高知名度,增加茶叶出口量,提高茶农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故选C。
10.
【答案】
A
A
B
【考点】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
(1)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解答】
(1)气雾栽培技术是一种当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无土栽培模式,可以使植物的生长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与提高,实现生物量的快速积累,提高作物产量。
气雾栽培技术在农业上的发展及应用主要得益于技术水平的提高,A正确。
故选A。
(2)气雾栽培技术运用计算机环境模拟技术为作物的生长创造最佳的水肥气热环境,可以节约农业用水和减少农药用量,同时缩短生长周期,采用立体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用地规模缩小。
故①②正确。
故选A。
(3)城市近郊区农业用地较少,土地租金高;采用气雾栽培技术的大棚可以大量生产蔬菜等绿色农产品满足市场需求,①③正确。
故选B。
二、解答题(本题共计 4 小题,每题 15 分,共计60分)
11.
【答案】
【考点】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改善措施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12.
【答案】
(1)不利条件:降水稀少,境内没有常年流水的河流和积水的湖泊,地表水资源匮乏;境内多沙漠,可耕地不足;种植区(或耕地、或绿洲)不集中连片,不利于规模化经营(或增加服务和管理成本);以荒漠土为主,土壤较贫瘠。
(2)作用:通过自动化喷灌,节约了灌溉用水;节省劳动力,推进了小麦专业化生产。
(3)影响:创造就业条件,从业人员增加收入;带动(全国)通讯设施和道路的现代化;培养了大批沙特本国的农业专业人才。
(4)原因:由于大规模种植小麦,用水量不断增加,沙特地下水资源迅速枯竭;小麦种植投入过高(生产成本高),生产的小麦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政府难以长期高投入资金维持小麦种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或种植耗水量少的作物)。
【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沙特阿拉伯发展小麦种植的主要不利条件。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3)本题主要考查沙特阿拉伯的沙漠改造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4)本题主要考查21世纪以后,沙特阿拉伯政府调整农业政策的主要原因。
【解答】
(1)沙特阿拉伯发展小麦种植的主要不利条件主要从气候、水源、耕地、种植区分布、土壤等方面分析,沙特阿拉伯降水稀少,境内没有常年流水的河流和积水的湖泊,地表水资源匮乏;境内多沙漠,可耕地不足;种植区(或耕地、或绿洲)不集中连片,不利于规模化经营(或增加服务和管理成本);以荒漠土为主,土壤较贫瘠。
(2)与传统地表沟渠灌溉相比,中枢灌溉设施在沙特小麦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主要从灌溉方式、劳动力等方面的分析,中枢灌溉设施在沙特小麦生产中发挥的作用通过自动化喷灌,节约了灌溉用水;节省劳动力,推进了小麦专业化生产。
(3)沙特阿拉伯的沙漠改造对该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主要从就业、基础设施、人才等方面分析,沙特阿拉伯的沙漠改造能创造就业条件,从业人员增加收入;带动(全国)通讯设施和道路的现代化;培养了大批沙特本国的农业专业人才。
(4)沙特阿拉伯政府调整农业政策的原因主要从水资源、成本、市场等方面分析,由于大规模种植小麦,用水量不断增加,沙特地下水资源迅速枯竭;小麦种植投入过高(生产成本高),生产的小麦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政府难以长期高投入资金维持小麦种植;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或种植耗水量少的作物)。
13.
【答案】
西欧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欧洲人喜食乳制品。
【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解析】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是西欧为温带海洋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欧洲人喜食乳制品。
14.
【答案】
【考点】
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改善措施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